2020年中國各區域大數據發展水平:31省份分為三個梯隊,頭尾差距較大

2020-12-12 騰訊網

山川網:當前,數據成為繼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之後最為活躍的生產要素,數據流帶動資金流、人才流、技術流、物資流,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基礎性、戰略性資源。

大數據作為以海量、多維數據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以大數據技術產品和應用為核心內容的新興技術和產業,是推動生產方式變革、生產關係再造和生活方式改變的重要抓手,是實現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和推動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在需要和必然選擇。

日前,賽迪智庫信息化與軟體產業研究所編寫了《中國大數據區域發展水平評估白皮書(2020年)》。本報告對我國各省市大數據發展水平、層次和特點進行評估分析,對於大家了解現階段我國大數據產業區域發展水平差異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以下,我通過重新梳理,將報告中最有價值的部分進行了摘錄,分享給大家——

一、各省份大數據整體發展水平

2019年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大數據發展指數

全國各省市大數據發展水平差異仍較為顯著,排名首位的為廣東省遙遙領先,指數為56.43,高出排名末位的西藏自治區47.05。

從指數分布來看,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梯隊。

第一梯隊由廣東、北京、江蘇、山東、浙江、上海、福建、四川8個省、市組成,這些省市的總指數均高於30,發展水平處於全國領先地位,但是省市間的差距仍然較為明顯,廣東省總體水平遙遙領先,北京市和江蘇省以非常接近的總指數緊隨其後。

第二梯隊由湖北、安徽、河南等11個省、市組成,這些地區大數據發展水平仍然有較大的提升空間,總指數介於20至30之間,省市間的差距相對較小,且多個相鄰排列的省市總指數差距小於0.3,競爭較為激烈,其中,湖北、安徽位列第二梯隊前列,躋身前十。

第三梯隊由廣西、黑龍江等12個省、自治區組成,總指數均小於20,這些地區大數據發展相對滯後,需積極借鑑領先省市的發展經驗,加快追趕步伐。

我國大數據發展已基本形成京津冀區域、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和中西部地區四個主要集聚發展區,不同區域呈現不同的集聚特徵。

京津冀區域以發展指數位列全國第二的北京為主導,在北京的輻射帶動下,天津、河北大數據發展水平均處在全國第二梯隊之內,該區域大數據發展集聚程度相對較高。

長三角地區形成了以江蘇為龍頭、各省市齊頭並進的格局,整體發展水平高於其他地區,除安徽大數據發展處在全國中上遊水平,江蘇、浙江、上海發展水平均位於全國第一集團之內,其中江蘇以47.12的指數位列長三角地區榜首和全國第三。

珠三角地區則以廣東為依託,廣東發展指數高達56.43,以明顯優勢居全國首位,大數據發展聚集程度相對較高。

中西部聚集區包括四川、湖北、陝西、重慶和貴州5個省市,該地區以發展水平分別位列全國第八、第九的四川和湖北為代表,其餘省市以較小差距處在全國大數據發展中遊,成為我國大數據發展的中堅和新增長極。

各省市總指數與分指數對比分析圖

處在我國大數據發展第一梯隊的省市,在基礎環境、產業發展和行業應用三個一級分指數中的表現基本與總指數一致,三者互為推動,相互促進,協同發展,其中以廣東、江蘇、上海和四川尤為典型。

安徽、河南、湖南與江西分別作為全國第10、第11,第17與第18名,大數據發展水平雖然處在第二梯隊,但是其大數據應用能力較強,行業應用分指數直逼大數據發展水平最高的東部沿海地區。

二、全國各大區域大數據發展水平

東部地區大數據發展水平

東部地區主要由京津冀地區、長三角部分地區、珠三角地區三個大數據集聚發展區域組成,具備良好的大數據發展基礎,整體發展水平較高,以明顯優勢引領全國大數據產業發展。

其中,廣東、北京、江蘇、山東、浙江、上海、福建分別以56.43、48.07、47.12、43.76、41.18、39.48、34.14的指數包攬全國大數據發展指數前7名。

天津、河北大數據發展處在全國中遊水平,分別取得了第14和第19名的成績。海南發展速度在東部地區稍顯遜色,發展指數僅為14.89,但在相關政策措施的推動下,未來整個東部地區將引領全國大數據的高速發展,促進我國大數據發展應用邁上新臺階。

西部地區大數據發展水平

西部地區覆蓋重慶市、貴州省、內蒙古自治區三個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和四川省、陝西省兩個軟體與信息技術服務業基礎雄厚的區域,以及廣西、甘肅、雲南、寧夏等具有較大發展潛力的省份、自治區。西部地區指數總水平在全國大數據發展總指數中的佔比達到28%,為國家大數據產業發展帶來第二大驅動力。

西部地區總體呈現出以四川省為出發點,陝、渝、貴、桂為中流砥柱一線,輻射整個地區的地域特徵。其中四川省位列全國第8名,大數據發展指數達到34.12,成為西部地區大數據發展的"排頭兵",陝西、重慶、貴州和廣西四個區域緊隨其後,均位列全國前20名,其他西部地區目前排名均在20名以後。

隨著從資源優勢帶動型向數據驅動型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西部地區後發勢頭迅猛,未來將在推動大數據產業高質量發展上與東部地區並肩作戰。

中部地區大數據發展水平

中部地區包括湖北、安徽、河南、湖南、江西和山西六個省份,東靠組成大數據發展前沿地帶的京津冀區域、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西鄰發展空間巨大的陝西、重慶、貴州等省份。

隨著國內大數據產業重點企業的籤約落戶和人才培養體系的進一步完善,湖北大數據產業生態建設步伐加快,並以武鋼大數據中心、國家網安基地中金大數據中心、騰龍光谷大數據中心、楚天雲大數據中心為依託,積極拓展大數據行業應用,其發展指數達到28.38,位列全國第9名,成為中部地區大數據發展的"先行者"。

安徽省則依託良好的大數據基礎環境和創新能力,緊隨湖北省躋身全國大數據發展前10名,發展指數達到26.84。河南省以建設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為統領,以優化基礎環境為保障,不斷推進大數據核心產業和關聯產業發展,且注重提升大數據資源開發能力和技術支撐能力,其25.48的發展指數位列全國第11名。

湖南和江西兩省分別處在全國第17和第18位,與中部地區前兩名相比差距明顯,大數據發展提升空間較大。

東北地區大數據發展水平

東北地區西部與內蒙古自治區接壤,南部與京津冀區域相鄰,涵蓋遼寧、黑龍江與吉林三個省份。

遼寧省大數據發展處在全國中遊水平,以22.75的發展指數位列全國第16名,居東北地區首位,而黑龍江省和吉林省的大數據發展略顯遜色,指數分別為17.54和16.45,排在全國第21和24名。

相比於黑龍江和吉林兩省份,遼寧具備更加優厚的發展條件,並在大數據基礎環境、創新能力和數據資源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遼寧省作為東北地區的中堅力量,未來在大數據產業發展速度上的實力不容小覷。

三、全國各省份大數據發展細項情況

大數據基礎環境指數由組織建設、政策環境、信息基礎設施就緒度、集聚示範和智力保障五個變量決定。

2019年全國大數據基礎環境指數

目前,各省市大數據基礎環境差異顯著。廣東省以51.34的基礎環境指數得分居全國第一位,並且超過排名第二位的江蘇11.2分,大數據發展規劃清晰,組織機構健全,具備堅實的發展大數據的基礎設施與人才基礎,位列第一梯隊。

第二梯隊得分介於30-40分之間,包括江蘇、北京、福建、山東、上海、浙江等省市,得分與第一梯隊差距相對較小,具有迅猛的追趕勢頭,處於大數據基礎環境發展的快速發展期。

處於20-30分數段的陝西、河南、河北等10個省市屬於第三梯隊,與第一梯隊差距較大,處於大數據基礎環境發展的成長期,基礎環境建設仍需繼續提高。第四梯隊由甘肅、黑龍江、吉林等9個省份構成,得分低於20分,基礎環境發展相對落後,建設任務艱巨,處於大數據基礎環境發展的創新發展期。

大數據管理機構作為推動數據資源匯聚、加強數據管理、促進數據開放共享的重要力量,其有效建設、明確的職能定位和責任分工是促進大數據產業健康有序發展的組織保障。該項指標的測算主要考慮了各地省級、副省級/省會城市大數據管理機構設立情況。

全國大數據組織建設指數

從2019年大數據組織建設指數排名來看,廣東省和浙江省並列雙雄,陝西、重慶緊隨其後,分別以51.23和44.37的分數位列第三和第四,之後以貴州為代表的一系列省市均在大數據組織建設上頗有成效。

自2015年國務院印發的《關於促進大數據發展的行動綱要》這一大數據頂層設計出臺,各省市結合當地大數據發展現狀,加快出臺大數據產業政策與配套措施,逐漸完成了大數據從中央到地方的全面部署。

全國大數據政策環境指數

全國大數據政策環境指數方面,貴州省大數據政策環境指數高居榜首,以71.31的分數遙遙領先。據統計,截至到今年6月份,貴州全省已發布《貴州省數字經濟發展規劃(2017-2020年)》等大數據產業政策70餘份,不斷完善全省大數據產業頂層設計,在全國起到引領示範作用。福建、廣東、山西得分均在43分以上,在營造大數據政策環境工作上表現突出。

山東、河南兩省並列第六,山東省近年來著力落實"數字山東"建設,出臺了《關於促進大數據發展的意見》《數字山東發展規劃(2018-2022年)》等多項政策,河南省至今已發布了《河南省推進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實施方案》《河南省大數據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等十多項大數據政策。

由於原報告內容較多,這裡我們只簡單分享如上關鍵信息。完整版報告,我將在第二條推送中分享,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閱。

報告來源:《2020年中國大數據區域發展水平評估白皮書》·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

相關焦點

  • 2020年中國大數據產業區域發展與發展趨勢分析,全國大數據發展逐步...
    2020年8月,直屬於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的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賽迪集團)發布了《中國大數據區域發展水平評估白皮書(2020年)》,白皮書聚焦基礎環境、產業發展、行業應用三個大數據發展關鍵領域,形成了由3個一級指標、13個二級指標、30餘項三級指標組成的中國大數據區域大數據發展水平評估指標體系。
  • 五年數據對比,31省份哪裡的人最「有錢」?
    前幾天城叔推了一篇「誰是中國進步最大的城市」的文章,評論區出現了不少呼聲:把目光聚焦在個人身上,哪裡人的錢袋子鼓起來了、錢從哪兒來;哪裡人的開銷最大、錢都花到哪兒去了?今天我們用數據說話,全盤對比5年31省份的相關數據,看看哪些地方變化最大。註:文中數據為2014-2019年數據,來源2015-2020年中國統計年鑑錢從哪來?
  • 31省份GDP含金量排名:上海北京廣東跌出前三
    剛剛過去的2014年,我國居民的幸福感有何變化?不同區域的居民幸福感又有何不同?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曾說,只有GDP,可能不一定幸福,但如果沒有GDP,一定不會幸福。據《中國經濟周刊》及旗下智囊機構中國經濟研究院統計,31個省份在2015年地方兩會上公布的2014年的GDP數據中,有24個省份GDP過萬億元。
  • 中國各省份城鎮化率排名 京津滬達到發達國家水平
    第一財經記者通過對各省份發布的統計公報梳理發現,目前我國有13個省份的城鎮化率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57.35%),有10個省份超過了60%,主要位於沿海發達地區,其中,上海、北京和天津均超過80%,達到了發達國家的水平。
  • 2020年中國31省份GDP排名
    下面是2020年中國31省份GDP排名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山東2020年GDP以76469.7億元排名第三與廣東、江蘇中間隔著「8萬億」這個量級。不僅如此山東與兩省的差距還在拉大——山東與廣東的GDP差距由2008年的5860億元擴大到2017年的1.72萬億元;與江蘇的差距由50億元擴大到1.32萬億元。2020年山東與廣東、江蘇兩省的差距則擴大到了2.08萬億元、1.6萬億元。
  • 從資本市場差異看我國四大區域經濟發展差距
    「東部率先發展、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將成為中國統籌區域發展、構建中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主要著眼點和落腳點。這些區域發展戰略既是黨和國家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基本內容,又是對不同地區進行分類指導,不同地區實行不同政策的實踐。  二、目前中國的四大經濟區域差距依然較大  雖然經過近10年的努力,但是區域差距並沒有得到明顯改善,區域差距依然較大。
  • ...區域研究」各地經濟修復加速,多數省份增速轉正——2020年區域...
    分區域來看,除天津(-6.1%)外,東部地區各省份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均為正值,上海、江蘇、河北已超越去年同期,但天津、福建、北京、山東、廣東、浙江等省份與去年同期相比,仍有較大差距;西部地區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最快,增速排名前十的省份中,西部地區佔據7席,其中,新疆最高,增速高達20.1%,青海、貴州、陝西、雲南的增速均超過10%,分別為13.5%、13.1%、11.1%和11.1%;但是除新疆、青海
  • 2020中國新經濟企業500強發展報告
    2020年11月28日,由中國企業評價協會聯合杭州市人民政府、浙江省商務廳共同主辦的「2020中國新經濟企業500強發布會」在杭州市舉辦。國家有關部委領導、知名專家學者、企業領袖等出席了本次發布會,共同探討我國新經濟未來走勢及如何布局、助力新經濟發展。
  • 各省份上市公司大比拼:北粵上市值穩居前三
    來源:一財網從1999年到2020年第二季度,北京、上海、廣東三地前期位置有所交替,但一直牢牢佔據前三位,北京近十年則穩居第一。 作為經濟發展的「壓艙石」和「穩定器」,各省份上市公司雖有著不同評價標準,但在一定程度上,上市公司表現會對區域經濟發展造成影響。
  • 中國31省份2018年GDP排名:廣東江蘇山東總量居前三
    隨著31個省份陸續公布2018年GDP數據,中國經濟畫卷展現了更飽滿的格局和更豐富的細節。有濃墨重彩,廣東、江蘇均首次邁進「9萬億俱樂部」;西藏連續第25年保持10%以上的經濟增速。也有暗淡蕭條,10個省份GDP增速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十餘年保持兩位數增長的重慶,繼2018年之後,再度下調了GDP增速目標。
  • 延遲退休腳步漸進 31省份各有多少勞動年齡人口?
    來源:第一財經   延遲退休腳步漸進,31省份各有多少勞動年齡人口?  在中國老齡化程度逐漸加深、生育率逐漸降低的同時,延遲退休的腳步也漸行漸近。現在各省份勞動年齡人口的比重是何種情況呢?
  • 2020:如何看待31個省和300個城市經濟財政數據變化?
    財政自給率較低的地級市,主要分布在東北地區和西部地區,這類區域經濟基礎較弱,受中央轉移支持力度較大。基金預算收入比較高的地級市,主要分布在經濟較為發達的東部地區,這與其所在區位及當地經濟發展水平有很大關係。
  • 各省份上市公司大比拼:京粵滬市值穩居前三
    各省份上市公司前三季度各項具體數據目前並沒有全部披露,但根據一些省份已公開的數據以及二季度各省份上市公司市值表現,上市公司的區域頭部格局已比較穩定,其中,北京已經連續多年「霸榜」,頭部上市公司在北京形成聚集之勢,除了北京與上海外,廣東、浙江、江蘇、福建、四川等地上市公司市值排名也在前十位,安徽、河南、湖南、湖北、陝西等省表現也很強勁。
  • 中國大數據發展指數在築發布
    5月27日,記者從《大數據藍皮書:中國大數據發展報告No.4》獲悉,在大數據發展指數排名中,貴州位於省域第四,貴陽則排在城市第八。在最新發布的《大數據藍皮書:中國大數據發展報告No.4》中,通過修訂指標體系,動態對比和深度剖析了2016年至2019年度的大數據發展指數,對中國31個省域和31個重點城市的大數據發展指數進行了評估分析。
  • 31省份上半年GDP數據出爐,19省份入圍「萬億俱樂部」,廣東、江蘇...
    東部這三大沿海省份繼續穩坐「前三把交椅」。對比2019年上半年經濟總量,《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梳理發現,排名前六的位次沒有變化,依然是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四川。但是這6個省的經濟發展參差不齊,表現在GDP增速上,江蘇、浙江、四川是正增長,廣東、山東、河南3省則同比下降,分別下降了2.5%、0.2%和0.3%。相比之下,廣東降幅最大。
  • 延遲退休腳步漸近,31省份各有多少勞動年齡人口?
    在中國老齡化程度逐漸加深、生育率逐漸降低的同時,延遲退休的腳步也漸行漸近。現在各省份勞動年齡人口的比重是何種情況呢?通常,人口按0~14歲、15~64歲、65歲及以上分為三個年齡段進行統計分析,其中15~64歲年齡段為勞動年齡人口。這一年齡段人口佔比的高低可以反映經濟發展水平和人口流向。
  • 中國31省份一季度GDP出爐 19地增速超全國水平(表)
    中國31省份一季度GDP出爐 19地增速超全國水平(表) 2014-05-28 10:38:52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 31省份數據一覽
    在中國老齡化程度逐漸加深生育率逐漸降低的同時 延遲退休的腳步也漸行漸近 現在各省份勞動年齡人口的比重是何種情況呢?
  • 2020年全國前三季度經濟數據 前三季度經濟數據省份排名
    在國家統計局公布前三季度經濟數據後,各省份也陸續發布了自己的經濟「三季報」。據記者統計,截至10月25日,已有27個省份發布了前三季度經濟數據。相比上半年,各省份增速持續回升,其中有14個省份的GDP增速達到2%以上,最高的貴州達到3.2%。總體上看,長江中上遊地區增速持續領先。
  • 2020中國產業金融發展指數:京粵滬穩居第一梯隊
    證券時報記者 吳家明12月31日,由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編制的2020中國產業金融發展指數(2020CIFDI)發布。中國產業金融發展指數從資金支持度、結構優化度、服務有效度和金融安全度四個維度,運用38項指標綜合評價我國及31個省級行政區域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績效,以期引導和推動中國產業金融高質量發展。首期指數於2017年發布,其後每年發布一期,受數據滯後性的影響,2020CIFDI使用的是2019年的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