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國大數據產業區域發展與發展趨勢分析,全國大數據發展逐步...

2020-11-27 騰訊網

2020年8月,直屬於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的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賽迪集團)發布了《中國大數據區域發展水平評估白皮書(2020年)》,白皮書聚焦基礎環境、產業發展、行業應用三個大數據發展關鍵領域,形成了由3個一級指標、13個二級指標、30餘項三級指標組成的中國大數據區域大數據發展水平評估指標體系。

全國大數據發展逐步形成階梯特徵

全國大數據發展逐步形成階梯特徵,並以8個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為引領,多區域集聚發展的格局。

全國各省市大數據發展水平差異仍較為顯著,排名首位的為廣東省遙遙領先,指數為56.43,高出排名末位的西藏自治區47.05。從指數分布來看,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梯隊。

第一梯隊由廣東、北京、江蘇、山東、浙江、上海、福建、四川8個省、市組成,這些省市的總指數均高於30,發展水平處於全國領先地位,但是省市間的差距仍然較為明顯,廣東省總體水平遙遙領先,北京市和江蘇省以非常接近的總指數緊隨其後。

第二梯隊由湖北、安徽、河南等11個省、市組成,這些地區大數據發展水平仍然有較大的提升空間,總指數介於20至30之間,省市間的差距相對較小,且多個相鄰排列的省市總指數差距小於0.3,競爭較為激烈,其中,湖北、安徽位列第二梯隊前列,躋身前十。

第三梯隊由廣西、黑龍江等12個省、自治區組成,總指數均小於20,這些地區大數據發展相對滯後,需積極借鑑領先省市的發展經驗,加快追趕步伐。

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示範引領作用顯著

隨著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各項工作的進一步推進,貴州省、京津冀、珠三角、上海市、河南省、重慶市、瀋陽市和內蒙古自治區積極落實國家大數據戰略,圍繞發展環境營造、推動產業發展和深化行業應用等方面積極發力,在組織建設、政策制定、數據資源體系建設、產業載體建設、產業主體集聚、與實體經濟融合等方面開展了眾多有益探索和實踐並取得顯著成果,極大地促進了其大數據產業發展,加快推動經濟轉型升級。

站在全國總體發展視角,8個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示範引領作用明顯,在全國大數據發展總指數中總體佔比達39%,其中除內蒙古外,其餘省、市均位列綜合排名前20,廣東、北京、上海在綜合排名前10中佔據3個席位,在全國大數據發展總指數中佔比達到18%。

東部地區大數據發展水平最高

從總體角度出發,東部地區大數據發展水平最高,大數據發展總指數達到370.16,佔全國大數據發展總指數的47%,西部地區位列第二,以216.84的總指數佔比28%。中部地區和東北地區大數據發展指數分別為141.60和56.74,在全國大數據發展總指數中的佔比分別為18%和7%。

各省市大數據基礎環境級差顯著

大數據基礎環境指數由組織建設、政策環境、信息基礎設施就緒度、集聚示範和智力保障五個變量決定。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大數據在推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2014年3月,大數據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十九大報告提出,「推動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此外,我國繼出臺《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等政策後,工信部等部門又接連出臺了《關於工業大數據發展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指導政策,著力完善頂層設計,推動我國大數據產業發展。

據統計,截至2020年6月,全國23個地方已設置省級大數據管理機構,出臺的省級、市級及以下大數據相關政策文件總計已達500份。2019年全國大數據基礎環境總指數達到825.93,平均指數達到26.64。

各省市大數據基礎環境差異顯著。廣東省以51.34的基礎環境指數得分居全國第一位,並且超過排名第二位的江蘇11.2分,大數據發展規劃清晰,組織機構健全,具備堅實的發展大數據的基礎設施與人才基礎,位列第一梯隊。

第二梯隊得分介於30-40分之間,包括江蘇、北京、福建、山東、上海、浙江等省市,得分與第一梯隊差距相對較小,具有迅猛的追趕勢頭,處於大數據基礎環境發展的快速發展期。

處於20-30分數段的陝西、河南、河北等10個省、市、自治區屬於第三梯隊,與第一梯隊差距較大,處於大數據基礎環境發展的成長期,基礎環境建設仍需繼續提高。

第四梯隊由甘肅、黑龍江、吉林等9個省、自治區構成,得分低於20分,基礎環境發展相對落後,建設任務艱巨,處於大數據基礎環境發展的創新發展期。

大數據產業發展水平省際差距顯著

大數據產業發展指數由產業規模、企業數量、創新能力和數據資源四個變量決定。2019年是《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發布並落地實施的第四年,我國大數據產業持續高速增長,與經濟社會各領域融合應用的成熟度和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催生出一大批新產品、新服務、新模式和新業態,成為驅動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先導力量。

由於各省市發展基礎和發展速度差異,省際大數據產業發展水平差距顯著。2019年全國大數據產業發展總指數達到631.83,平均指數達到20.38。廣東、北京分別以68.96和61.51的指數位列全國第一和第二位,江蘇、山東兩省緊隨其後,也排在全國前列,上海、浙江分列全國第五和第六位,上述六省市大數據產業發展指數均在40以上。四川、福建、湖北、天津、安徽五省市的大數據產業發展指數介於20-40之間,其餘絕大部分省市大數據產業指標得分在20分以下,得分在10分以下的地區也達到了40%。

第一梯隊中,廣東省和北京市等東部地區省市具備良好的企業及創新基礎,並積極推動數據資源體系建設,為大數據產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甘肅、山西等中西部省份,受制於本地產業基礎和數據開放共享推進情況等因素影響,大數據產業發展相對變緩;此外,黑龍江、吉林等東北地區省份在大數據產業發展過程中也存在創新能力不高、企業實力不強、產業規模不大等短板,導致其大數據產業發展指數整體不高。

大數據行業應用水平呈階梯分布

大數據行業應用指數由政務應用、工業應用、重點行業應用和民生應用四個部分組成。近年來,大數據的價值和潛力得到廣泛認可,國家部委先後印發了《關於工業大數據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深化大數據應用的政策文件,各省市加快探索利用大數據提升工業、金融、電信、商貿、政務等行業發展的新模式。

在國家大數據戰略的指引下,各省市持續推動大數據行業應用發展,大數據行業應用水平整體向好,2019年全國大數據行業應用總指數達到949.46,但省際差距仍然較大。

浙江、廣東和江蘇位列第一梯隊,指數水平均在40以上,第一梯隊三省份在全國總指數中佔比13.99%;山東、北京和上海共居第二梯隊,指數水平明顯低於第一梯隊,但彼此相差不大,第二梯隊總指數佔比12.06%;河南、四川、安徽、福建和湖北五省份位列第三梯隊,指數水平位於33-35之間,第三梯隊總指數佔比21.42%;西藏大數據應用指數為19.5,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工業應用:各省齊頭並進,東南沿海省市稍具優勢

工業大數據應用是推動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工業大數據作為新的生產要素資源,支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驅動製造業轉型升級的作用日益顯現,正成為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新引擎。

我國工業大數據應用水平整體相差不大,江蘇、山東、浙江、上海、北京、廣東等省市位列第一梯隊。其中,江蘇省工業應用指數為37.64,居全國第一。江蘇省大力實施「一市一重點平臺、一行業一重點平臺」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體系培育工程,培育1家國家十大雙跨平臺、70家省級重點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推進企業應用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重點打造了90家工業網際網路標杆工廠和2940家星級上雲企業。

——重點行業應用:各地應用水平懸殊較大南「粵」東「浙」領跑全國

重點行業大數據應用是提升特色支柱產業發展能級的關鍵手段。隨著國務院《關於促進大數據發展的行動綱要》以及工信部《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等一系列政策的貫徹和落地實施,以及行業應用試點示範工程項目的深入推進,大數據在各行業領域的優秀解決方案不斷湧現,大數據在行業領域的應用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

2019年全國重點行業應用總指數達到743.08,平均指數達到23.97。各省市大數據重點行業應用水平差異顯著,廣東、浙江位於第一梯隊,分別為64.86、58.41,領跑全國。江蘇、北京、上海緊跟其後,分別為47.43、44.88、42.04。

——政務應用:經濟發達省市仍是數字政府建設先驅

近年來,國家發改委等有關部門,大力開展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推進「網絡通、數據通、業務通」,充分發揮數據在便利群眾和企業辦事中的作用,助力「放管服」改革。

據中國軟體評測中心《2019年中國數字政府服務能力評估總報告》和《政務數據質量管理調查白皮書》顯示,截至2019年11月,我國已有10個省級地方政府出臺並公開數字政府規劃計劃;截止2019年12月,全國政府網站數量集約至1.45萬家。2019年,政務應用總指數達到988.41,平均指數達到31.88。

我國各省市大數據政務應用水平參差不齊,呈現出一定的階梯性,經濟發達地區以及大數據先行區引領全國發展,其中,山東、廣東、河南位於第一梯隊,四川、浙江、江蘇、河北的政務應用指標得分位於第二梯隊。

——民生應用:中部與東部地區省市平分秋色

民生大數據應用是提升公共服務水平的重要工具,大數據技術在輔助政府部門了解公共服務中的社會需求、提升社會公共服務能力、節約社會資源、提高民眾參與公共事務水平等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2019年,民生應用總指數達到1063.35,平均指數達到34.30。排名前10的省市分別為浙江、山東、重慶、湖北、江蘇、湖南、上海、北京、安徽、山西,其中湖北、湖南、安徽、山西四省均屬中部地區,躋身TOP10的數量與東部地區幾乎相當。中部地區今年高度重視大數據應用,湖北、湖南、安徽、山西等均取得了突出成效。此外,TOP10中,西部地區只有重慶入圍,並以43.1的指數,位於全國第3名。

相關焦點

  • 2020-2026年中國大數據行業研究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2020-2026年中國大數據行業研究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主要研究分析了大數據行業市場運行態勢並對大數據行業發展趨勢作出預測。報告首先介紹了大數據行業的相關知識及國內外發展環境,並對大數據行業運行數據進行了剖析,同時對大數據產業鏈進行了梳理,進而詳細分析了大數據市場競爭格局及大數據行業標杆企業,最後對大數據行業發展前景作出預測,給出針對大數據行業發展的獨家建議和策略。
  • 2020-2026年中國工業大數據行業現狀分析與發展趨勢研究報告
    《2020-2026年中國工業大數據行業現狀分析與發展趨勢研究報告》主要研究分析了工業大數據行業市場運行態勢並對工業大數據行業發展趨勢作出預測。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工業大數據行業現狀分析與發展趨勢研究報告》給客戶提供了可供參考的具有借鑑意義的發展建議,使其能以更強的能力去參與市場競爭。
  • 中國大數據行業現狀分析與發展趨勢研究報告(2020年版)
    進入**年以來,大數據受到各界廣泛關注,已滲透到金融、醫療、消費、電力、製造以及幾乎各個行業,大數據的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也正在不斷地湧現。  我國大數據產業集聚發展效應開始顯現,出現京津冀區域、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和中西部4個集聚發展區,各具發展特色。
  • 2020年版中國大數據金融行業深度調研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年版中國大數據金融行業深度調研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顯示,移動金融的興盛與技術的發展息息相關。近年來,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的出現,給包括金融業在內的幾乎所有業態都帶來不小的衝擊。
  • 2020-2026年中國文具行業發展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截至**,我國文具行業歷經長期發展、變革與完善,已形成了「小商品、大市場,小企業、大行業」的特點,逐漸步入平穩成熟階段,行業規範化和集中度逐步提高。  **年,我國城鎮常住人口數量達74,916萬,城鎮化率達到54.77%。根據聯合國統計局數據,**年中國的城市化率為54.41%,而同年,美國、英國、法國、德國、韓國等國家的城市化率水平均在75%以上。
  • 賽迪白皮書:《2020中國大數據產業生態地圖暨中國大數據產業發展...
    8月26日,以「開啟數據新紀元 打造數字經濟新引擎」為主題的2020(第五屆)大數據產業生態大會開幕論壇順利舉行,會上重磅發布了由大數據產業生態聯盟聯合《軟體和集成電路》雜誌社、賽迪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工信部賽迪智庫共同編制的《2020中國大數據產業生態地圖暨中國大數據產業發展白皮書
  • 中國合成革行業發展回顧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2026年)
    合成革的產能整頓,對行業健康發展起到較為明顯的促進作用,**年**半年企業開工率和盈利水平大幅好轉,龍頭企業均維持滿負荷生產。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合成革行業發展回顧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2026年)認為,隨著市場國際化的進展加快,服裝革、箱包革、家具與室內裝飾用革的產量將保持穩定增長。
  • 2020-2026年全球與中國汽車事件數據記錄器行業現狀分析與發展趨勢...
    《2020-2026年全球與中國汽車事件數據記錄器行業現狀分析與發展趨勢研究報告》對汽車事件數據記錄器行業相關因素進行具體調查、研究、分析,洞察汽車事件數據記錄器行業今後的發展方向、汽車事件數據記錄器行業競爭格局的演變趨勢以及汽車事件數據記錄器技術標準
  • 中國毛巾行業發展現狀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2026年)
    家紡行業發展情況分析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毛巾行業發展現狀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2026年)認為,行業在發展中雖遇到一些困難,但行業總體產量並未出現大幅下降。據協會對產業集群和部分骨幹企業統計,**年,集群床品產量同比增長9.5%,毛巾產量同比增長8.1%,布藝產量同比增長6.5%。
  • 2020年版中國銅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前景趨勢分析報告
    近年來,中國銅工業回升向好的基礎逐步鞏固,實現平穩較快發展;產品產量再創新高,企業效益穩定增長;固定投資持續增加,產業結構調整、節能減排、技術進步和科技創新成效顯著;對外貿易、投資合作取得新進展,行業整體實力和國際影響力、核心競爭力逐步增強。我國已發展成為世界上重要的銅材生產、消費和國際貿易大國,產量已連續多年居世界首位。
  • 2020-2026年中國廣東省區域經濟行業發展研究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廣東省區域經濟行業發展研究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顯示,廣東是經濟大省,總量全國**。以製造和第三產業為主的經濟強省,走在中國經濟改革開放的前列。連續十幾年經濟總量領先於中國其他省份,如地區生產總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居民儲蓄存款、專利申請量、稅收、進出口總額、旅遊總收入、行動電話擁有量、網際網路用戶、貨物運輸周轉總量等。
  • 中國微型燃氣輪機行業發展回顧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2026年)
    國際上主要的微燃機發電系統製造廠商已經開始搶佔中國市場,我國必須儘快在關鍵技術上實現突破,國產微型燃氣輪機發電系統仍有很大的市場空間。  《中國微型燃氣輪機行業發展回顧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2026年)》主要研究分析了微型燃氣輪機行業市場運行態勢並對微型燃氣輪機行業發展趨勢作出預測。
  • 2020年中國大數據市場調查研究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前景預測  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年中國大數據市場調查研究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大數據時代將引發新一輪信息化投資和建設熱潮。  《2020年中國大數據市場調查研究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通過大數據項目研究團隊多年對大數據行業的監測調研,結合中國大數據行業發展現狀及前景趨勢,依託國家權威數據資源和一手的調研資料數據,對大數據行業現狀及趨勢進行全面、細緻的調研分析,採用定量及定性的科學研究方法撰寫而成。
  • 2020年中國各區域大數據發展水平:31省份分為三個梯隊,頭尾差距較大
    日前,賽迪智庫信息化與軟體產業研究所編寫了《中國大數據區域發展水平評估白皮書(2020年)》。本報告對我國各省市大數據發展水平、層次和特點進行評估分析,對於大家了解現階段我國大數據產業區域發展水平差異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 中國學習機行業發展現狀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2026年)
    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學習機行業發展現狀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2026年)顯示,自學習機誕生以來,它就一直吸引著千千萬萬個學子及他們背後那些望子成龍的家長們。全球化的金融風潮全面來襲,各行各業都受到了不小的衝擊。但學習機市場不降反升,依然火爆。
  • 內蒙古大數據風採——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大數據產業發展情況
    建設和林格爾新區是自治區黨委、政府加快推進經濟轉型升級、打造區域經濟增長新引擎的重大決策部署。兩年多來,新區積極推動數位技術與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傳統特色產業的融合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2019年中國電信Ⅱ期、中國移動Ⅱ期、東方國信等大數據基礎設施項目開工建設,建成投用後新區伺服器裝機能力將達到145萬臺。網絡優勢優化升級。新區是三大運營商的網內核心節點,總出口帶寬達18.96T,與北京互訪時延約10ms,初步實現了「同城化」。基礎配套趨於完善。新區核心區路網、管網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有序推進,連接新區與市區的金盛快速路提升改造工程南段近日已正式通車。
  • 中國金融BPO行業發展現狀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2026年)
    《中國金融BPO行業發展現狀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2026年)》主要研究分析了金融BPO行業市場運行態勢並對金融BPO行業發展趨勢作出預測。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金融BPO行業發展現狀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2026年)》給客戶提供了可供參考的具有借鑑意義的發展建議,使其能以更強的能力去參與市場競爭。
  • 2020年中國農業產業現狀、發展總結及趨勢預測
    農業是以土地資源為生產對象的部門,屬於第一產業,在中國經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根據國家統計局定義,農業指種植業,即莊稼種植,包括糧食作物、經濟作物等的生產活動。2009-2018年中國農業產業數據分析為了如期實現全面小康,中國近年來進一步加大了農業的發展力度,一直保持著全球最大的農業經濟體的地位。
  • 2020年全球與中國投影機燈泡行業發展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2020年全球與中國投影機燈泡行業發展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是專門針對投影機燈泡產業的調研報告,通過對投影機燈泡產業的發展走勢進行深入分析闡述,為企業、投資者進行競爭分析、發展規劃、投資決策提供支持和依據。
  • 2020年中國眼鏡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預測分析
    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為53.6%,近視被列為世界三大疾病之一。2017年中國眼鏡零售市場規模730億元,預計2020年中國眼鏡行業市場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市場規模將達850億元。未來國民收入和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社會老齡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國內消費者保健意識的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