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莊子對墨子學說的批評,看《易經》節卦長久的亨通之道

2020-12-08 梅山易學

莊子在《天下篇》中,對先秦諸子時期的天下各家學派都進行了總結性的批評,其中,對墨子學派的總結是「其心意是好的,但他們的作為卻是錯誤的」,為什麼呢?

網圖

莊子講了好幾個方面,我們簡單說一個方面(有意者可去讀原文),古代之人對於喪禮,因其貴賤而有所不同,可是墨子卻主張生不作樂,死不喪服,生時辛勞,死時薄喪,應當唱歌時卻反對唱歌,應當哭泣時卻反對哭泣,應當奏樂時卻反對奏樂,這種主張是否真的符合人的感情?

因此之故,莊子認為墨子的學說太過了苛刻,其主張必定會難以實行,而無法成為聖人之道,因為這種主張自己可以獨自實行,但卻會因違反了天下之人的心願而使人不堪忍受,既然背離了天下之人的心意,那麼其離開王道也就太遠了。

網圖

在此,莊子認為墨子之道必定難以獲得天下人所認同而無法長久地傳承下去,是因為他「實行泛愛、兼利太過分了」,無法使天下人都如他一樣「日夜不休,以自苦為極」,因為人們無論做任何事情,都必然會有一個限度,「過猶不及」,任何超過限度的事情,必然會難以長久,而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作為春秋戰國時期聲名顯赫的顯學,時至今日,已經只存在於書籍之中了。

莊子對墨子學說的批評,主要是其走極端式的行為,假如墨子能夠用《易經》水澤節卦中的智慧來調和一下自己的言行的話, 或許墨家學派的命運也就會大不一樣了,使天下之人都樂就節制之道,從而行之無阻,放之皆準,又或者他是明知而不為吧。

網圖

《易經》節卦,是六十四卦中的第六十卦,卦家為下兌上坎的異卦相疊而成,下卦為兌為澤,上卦為坎為水,澤者,蓄水之地,水之歸澤,盈則進,坎則止,自有其量,澤之容水,少則受,多則溢。

澤上有水,其容納有限,不可能無限制的擴容,所以必須要有所節制,所以才名之為節,《序卦傳》中說「渙者,離也,物不可以終離,故受之以節」,即此之謂。

網圖

節卦的智慧,一言以蔽之,以兌之悅而節坎之險,使心得其悅而行忘其險,節其過中之道而使之中節是也,使世人可以明了,可行則行,當止則止,行止得中,自然可以亨通而長久。

如若矯枉過正而固執自守,那麼雖節亦苦,節而苦,便無餘地以處人,也無餘地以自處,難負途窮而無所容,所以卦辭中才會說「不可貞」。

網圖

節制之道,從人們的日常生活而言,飲食不節則有致病之虞,言語不節則有貽羞之患,財用不節則有敗家之憂,色慾不節則有傷身之烈,可是如若我們矯枉過正,因此而為之絕食、為之緘口、為之靳財、為之斷欲,那麼節雖節矣,可是我們卻會因為不堪其苦而無法忍受,是節之不得其中而反致其窮,又哪裡可以獲得長久的亨通之道呢?

網圖

所以人們便必須要在這其中,找到自己所認為的那個中節之道,以飲食為例,不能飲食則人無生機,飲食過度則疾病叢生,唯有在飲食之道中,找到適合自己的飲食中節之道,便可以使飲食不但能夠給自己提供生命的能量,而且可以避免因飲食過度而導致疾病叢生的不良後果,這其中的分寸,唯有心者得之。

人事如此,天道亦然,古人說「日月代明,四時錯行,寒暑往來,歲功以成」,是故「天地節而四時成」,設若天地不節,則無法當位以節而裁製群倫,也就無法亨通而達至中正以通之至道了。

網圖

從此可知,墨子之說雖以天下人為利,卻因為其失之過剛而有違常人之性,雖然可以短暫的實行其學說,但卻終會被世人所棄,莊子對墨子的批評,應該說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不知大家以為然否?

相關焦點

  • 易經六十四卦詳解之節卦解讀
    《易經》節卦原文這麼講:亨。苦節不可貞。意思是,亨通。但不要過分地節制,應當持正、適中。節卦講的是人在追求的過程中要學會節制。孔子這麼解釋節卦:節亨,剛柔分而剛得中。苦節不可貞,其道窮也。說以行險,當位以節,中正以通。天地節,而四時成。節以制度,不傷財,不害民。意思是,節,亨通,節制的剛柔都要恰如其分,剛要剛得適中,柔要柔得適度。正如陽剛陰柔分居,而陽剛得中。
  • 《易經》第六十卦·節卦
    《易經》第六十卦 節卦 水澤節卦 坎上兌下 節卦,象徵節制、節儉。兌為澤,坎為水。澤之容水,會有限量,過度就會溢出,應加以節制。節有止之義,象徵節制。節制是美德,能自覺有所節制,處中守正必然亨通。但過分節制,會使自己吃苦,故要適中。
  • 《周易》節卦:節制之道
    節是指節制、節約的意思,節卦是對於節制情況的指導。任何事情都是需要掌握一個度,如果過度就可能會有問題,所以需要適可而止。因此有所節制,是亨通的。但如果是很艱苦的節制,這樣是不太利于堅持的。初九:不出戶庭,無咎。
  • 荀子禮治學說、墨子兼愛非攻學說以及莊子的學說
    少時曾「學若過工匠,技巧超之業受孔子之術,以為其禮煩擾而不悅,厚葬靡財而貧民,久服傷生而害事」,同情廣大庶民的遭遇,故舍儒學而自創學派,稱為家。墨子提出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樂、非命、節用、節葬10大政治主張,而以「兼愛」,「非攻」為核心。兼愛是指天下人都要象愛自己那樣去愛他人,「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
  • 節儉之道,不傷財、不害民,易經水澤節,六十四卦解析第六十
    節卦,亨通。苦苦節制不能夠守正道。 彖曰:節,亨,剛柔分,而剛得中。苦節不可貞,其道窮也。說以行險,當位以節,中正以通。天地節而四時成,節以制度,不傷財,不害民。 彖辭說:節卦亨通,是因為剛柔分工各得其所。苦苦節制不能夠守正道,是因為這樣會導致窮途末路。
  • 《易經》——節卦:君子以制數度,議德行!
    《易經》——節卦:君子以制數度,議德行!先來看節卦的卦象以及卦辭和爻辭原文,如下圖:節卦由坎卦和兌卦上下組合而成,坎卦(代表水)在上,兌卦(代表澤)在下。其卦辭為:節,亨;苦節不可,貞。亨,亨通、順暢。苦,痛苦、勞累、艱辛等泛指難受的感覺。可,可以、可行。貞,忠貞守正,這裡指堅持適度的原則。連起來卦辭的意思是:凡事能有所節制,可以使自己更加地亨通暢達。但是如果過度的節制,而引起了讓人痛苦的感覺,這是不可行的。必須講求一個適度的原則。初九:不出戶庭,無咎。出,超出。戶,家、家庭。庭,門庭。「戶庭」,指大廳的門口。無,沒有。咎,大的過失。
  • 莊子論「手搏」之道
    ——《陳語·剛柔第十》下面就引用後人之論,以明莊子所論手搏之道「以巧鬥力者」之藝境。莊子提出手搏之道以尚巧鬥尚力的人,乃「以巧鬥力者」的語意。因為在莊子所處的時代,較原始的手搏之道崇尚陰形的筋勁骨力之搏技,是以力勝,後來發展有崇尚陽剛之內氣而又使陰形柔弱無骨之尚巧的搏技,是以巧勝。尚巧與尚力的搏鬥,尚巧所以能戰勝尚力即是莊子此文所闡述的核心。
  • 一國三聖,孔子、墨子、莊子的關係是什麼?
    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爭鳴,百家蜂起,思想學術流派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眾多學說豐富多彩,而儒家、墨家、道家更是其中的代表,這三家的創始人也被後世稱聖,為後世所敬仰,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這三家創始人的隱秘關係。墨子莊子,莊姓,名周,宋國人,道家學派代表人物,與老子並稱「老莊」,所著《莊子》想像力豐富,文筆變化多端,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崇尚自由。
  • 白話講易經,第六十卦,水澤節卦,節制要剛柔並濟,不可苦節
    上一講我們講解了渙卦,渙者,離也,「物不可以終離,故受之以節。」事物不能總處在離散渙散的狀態下,要有節制,天地有節才能常新,國家有節才能穩固,個人有節才能進步。所以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節卦。來看一下節卦的卦象,上卦為坎卦,坎為水,下卦為兌卦,兌為澤,所以節卦的全名就叫做水澤節卦。象曰:澤上有水,節;君子以制數度,議德行。湖澤裡有水,如果不加節制就會滿溢泛濫,節制過度就會幹涸,君子從這種現象中得到啟迪,在節制民眾的行為時,制定典章法度,並且做出高尚的德行表率。來看一下節卦的卦辭:亨。苦節,不可貞。
  • 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老子、孔子、孟子、莊子、墨子
    在政治上,他提出了「王道仁政」、「民重於君」的學說,主張用「仁義」的思想治理國家。代表作《孟子》等。莊子(前369-前286),姓莊,名周,字子休,宋國蒙人,他是東周戰國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創立了華夏重要的哲學學派莊學,是繼老子之後,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 《易經》:居安思危,才是長久之道
    我們如果身處逆境之時,知道努力奮進,永不放棄並不稀奇。但是,如果在順境之時,依然能夠保持在逆境之時的心態,不放縱自己,卻是難能可貴。《易經》裡的既濟卦講:「亨小,利貞。初吉終亂。」意思是,當事情都圓滿完成時,連弱小者都亨通,這樣起初是吉祥的,但不思防範,稍有不慎,最終還會導致災難。要想避免這種狀況,我們就要懂得居安思危。在中國歷史上,很多朝代的滅亡,雖然原因很多,但是也與統治者不懂得居安思危有很大的關係。隋朝的覆滅,就是一個很典型的反面教材。
  • 《易經》恆卦:事業、感情不能長久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人生在世,無不希望自己的事業能長久的留存,感情能如日月般長久,但遺憾的是無論你的事業有多大,總有衰落之日,無你你的感情有多麼的驚天地動鬼神,使聞者落淚,見者傷心,但是最後也終有情淡如水之日,這是為什麼呢?
  • 莊子《天下》:道與術,取與予,利與害,方與圓,常與變,生與死
    墨子死後,其弟子又分宗別派,自立門戶,內訌頻起,遙相指摘,不一而足。但墨家各分支,有一點是相同的,都在選自己的老大,在選老大的過程中,又開始分派站隊,紛紛爭爭,綿延不休。如此憋屈地活著,墨子能夠做到,但天下普通常人做不到,這是背離了人性,遠離了王道與大道,莊周不屑一顧,不足為取。
  • 博愛天下與精品利己之爭:墨子的兼愛思想與楊朱的重己論
    墨家和楊朱學派的思想都源自道家學說,但是這兩派卻在理論上空前對立。墨子和楊朱是兩個流派的創始人,同處於一個時代:戰國末期。墨子提倡兼愛,楊朱宣揚重己。墨家學說和楊朱學派之爭名動天下,孟子曾云: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於楊,即歸墨。
  • 莊子學說有何哲理之美?
    莊子在出世與入世之間,他選擇了出世、無為。這種安貧樂道的精神給了中國文人一片可以休息的土壤和桃花源。相對於儒家的入世、法家的功利,道家的思想是那麼崇尚「無為」。而道的根本又是什麼?莊子名周,字子休。後人稱之為「南華真人」。他繼承了老子的道家學說並加以發揚。
  • 易經提醒男人:想要戒色,牢記這3條,走出人生低谷不是難事
    俗話說「色是刮骨鋼刀」,其實我們不應該將「色」狹隘地認為是「色慾」,而是應該將之看作是以此為代表的欲望!所謂戒色,其實就是要杜絕一些不該有的欲望!易經中第六十卦是節卦,本卦中六四爻中有「安節,亨」的說法。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要善於節制自己的欲望,該幹什麼,不該幹什麼,一定要掌握分寸!
  • 《易經》:修身與事業成功的奧秘,都隱藏在節卦的智慧之中
    天地之間,萬象紛紜,誰能裁製群倫,節之而使其有序亨通,使之符合自然之道而不違,不外乎四時錯行、寒暑往來的天地之節而已,天地節而四時成,故天地雖然無常而有序,萬物無序而與時相節,從而可以獲得裁製群倫而使萬物得享亨通之道,所謂當位以節,中正以通,即此節也。
  • 易經—節卦:自製有度,過猶不及,節制要知權變而不能固執
    易經——節卦:自製有度,過猶不及節制要適時而知機,當處於「泰」、「大壯」、「豐」等事業發達時期,適度節制容易膨脹的欲望和雄心,知泰知否,量力而行,這便是適時而知機。節制要知權變而不能固執。《象》曰:「不節」之「嗟」,又誰「咎」也?六四:安節,亨。《象》曰,「安節」之「亨」。承上道也。九五:甘節,吉,往有尚。《象》曰:「甘節」之「吉」。居位中也。
  • 莊子的名句,墨子的名句,韓非子的名句,古人智慧,值得謹記!
    各位詩友們,大家好,這篇文章的主題是莊子、墨子、韓非子作品中的的名言,希望大家喜歡,閒話不多說,直奔主題吧!一、莊子,道家學說的主要創始人之一。1、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3、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4、吾以天地為棺槨,以日月為連璧,星辰為珠璣,萬物為賷送。吾葬具豈不備邪?5、夫道不欲雜,雜則多,多則擾,擾則憂,憂而不救。6、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 遠去的墨家--墨家學說興衰記
    曾經也顯赫一時,孟子曾曰「天下不歸於墨,則歸於楊(朱),可見墨家學說的影響。墨家的靈魂人物叫墨翟,出身平民,一說宋人,另一說是魯國人,《史記》中記載他當過宋國大夫,其生卒年也是個謎,不過肯定比孔子小,因為墨子學過儒學,因出身貧寒,反對儒家禮儀中的糜費,尤其是厚葬風俗,開始自立學派,創立了墨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