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裡之行,始於足下」,讀懂《道德經》,真是少走了太多彎路

2021-01-18 華姐談文化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讀懂《道德經》,真是少走了太多彎路

《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有人說,《道德經》是用來「悟」的,讀懂《道德經》,能少走很多彎路。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看一看,《道德經》中到底有哪些道理吧。

1.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

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是以聖人慾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翻譯】:

安然平穩,便容易持守;未見兆端,可從容圖謀。脆弱不支的,容易瓦解;細微不顯時,容易消散。要趁事情未發生時努力,要趁世道未混亂時治理。

合抱的粗木,是從細如針毫時長起來的;九層的高臺,是一筐土一筐土築起來的;千裡的行程,是一步又一步邁出來的。

人為努力的,必然失敗;人為持守的,必然喪失。所以,聖人不是靠自己的作為,就不失敗;不是自己努力去持守,就不喪失。

世人行事,往往是幾近成功的時候又失敗了。到最後一刻還像剛開始時一樣謹慎,就不會 有失敗的事了。

所以,聖人要世人所遺棄不要的,而不看重世人所珍惜看重的;聖人學世人以為愚拙而不學的,將眾人從過犯中領回來。聖人這樣做,是順應萬物的自在本相,而不是一己的作為 。

2.「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

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知此兩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

古時善於行道的人,不是使世人越來越聰明,而是使世人越來越愚樸。

世人所以難管理,就因為人的智慧詭詐多端。所以若以人的智慧治理國家,必然禍國殃民;若不以人的智慧治理國家,則是國家的福氣。

要知道,這兩條是不變的法則。能永遠記住這個法則,就叫至高無上的恩德。這至高無上的恩德啊!多麼奧妙,多麼深遠,與一般事理多麼不協調,甚至大相逕庭,然 而,唯此才是通向大順的啊!

這裡節選的便是《道德經》中十分經典的兩段話,老子以一個「道」為基準,通過各種比喻,以小見大,之後便開始了他的思想傳達。暫時沒有涉及到的內容,大家沒事的話也可以自己了解一下哦,或者繼續關注我的後續解讀,這本書足以讓你勘破人生的大智慧。

相關焦點

  • 《道德經》:從小的地方做起,千裡之行,也是始於足下
    《道德經》: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老子所強調的做事的態度,應該是無為而治,用一種不幹預,不幹涉的心態去面對人和事。無論什麼樣的事情都能手到擒來,越做越簡單。老子所說的那一句話,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意思就是說,很大的大樹,也是生於微小的根芽,九層的高臺,也是從一筐一筐的土壘起來的,千裡的遠行也是從腳下舉步開始的。這個道理顯而易見,就是說很多事情都是從一些細小的地方出發,從一些小的地方去開始做。
  • 遊安徽一定要知道的成語故事「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成語: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故事概況: 亳州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以「 三朝古都」名揚海內外。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湧現出無數燦若星辰的風流人物、英雄豪傑、文人墨客。
  • 《道德經》第64章: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聖人慾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敢為。
  •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2021-01-17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道德經》六十四章,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道德經》總共八十一章,人為分了很多,實際上每一章都在講一個東西,就是「道」。因為「道」存在於萬事萬物之中,每一件事情都是道,我們看到最大的事情是道,最小的事物也是道。邏輯通順的文章是道,狗屁不通的文章也是道。當我們能夠明白這些概念的時候,還需要在執著於這些表面的文字了嗎?就比如這一章,老子再一次從正反兩個角度分析對待周邊事物的態度。
  • 「九層之臺,起於壘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做人就要接地氣
    我發現如今的人很容易忘本,用我家鄉話通俗地講就是不接地氣,「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壘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這一句話出自《道德經》第64章。大致的意思是「合抱的大樹,生長於細小的萌芽;九層的高臺,築起於每一堆泥土;千裡的遠行,是從腳下第一步開始走出來的。」
  • 精選《道德經》中的10句話,每一句都可做人生格言
    老子所做《道德經》是中華的傳統文化瑰寶,裡面有很多經典的語句,耐人尋味,發人深省。下面是《道德經》中的10句話,每一句都可以做我們的人生格言,掛在牆上,讓人敬仰。另一個鄰居每逢雨天都會將院子裡的積水排到楊翥的院子中來,楊翥又說「晴天的日子多,落雨的日子少」。漸漸的鄉親們被楊翥感動,後在有賊侵入時,自發到楊家門口守夜防賊。
  • 《道德經》中的常用成語,洞見老子智慧精髓!
    《道德經》只有短短五千言,卻涵天蓋地、盡說人道,可謂字字珠璣、句句精闢,隨便拿出一句都可以作為至理格言和人們的座右銘。而更為精華的則是其中那些老子獨創的成語,可謂老子智慧的概要和精髓,從中完全可以洞見《道德經》的真諦。
  • 老子道德經中的5個成語,教我們看懂人生,開啟成功之門
    老子的《道德經》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涉及面在所有先賢著作中首屈一指,其理論的深刻度更是令他作難以望其項背。《道德經》之中,出了不少流傳千古的成語;這些成語充滿智慧,或許能給我們的人生作一個令你滿意的解答。
  • 奇幻漫畫:千裡之行,始於足下,我的路,就從和裕升開始吧……
    奇幻漫畫:千裡之行,始於足下,我的路,就從和裕升開始吧…… 我的家裡有一個商號,名叫「和裕升」,由張耕一手創立,主營是雜貨、糧食、茶葉和布匹等物資,不過這些年一直在虧損,不是說穿越後的主人公都有金手指嗎?我的金手指呢?
  •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
    古語有云「千裡之行,始於足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意思是說:走一千裡路也要從第一步開始,不積累每一步,永遠達不到千裡的地方。「千裡之行,始於足下」,只有你主動去邁動自己的步伐,才會到達那遙遠的彼岸。
  • 老子說「千裡之行,始於足下」,為什麼又說「不出戶,知天下」
    2020年的這場戰疫,讓很多人很意外的經歷了一個以前都不敢想像的兩個月的春節,時間久了,想起老子曾說「千裡之行,始於足下」,是不是該出去走走了,但同時又想起《道德經》裡的另一句話「不出戶,知天下」。心想到底是出去還是不出去呢?
  • 《道德經》中的5個詞語,做到了人品和事業不會特別差勁
    我國有很多的古典書籍,這些書籍能夠經歷動亂的歷史長河流傳至今,可見它們是人類文化的瑰寶,今天我們來看一下古代聖人老子的《道德經》,《道德經》雖然字數不長,但是它的字字都是經典,蘊含著很多的人生哲理,《道德經》有許多的詞語值得我們去學習,以下十個著名的詞語如果我們做到了,我們的事業和人品不會特別差勁
  • 《道德經》中的智慧:越是大道,越是簡單;看似無用,實則有大用
    《道德經》是老子所著,短短五千言,卻涵天蓋地、盡說人道,可謂字字珠璣,句句精闢。因此,老子的話在世界範圍內都有著廣泛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無數歷史名人、各界精英,都對《道德經》推崇備至,老子更是被譽為"東方三大聖人"之首。
  • 道德經清心寡欲的句子
    ——老子《道德經》2.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老子《道德經》3.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老子《道德經》4.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堅毅之志,動力之行,才至千裡!你能行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我想說:「千裡之行,始於足下。堅毅之志,動力之行,才至千裡。」首先很慶幸自己能邁出第一步,這表示做某一件事開始生效,看到自己開始發生變化,那麼,就有理由設法讓自己堅持下去。大部分人並不善於強化,甚至發牢騷比讚美來的更多,這是走偏了,我們需要做的是:不管在行進的過程中有多大的困難,只要有小小的亮點,就必須強化它,並獎勵它,這便是源源不斷的動力所在。
  • 道德經,千古名句集成
    今天我們接著來看,道德經裡面的那些朗朗上口的千古名句,本章內容,是我從第六十四章到五十八之間,挑選了七句最簡單又最經典的句子,來和諸位一起賞析。先來看一下都是那幾句;一,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二,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三,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四,大國者下流,五,治大國,若烹小鮮。六,治人事天,莫若嗇。
  • 倫敦地鐵站的這碗"心靈雞湯",竟出自中國的《道德經》!
    出自老子《道德經》中的這些話,竟是一碗又一碗高湯,讓無數來往倫敦地鐵的乘客駐足。千裡之行,始於足下。倫敦地鐵每日金句第一句竟源自《道德經》>讓人想不到的是,中國的《道德經》是詹託斯最喜歡的一本書,中國哲學傳統道教讓他深有感悟。
  • 《道德經》五千文,精髓盡在9個字,悟到的人,自然懂老子
    《道德經》這本書很薄,只有五千文,我第一次讀的時候,感到如獲珍寶。後來反覆讀,寫過一百多篇文章,專門分享《道德經》。《道德經》的精髓盡在9個字:致虛極、守靜篤、順自然,悟到的人,自然懂老子。致虛極:放下自我心智,把自己的頻率匹配到虛無,才能悟。
  • 道德經中最勵志的句子
    ——老子《道德經》3、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為道。 4、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5、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虆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