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墨子、老子,這三位百家爭鳴的代表人物,到底誰更厲害?

2020-12-11 千古權謀

春秋戰國是中國歷史上思想和文化最為輝煌燦爛的一個時期,湧現出無數的學說學派,各家之間相互詰難又彼此學習,形成「百家爭鳴」的學術盛況。諸子百家其實有上千家之多,但是真正影響較大的不過十家,分別是儒、墨、道、法、陰陽家、縱橫家、名家、雜家、農家、小說家。十家之中以孔子、墨子、老子三人為代表,形成了中國最早的哲學體系。那麼這三位同時期的人傑,到底誰更厲害呢?

孔子

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開創了私人講學的先河,打破了貴族的知識壟斷,倡導仁義禮智信。由於儒家的思想十分適合統治階級的需求,因此在戰國後期已經成為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儒家思想成為正統,對中國思想和文化的影響遠遠超過其他學派。

儒家思想統治中國兩千多年後,孔子本人也成為影響世界的文化名人,被譽為「萬世師表」,「至聖先師」。

墨子

墨子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也是歷史上唯一一個農民出身的哲學家。墨子青年時曾學習儒家學說,但認為儒家華而不實,於是捨棄儒學,創立了以「兼愛、非攻、尚賢」等為主張的墨家。正如墨子捨棄儒學的本因一樣,墨家具有很強的實幹型,成員皆穿短衣草鞋,以參加勞動、吃苦為高尚,頗有俠義之風。

墨家在鼎盛時期,社會上有「非儒即墨」之說,墨家與儒家是當時影響最大的兩個學派,並稱為當時的「顯學」。但是墨家代表了平民百姓的利益,不符合封建統治者的需求,於是在戰國後期逐步沒落。

墨家雖然沒能像儒家一樣影響中國兩千多年,但是墨子在科學上的貢獻卻是諸子百家中無人能比的。兩千多年前的墨子就已經提出「動靜」、「光影」、「槓桿原理」、「十進位」等物理和數學概念,另外據說墨子製作器械的本領比魯班還要高明。因為墨子的諸多科學貢獻,後人因此尊稱其為「科聖」。

老子

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他雖然與孔子、墨子一樣同處於春秋戰國時期,但是卻比二人要神秘的多。老子西出函谷關,留下五千字的《道德經》後,歷史上便再也沒有他的記錄。有人說他一直西去化胡為佛,有人說他東歸回了老家,也有人說他得道成仙,至今沒有定論。

老子雖突然消失於歷史長河之中,但是他的影響卻從不曾消散。老子提出了高度抽象的「道」,成為中國古代哲學中一項重要的概念;老子留下的《道德經》雖然只有短短五千字,但是卻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老子創立的道家也如他的學術主張一樣堅持順其自然,雖然沒有其他學派的大起大落,但是卻始終延綿不斷,道家思想也成為影響中華文化的重要思想。

值得一提的是,孔子曾問禮於老子,並對他的學生說:「...吾所見老子也,其猶龍乎?學識淵深而莫測,志趣高邈而難知;如蛇之隨時屈伸,如龍之應時變化。老聃,真吾師也!」可見即使孔子也對老子佩服之至。

這三人到底誰更厲害呢?可謂是見仁見智,正如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那麼你認為誰更厲害呢

相關焦點

  • 春秋三傑,孔子老子墨子,誰更厲害?
    春秋三傑,孔子老子墨子,誰更厲害?春秋戰國,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在這個時期,湧現出了眾多的學說學派,各家之間不相融合而又彼此學習,故而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壯觀場面。在這些學派之中,最有名氣又最厲害的三家當屬儒家、道家和墨家,而孔子老子墨子也被成為春秋三傑,那麼,在這三位當中,誰更厲害呢?孔子,倡導仁義並建立了儒家學派,新創了私人講學這種模式,在各地廣收弟子,極大地促進了中國的古代教育。孔子曾經周遊列國多年,到各地講學,積極傳播儒家思想。後來,孔子創立的儒家思想也逐漸成為了我國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先秦天下十豪:老子、孔子……餘下八位是誰?能和老子、孔子同列
    「百家爭鳴」是先秦時代學術繁華最好的例證,老子、孔子、墨子等人,都是先秦時代出現的,能夠影響後世千年的大思想家。雖說「文無第一」,但是有好事者還是評價出了先秦時代,天下間具有影響力的十位豪士,後世尊稱為「天下十豪」。
  • 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局面是怎樣形成的?各派的代表人物是誰?
    參加百家爭鳴的各派始稱為「諸子百家」其中主要的有儒、道、墨、法、名、陰陽、兵、縱橫、農、雜等家。在思想領域對後人影響最大的是前四家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 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四家都有哪些思想或學說?哪些至今還影響著我們?
  • 經典絕對,上聯:孔子老子孟子墨子莊子五子名揚千古,下聯太妙了
    有一上聯是:「孔子老子孟子墨子莊子五子名揚千古」,孔子、老子、孟子、墨子和莊子五人皆是歷史上有名的人物,孔子是無數讀書人的祖先,還是儒家的創始人,而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是世界文化名人。孟子和孔子並稱「孔孟」,是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最早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留下《魚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代表作,著作《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富貴不能淫》和《寡人之於國也》還被編入中學語文教科書中。
  • 墨子博愛、孔子有禮、老子有無,當下更需要誰
    他們就是老子,孔子和墨子。老子的思想被東漢的張道陵所吸取。與羌族的文化結合,形成了中國人自己的宗教道教。東漢初年佛教傳入中國。到家與佛家思想融合。形成了禪宗的獨特風格。從老子的無為而為到莊子的真無為再到禪宗的無住無念無相。我們對老子的思想並不陌生。孔子的思想更是在西漢武帝時被尊!我們少有見解的該是墨子。孫中山先生說古時最講愛字的莫過於墨子。
  • 身為道家和儒家的代表人,老子和孔子誰的影響更大?答案你想不到
    說起老子,孔子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他們是我國中國歷史上的兩位大哲學家,大思想家,而且他們兩人最我國的文化發展也是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老子是起源於春秋時期,他是道家文化的代表人物,他主要研究的是天地大道。
  • 從孔子和老子的核心思想,看誰對我們更有用更厲害一些
    從孔子和老子的核心思想,看誰對我們更有用更厲害一些文·段宏剛先秦諸子百家爭鳴,開啟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師輩出的時代。尤以孔子和老子的成就最高,他們的思想就像我們的左膀右臂,改進和完善著我們的覺悟和人格,讓我們這輩子構建著人生的圓滿。儒家學說是大聖人孔子大約2500多年前,開創的一個學派,俗稱儒家,中國人喜歡把它叫做儒教。
  • 孔子與老子誰更厲害?看看他們對美色的態度就知道了!
    孔子與老子雖然是同時代人,並且都是流傳了兩千多年的思想家,但是孔子與老子的評價,卻總是沒有取得一致。有的人說孔子更務實,有的人說老子更高遠,那麼,到底誰要厲害一些呢?首先,我們需要比較一下孔子與老子的相同之處。
  • 百家爭鳴10大思想流派盤點,代表不同階層的利益和要求
    百家爭鳴代表各階級、各階層,各派政治力量的學者或思想家,都企圖按照本階級(層)或本集團的利益和要求,對宇宙對社會對萬事萬物作出解釋,或提出主張。他們著書立說,廣收門徒,高談闊論,互相詰難,於是出現了思想領域裡「百家爭鳴」的局面。在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是思想和文化最為輝煌燦爛、群星閃爍的時代。
  • 在春秋戰國時期,除了老子與孔子之外,還有哪些代表人物
    在中國古代,有很多傳統文化大家,特備是春秋戰國時期,傑出人才輩出,除了道家與孔孟之外,還有那些代表人物?韓非子、墨子與孫子都在各自領域創立學派。二、墨子墨子名翟,魯國人,農民出身,做過工匠,曾學過儒學,後不滿其煩瑣的禮,另立新學,聚徒講學,創立墨家學派。也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用今天的話來說,墨子是工科大學博士後。墨子之學是工匠之學,或者叫科技之學,走的是科技強國、實業強國的路子。
  • 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老子、孔子、孟子、莊子、墨子
    孔子(前551―前479),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人,孔子是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提出了「以德治國」的政治主張,當未被當時戰火連連的大小國所接受。因此他周遊列國,招收弟子,形成了儒家學派。
  • 墨子一介平民木匠,如何成為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
    但周禮有個大問題,那就是「高高在上」,乃是貴族的「禮」和「學」,雖孔子本人有教無類,且大致來者不拒,但實則於廣大普通平民來說,儒家治國,修身尚可,但不具有實際的「用處」。更重要的是,正如墨子所言,儒家的「復禮」,實則「厚葬膜材而貧民,久服傷生而害事。」於佔大多數的平民而言,既「無用」還「靡費」,習之實屬得不償失之舉。
  • 孔子、墨子、孟子、老子、韓非子的主張各是什麼?
    在戰國時期,號稱是產生了諸子百家,且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但真正對中國文化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的,有以下幾家。第一是儒家。儒家的創始人孔子,提出了「仁者愛人」的思想,並在「仁者愛人」思想的基礎上,分別提出了人的道德理想和社會政治理想。
  • 孔子和老子,誰在前,誰在後,這是中國哲學史上的老問題
    孔子和老子,誰在前,誰在後,這是中國哲學史上的老問題。古人說,孔子到洛陽問禮老子,老子是老頭子,似乎老在孔先,毫無問題。但老子其人和《老子》其書是兩碼事。我不認為,老子年紀大,《老子》就在《論語》前。孔子見老子,孔子不批評老子,老子卻批評孔子。我們很容易相信,批評人的一定是老師,不但資格老,年紀也一定大。但研究思想的邏輯先後,有個規律,我們不要忘記,「反對」不能無的放矢,「被反對」一般都在「反對」前。學習,要有學習的榜樣,批判也要有批判的靶子。比如《論語》批墨子嗎?不批。《墨子》批孔子嗎?批。為什麼?
  • 老子和孔子到底誰更厲害
    老子的生平不是很祥,約前571年出生於春秋時期楚國的苦縣,相傳老子曾經做過周朝的典吏,管理周朝的書籍,並通覽周籍,有著深厚的學識和智慧。約前523年孔子曾向老子問禮,並探討了周禮及人生哲學,孔子對老子推崇備至。前516年,周室內亂,相傳老子蒙失職之責,辭官歸隱,西出函谷關,路遇函谷關守官關尹,受關尹請求之後著書上下兩篇,共計五千言遺世,便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道德經》。
  • 軸心時代的兩位偉大人物柏拉圖與孔子,到底誰更厲害?
    德國思想家卡爾·雅斯貝爾斯在《歷史的起源與目標》一書中第一次把公元前500年前後同時出現在中國、西方和印度等地區的人類文化突破現象稱之為「軸心時代」,其代表人物分別為中國的老子和孔子,西方的蘇格拉底和柏拉圖,印度的佛陀。
  • 墨子與孔子——康有為學術視角下的儒、墨關係!
    尤其在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荀子與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之間的學術論爭可謂是精彩紛呈了。哪怕到了秦以後,雖然墨家思想已逐漸式微,但關於儒、墨兩家的論爭並未結束。即使到了清朝末年,依然有學者參與儒、墨論爭,而康有為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位。
  • 百家爭鳴,掙的到底是何事?鳴的到底是何物?
    百家爭鳴說的是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戰國前475年—前221年時期,知識分子儒、墨、道、法、陰陽、名、縱橫、雜、兵、小說十一家不同學派的湧現及各家族流派之間相互競爭的局面。春秋戰國,百家爭鳴說明了當時社會激烈和複雜的政治思想鬥爭。主要是地主和奴隸主之間的階級鬥爭。
  • 先秦諸子中,第一個批判孔子的人是誰?
    先秦諸子的百家爭鳴,大約持續了三百多年的時間,在諸子百家當中,孔子代表的儒家當屬第一,在思想學術界始終佔據老大的地位,正因為如此,其他諸家才把矛頭直接對準了孔子代表的儒家。   那第一個公開批判孔子和儒家的人是誰呢?
  • 稷下學宮,一個會合「諸子百家」,讓「百家爭鳴」變為事實的場所
    春秋戰國時代,諸子百家各有千秋,老子、孔子、墨子代表了道家、儒家、墨家,除了這三家之外,還有法家。道家的目光是超逸的,儒家的目光是溫暖的,墨家的目光是熱烈的,法家的目光則是峻厲的,會讓人產生一陣陣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