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老子,誰在前,誰在後,這是中國哲學史上的老問題

2020-12-12 文眼看世界

孔子和老子,誰在前,誰在後,這是中國哲學史上的老問題。古人說,孔子到洛陽問禮老子,老子是老頭子,似乎老在孔先,毫無問題。但老子其人和《老子》其書是兩碼事。我不認為,老子年紀大,《老子》就在《論語》前。

研究古書年代,我們要注意,我們經常容易把後來居上的東西當作年代古老的東西。孔子見老子,孔子不批評老子,老子卻批評孔子。我們很容易相信,批評人的一定是老師,不但資格老,年紀也一定大。但研究思想的邏輯先後,有個規律,我們不要忘記,「反對」不能無的放矢,「被反對」一般都在「反對」前。學習,要有學習的榜樣,批判也要有批判的靶子。

比如《論語》批墨子嗎?不批。《墨子》批孔子嗎?批。為什麼?道理很簡單,墨子在孔子後,孔子批墨子,不可能;墨子批孔子,太正常。

讀《論語》、《墨子》、《老子》,我的印象是,孔子總是自言自語,跟其他思想家沒有對話。墨子就不一樣,他是成心抬槓,處處跟孔子擰著來,概念頗具對稱性。但《老子》不一樣,它是採取釜底抽薪的辦法,繞到孔子的後面,跳到孔子的上面,用更具終極思考的東西,貶低它、消解它、超越它、包圍它,把它濃縮在自己的概念裡。它們的先後,太明顯。

孔、墨和《老子》,都認為天下無道,都批判現實,都懷揣理想,酷愛烏託邦,鼓吹復古,迷戀聖人,主張愚民,這是他們的共同點,但對社會問題的癥結,看法不一樣,對策也不同。《呂氏春秋·不二》說,「老耽(聃)貴柔,孔子貴仁,墨翟貴廉。」

墨子非孔,主要批評是兩點,一是孔子持貴族立場,走上層路線,倡仁義禮樂,重等級貴賤,而墨子持平民立場,走下層路線,倡兼愛大同,講眾生平等;二是孔子敬畏天命,但不語怪力亂神,罕言天道性命,比較理性,而墨子大講天志明鬼,比較迷信。

「孔子貴仁」,代表的是「文」;「墨翟貴廉」,代表的是「質」。《老子》比《墨子》更強調「質」。

《老子》和孔子有本質上的分歧。郭店楚簡發現後,學者大講儒、道合流,我不同意。

《老子》提倡無為。他的想法是,這兩個傢伙,太逞能,尚賢尚智,過於有為。比如孔子,知其不可而為之,自己跟自己過不去,何苦來哉;墨子,摩頂放踵利天下,自己折磨自己,也太沒勁。它的想法很簡單,別這麼死乞白賴。

《老子》的原則,跟他們全不一樣。什麼仁義忠信,什麼尚賢尚同,全不如道、德更樸實。道、德不是以人為終極,「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的背後有地,地的背後有天,天的背後有道,道是根據自然。他才不講以人為本。這讓我們想起17—18世紀的歐洲,他們也曾迷戀自然法則。

先秦的老氏之學,分兩派,既講無為,也講有為,和漢以後的印象不一樣。有為的一派,與三晉的形名法術之學相結合,與荀子的禮學相結合,對結束戰國,走向帝國,有重大貢獻。

漢初的老氏之學,是黃老之術的一部分,它對漢初的休養生息,也有重大貢獻。

西漢晚期,儒盛道衰,道家和儒家換位,喪失了政治優勢,成為「在野黨」。但隨後的很長時間裡,在中國的思想世界,它還是最大的「反對黨」。

東漢時期,儒道之爭息,釋道之爭起。道家的歸宿是道教。漢唐以來,道教仍然是儒家的競爭對手,屢踣屢興。

讀《老子》,我們不要忘記,它也曾經大有作為。

相關焦點

  • 老子無為,孔子進取,老子和孔子誰對中華文化貢獻大?
    老子和孔子誰對中華民族的貢獻大,那就要了解老子和孔子的思想。要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我們從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三者的不同來比較。因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和社會的治國理政的思想,無非就是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綜合,這叫做治理的哲學。
  • 中國哲學簡史概要之孔子和老子!
    亞里斯多德認為,哲學的產生需要三個條件:好奇心、閒暇時間和自由精神。呵呵,看了這句話你或許以為今天討論的是西方哲學,錯了,今天咱們講的是中國哲學,因為中國哲學同樣也具備這三個特質或條件。中國哲學到底如何呢?它有什麼特點和歷史演變性呢?哲學詩畫這就帶你進入。一、中國哲學產生的條件:從宗教到哲學,再到人文關懷,最終達到家國的憂患意識。
  • 老子和孔子到底誰更厲害
    老子的生平不是很祥,約前571年出生於春秋時期楚國的苦縣,相傳老子曾經做過周朝的典吏,管理周朝的書籍,並通覽周籍,有著深厚的學識和智慧。約前523年孔子曾向老子問禮,並探討了周禮及人生哲學,孔子對老子推崇備至。前516年,周室內亂,相傳老子蒙失職之責,辭官歸隱,西出函谷關,路遇函谷關守官關尹,受關尹請求之後著書上下兩篇,共計五千言遺世,便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道德經》。
  • 春秋三傑,孔子老子墨子,誰更厲害?
    春秋三傑,孔子老子墨子,誰更厲害?春秋戰國,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在這個時期,湧現出了眾多的學說學派,各家之間不相融合而又彼此學習,故而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壯觀場面。在這些學派之中,最有名氣又最厲害的三家當屬儒家、道家和墨家,而孔子老子墨子也被成為春秋三傑,那麼,在這三位當中,誰更厲害呢?孔子,倡導仁義並建立了儒家學派,新創了私人講學這種模式,在各地廣收弟子,極大地促進了中國的古代教育。孔子曾經周遊列國多年,到各地講學,積極傳播儒家思想。後來,孔子創立的儒家思想也逐漸成為了我國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東方三聖,分別有孔子和老子,那麼你知道第三位是誰嗎?
    東方三聖分別代表了儒家、道家和佛教,儒家和道家人們肯定能夠猜出來兩人是誰,他們分別是孔子和老子,但是對第三位,人們知道的就非常少了。道家的老子是道教的創始人,兩千多年過去了,老子的思想依然在影響著世界。單單一本道德經就能夠讓很多人折服了,即使是外國的哲學家依然如此。要知道西方哲學要比老子晚了上百年之久。
  • 老子是中國哲學之父
    老子是中國第一位哲學家,先於孔子;他自撰的《老子》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具有完整的理論體系的哲學著作,其成書早於孔門弟子編輯的《論語》。老子先於孔子,老學先於孔學,本來是十分明確的,不僅是史有記載,而且從先秦學術的發展來看亦是如此。
  • 孔子和老子誰的地位高,為什麼老子是神仙而孔子不是
    在中國孔子的地位要比老子高,在世界上老子的影響力要比孔子大,在思想的深度以及學識的淵博上老子勝孔子一籌。至於老子被列入仙班,而孔子未被列入,就如孔子被尊為至聖先師,而老子沒有一樣,因為他們根本就不是一個學派。
  • 老子和孔子的修行,誰更高?差幾個層級?
    老子和孔子,都是我國春秋時期的思想巨頭,也是我國古典哲學兩大派系的創始人。這二位所代表的道家學說和儒家學說,加之後來的佛家學說;在中國大地發揚光大。中國人骨子裡的種種性格和中國人的氣質,都可以在「儒、釋、道」的思想裡尋出端倪。
  • 歷史上的老子和孔子,到底誰對中華民族的貢獻更大呢?
    如果老子的主張能夠實施,不用問,當然是老子。問題是實施不了,思想偉大,但無法實際操作,又說不清為什麼無法操作,只能黯然神傷隱遁山林了。老子是人類史當中,第一個對文明與發展提出質疑的偉人!兩千五百年前的人,竟然就有如此精深的思考,難怪成為中國對世界文化貢獻最大的偉人。
  • 老子和孔子究竟誰偉大?你可以從這個問題中尋找答案
    而我認為最最難的比較是比較中國兩個聖人之間的高下。即孔子和老子就究竟誰厲害?如果我們讀明白《道德經》就會發現,這個問題自在其中。1,老子沒有給我們比較的機會。因為我們不知道老子是誰。2,如果老子知道我們在比較他和孔子,他連眼皮都不會眨一下,他不會參與這類比較。「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所以他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為什麼李敖批金庸時金庸不還口,但最終誰贏了呢?反正金庸沒輸。2,孔子給了我們認識他的機會。但是真正的孔聖人是什麼樣,有什麼本領,我們只能推測了。
  • 東方三聖,分別是孔子和老子,那麼你知道第三個是誰嗎?
    東方三聖代表儒道釋,儒道兩家的人都能猜到孔子和老子是誰,但對第三位卻知之甚少。道家的老子是道教的創始人,兩千多年過去了,老子的思想仍然在影響著世界。一本《道德經》就能說服很多人,即使是外國的哲學家也依然如此。要知道,西方哲學比老子晚了幾百年。
  • 如果老子和孔子在天庭有神位,你認為誰的官位大
    老子和孔子都是中國古代的哲學家,兩位的思想都深遠地影響著中國人的每一代。而兩位也同出於一個時代——春秋戰國時期,同樣只有一部哲學書流傳於世《道德經》與《論語》。《道德經》無論是玄學還是哲學在中國的歷史中都是繞不開的一個話題,而《論語》一書則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
  • 不是孔子,而是老子
    很早以前就有人提出孔子與老子誰偉大的問題?在這兩位思想巨人面前比較高低實際上是很難的事情。德國思想家卡爾·雅斯貝爾斯在《歷史的起源與目標》一書中提出了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間,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間,是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是人類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時期。
  • 孔子、墨子、老子,這三位百家爭鳴的代表人物,到底誰更厲害?
    十家之中以孔子、墨子、老子三人為代表,形成了中國最早的哲學體系。那麼這三位同時期的人傑,到底誰更厲害呢?孔子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開創了私人講學的先河,打破了貴族的知識壟斷,倡導仁義禮智信。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儒家思想成為正統,對中國思想和文化的影響遠遠超過其他學派。儒家思想統治中國兩千多年後,孔子本人也成為影響世界的文化名人,被譽為「萬世師表」,「至聖先師」。墨子墨子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也是歷史上唯一一個農民出身的哲學家。
  • 老子和孔子誰更偉大?誰對人類的貢獻更大?
    如果非要從兩人之間爭出個第一來的話,我個人的立場是支持老子。因為從哲學角度來講,我認為老子的思想比孔子的思想更純粹。老子是屬於哲學的老子,是真正的哲學家,而孔子一定程度上是屬於政治的。似乎看起來有點不識人間疾苦的樣子,但作為一個哲學家,他目光明顯是要比孔子更加深邃和寬廣的,可以洞穿萬年而不朽。即便孔子創立了影響中國文化兩千餘年的儒家,並且儒家一直以來都是主流思想的代表,但我依然認為孔子以後的儒家,已經不是孔子尊崇周禮的那個儒家了,為達到政治理想的儒家,在兩千年裡,兼容並包,吸納了很對其他的哲學思想,形成了一個包含儒釋道的獨特文化學派。
  • 老子和孔子誰的學問高?
    個人認為應該是一樣的,很難去分別誰高誰低。老子和孔子都是各自教派的創始人,兩人的文化也都影響中華歷史上千年。無論是地位還是文化對後世的影響都一樣的。老子世稱「李耳」、「李聃」或「老聃」,是道家的創始人和代表人物。其思想核心是樸素的辯證法。
  • 莊子和老子誰才是道家的開山祖師?
    歷史上說起道家人物,都有老莊的說法,老是老子,莊是莊周。這「老莊」連字,同時又指道教三玄經中兩部經典:《道德經》和《莊子》。其中《道德經》為大經,《莊子》被視為小經。一般而言,這沒有什麼問題。可若說莊子是道家的開山祖師,各項排名都當在老子之前,這就涉及到歷史事實、及對道家文化的理解問題了,不那麼好講了。老莊還是莊老?——近代大師們對此問題的爭論使老子與其他聖賢的時代先後順序在近代成為顯學,當始自梁啓超對胡適《中國古代哲學史》的批評。
  • 孔子與老子的兩次論道後:第一次孔子3天沒說話,第二次老子遠走
    那天老子送孔子返魯,行至黃河之濱,孔子見河水滔滔,滾滾不息,於是不覺嘆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感慨年華易逝,志向難伸。聽孔子如此說,老子道:人和天地一樣,都是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壯、老之變化,猶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沒有什麼可悲的。一切順其自然,才能本性不亂;違背自然規律,整天在仁義之間奔波,把功名利祿放在心上,只能自添煩惱。
  • 先秦天下十豪:老子、孔子……餘下八位是誰?能和老子、孔子同列
    老子騎牛老聃貴柔。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是哲學經典《道德經》的作者。老子主張無為而治,《道德經》一書中充滿著辯證主義色彩,對後世中國哲學的發展影響很深。後世的道教尊稱老子為道祖。孔子貴仁。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開創了私學風氣,他提出「仁」的學說,一直是後世社會的主流思潮。孔子有門人三千,能稱得上大賢的有七十二人,顏回是他最喜愛的弟子。
  • 孔子、老子、莊子的哲學之道
    簡明孔子、老子、莊子的哲學之道文|中國美食文化審美資深工匠杜德春孔子講為人之道;老子處世之道;莊子講養性之道。老子說的道是《道德經》裡面的核心概念,是《道德經》5000言中出鏡率最高的之一,一共出現了74次,整部道德經都是為了解釋這一個字,出現的地方不同意義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