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抒我讀|《傅雷家書》讀後感

2020-12-11 廣州日報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1954至1966 年間寫給孩子傅聰、傅敏的家信摘編,自一九八一年出版以來,再版無數。提起傅雷先生,我們首先想到的是他身上的許多頭銜,諸如「著名教育家」「偉大翻譯家」「藝術評論家」等。但除去這些頭銜,我們更應意識到,他首先是一位偉大的父親,是一位懷揣著對子女的滿滿愛意與囑託的家長。

從一封封清清楚楚地標著日期的信可以看得出傅雷對傅聰那深切的、無微不至的父愛。他不僅教傅聰如何去生活,還教他如何正確處理情感,如何處理戀愛問題,如何對待另外一半的要求,還有談音樂、談藝術。對於傅聰,傅雷從不吝嗇自己的情感,「親愛的孩子,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著你,每天清早六七點鐘就醒,翻來覆去的睡不著」、「孩子,我精神上永遠和你在一起!」完全放下了做父親的架子,體現了濃濃的父愛。父愛總是令人感動的,透露出來自血脈裡的親切,同時它也總是嚴厲且沉默的,在大多數人眼中,父親就像一塊有溫度的石頭,永遠保護著你,呵護著你,卻又沉默寡言。

書中還體現出傅雷先生對兒子的教育理念,成績不是第一位,人格應是最重要的,有了良好的人品,才能讓一個人的文化素養提升,才能使一個人取得更加優異的成績,才會懂得什麼是感恩以及怎樣去感恩。傅雷先生說過:「先做人,其次做藝術家,再次做音樂家,最終做鋼琴家。」對人格的寫照再次毫無遮掩的流露出來。

傅雷先生為人坦蕩,稟性剛毅。「真正的光明絕不是永沒有黑暗的時間,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罷了。真正的英雄絕沒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折服罷了。」這是傅雷先生在《約翰·克裡斯朵夫》譯者獻詞裡說的,字裡行間流露出他人格的高貴,不但是對傅聰人格上的教育,也是對我們讀者的鼓勵。

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傅雷家書》裡面有父親對兒子的愛,也有長者對後輩的要求,更有藝術家對生命之謎的探索。我看到了那一代人對文化的傳承,對藝術的追求,對生命終極意義的探索與追求。「得失成敗盡置之度外,只求竭盡所能,無愧於心」,這種態度會一直鼓舞我,不管順境逆境。

作者:李學新(駐市國資委紀檢監察組)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劉麗琴

由市直機關工委和廣州日報主辦的「我抒我讀」正在進行中,歡迎大家寫下讀書心得,踴躍投稿。

投稿方式:

woshuwodu@163.com(註:請在郵件內留下您的工作單位、聯繫方式。)

相關焦點

  • 溫暖的旅程③| 讀《傅雷家書》有感
    溫暖的旅程③| 讀《傅雷家書》有感 2020-06-19 02: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讀《傅雷家書》,我懂了許多
    同樣是父母,傅雷通過書信的方式溝通。正是這一封封的書信,感動著我們,打動著我們。傅雷是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他是一個博學,睿智,正直的學者,極富個性。母親朱梅馥是一個具有東方文化素養,又經西方文化洗禮,既溫厚善良,又端莊賢淑的東方女性。傅雷對當今中外的文學、音樂、繪畫、涉獵廣泛,研究精深,個人的文化修養極高。
  • 世界讀書日,親子閱讀《傅雷家書》,我與兒子一起成長
    親子閱讀經典《傅雷家書》,百讀不厭。《傅雷家書》,無論在文學屆還是教育屆,都有著很大的影響力。這本名著我已經讀過很多遍了,但每次讀它,都有深深的感悟。果兒初二時,《傅雷家書》年級指定的課外讀物,果爸在假期裡又讀了一遍,與果兒交流,互相走進對方的心裡。青春期的叛逆,在讀後感的交流中平實了很多。親子閱讀,頗有裨益。世界讀書日來臨,再次捧出此書,看上幾頁。在這速食的網絡時代,泡一杯熱茶,臨窗閱讀,聞著文字淡淡的油墨香味,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 陳泓文:《傅雷家書》讀後感
    成都七中育才匯源校區2018級10班 陳泓文「家書抵萬金」,這是杜甫在戰爭年代對親友的掛念;「欲作家書意萬重」,這是張籍客居異鄉時難平的情緒。過去,家書不僅是一封給家人問候的信件,也是一條維繫親人情感的紐帶,還是一座溝通親人思想的橋梁。
  • 名著導讀《傅雷家書》最全知識歸納和讀後感
    書中字裡行間都體現出了傅雷老師對兒子的疼愛和牽掛。傅雷老師通過家書,告訴我們應該怎樣把握自己的心態,怎樣把自己的學業、事業發展完善。第二:從《傅雷家書》中,我還體會到了一種中國傳統的但又包含先進的思想。我很欣賞傅雷老師告訴兒子的學習方法,但我不是很喜歡傅老師對兒子情感的宣洩,感覺這種做法顯得比較含蓄、保守。
  • 《傅雷家書》面世35年,今天為何還要讀「家書」
    「如今社會上一是有很多年輕人已經不知道《傅雷家書》為何物,二是學生們不完全能讀懂這本家書。為此,我們和傅敏先生商量,能否給現在的年輕人和學生編一本更容易讀的家書?經過這麼多年,也就是到今年開始才定下來以傅聰的遊學打拼經歷和戀愛婚戀之路為經緯度的新版《傅雷家書》。這版最大的特點,是把傅雷那種高大上、嚴苛的父親形象轉為更親切、更家常的父親形象。」
  • 讀《傅雷家書》有感
    謝謝你曾來過我的世界——讀《傅雷家書》有感「親愛的孩子,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著你,每天清早六七點鐘就醒,翻來覆去的睡不著,也說不出為什麼。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親獨自守在家裡,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樣,我和你媽媽老是想著你二三歲到六七歲間的小故事」。——願天下所有父母都安心安樂這是一本感恩的書嗎?是的,這是一個父親對孩子的感恩,這是一個長輩對孩子的無限思念與關懷。多好的例子啊!如果有人問起,我會毫不猶豫的說,這是一本關於感恩的書。
  • 傅雷家書讀後感500字
    這絕不是普通的家書,它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   人的自愛其子,也是一種自然規律。人的生命總是有局限的,而人的事業卻永遠無盡頭。通過親生的兒女,延續自己的生命,也延續與發展一個人為社會,為祖國,為人類所能盡的力量。
  • 傅雷家書
    時至今日,傅敏對那時的情景仍記憶猶新,「當時我還住在學校,我也不知道範用是個什麼人物。他對我說,想把這些書信拿去出版,我聽了很高興。他走了以後,學校的同事告訴我,這個人是坐小汽車來的。後來,我才知道範用是個什麼人。以後就是我去找他,不敢再讓他登門了。」    範用從傅敏那裡取得家書原件閱讀之後,產生了一種強烈的願望———一定要把它出版介紹給廣大讀者,讓天下做父母的做兒女的都能一讀!
  • 最應該讀《傅雷家書》的,其實是父母
    現在很多初中生要求讀《傅雷家書》,意在讓孩子們體會傅雷對孩子的深沉的愛。但事實上,最應該讀這本書的,是身為父母的家長。《傅雷家書》一書,字裡行間充滿了父親對兒子的摯愛、期望,以及對國家和世界的深厚情感。
  • 【青蓮劍歌】讀《傅雷家書》有感
    作者:楊偉(鹽城市射陽縣人民檢察院機關黨委副書記) 初讀《傅雷家書》,很是為傅雷與傅聰那種亦父子亦師生亦朋友般的感情所感動。家書的內容大致可分為三個方面,一是傅雷作為一名父親,對遠在他鄉的兒子的勸慰和鼓勵;二是傅雷與兒子互相探討藝術真諦和自我修養;三是傅雷作為精神導師,對兒子進行為人處世、德行素養的指導。
  • 讀傅雷家書有感:愛在字裡行間
    剛接觸到傅雷家書,並沒有感受到父愛,而是有種父親和孩子之間的距離感。但是,看到後面,傅雷與夫人認真耐心,幫助兒子解決音樂學習過程中,文字傳遞出了其中微妙的情感變化。「你說常在矛盾與快樂之中,但我相信藝術家沒有矛盾不會進步,不會演變,不會深入。」父母用體貼入微的話語,用自己的經歷幫助遠在美國的傅聰擺脫困境。即使是傅雷平時教育子女極為嚴厲,但對兒子愛的表達上,仍是直抒胸臆,毫不掩飾!
  • 傅聰:我非常不贊成很多父母把《傅雷家書》當作聖經來讀
    1954年,長子傅聰赴波蘭進修古典音樂,傅雷、朱梅馥夫婦開始與之跨洋寄信,直到1966年兩人決絕離世,傅雷一家在文學史上的留痕,幾乎僅剩遠在他鄉的傅聰手中那近200封有拳拳之心、殷殷之情的書信。多年後,家書出版,人們才讀到傅雷,同時也將傅聰的成功歸於知識分子家庭嚴苛的教育,當然,還有說教、控制、父權等負面聲音出現。無論如何,這些都不是傅家的全貌。
  • 讀《傅雷家書》有感:父母給孩子最好的財富是教養
    讀《傅雷家書》,讀著讀著,讀到了家人工作的繁忙,讀到了日益減少的家書,讀到了家人對孩子提醒不要被金錢所奴役的話語,句句都是對孩子的愛意。讀了《傅雷家書》之後,真為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此認真和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巨細,無不關懷備至。
  • 「我抒我讀」投稿讀|《這裡是中國》讀後感
    《這裡是中國》讀後感  在我看來,地理是壯麗宏偉的、多姿多彩的看一看壯麗的中國,體驗都市之外的別樣風情,是我從小的夢想。如今足不出戶,便可隨著《這裡是中國》領略祖國各地的極致美景,思緒隨著地圖上起伏的線條而翻山越嶺,盡情徜徉在第一至三階梯之間。
  • 心中充滿愛的甜味—讀《傅雷家書》有感
    我沒有自己的家書集子,但我可以靜靜地讀別人的家書,心中同樣充滿著愛的甜味。翻開厚厚的《傅雷家書》,185封家書,字裡行間透著清雅的香,訴說著上個世紀1954年~1966年的故事———那個我們沒有經歷過的年代。  在你的一生中出現的人很多,惟一能認真讀你並讀懂你的人卻只有父母。
  • 《傅雷家書》:從傅雷的諄諄教誨中,我感受到拳拳父愛
    原創:硯無聲《傅雷家書》是著名翻譯家傅雷寫給兒子傅聰的書信集。傅雷翻譯的作品有羅曼.羅蘭的《約翰.克裡斯多夫》、巴爾扎克的《歐也妮.葛朗臺》、《高老頭》等世界名著,還有很多美學名著,如丹納的《藝術哲學》、《論莫扎特》。
  • 紀念|曹可凡憶傅聰:「我離開《傅雷家書》已經很久了……」
    傅先生話鋒一轉:「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在北京請錢鍾書、楊絳夫婦來聽音樂會,結果楊絳獨自一人前來,但帶來錢鍾書一張便條。大致意思是中國人有對牛彈琴的說法。但是,據考證,母牛聽音樂後可擠出更多奶。自己在這方面連母牛也不如,因此也就不附庸風雅了。唉呀,那麼有趣的一封信也不知道到哪裡去了!」傅雷 譯《約翰·克利斯朵夫》談到幽默,我突然想起發生在劉海粟身上的一樁趣聞。
  • 乾貨:《傅雷家書》名著導讀,知識點讀法匯總
    今天我們來學習的這篇名著就是一個父親通過書信的方式對兒子的生活藝術進行悉心指導,它就是《傅雷家書》。《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間寫給孩子傅聰、傅敏的家信摘編,該書是一本優秀的青年思想修養讀物,是素質教育的經典範本,是充滿著父愛的教子名篇。
  • 讀《傅雷家書》,這三點細節讓我理解了言傳身教的意義
    文|Bree詩聖杜甫在《春望》中,有名句「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我想,家書確實是抵得了萬金的,在《傅雷家書》中,我確實真正理解了這句話。《傅雷家書》,簡而言之,就是傅雷先生寫給家裡人的信。父母為慶祝傅聰出生合影《傅雷家書》主要分享的是1954年到1966年之間的一百九十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