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1954至1966 年間寫給孩子傅聰、傅敏的家信摘編,自一九八一年出版以來,再版無數。提起傅雷先生,我們首先想到的是他身上的許多頭銜,諸如「著名教育家」「偉大翻譯家」「藝術評論家」等。但除去這些頭銜,我們更應意識到,他首先是一位偉大的父親,是一位懷揣著對子女的滿滿愛意與囑託的家長。
從一封封清清楚楚地標著日期的信可以看得出傅雷對傅聰那深切的、無微不至的父愛。他不僅教傅聰如何去生活,還教他如何正確處理情感,如何處理戀愛問題,如何對待另外一半的要求,還有談音樂、談藝術。對於傅聰,傅雷從不吝嗇自己的情感,「親愛的孩子,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著你,每天清早六七點鐘就醒,翻來覆去的睡不著」、「孩子,我精神上永遠和你在一起!」完全放下了做父親的架子,體現了濃濃的父愛。父愛總是令人感動的,透露出來自血脈裡的親切,同時它也總是嚴厲且沉默的,在大多數人眼中,父親就像一塊有溫度的石頭,永遠保護著你,呵護著你,卻又沉默寡言。
書中還體現出傅雷先生對兒子的教育理念,成績不是第一位,人格應是最重要的,有了良好的人品,才能讓一個人的文化素養提升,才能使一個人取得更加優異的成績,才會懂得什麼是感恩以及怎樣去感恩。傅雷先生說過:「先做人,其次做藝術家,再次做音樂家,最終做鋼琴家。」對人格的寫照再次毫無遮掩的流露出來。
傅雷先生為人坦蕩,稟性剛毅。「真正的光明絕不是永沒有黑暗的時間,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罷了。真正的英雄絕沒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折服罷了。」這是傅雷先生在《約翰·克裡斯朵夫》譯者獻詞裡說的,字裡行間流露出他人格的高貴,不但是對傅聰人格上的教育,也是對我們讀者的鼓勵。
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傅雷家書》裡面有父親對兒子的愛,也有長者對後輩的要求,更有藝術家對生命之謎的探索。我看到了那一代人對文化的傳承,對藝術的追求,對生命終極意義的探索與追求。「得失成敗盡置之度外,只求竭盡所能,無愧於心」,這種態度會一直鼓舞我,不管順境逆境。
作者:李學新(駐市國資委紀檢監察組)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劉麗琴
由市直機關工委和廣州日報主辦的「我抒我讀」正在進行中,歡迎大家寫下讀書心得,踴躍投稿。
投稿方式:
woshuwodu@163.com(註:請在郵件內留下您的工作單位、聯繫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