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鮮為人知的瀘州第一次,讓你了解一個不一樣的瀘州

2020-12-18 江陽沽酒客

一座城市總有它的過往,它的第一次,這些過往和第一次就是它的歷史,可能隨著歲月的蹉跎,物是人非,很多過往和第一次都不再被人提及,今天我就來給大家聊聊瀘州的那些第一次,讀完以後,你一定會對瀘州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第一批同盟會員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8月,瀘州留日學生陳漱雲、楊兆蓉、李琴鶴等人在日本加入同盟會。1907年,楊、陳二人回到瀘州,瀘州從此有了同盟會會員。

辛亥革命的第一屆政權

宣統三年(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成功。川南瀘州各界於11月25日(農曆十月初六)在考棚試院(現鼓樓世家)宣布川南起義。成立第一屆新生政權一一川南軍政府。

第一屆瀘州同盟會

民國元年(1912年)2月,中國同盟會瀘州分會成立,會長楊兆蓉,副會長鄧西林。

第一個軍事學堂

民國6年(1917年)雲南滇軍軍長趙又新,首次在瀘州城開辦雲南軍事講武堂瀘縣分校,朱德任堂長。

第一個社會主義青年團

民國11年(1922年)惲代英在瀘州城川南師範學堂組織馬克思學說研究會,會員十多人。五月四日,在城南忠山亭上,建立川南第一個「社會主義青年團」。

第一個共產黨員

民國14年(1925年)12月,合江人曾潤白經共產黨員鄭佑之介紹,成為瀘州最早的中共黨員。

第一個共產黨支部

民國15年(1926年)6月,中共黨員童庸生來瀘,將社會主義青年團團員劉元、陳澤煌、李龍等轉為共產黨員,首建中共瀘縣支部。

第一次犧牲的共產黨員

民國21年(1932年)9月,瀘縣中心縣委派閔用生、楊明清到駐瀘部隊劉文輝部屬之楊尚周、田冠五部,進行軍運工作。因叛徒出賣不幸被捕,於西門豬市壩英勇就義。

第一次武裝起義

民國15年(1926年)12月1日,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和劉伯承策動指揮下,在瀘城暴發第一次武裝起義。起義軍與川南聯軍浴血奮戰,由於寡不敵眾,歷經167天,起義失敗。

第一次農民運動

民國19年(1930年)深秋在中共瀘縣中心縣委領導下,瀘縣石龍、得勝、宋觀等鄉的農協會,貼布告,發傳單,發動農民進行抗租鬥爭,縣城駐軍出動彈壓,抓捕四十多人。為瀘州地區第一次農民抗租運動。

第一次農民武裝起義

民國24年(1935年)3月10日,中共川南區特委領導的合江縣石頂山農民武裝起義爆發。12日,召開群眾大會,槍決惡霸地主劉丕平,慶祝武裝起義成功和川滇黔邊區工農紅軍遊擊大隊成立。楊其生任隊長,李亞群任政委。

第一個專員公署

民國24年(1935年)6月,四川省第七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在瀘城正式成立。專署與縣府合署辦公,轄瀘、納、合、敘、隆、富、古宋、古藺八個縣。第一任專員兼保安司令是裴綱。

第一次工人罷工

民國30年(1941年)5月1日,瀘縣織布廠工人,為要求增加工資,縮短勞動時間,開展歷時4天的罷工鬥爭,終於取得勝利。

第一次出現飛機

民國21年(1932年)10月28日,劉湘用水、陸、空三軍,攻擊瀘城劉文輝守軍。11月,劉湘率先使用飛機在城上空撒傳單、丟炸彈,鐘鼓樓、花園路一帶被炸。

第一次日機轟炸

民國28年(1939年)1月11日,日機三架首次襲瀘,投彈四枚。東門口輪船碼頭。大北街戲院,小市排風山被炸,傷數人。

第一個中學堂

清朝光緒27年(1901年)川南永寧道黃立鰲呈請四川總督批准,將川南書院的經費,在瀘州蘇公路創辦川南經緯學堂。次年,改為川南師範學堂。現在變成了瀘州職業技術學院。

第一個女子學堂

民國元年(1912年)秋。溫翰楨、陳鑄、金麗秋三人的夫人,在訓導衙門舊址(今人民醫院住院部)創辦女子高、初小學。

次年,發展為川南女子師範傳習所,為瀘州最早的女學堂。1945年,改名為育群女子中學。1950年秋與峨岷中學合併為瀘州市第二中學,今改為瀘州老窖天府中學。

第一次運動會

民國8年(1919年)3月,永寧道教育科在大較場舉行「川南聯合運動會」。會長朱徳,總評判楊森。主要運動項目有田徑、足球。會後,駐瀘部隊表演了軍事操。

第一次學生愛國運動

民國9年(1920年)8月4日,瀘縣縣立中學與川南聯立師範,組成」川南學生聯合會」,掀起抵制日貨的愛國運動,舉行集會、遊行。

第一個幼稚園

民國11年(1922年)瀘縣公學小學部在原來的瀘縣中學租用一間教室,做了兩張大圓桌和二十多把矮椅子,招收董事會及瀘縣中學教職員工的孩子,創辦了第一個幼稚班,胡蘭畦任園長。

第一次演無聲電影

民國10年(1921年)縣城首次用手搖式發電機,放映黑白無聲影片《卓別林滑稽劇》,轟動全城。

第一次學潮

民國11年(1922年)9月,川南師範學校校長羅毓華解聘一批先進教師,釀成瀘州學潮。

十月中旬,瀘州軍政頭目張英自任校長,扣留惲代英,開除學生,遭到學生罷課抗議。十ー月八日,張又委吳子俊為校長,釋放懈代英,學潮平息。

第一架收音機

民國25年(1936年)2月,瀘縣政府從省裡購回收音機1架,為瀘州最早的一臺收音機。

七月在縣政府內增設收音室。

第一次籃球賽

民國23年(1934年),外地學習回瀘的知識青年,在城區舉辦首次籃球比賽。

第一張報紙

宣統3年(1911年)冬,瀘州同盟會會員楊兆蓉、鄧西林等人,主辦瀘州最早的報刊《川南報》。

第一次新編川戲

民國四年(1915年)瀘縣人龔某某,溫某某等第一次新編川戲《殺端方》連臺戲五本,演出後深為瀘州人稱道。

第一代大麯酒

元朝泰定元年(1324年)郭懷玉鑽研釀酒技術,經過苦心鑽研,探討,品嘗,終於釀造出瀘州第一代濃香型大麯酒。

第一家火柴廠

民國元年(1912年)瀘州城首家火柴廠「利濟火柴廠」建成投產。

第一個商會

民國3年(1914年)瀘城商務分會事務所,改組為瀘縣縣商會,改總理會董制為會董制,設文牘錄事,事務員等職,各幫設幫董,統歸商會領導。商會會長劉玉京。

第一家西藥房

民國7年(1918年)瀘州人賴光華結識了軍閥隊伍中的軍醫陳文伯,出資八百銀元,在三牌坊開辦瀘州第家西藥房——光華西藥房。

第一個醫院

民國9年(1920年)春,瀘州紅十字醫院成立,為瀘第一家醫院,首任院長趙子章。附設西醫講習所,學員40餘人。

第一個縣工會

民國11年(1922年)瀘縣人周挺生把全縣30餘幫工人聯合,在華光廟(今日凝光門)成立瀘縣工會。

第一次用電照明

民國14年(1925年)2月,瀘州人稅西恆籌集資金在洞窩頭開辦的濟和水力發電廠建成,瀘州人開始了用電照明。當時該水力發電廠屬全川第一,全國第二。據說現在還在有使用。

第一家大型百貨商號

民國15年(1926年)遊縣人戴少卿在瀘城大什字口,首次開辦「少成美百貨商號「。

第一次使用正規鈔票

民國24年(1935年)10月4日,民國政府禁止銀元流通,廢除其他票證,瀘州地區開始使用民國政府頒發的中國銀行,中央銀行、交通銀行、農業銀行發行的法(紙)幣。

第一家大型工廠

民國27年(1938年)3月,民國政府軍政部決定,將河南鞏縣兵工廠內遷瀘州,4月,該廠遷來高壩,命名為二十三工廠(即今瀘州化工廠)。

第一次機制打米

民國33年(1944年)瀘城金雞渡裕民米廠,首次使用機器打米。

第一個「商人節「

民國36年(1947年)10月1日,瀘縣縣商會舉行隆重集會,各商號廠家,張燈結採。熱烈慶祝第一個「商人節」。

第一個電報局

清朝光緒13年(1887年)瀘城首設電報局,1889年,始設電話;1900年,設郵政代辦所。

第一次通航輪船

民國2年(1913年)英國太古公司的老」蜀通」輪船,首航重慶、瀘州、宜賓。

第一次引入自行車

民國11年(1922年)瀘縣人王鬥樞首次將自行車引入瀘州。

第一次長途電話

民國17年(1928年)瀘縣郵電局於9月份首次開辦瀘縣至成都長途電話業務。

第一次通汽車

民國27年(1938年)川滇東路(隆昌經瀘州、敘永,畢節至昆明)開工。1938年7月1日,瀘縣至隆昌段正式通車,瀘州第一次出現汽車。

第一個機場

民國34年(1945年)8月17日,蘭田壩軍用機場開工。6月1日竣工。有美機一架在機場起飛,降落。

第一代楠竹的遷入

清朝康熙50年(1745年)福建人黎遠升,遷來合江縣南鄉大漕支高門保九甲樟子巖居住。次年回福建攜楠竹種一株,植於樟子巖左側山上,經過三次失敗,終於長活成林。

第一代良種荔枝

清朝乾隆23年(1758年)合江縣人胡清晟從廣東惠州帶回三株良種荔枝苗,分別植於合江馬街鄉三塊石及覺悟鄉胡氏宗祠外。此後合江荔枝名揚天下。

第一次種雙季稻

民國28年(1939年)稻麥改良場瀘縣分場開始試種雙季稻。通過三年的改良,1942年召開雙季稻觀摩大會,次年全縣雙季稻猛增10多萬畝。

以上諸多的第一次,是不是讓你再次對瀘州有了新的認知,雖然掛一漏萬,但是我想對於熱愛瀘州家鄉的人來說,這些歷史知識,又可以成為大家茶餘飯後的談資了。

相關焦點

  • 《明史》中關於瀘州的那些事,你不知道的瀘州歷史
    特輯錄、編校其中有關瀘州的主要史料,而明史裡面記錄了多少與瀘州相關的事情呢?沽酒客根據前人史料整理髮覺內容還不少,很多歷史情況可能今天的瀘州人都不太清楚,歷史的有趣在於它在不經意間讓你感嘆原來如此,既然要給大家普及瀘州歷史文化,那麼就從明朝打開一個天窗,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五六百年前瀘州的那些在歷史上被記錄的往事吧。
  • 瀘州七十年代四大「瘋王」,一個被收入瀘州全書,你聽過嗎?
    今天我們對精神疾病的了解也不見得比一百年前進步多少,但是至少大家會以更正確和理性的態度去包容他們。而且不去招惹。但是在過去那個年代,瘋子的稱呼就可以看出人們還是很歧視和顧忌的。遠沒有精神病患者來得妥帖。
  • 瀘州有四個鐵,知道一個已經不容易,四個都知道瀘州活歷史
    瀘州人說老瀘州,瀘州通,跟是不是瀘州人其實還有些區別,你可能是瀘州人,但是未必了解瀘州的過去,因為個人的興趣點不一樣,但是作為瀘州人,多了解一些瀘州的過去也沒有什麼壞處,至少有朋自遠方來的時候,我們可以多一些話題,順便也宣傳了家鄉。
  • 鮮為人知的瀘州版「豐都鬼城」,與無人問津的龍洞山摩崖石刻
    當然還有很多東西,瀘州曾經有武侯祠、張飛廟、撫琴臺(尹吉甫)、文廟等等,今天這些都沒有了,所以其實沽酒客自己都會罵一句自己,你說個鏟鏟。一切證據都沒有了,想證明過去就顯得好蒼白,一聲嘆息又有何用。今天很多地名同樣如此,比如百子圖、比如天子殿,比如宏道堂,這些後人覺得莫名其妙的地名。以前是啥子,為什麼有這個名字?讓他們不知所謂。
  • 瀘州花甲第一橋,屹立不倒六十載,堪稱瀘州沱江之魂
    要說此橋的規模和它的影響力,遠不如瀘州長江上的那些橋,但是它卻是瀘州在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座跨江公路橋,雖然這裡屬於沱江,但是在位於瀘州長江和沱江交匯的館驛嘴旁,從1960年到2020年正好經歷了一個花甲,它還是建國後,沱江流域城市中,第一座沱江大橋。今天我們習慣稱呼它為沱一橋。因為後來瀘州又修了沱二橋和沱三橋,估計還會增加其他沱江大橋。
  • 不要以為喝過老窖酒了解瀘州酒文化了,這些才是瀘州酒文化精髓
    一提起瀘州,難免第一個想到瀘州老窖,這個算是該企業巨大的成功,但是瀘州酒文化源遠流長,不是因為瀘州老窖問世成為品牌以後才有的,而且瀘州老窖都是建立在瀘州酒文化的基礎上的。(附錄不要問我為什麼沒寫麒麟溫酒器,哪個我打算單獨寫)瀘州酒文化源遠流長。出土文物證明,自秦漢以來,瀘州就有酒文化活動。歷代文人雅士對瀘州名酒也多有贊詠。
  • 百名社長總編瀘州行丨瀘州博大精深的酒文化 讓人不虛此行!
    11月26日,「報業助力產業高質量發展峰會」暨「全國報業百名社長總編瀘州行活動」進入第二天。當天,與會嘉賓走進郎酒、瀘州老窖兩大酒企,了解白酒產業轉型升級為瀘州地方經濟和城市發展注入的蓬勃動力。走出洞,柳州日報社新媒體編輯駱春香感嘆,平時不怎么喝酒,在瀘州卻覺得可以接受,「有一種魅力吸引著我。藏在洞中的酒,像是在閉關修煉,這讓我感受到酒也是有生命力的。」今年10月25日,郎酒吳家溝生態釀酒區正式啟用,標誌著郎酒向著產能達到5萬噸、儲能達到30萬噸的目標再前進了一大步。酒是陳的香,一年一個味。
  • 瀘州碼頭館驛嘴,如今變成什麼樣呢?
    同時也是不自信的表現,更是沒有修煉好自己的基本功,心裡不踏實,如果有實力和信心去展示就好了,幹嘛老是藉助呢?再說了人家樂意嗎?不要因此本來沒有什麼大不了,反過來被人譏笑,自己說出來沒意思,要別人說出來才對,所以有脾氣的話,就要學當年瀘州溫家大麯酒,直接在巴拿馬去摔罈子,這個營銷推廣手段才是創意。何況這個摔罈子,今天都還有人不承認是瀘州幹的。
  • 75年,從未忘記丨13萬瀘州將士出徵前線!你了解抗戰時期的瀘州嗎?
    瀘州發布 14年浴血奮戰3500多萬同胞傷亡75年前的今天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終於迎來勝利你知道瀘州人民為抗日戰爭勝利做出的貢獻嗎?《烽火歲月的記憶——抗日戰爭時期的瀘州》這部書會告訴你瀘小布從瀘州市委黨史研究室獲悉,由市委黨史研究室編纂的《烽火歲月的記憶——抗日戰爭時期的瀘州》,以系列叢書的形式彙編成冊出版,即將與讀者見面。
  • 100多年前的瀘州什麼樣?加拿大傳教士瀘州傳教記錄見聞
    (猜測應該是發放免費食品吸引眾人)從那時起,我們再也不缺少會眾了。一些人來研究「新學說」。大多數人出於好奇。其中一個少年叫唐-現在是福音傳道人(不知道是不是當時瀘州福音醫院的某個管理)1913年-1921年我們在8年的第二個任期(1913-1921年)中在瀘州的職位很特別。
  • 北宋瀘州城,南宋神臂城,一段鮮為人知的老瀘州築城歷史
    本文來源瀘州城鄉志神臂城在沽酒客心中非常敬重,而且可歌可泣,但是歷史不是寫小說,有的時候我們尊重它的同時,不應該一葉障目,否定其他,直到今天還部分瀘州人對此有些誤解和偏見,認為老瀘州就是神臂城,神臂城之前好像沒有瀘州一樣,今天的瀘州市區根本不是老瀘州城,這就有點過了,那麼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追憶清末民國瀘州那些老茶館,每一個都有一段老瀘州的歷史
    茶館其實全國都有,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的特色,但是四川絕對是這特色當中的一個奇葩。但是今天很多地方,這種川味十足,古韻留存的四川老茶館,其實很難見到了,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但是同時充滿了遺憾。比如瀘州,今天基本就看不見,農村鄉鎮能看到一些感覺,卻少了很多內容。
  • 兩千年的瀘州文化在哪裡?讀一讀瀘州的詩詞
    如果要說瀘州有沒有文化,這其實是一個大課題,兩三萬字都寫不完,當然今天江陽沽酒客不會給大家來一套長篇大論,但是就想聊聊瀘州算不算有文化的城市。現在有些人把文化跟酸腐交雜在一起,或者一種對自身的自嘲,輕視本土文化,我覺得這種個人好惡實在有點可惜,我倒不是指責誰,就覺得幹嘛要把美好的東西給丟棄了呢?瀘州古代有很雅稱,古名江陽算一個,後來的江城,酒城又算一個。
  • 瀘州被人忽視的橋文化,它才是讓傳承與回歸不斷層的心路
    你說為什麼會有橋啊!因為路走到頭了——《無名之輩》魯迅先生在一百多年前告訴我們路是人走出來的,他老人家是做了一個哲學的總結,而有些地方是永遠不可能有路的,於是在電影《無名之輩》這段經典的臺詞讓沽酒客一直記憶猶新。
  • 瀘州舊聞史記之二——宋代瀘州來兩個翁一個當好官,一個留下詩篇
    瀘州自北方宋乾道六年(1170)至南宋景定二年(1262)劉整降元以前,一直是潼川府路的省府,四川南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的中心。嘉定四年(1211),南宋大理學家魏了翁到瀘州任潼川路提點刑獄公事。八年(1215),遷轉運判官。戟殲吏,詢民瘼,舉刺不避權貴,風採肅然。
  • 這句瀘州川江黑話,暗含兩個曾經頗具影響的行業,老瀘州也未必懂
    在四川這塊地方,最好的目前看來是川西,而川南有些高不成低不就,瀘州恰恰就在這樣一個環境下,從古到今,不斷演變到今天。在過去近一千年的時間裡,不管是本土的老瀘州人,還是一次次異地遷徙紮根於此的新瀘州人,最終把血脈融合。他們在這塊土地上不斷拓荒,締造了屬於瀘州的人文歷史。
  • 瀘州村民被原矛頭蝮蛇咬傷 從成都到瀘州緊急送藥
    該公司瀘州區經理張曉忠告訴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公司每周星期三會常規性地向瀘州配送藥品,但這幾支抗蛇毒血清耽擱不得。據了解,因為五步蛇在瀘州罕見,當地醫院一般都沒有儲備這種血清。西南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蛇咬傷救治及普及中心也只儲備了兩支,在給患者注射後,急需繼續用藥。
  • 從先秦到民國,看瀘州六次換血與變遷,話說當年那些老瀘州人
    作為一個地方文化研究愛好者,我常常好奇這樣一個問題,今天的瀘州人跟過去歷史上的瀘州人有什麼不同呢?怎麼算當今的老瀘州人,怎麼算歷史上的老瀘州人,最老的瀘州人又怎麼來的,他們到底經歷了怎麼樣的變遷。,喜歡的自然喜歡,有偏見的永遠有偏見,與其解釋,不如發布自己的想法,徒勞那些解釋的功夫,都可以寫不少文章了。
  • 瀘州有三座白塔,不僅歷史悠久還一個鮮為人知的秘密
    瀘州作為千年古城也不例外,但是瀘州白塔很多,最著名的是,新老白塔和江北的雁塔。今天江陽沽酒客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而且還跟大家講一個不為人知的秘密。在透露這個秘密之前,先來給大家介紹一下這三座白塔的來龍去脈。
  • 小寒不小隆冬來,勝過大寒在北方,瀘州小寒時節又是如何呢?
    不過今天瀘州還是有點凍人哦。沽酒客的家鄉四川瀘州,跟大多數四川區域一樣,它肯定區別於北方,但是又區別於沿海一帶的南方。瀘州個人覺得還是一個四季分明的地方。冬天雖然大多數瀘州的區域見不到下雪,你要說不冷,那些哄人的。瀘州其實夏天熱得你吐血,冬天冷得你一動不動。這種冷跟北方簡直不可同日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