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先秦到民國,看瀘州六次換血與變遷,話說當年那些老瀘州人

2020-10-21 江陽沽酒客


中國地大物博,不管是上下五千年也好,還是上下三千年也好,它承載和積澱了人類五分之一的人口發展史,你我是浩瀚歷史長河中的一滴水,並不算什麼,但是匯聚起來是持續奔流向前,浪花翻騰。

作為一個地方文化研究愛好者,我常常好奇這樣一個問題,今天的瀘州人跟過去歷史上的瀘州人有什麼不同呢?怎麼算當今的老瀘州人,怎麼算歷史上的老瀘州人,最老的瀘州人又怎麼來的,他們到底經歷了怎麼樣的變遷。

本來想寫一段聲明,後來絕對算了,在寫了很多關於瀘州的話題以後,其實更加淡然,喜歡的自然喜歡,有偏見的永遠有偏見,與其解釋,不如發布自己的想法,徒勞那些解釋的功夫,都可以寫不少文章了。

瀘州的歷史,這塊土地,三千年有,只是未必就存在了城市。宋朝有本書叫《太平御覽》,《太平御覽》採以群書類集之,凡分五十五部五百五十門而編為千卷,所以初名為《太平總類》,書成之後,宋太宗每天看三卷,一歲而讀周,所以又更名為《太平御覽》。

全書以天、地、人、事、物為序,分成五十五部,可謂包羅古今萬象。書中共引用古書一千多種,保存了大量宋代以前的文獻資料,但其中十之七八已經亡佚,更使本書顯得彌足珍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寶貴遺產。中國歷代有著不計其數的文獻書籍,它們是文明歷史源遠流長的寫真。在這些浩如煙海的書籍中,有一顆璀璨的明珠,它就是被稱為中國類書之冠的《太平御覽》。

它對瀘州的記錄有這樣一句:「瀘州,春秋巴子國地,戰國時郡。」可以看出,瀘州在春秋戰國時代,隸屬巴蜀大地的巴國,那麼最早的瀘州人是不是可以定性為早期的巴人,曾經幫助武王伐紂打先鋒的巴人,跟蜀國人比起來,這裡的人,血脈可能常年處於一種滾燙的狀態,總是熱情澎湃,而且剛毅無比,是最好的戰士。

所以即便到了今天,瀘州人的性格裡還有更多耿直、豪爽,而且敢正面剛的態度,當然這些東西有些轉變。沒有好壞我們不能左右。因為我發覺很有趣的問題在於,瀘州歷史上至少跟整個巴蜀一樣,經歷過六次移民大換血,今天的瀘州人別說沒有最早的基因,恐怕明朝第五代老瀘州都非常難尋了。

但是依然保留著最初的那種我前面說的性格氣質,難道山水基因比人類基因更強大,確實可以影響一個區域嗎?

當然之所以對今天不確定是不是繼續傳遞,是因為今天的瀘州雖然外來人口流動性並不算大,但是本土目前最後一批換血的老瀘州後裔,大部分開始遠離本鄉本土發展,他們繼承的東西,不再繼續在這塊土壤上生長,而後來進入的不少人,其實都已經性格成型的成年人,然而人家確實在瀘州發展,不具備老瀘州人的東西,是根本不了解,無法傳承。實在不知道將來會如何。

第一代的巴人時期的瀘州人雖然強悍,但是終究被秦國打敗並納入麾下,在秦始皇還沒有統一中國的時候,瀘州算是秦國的地盤和子民了。周慎靚王五年(公元前316年)春,秦惠文王派張儀和司馬錯滅巴、蜀,同年設置巴郡,轄有包括江陽在內的大片土地。

從後來出土的江陽簡來看,這個時期已經設置了江陽郡了。屬於秦國的縣。秦國滅了巴蜀以後,也移民秦國子民數萬進入巴蜀,開始新一輪的換血,也算第一代。自此到漢代末年和兩晉不斷戰亂的時期,才有了第二次大規模的境外居民入川,但是由於此次叫蜀地險峻,影響並不算大。

又經過了多年的休養生息,唐末和南宋時期,大批北方人遷入四川,也有進入川南的與之交融這是第三次。

經歷了宋末神臂城之戰後,那一輩的老瀘州人假如沒有逃離的,可能是一次毀滅性的打擊,雖然35左右抵禦兇悍的侵略,書寫了當時可歌可泣的衛國情懷,當時的瀘州人大多把熱血灑到這片土地,朱元璋開始起兵,元末明初因為戰火,長江中遊的移民又大量遷入,瀘州也再次被填充。這是第四次。

如果說前四次,除了雖然又慘烈的,但是其實傷筋動骨不算大,那麼第五次來說,則對整個四川包括瀘州影響頗大,也造成今天大多數的老四川人,瀘州人很多可以從明末清初追溯開來。

當時連年戰亂,四川人口銳減,四川當時的官員上書康熙要求全國給一片荒蕪的天府之地,注入新鮮血液和生機,一個大規模長時間,在中國歷史罕見的人口大遷徙,湖廣填川拉開了序幕。

雖然這個還有爭論,但是填川的事件是真實存在的,今天瀘州人可以去問問自己家裡的老一輩,很多可能都會告訴你,我們從廣東、廣西、湖南、湖北等地來的。

這一次基本上一直保持到現在的比較多,雖然第六次還有抗日的內遷但是後來結束後,很多回到了原籍,對整體改變不大。

所以今天的老瀘州人多數是五次和六次留下來的,如果再說的簡單一點,就是從現在開始追溯上去四到五代都在瀘州開枝散葉,那麼就算地道的老瀘州人,至於是老城區還是十大鄉不重要,因為都是瀘州,不應該有分別對待。

雖然瀘州在歷史上很長時間都是蠻夷居住,但是華夏為代表的漢族不可能沒有交流,不可能沒有血脈交融,加上全國各地歷代的匯聚,算是一個歷史滄桑變化的地域。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裡,最老的瀘州人,和後來幾輪的瀘州人,都在一茬又一茬遷徙本土的外來人中不斷消亡,然而又被新的替代和延續,他們替代老瀘州人的同時,也繼承了他們的習俗、語言習慣和思維邏輯,在不斷的繁衍生息中反覆交錯。這就是瀘州人六次換血與變遷。

未來可能還會變,但是我相信會越來越好,也會繼續保留瀘州的一些傳統,這就是故土魅力所在吧。

相關焦點

  • 遠去的瀘州人民廣場,藏著七十年前,老瀘州人熱血澎湃的歲月
    遠去的瀘州人民廣場,藏著七十年前,老瀘州人熱血澎湃的歲月——題記江陽沽酒客瀘州當年在建市初期,經濟還是相當難的,行署雖然指示了義務勞動的辦法,但具體進行起來,如動工就急需的鋤頭、扁擔、木槓、鐵錘、圓竹等必需的工具材料,是需要一定的經費支付的。經府務會議決定,暫由民政局墊支舊人民幣二百萬元(即現在的人民幣二百元)以作支付。
  • 那些鮮為人知的瀘州第一次,讓你了解一個不一樣的瀘州
    一座城市總有它的過往,它的第一次,這些過往和第一次就是它的歷史,可能隨著歲月的蹉跎,物是人非,很多過往和第一次都不再被人提及,今天我就來給大家聊聊瀘州的那些第一次,讀完以後,你一定會對瀘州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 這句瀘州川江黑話,暗含兩個曾經頗具影響的行業,老瀘州也未必懂
    在四川這塊地方,最好的目前看來是川西,而川南有些高不成低不就,瀘州恰恰就在這樣一個環境下,從古到今,不斷演變到今天。在過去近一千年的時間裡,不管是本土的老瀘州人,還是一次次異地遷徙紮根於此的新瀘州人,最終把血脈融合。他們在這塊土地上不斷拓荒,締造了屬於瀘州的人文歷史。
  • 瀘州西門民國往事:白天少行人,夜晚不住人
    本文配圖特別感謝明天老師提供,寫作不易,喜歡瀘州本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的朋友可以關注。瀘州西門在哪裡?對年輕一輩的瀘州人來說,問十個估計十個會打不到山勢(瀘州方言,意思沒有方向感),其實西門就在今天廣場車站到鼓樓世家的位置,就是以前瀘州的西門。老瀘州城,古代有九道門,後有被簡單地分為東西南北,今天也有南城北城的說法。
  • 瀘州人都必須知道的10個瀘縣歷史
    我是瀘州人,我熱愛家鄉,關心瀘州的發展,我支持瀘縣改為瀘川區, 支持瀘縣「撤縣改區」。原因如下:瀘州古代叫「江陽縣」,是先秦古縣,自古以來,從未取名叫過「瀘縣」,我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瀘州人,我跟大家詳細地梳理一下瀘州和瀘縣的歷史。
  • 瀘州這個名勝古蹟有四百多年歷史,談談從中國式到西洋化的變遷
    八百多年的歷史和曾經的輝煌以及它巨大的知名度,肯定會震驚到不少人。雖然歷史上毀於一旦的文物比比皆是。但是終究有些事情你不得不說它頗為可惜。我想我們並不必擔心從此以後沒有了這個建築,相信要不了多久,你要是有機會去巴黎,它依然會重新矗立在我們面前。這使我想到了瀘州的一個名勝古蹟——鐘鼓樓。
  • 為什麼宋朝的瀘州,才算整個古代江陽,最輝煌和最悲壯的時代
    而對於那些吃肉罵娘,永遠覺得被世界虧欠的人,即便是生養他的地方,他也嗤之以鼻。至於那些玻璃心和有嫉妒與優越感的人,也不適合。我想大約這些人就忽略吧,他們自己也會過濾的。但是對於希望了解的朋友,想要探尋地方過往的民俗歷史文化的人來說,這個又值得拿出來說一說。雖然在秦始皇嬴政的祖輩還是秦國的時代,他的先祖就已經把巴蜀收歸到了秦朝裡面。
  • 瀘州民間文化:你知道瀘州人說拜把子和保保的意思嗎?
    在瀘州社會其實就類似於以前的江湖,江湖自然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從清末開始的袍哥,瀘州的社會就呈現了另外一種生態,就是形成方言非方言,黑話非黑話的一種社會語言,這種社會語言在全國都有,四川的獨特在於它有著四川本土的內涵,而四川各地又有各地的板眼。
  • 瀘州七十年代四大「瘋王」,一個被收入瀘州全書,你聽過嗎?
    今天江陽沽酒客要給大家說說老瀘州城四個比較知名的瘋子,其實一個城市患有精神病的人,當然不止他們四個,只是那個年月他們的所作所為和影響力,確實已經成了那些年老瀘州人的一段記憶。上七十年代在瀘州響噹噹的「兩大天王」、「兩大天后」級人物:曾六瘋子、尹瘋子、喬瘋子、陳明亮瘋子這幾個名氣最大。曾六瘋子,女,那個時候大概就是中年,當年全城老少皆知,誰家娃娃一哭鬧,大人只要說一聲「再哭,曾六來了哈」小孩子立馬住口不哭不鬧了。其名可與民間盛傳的熊家婆齊名。
  • 追憶清末民國瀘州那些老茶館,每一個都有一段老瀘州的歷史
    但是今天很多地方,這種川味十足,古韻留存的四川老茶館,其實很難見到了,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但是同時充滿了遺憾。比如瀘州,今天基本就看不見,農村鄉鎮能看到一些感覺,卻少了很多內容。當年瀘州清末民國時期,老茶館如何呢?
  • 瀘州民間故事:大約當年瀘州人,都夢想有個螺螄姑娘
    在唐朝之前,瀘州這個地方城市明顯,到處都是荒山野嶺野獸出沒,城市更像一座的寨子,其中裡面有個小夥兒,他父母雙亡孤身一人靠打獵過日子。有一天,小夥子打獵回家,剛攏屋就趕忙到水井去挑水,水打起來,小夥子看見水桶內有個螺螄(今天田裡那種螺螄),就把水和螺螄倒回井裡再打。
  • 《明史》中關於瀘州的那些事,你不知道的瀘州歷史
    特輯錄、編校其中有關瀘州的主要史料,而明史裡面記錄了多少與瀘州相關的事情呢?沽酒客根據前人史料整理髮覺內容還不少,很多歷史情況可能今天的瀘州人都不太清楚,歷史的有趣在於它在不經意間讓你感嘆原來如此,既然要給大家普及瀘州歷史文化,那麼就從明朝打開一個天窗,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五六百年前瀘州的那些在歷史上被記錄的往事吧。
  • 七十多年前,修建瀘州藍田機場,老百姓要吃魁星的傳說
    瀘州雲龍國際機場建成,讓瀘州人有了更好的出行方式,國際航班的開通,以後我們出門旅遊選擇性將更大,國家的富強表現在地方的發展上面,這一點值得我們瀘州人去點讚和自豪。但是我們也不要忘記那個曾經的瀘州蘭田機場,它是國民黨時期的產物,也一度用作軍用機場,新中國成立歸於新中國人民手中,繼續作為軍用的同時也承載了民用的任務。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我們瀘州今年雲龍國際機場的建成,蘭田民用機場已將進入歷史,但是有些過往我們不應該忘記,沽酒客曾經講述過老藍田機場解放前建設的情況和故事,相信瀘州和外地的朋友聽後一定會感慨萬千。
  • 瀘州的歷史演變,身為瀘州人你知道嗎?
    南梁大同年間(535-546年),建置瀘州。瀘州轄一郡即江陽郡,三縣即江陽縣、江安縣、綿水縣。隋大業三年(607年)改瀘州為瀘川郡,仁壽中升為瀘州總管府。改江陽縣為瀘川縣,為瀘川郡治。瀘川郡轄瀘川縣、富世縣、江安縣、合江縣、綿水縣。唐武德元年(618年)復置為瀘州,三年(620年)置總管府,四年(621年)升為都督府。瀘州轄瀘川縣、富義縣、江安縣、合江縣、綿水縣。
  • 故事:七十多年前,修建瀘州藍田機場,老百姓要吃魁星的傳說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我們瀘州今年雲龍國際機場的建成,蘭田民用機場已將進入歷史,但是有些過往我們不應該忘記,沽酒客曾經講述過老藍田機場解放前建設的情況和故事,相信瀘州和外地的朋友聽後一定會感慨萬千。
  • 八零後別讓我們瀘州記憶斷檔,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
    瀘州城當年有多小,這個小,體驗到的人,最後那一批是瀘州的八零後,不管是來自老城區的八零後,還是周邊縣區鄉鎮的八零後,因為在那個時候,小市過河了才叫進城。大山坪是山坡和農田,有所謂的大山還沒有坪。從江城到永豐橋那麼大的一點距離,北城稍顯繁華,南城過了澄溪口越發感覺像農村。
  • 從明末清初到民國,四百多年瀘州大麯的變遷,還原真實白酒史
    我說這個要看你從什麼角度去看,但是不管從什麼角度去看,我仍然堅持認為現在的瀘州老窖好。為什麼呢?跟現在老窖的福利待遇,生產技術和市場銷售以及品質品種多元化是分不開的,如今老窖誠然也有不足和需要提升,但是今天老窖品牌價值和影響力,是明清甚至民國時期都不可想像的。瀘州老窖把幾百年的傳承很好的融合進入了現代商業社會,這是一個了不起的貢獻。
  • 瀘州民國時期園林建築及名流私家花園,如今還剩幾家?
    不過沽酒客想說的是,今天的建築和別墅甚至私家花園雖然很不錯,但是跟民國時期那些著名的私人花園比起來,還是差了幾個檔次,主要原因就是它的功能性和文化性不可比擬。不過可惜的是,因為時代發展的原因,這些曾經園林建築早已經消失殆盡,只有極少部分被保留,而當年那些社會名流也作古多時,其後代很多也遷徙離瀘,只有瀘州一部分文史民俗愛好者,以及老一輩經歷過的瀘州人偶爾會聊起。今天沽酒客根據自己收集來的部分情況,包括市政修建的公共花園等,跟大家分享一下,由於年代久遠,城市變革,難免會有遺漏之處,歡迎大家留言補充。
  • 瀘州民俗文化裡,關於這三位神仙的傳說,見證了瀘州民間習俗
    而瀘州以韓湘子和呂洞賓的傳說最多。也如魯班一樣不下十幾個故事。 這就非常有趣了,如果是僅僅是一個故事倒還罷了,三人在瀘州三區四縣廣為流傳那麼多傳說,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個人覺得首先咱們不要當真歷史去看,要從民間的角度出發,這可能跟地方信仰以及與之相關的東西聯繫。
  • 一百年前老瀘州人的娛樂方式?可能比今天的你還時髦
    雖然今天娛樂資訊發達,但是不代表過去的瀘州人就不知道怎麼玩,一百年前的瀘州人可能比我們今天還要時髦。舊時瀘州的民間娛樂,多姿多彩。較為普遍的是川劇、玩友、說評書(講淮書)、打金錢板、花鼓、圍鼓、講聖諭、耍燈、打鑼薅秧等等,其娛樂形式,各有特色。今天根據瀘州地方志及前輩老師的講述整理一些來跟大家分享,也可以了解一些我們祖輩多姿多彩的娛樂方式。川 劇:瀘州川劇,歷史悠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