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北碚區是工業大區,是製造業重鎮。如何更好地助推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政協委員的建言獻策。
重慶廣懷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內的盧作孚先生雕像
12月8日,重慶市政協「同心聚力巴渝行」媒體採訪團走進北碚區。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從北碚區政協獲悉,圍繞促進全區民營經濟改革創新高質量發展這一中心任務,區政協充分發揮全體政協委員的智慧和作用,為打造一流營商環境,開展民營經濟綜合改革示範試點區建設,促進民營經濟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讓「共享製造」加快製造業轉型升級
在助推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工作上,兩位政協委員在此次採訪活動中,通過自己的提案提出了他們的建議。
如何加快製造業轉型升級改造,提升傳統製造業,大力普及數位化裝備,北碚區政協委員、重慶天巨承機械製造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王潔認為,「共享製造」將會成為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案。
「共享製造,就是共享經濟的創新模式在製造業的應用。」王潔列舉了一個例子,比如很多小企業買不起大企業的高價值生產設備,在設備空閒時,大企業將這些設備開放給小企業使用,就是一種製造能力的共享。
王潔表示,共享製造遠不止於此,創新能力和服務能力也在共享製造的範疇內。對於製造企業自身而言,發展共享製造,既可以讓掌握製造資源的龍頭企業搭建平臺,分享製造能力,以大帶小,找到新的盈利模式讓北碚企業重新煥發青春,也可以促進位造業專業化分工,讓企業集中精力發展主業,提升核心能力。
進一步發揮好商協會作用
近年來,全市各級工商聯、商會、行業協會等聯繫服務企業的組織在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中都發揮很好的作用。
重慶市政協委員、重慶廣懷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洪敏提到,在支持各地黨委、政府推進民營經濟改革發展、大力培育市場主體、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出臺新的支持政策等方面,各地商協會都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比如,重點行業協會、戰略聯盟和園區、異地商會發展總體不太好,全市也不平衡。各地園區、部分政府部門及民營企業家沒有完全認識到發揮好商協會作用對推動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性、必要性,不積極主動引導發展。
對此,洪敏建議,政府要大力支持商協商規範有序發展,鼓勵重點產業、行業企業建立企業戰略聯盟,加強對商協會的指導與管理,支持他們多深入民營企業開展調查研究,及時幫助企業反映在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發揮好幫助黨委、政府聯繫企業的「橋梁」和「紐帶」作用。
同時,各級商協會組織也應進一步發揮好聯繫服務民營企業家的作用,組織入會企業家要加強自我學習、自我教育、自我提升,努力把企業做強做優。
把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納入年度計劃
截至2020年9月,北碚區民營市場主體達6.18萬戶,其中民營企業2萬餘家,民營企業數量佔全區各類企業的比重高達97%。連續兩年民營企業增速居全市第一。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從北碚區政協了解到,圍繞促進全區民營經濟改革創新高質量發展這一中心任務,區政協已連續2年都把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納入政協年度調研、視察、通報、協商等重點工作計劃,圍繞鄉村振興、工業高質量發展、旅農融合發展、科技成果轉化等重大問題提出提案84件。
其中,不少提案得到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和認真辦理。比如,針對關於設立北碚區小微企業創業種子基金的建議,區金融辦積極吸納建議,優化和完善小微企業財稅扶持政策,每年拿出不低於300萬元財政資金,對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貸款進行利息補貼;全力支持初創小微企業申請創業擔保貸款。
此外,圍繞做好社情民意工作,政協委員們兩年來共提交涉及民營經濟發展的社情民意20多件,涵蓋個體戶轉企業、拓展搬遷企業發展空間、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等民營經濟發展的關鍵問題及意見建議等,為黨政領導了解民情民意,促進科學決策,幫助群眾解決困難問題發揮了積極作用。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王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