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業長成大企業,他們做對了這四件事

2020-12-05 助力啟航

中國的企業個數已經超過了3000萬家,這裡面,有大企業,也有小企業。當然了,所有的大企業都是從小企業做起來的,華為開始是8個人,小米最初的團隊是14個人,阿里巴巴是18個人,絕對的小企業,現在都已經成為上萬、十幾萬人的全球性大企業。但不是每個小企業都有機會做成大企業。企業能不能做大,關鍵要看企業能不能把事做對,下面說的這四件事可以說是每個小企業都必須要首先要做對的。

企業裡的四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公司每天都會發生的那些日常事件。如同每家每戶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公司裡的事也是林林總總,不一而足。對外有客戶拜訪、商務合作;對內有事項討論、分歧協調。大到資金審批、會議決策,小到出差報銷、招人加薪,一天到晚忙不完的事。老闆們一天到晚忙,基本上忙的都是這一類事。這些日常事件大概佔到了公司所有事件的99.98%。

第二件事,公司的「大事」,比如收購一家比自己還大的同行,籌劃一起「蛇吞象」事件。再比如,企業由於區位所限,需要遷址獲得更大的空間。這些「大事」可能很多小企業幾年都不一定碰上一次,即便是大企業,也不會太頻繁。算算比例,在公司裡各項事項裡不高於0.01%吧。

第三件事,無法避免的小概率事件。公司向市場投放了一萬箱新鮮蜜桔,其中有一箱出現個別果子腐爛,獲得了差評。按比例看,也差不多萬分之一吧。

第四件事,出現了偶然的工作失誤。平時認真負責的財務人員不小心多敲了一個「0」,多打了一百多萬元貨款出去,如果不能追回,就是公司的損失。但這個員工平時兢兢業業,十幾年從來沒發生過這樣的事,也算是「萬之有一」的比例了。

這四件事有何不同?

第一件事,不必多說,幹過企業的都明白。

但後面三件事,都是小概率事件,看起來都是一些特例。但實際上,後面這三件事,區別很大。

第二件事,無論對大企業還是小企業,都是轉折性的事件。縱觀每一家大企業的成長史,都是由這樣一件件「偶然性」的「大事」串聯起來的。對華為來說,這件大事就是決定自研交換機,從流通領域進入生產領域;賣掉如日中天的華為電氣,專注通信領域;對阿里巴巴來說,就是誤打誤撞地做了「淘寶」,從2B進入了2C,逐步奠定了2C的霸主地位;對小米來說,以開放方式做MIUI作業系統絕對是最正確的決定,由此開始了小米的「米粉」經濟和生態圈模式;這些大事,不一定都是正確的,也可能事後證明是個錯誤,但無論如何,這些「大事」記錄了企業突破自我成長瓶頸的一次次嘗試。

第三件事,實際上是個偶然事件,這種事件的發生是由於企業不可控的因素導致的。出現這種事故是難以避免的,即便是6個西格瑪,也還是有百萬分之3.4的次品概率。所以,對於這類事件,做好善後處理即可。不必像有些淘寶商家一樣對差評者「追殺」到「天涯海角」,幾十萬的成交,沒有幾個差評,也太不真實了。

需要注意的是第四件事,乍一看其實也是個偶然事件,跟第三件事沒什麼區別。但實際上區別很大。這類事件的發生,其實暴露出企業在流程上的缺失,如同生產力的安全事故一樣,每一次事故的發生,都是無數個流程失效的結果,這種頭一次發生的「偶然事件」,實際上是某個管理環節缺位的「必然事件」。對這樣的事,不是一次批評、一次罰款、然後來個「下次注意」就能杜絕的,這樣的處理,下次一定還會再發生。

對四件事如何處理?

這四件事,涵蓋了企業裡遇到的所有事件,對於這些事件,必須要善於辨別。除了第三類事,其他都是需要管理上予以關注的。這些事件,有的是主動採取的,比如第三種,有的是被動採取的,比如第四種。也有的是可以採取措施,也可以不採取措施、維持現狀即可的,比如第一種。至於每家企業對不同的問題分別採取什麼措施來應對,決定了一個企業是否能夠一次次地學習、進步、實現自我突破,由小企業成長為大企業的歷程。

往期分享: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企業到底該「疑」還是「不疑」?

中小企業最常用和最不常用的5類考核指標

小企業老闆的「三喜」、「三怕」助力啟航|中小企業制度建設四個關鍵問題

學會選「對」諮詢公司,用好「外腦」,是一流企業家的基本功

更多企業管理問題,歡迎留言探討。

相關焦點

  • 職場文化:領導發話後,聰明的人會做3件事,否則栽跟頭
    本期推出第202篇謀略文章《領導發話後,聰明的人會做3件事,否則栽跟頭》,歡迎訂閱,只需一次支付,終身免費閱讀1000篇職場謀略文章。說一件多年前的事情。當年冬天,全縣環保大檢查,我指定老王為檢查組的組長,一家挨著一家「嚴查」,列出了環保「負面清單」,然後,我親自組織召開大會,下狠手,徹底關停了97家小企業,只剩下了6家。事後,很多企業覺得很冤枉,找我訴苦,我咬牙堅持說,我也知道經濟發展很重要,但是環保工作事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是大事,也是大局,大家不要有任何怨言。
  • 不想讓孩子長成「O型腿」,這3件事最好一件都別做,家長別大意
    不想讓孩子長成「O型腿」,這3件事最好一件都別做,家長別大意很多人都說這是個看外貌的年代,雖然帶有點開玩笑的成分,但大多數時候都很適用。孩子的外貌基本不可逆轉,但讓他擁有正常的外形,這是每個父母都可以做到的事情,身體的缺陷會伴隨孩子的一生。
  • 一個有福報的家庭,都是因為做對了這四件事,你做到了幾件?
    一個幸福的家庭是需要福報的,我們常常羨慕人家升官發財,兒好女好,在社會上有錢有地位,能夠得到別人的尊重,有自己活著的尊嚴,而看看自己的家庭,爛事一筐羅,不是驢不走就是磨不轉,其實都是有原因的,一個有福報的家庭,都是因為做對了這四件事情,很準,你做對了幾件?一、孝敬父母。
  • 美國給小企業補的「疫情救命血」何以被大企業吸?
    美國國會推出了「薪水保護計劃」,先後兩次注資共6600億美元,旨在為小企業支付員工薪資提供資金援助,幫助其免於解僱員工甚至破產。然而,美國公眾很快發現這筆「救命錢」不少竟然流入了大企業口袋。面對輿論壓力,美國政府喊話這些大企業「還錢」。結果怎麼樣?請看新華社記者的報導。
  • 小企業能用大企業的先進設備?多虧這個模式
    王潔列舉了一個例子,比如很多小企業買不起大企業的高價值生產設備,在設備空閒時,大企業將這些設備開放給小企業使用,就是一種製造能力的共享。王潔表示,共享製造遠不止於此,創新能力和服務能力也在共享製造的範疇內。
  • 那些年入千萬的人,都做對了這3件事
    這本書不僅是一本財商書籍,更是一本引導普通人提高學習能力和實現快速成長的指南。書中還講述了作者自己的成長經歷與經驗的另類總結。沒有說教,沒有一夜暴富的秘密。李笑來老師能成位比特幣首富,都是因為做對了3件事。下面我從三方面進行分享:對自己未來的篤信、抱怨是阻礙成功的惡習、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值得每個人學習。
  • 戴爾小企業:探索小企業數位化發展歷程,武漢的小企業是如何「突圍...
    賦能小企業數位化,BSD研發新技術   疫情主要影響的是人們線下的溝通和交流,而BSD作為一家專注於新品牌定位與設計的創意機構,做的業務恰恰是需要頻繁和客戶碰面開項目會、和員工一起頭腦風暴,進而幫助企業塑造新的品牌。因此,對於BSD來說,團隊在家中辦公不容易形成凝聚力,效率會受到影響,創意型工作協同面臨很大的障礙。
  • 小學語文閱讀理解題,一分不丟的學生,只因為他們做對了這5件事
    一定是有的,在我的語文教學生涯中,這樣的學生並不少見,因為他們都掌握閱讀理解的答題技巧。能夠做到閱讀題一分不丟的學生,具備很好的語文學習習慣,除了基礎知識掌握紮實,平時的閱讀訓練做得也比較好。尤其是在考試複習時期,這類學生更注重的還是閱讀課本的訓練。能夠一分不丟,並不是掌握了什麼了不得的學習秘籍,而是做對了這幾件事。
  • 援助計劃存漏洞 美國大企業「鑽空」攫取小企業利益
    為此,美國政府推出小企業薪酬保護計劃,旨在為小企業支付員工薪資提供資金援助,幫助其免於解僱員工甚至破產。然而,一些規模「不小」的企業也「垂涎」於這筆資金,「厚著臉皮」申請這筆小企業的「救命錢」。根據美國國會3月27日通過的2.2萬億美元《新冠病毒援助、紓困與經濟安全法案》,只要企業符合分類標準且員工數量少於500人,就有資格申請薪酬保護計劃的可免除貸款。而這一分類標準囊括了一大類連鎖企業,主要包括酒店、賭場、餐廳和酒吧等。
  • 在國內低調撈金千億,早移民他國卻無人反感,因「這件事」做對了
    在現代社會有了錢之後選擇移民應該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了,普通人會這樣做,富豪同樣也會這樣做。當然選擇移民的原因有很多,有些是為了子女受到更好的教育;有些是為了去海外投資;也有些可能是為了「躲避」稅收,選擇移民海外。
  • 老祖宗的告誡:有兩件事可積福,兩件事可招禍,你做對了嗎?
    不斷的長大,才發現讀書是要實踐的,一個人所學到的做人做事的道理,都是要在生活中實施、付諸於行動,才能真正有所得、有所悟、有所進步,然後才發現有些事能做,有些事不能做。老祖宗的告誡:有兩件事可積福,兩件事可招禍,你做對了嗎?
  • 小企業貸款,讓銀行如臨大敵
    「你想想,按照我們行裡的標準,來的客戶怎麼說也得要寶鋼、上汽這樣的大企業吧——就算標準再降低一點,也至少得是上海廣電或者是光明集團的水平吧?我也知道這種客戶(資質)好,但輪得到我們嗎?他們的高層早就被親朋好友約了飯局,人家胡吃海喝時就把業務統統拿走啦。」
  • 周武王做對了三件事,讓周朝存在了近800年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首先是做對了事。周武王滅商後,論功行賞,大封諸侯。然後他就開始大封諸侯。《荀子·儒效》篇記載:「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也就是說,周武王實行的是宗法制的分封制,在七十一個諸侯國,武王同胞兄弟中被封侯置國的就有十五個,而和周同宗的姬姓諸侯則有三十八個,這些封國被周王分為公、侯、伯、子、男五種爵位,四個等級,他們依據等級的高低可以得到大小不等的地盤。
  • 佛法:這四件事,做得越多,福報就越大
    他們買最貴的燈燭,燒最貴的香,以為花錢越多越是對佛的尊敬,表明自己對佛的虔誠,就能得到佛菩薩的保佑,獲得自己想要的福報。其實這樣做只是他們的一廂情願,福報的多少並不是用金錢來衡量的,要想獲得福報,佛說,這四件事,做得越多,福報就越大。
  • 大四畢業生應該做些什麼?畢業前這四件事一定要放在心上
    每年到這個時點,大四畢業生在校的課程學習基本已經告一段落,考慮到大四下學期通常都是畢業生實習或者寫畢業論文的時間,可以說從現在開始大四學生在校時間已經進入倒計時了。作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一直認為大四是承上啟下的關鍵階段,的確十分重要,也有很多事情要做。
  • 工行浙江省分行行長:大銀行如何支持小企業
    同時,隨著大企業大項目直接融資渠道的增加,目前還是以存貸利差為主要利潤來源的銀行,自然會將目光鎖定在還無法直接獲得直接融資的優質小企業身上。  「有多少大企業,當初還不是從小企業一步一步發展而來!」沈榮勤感嘆。  第二重思考:    什麼是創新?  答案:創新一定要創出新規。
  • 佛教:命由我作,福自己求,命好的人,都是做對了這三件事
    《了凡四訓》中有一句話說: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生活中,面對不可知的命運,面對人生的磨難和困境,人往往會感到困惑和迷惘,似乎冥冥中真有一雙命運的翻雲覆雨手,左右著自己的人生。佛說一切唯心造,每個人的生活都是自己的一場因果,每個人的命運都有自己的前因和後果,佛說:三世因果,六道輪迴,欲知前生事,今生受者是,欲知來生事,今生作者是。
  • 佛教:經常做這四件事,就註定會黴運纏身!
    無論你福報大,還是運氣差也皆有因果。如果你在生活中,經常去做這四件事,就註定會黴運纏身。讓我們倒黴或遇到災禍的原因,往往來自於生活中這四件事,這四件事是一切災禍和黴運的惡因,要想遠離災禍,一定不要去做這四件事。##第一件事:殺生。
  • 為了一口好牙,這四件事很早就要做
    怎麼樣才能讓他們擁有一口健康的牙齒呢?請做好這四件事。1、寶寶從出生開始就做口腔清潔:剛出生的小寶寶雖然還沒有萌出牙齒,但是舌頭和牙床也是藏汙納垢的地方,所以也需要清理,尤其是吃奶後。四個月之前的寶寶,家長用清潔後的紗布纏繞食指,慢慢伸入寶寶嘴裡清潔口腔;四個月左右的寶寶,家長就需要使用指套牙刷按摩、清理牙床了;乳牙萌出後就要開始刷牙,如果開始寶寶不能接受牙刷,可以先用棉籤或者清潔柔軟的紗布擦拭牙齒,慢慢地讓牙刷介入,直到可以接受為止。
  • 摘掉「貧困」帽,他們做對了三件事
    這兩個問號常常困擾著一線扶貧者。  11月初,科技日報記者深入山東半島中部的山區縣臨朐採訪時看到,貧困戶武成國成了莊戶「小能人」;薛長春重新拾起了香椿種植傳統;曾經一直在「休眠」的合作社被「激活」了……他們致貧原因不同,脫貧模式不同,但從「致貧」到「脫貧」,「外扶與內力」的互動關係卻有類似之處。3個曾經的貧困戶眼中,藏著解開「科技扶貧」之問的玄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