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我送父老鄉親勝利「退伍」丨沿河自治縣官舟鎮...

2021-01-18 天眼新聞

走得最快的是過去了的時間,來得最慢的是未來到的時間,回首間隙,我已在扶貧道路上走了四年有餘。

2017年春,異乎尋常地冷。我接到組織上的通知,到官舟鎮瓦廠壩村駐村。當時,我踩著厚厚的春雪,迎著刺骨的寒風,走上了任務艱巨、使命光榮的脫貧攻堅路。  投身脫貧攻堅工作的四年裡,我堅持走好一條路,做好兩件事,先後駐點幫扶了四個貧困村。  走好一條路

與群眾進行交談

駐村沒多久,我吃住在村裡,抓緊入戶走訪,每晚10點歸隊後將入戶核查情況與村幹部、知名人士等進行信息比對,對信息有出入的農戶進行再核查。  在這樣的入戶核查、信息比對、入戶再核查工作模式下,我們提前三天完成任務,由我主持再次召開「脫貧攻堅五個專項治理」會議。會議得到積極回應,所出結果也得到一致肯定,全體村民對張榜公示內容無異議。支持村務工作的氛圍,迅速形成。  這是我扶貧路上的第一條路,實事求是的路。  做好兩件事

合影

劉佐珍,是我的幫扶對象。她的家屬因病故去,她以微薄收入拖著幾個還在讀書的孩子,2014年「因學」致貧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  2015年,讀高二的長子陳小江因家貧,結束了學業,外出務工,目前在護理親人。了解到他在校時成績優異,我長期電話聯繫並發送電子資料,動員他利用護理之餘的時間繼續學習備戰成人高考,為未來發展蓄力。  大女兒陳小芳高職畢業後待就業,我通過心理疏導的方式,鼓勵她「付出更多努力,今年必定上崗!」現在,她已是一名鄉鎮幼兒園特崗教師。

入戶了解情況

小女兒陳曉慧在讀本科二年級。在交流中,聽她經常提到從軍夢,卻又無法決定,很苦惱。我從部隊生活、身邊軍人和未來發展,向她闡釋了各個環節。她堅定想法,立志從軍。  劉佐珍則在我的推薦下到村小食堂就業,還接受了職業技能培訓,自己種了兩畝辣椒,也到村裡辣椒產業基地務工增加收入。  我常跟戰友說:「我期待十年後,她家子女們的發展!」   扶貧,更要扶心。思想捋順了、心氣高揚了,脫貧就靠譜了!

而我,只是做了兩件事——團結戰友,服務群眾。

前兩天,劉佐珍跟我說:「任同志,你管要遭退兩次伍哦!」  見我滿臉疑惑,她笑著補充道:「部隊退伍一次,脫貧攻堅仗現在也快勝利了,那你們不是也要退伍哇?」  我心裡很開心,為貧困戶、為攻堅戰士、為這場偉大的戰鬥!「脫貧攻堅要退伍的不是我們,而是你們,是你們要從這場戰役中勝利退伍!」  【人物小傳】   任義多,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官舟鎮政府工作人員,脫貧攻堅「戰鬥員」。

通訊員 楊紅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施平 整理編輯 孫文竹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決勝2020」我是村裡幸福的庫管員丨沿河自治縣官舟鎮馬腦村村民...
    每天清晨,當妻兒還在熟睡中時,我便離開舒適乾淨的搬遷房,迎著清晨的第一縷陽光,放著音樂,騎著我心愛的摩託車奔向菌包廠的庫房。我叫向東,初中學歷,今年33歲,是沿河自治縣官舟鎮馬腦村村民,同時還是馬腦村智能農場的一名庫管員。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沿河情愫丨沿河自治縣夾石鎮堰田村駐村幹部...
    2020年農曆新年放假前夕,單位領導打來電話告訴我,因為工作安排臨時有變,單位商議後決定派我替換同事前去銅仁市沿河自治縣夾石鎮開展駐村督戰工作。我剛新婚不久,擔心妻子有意見,但轉念一想,妻子是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絕不會不贊同我去,就這樣我答應了下來。新年剛過,我便到了沿河自治縣夾石鎮堰田村開始了我的第三次沿河駐村幫扶工作。
  • ...的小事當成自己的大事丨沿河自治縣官舟鎮吳家村駐村第一書記王懿
    我叫王懿,是沿河自治縣官舟鎮吳家村駐村第一書記。  2年多來,見證了村莊一點一滴的變化,幫助群眾化解了一件又一件煩心事,我用心用情用力,俯下身、解民憂,也收穫了意想不到的感動。王懿(左一)田間地頭宣講脫貧攻堅惠民政策2019年8月30日凌晨,家住五組患有精神疾病的彭友芬走失3天仍未歸家,著急的丈夫魏宗龍把這一情況告訴了我。我第一時間擬一則尋人啟事在微信群中發布並號召尋人,同時,在市級媒體、省級媒體廣發尋人貼,利用社會大眾力量幫助尋找彭友芬。
  • 沿河自治縣:官舟鎮中心幼兒園開展家長委員會
    沿河自治縣:官舟鎮中心幼兒園開展家長委員會 發布時間:2018-06-11 14:40:06      來源:貴州網   貴州網訊:(冉旭芹)為促進幼兒健康快樂成長
  • 「我的扶貧故事」被人惦記,也是一種幸福|沿河自治縣官舟鎮中心...
    我是許小雪,是貴州省銅仁市沿河縣官舟鎮中心幼兒園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員,也是一個1歲半孩子的母親。2020年2月我來到官舟社區駐村,從此成為一名攻堅隊員。我最主要的角色也轉變為攻堅隊員,母親這個角色變成了兼職。
  • 「決勝2020」沿河官舟鎮:小木耳撬動扶貧大產業,產品遠銷歐洲
    11月28日下午,「決勝2020」看貴州網絡主題採訪團來到銅仁市最後一站沿河縣官舟鎮馬腦村裡的黑木耳基地。基地裡的十餘名當地務工人員正從白色的菌棒上將成熟的黑木耳摘下裝入各自的框內,現場一派繁忙景象。黑木耳採摘地採摘中2020年3月,根據銅仁市委市政府「9+2」幫扶支持沿河土家族自治縣產業發展的工作部署,印江縣結合自身的食用菌產業發展基礎,選擇基礎較強的黑木耳產業作為支援沿河土家族自治縣的產業之一,由該地龍頭企業—
  • 「我的扶貧故事」這一年多的扶貧歷程是一次精神洗禮丨沿河自治縣...
    晏旭坤幫助困難群眾搶收稻穀有一次,我聽說沿河自治縣電商中心需要一些黃花,對接成功後,我二話沒說,自己驅車趕往電商中心,一口氣將一百多斤黃花扛到三樓。終於,事情迎來了轉機,在一次縣裡組織的消費扶貧對接會上,我有幸結識了來自北京的中國五礦集團的採購商代表陳孜涵女士。
  • 「我的扶貧故事」越「高山」 戰貧瘠丨沿河自治縣曉景鄉板山村第一...
    我叫張培松,是沿河自治縣扶貧辦的一名工作人員。2016年,我有幸成為沿河自治縣兩百多個第一書記中的一個,先後在思渠鎮一口刀村、塘堡村和曉景鄉板山村開展駐村工作。1800多個日日夜夜,10餘萬公裡行車裡程,跑廢的12條車輪。
  • 在「督戰」中寫忠誠|銅仁市派駐沿河自治縣官舟鎮脫貧攻堅督導組...
    烏江磅礴,青山疊嶂,往沿河自治縣的西邊去會有一個小鎮,叫官舟鎮,全鎮38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293個村民組,72512人。這裡有高峽出平湖的景致,但也有補丁一樣令人尷尬的貧困。2014年以來,建檔立卡戶貧困戶3683戶14752人,邊緣易致貧戶111戶389人,貧困發生率24.2%。有貧困村20個。
  • 「我的扶貧故事」退役軍人的「新戰場」丨道真自治縣棕坪鄉照山村...
    通訊靠吼,交通靠走,這是我的家鄉,道真自治縣棕坪鄉照山村的真實寫照。2014年,全村僅有一條通村硬化公路,80%的村民組無通訊信號,村民喝水基本靠肩挑背馱。我叫鄧林,今年34歲,2011年退伍後,回到老家照山村工作,現任照山村黨支部書記兼村民委員會主任。因為條件差,群眾大多舉家外出,大量田地荒蕪,說起這裡大家都直皺眉頭。在這裡工作的我,面對父老鄉親們對美好生活渴望的那種眼神,心疼、心痛,想著,照山村的發展之路到底在哪裡?
  • 「我的扶貧故事」真督實導 堅決啃下「硬骨頭」丨沿河自治縣黃土鎮...
    這是我自己對脫貧攻堅督導工作的認識,也是對組員們的要求。我叫李加佑,今年46歲,銅仁學院檔案館副館長,2019年10月,根據組織安排,派駐沿河土家族自治縣黃土鎮任脫貧攻堅督導組組長。進駐黃土鎮以來,本人嚴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和市駐沿河督導組的要求,紮實開展黃土鎮脫貧攻堅各項督導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在山旮旯裡拼出致富路丨沿河自治縣中界鎮高峰村...
    我叫羅文武,今年45歲,現任沿河自治縣中界鎮高峰村村支書。我初中畢業後就外出打工,從一開始進廠打工,到後來承包工地,我憑著自己的努力逐漸過上了更好的生活,可當時我的家鄉卻還是很貧窮。2004年,我回到家鄉,本來是想要帶著村裡的青壯年一起外出打工致富,可一想到我們走了,家裡就只剩老人和孩子,本就貧困的村子會變得更加「瘦弱」。所以,我決定留在村裡,我暗下決心,在村裡也一定要幹出一番事業。
  • 貴州沿河自治縣官舟鎮中心幼兒園開展教職工消防安全知識培訓
    貴州沿河自治縣官舟鎮中心幼兒園開展教職工消防安全知識培訓 發布時間:2018-03-13 23:47:13      來源:貴州網   貴州網訊:(田玉紅
  • 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官舟鎮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紀實
    這裡,瀰漫濃濃的戰貧硝煙;這裡,見證親民為民的情懷;這裡,盛開父老鄉親的笑臉;這裡,正經歷一場悄無聲息的嬗變。金秋送爽,稻花飄香。走進官舟鎮的大村小寨,彩牆綠樹相映成趣,青山藍天相得益彰,道道盤山水泥公路,仿佛一條條巨龍交錯縈繞,給寧靜的土家山村注入了強勁活力。
  • 「我的扶貧故事」在金山大地上堅守馳騁丨沿河自治縣中寨鎮金山村...
    把群眾的期盼作為目標,並奮力讓它們實現,就是我最大的意義,我願意做那個澆灌夢想種子的人。我叫範理,今年33歲,是沿河自治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黨組成員、縣房屋徵收補償中心主任,現任中寨鎮金山村黨支部書記、脫貧攻堅指揮部常務副指揮長。同時,我也是一名經歷過5年軍營生活的退役軍人,我認為好男兒就應該馳騁疆場、報效國家。
  • 「多彩貴州·相約2020」沿河官舟鎮:荒山「變」辣味
    陳娛樂正在辣椒基地裡查看覆膜情況4月24日,記者沿著蜿蜒山路,爬上沿河自治縣官舟鎮愛新村海拔1000多米的山頭,杜鵑花香和剛翻泥土香,撲面而來,此時,陳娛樂正在山坳處,用耕土機起壟,還哼著小曲,遠遠就笑著招呼道:「村裏海拔較高,辣椒移栽也要遲些
  • 「我的扶貧故事」我與管家村親上加親丨沿河自治縣曉景鄉管家村駐...
    沿河自治縣曉景鄉管家村有管、冉兩大姓氏,管家與老寨兩個自然寨長期通婚,十分親近。我妻子是管家村人,姓冉,所以我有姑公、老弟等稱呼,加上長期駐村,我也早與當地群眾感情深厚,管家人也成了我的「娘家人」。 我叫王鵬程,是沿河自治縣曉景鄉管家村駐村幹部。初來管家村,站在這個二類貧困村的土地上,我百感交集。村裡的土地資源匱乏,多數土地集中在村裡山高路遠的蓋上,全村有農業人口218戶720人,有建檔立卡戶55戶235人,貧困發生率為32.6%……看到這些數據,責任與焦慮一時湧上我心頭。
  • 決戰決勝在今朝——沿河土家族自治縣脫貧攻堅見聞
    銅仁上下一盤棋、全市一條心,以非常之舉,舉全市之力,齊心協力支持沿河,推動脫貧攻堅不斷攻城拔寨。——"9+2"協作,幫扶沿河產業發展助推打贏脫貧攻堅戰,全市9個區縣和銅仁高新區、大龍開發區幫扶沿河自治縣產業發展,助力沿河自治縣按時打贏深度貧困殲滅戰,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
  • 「我的扶貧故事」盡力盡責扶真貧 用心用情暖民心丨沿河自治縣中寨...
    我幫助田茂文申請就業援助崗位後,他有了穩定的工作,一天拿起掃把將責任區和房前屋後打掃得乾乾淨淨,個人的生活習慣也改變了很多。每次走訪時,我都要跟他好好聊上一陣。張艾民在辣椒基地幫群眾扛辣椒我叫張艾民,是沿河就業局的一名職工。
  • 「我的扶貧故事」使命擔當攻貧困,勵精圖治拔窮根丨沿河自治縣淇灘...
    還記得2017年9月,我以科級支部書記身份來到檬子村(深度貧困村)開展脫貧攻堅及其他統籌工作,從那時候起,我就下定決心:一定不能辜負組織對我的信任,也要對得起檬子村廣大群眾對我的期望。初到檬子村,整個村人居環境髒亂差現象非常嚴重,村裡無任何產業,很大部分群眾住房不安全、透風漏雨,飲水無保障,大部分群眾房前屋後及室內外還是泥土鋪就,連戶路全部為泥土和石頭,全村256戶1026人中有117戶502人屬建檔立卡貧困戶,貧困發生率達41.7%,貧困面廣、貧困人口多……面對如此多的問題,我沒有退縮,我和其他駐村幹部、村幹部一道勇敢地去面對所有困難並逐一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