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我的沿河情愫丨沿河自治縣夾石鎮堰田村駐村幹部...

2020-12-10 天眼新聞

「黃哥,忙嗎?和你說個事。」2020年農曆新年放假前夕,單位領導打來電話告訴我,因為工作安排臨時有變,單位商議後決定派我替換同事前去銅仁市沿河自治縣夾石鎮開展駐村督戰工作。

我剛新婚不久,擔心妻子有意見,但轉念一想,妻子是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絕不會不贊同我去,就這樣我答應了下來。新年剛過,我便到了沿河自治縣夾石鎮堰田村開始了我的第三次沿河駐村幫扶工作。  我叫黃玉龍,是銅仁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一名副科級幹部。說起我和沿河的情愫,要從2013年第一次來沿河縣黃土鎮青龍村開展「幹群連心·同步小康」駐村幫扶說起。   我第一次來到沿河時,就被這裡貧瘠的土地和艱苦的生活條件深深地觸動了。這一年,為了解決當地老百姓喝水難的問題,我幾乎跑遍了村裡的每個山頭尋找水源,並多次回單位找領導匯報爭取項目資金,最終獲批45萬元人畜飲水項目資金,徹底解決了黃土村青龍村人畜飲水困難問題。

我在青龍村的工作得到了鎮黨委政府、單位領導和當地老百姓的充分肯定。第二年我主動請纓再幹一年,就這樣,我又成為了沿河自治縣官舟鎮黃龍村「新農村建設工作隊」的隊員,開啟了新一輪駐村幫扶工作。   黃龍村是產業發展大村,為了幫助該村產業多元化發展,我多方協調,積極爭取,最終獲得水土保持項目資金45萬元,防汛抗旱項目資金10萬元,用於黃龍村水土保持項目暨精品水果種植產業發展,產業發展紅利惠及全村老百姓。

今年是我第三次來沿河開展駐村幫扶工作。我被安排到沿河自治縣夾石鎮堰田村開展駐村督戰工作,今年的身份和往年還不太一樣,前幾年都只是駐村工作隊員,今年的工作還增加了「督」和「戰」,我深感肩上的責任重大,不敢有半點懈怠。  我進駐堰田村的第二天,村脫貧攻堅指揮部就組織全體成員召開會議,重新安排了工作任務,我負責牽頭全村透風漏雨整治和不安全住房補短板工作,協助第一書記抓好1、2、3組脫貧攻堅工作,包保十戶貧困戶,其中三戶未脫貧。面對巨大的工作量和重重的困難,我沒有臨陣退縮,而是一如既往地發揚發改部門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精神,統籌做好「督」和「戰」的工作。  雖然有了前兩年的駐村工作經驗,但新形勢下的脫貧攻堅工作賦予了我新的使命,怎樣打好脫貧攻堅這場硬仗?怎樣應對好快速變換的扶貧政策?都是我督戰工作中的重要思考。  只有吃透了核心指標、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住房、教育、醫療、易地扶貧搬遷等政策內容,才能更好地指導督促其它駐村隊員。  自己學還不夠,還要帶領大家一起學。有些老同志學習政策吃力,理解慢,我不厭其煩地一遍一遍反覆教,用村裡的實際情況結合政策舉實例給他們講解。一旦有了新出臺的政策,我便會組織大家利用晚上的研判會一起學習、探討。時間久了,我便成了大家的「教導員」,得到了大家的讚許和認可。

除了「督」,我還得「戰」。做好群眾工作,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是我「戰」的目標。一年來,我日復一日地入戶走訪,了解所包貧困戶和非貧困戶的家庭具體情況,幫助他們解決實際的困難。  當我了解到三組杜執宣家裡衛生差且沒有床,長期睡在柜子上後,我立馬自掏腰包800餘元,從鎮上給他買來了床和床上用品,並幫助他打掃衛生。後來又了解到三組杜執喜戶家電路還沒安裝好,我又立即學習電工業務,幫助該戶安裝了電路……  最讓我感動的是在今年八月底,我們攻堅隊自掏腰包請全村老百姓吃幹群連心飯,我的包保戶杜執宣以為這是散夥飯,便主動打電話來對我說:「黃同志,你們要走了嗎?不要走,我們都捨不得你走,不要走啊。」  發自肺腑的「不要走」三個字,感動了我也感動了整個攻堅隊;這一句「不要走」既是對我工作的肯定,也是我為民付出收穫的最好的回報。   在脫貧攻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我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員,我為能夠參與到這場戰役而感到自豪,雖未做出驚天動地的豐功偉績,但老百姓的每一句肯定都是鞭策我不斷前進的動力。我還將繼續砥礪前行,不斷開拓進取,為那不變的初心和百年的誓言而努力奮鬥。

張孝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萬芬

編輯 何濤

見習編輯 周睿

編審 楊儀 王琳

相關焦點

  • ...重披「戰衣」戰貧困|沿河自治縣夾石鎮閔子溪村駐村幹部侯燕燕
    我叫侯燕燕,2003年當兵退役後,轉業到沿河土家族自治縣計生協會工作。2019年8月,我主動請纓來到夾石鎮閔子溪村成為一名駐村工作人員。作為一名普通的退役軍人,我時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做到「退伍不褪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而努力奮鬥。老百姓的事情無小事,要讓老百姓滿意,就必須把好事辦實、把實事辦好,辦到老百姓的心坎上去。到村後,我主動向村支「兩委」同志學習,迅速熟悉基層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我與管家村親上加親丨沿河自治縣曉景鄉管家村駐...
    沿河自治縣曉景鄉管家村有管、冉兩大姓氏,管家與老寨兩個自然寨長期通婚,十分親近。我妻子是管家村人,姓冉,所以我有姑公、老弟等稱呼,加上長期駐村,我也早與當地群眾感情深厚,管家人也成了我的「娘家人」。 我叫王鵬程,是沿河自治縣曉景鄉管家村駐村幹部。初來管家村,站在這個二類貧困村的土地上,我百感交集。村裡的土地資源匱乏,多數土地集中在村裡山高路遠的蓋上,全村有農業人口218戶720人,有建檔立卡戶55戶235人,貧困發生率為32.6%……看到這些數據,責任與焦慮一時湧上我心頭。
  • 「我的扶貧故事」真督實導 堅決啃下「硬骨頭」丨沿河自治縣黃土鎮...
    這是我自己對脫貧攻堅督導工作的認識,也是對組員們的要求。我叫李加佑,今年46歲,銅仁學院檔案館副館長,2019年10月,根據組織安排,派駐沿河土家族自治縣黃土鎮任脫貧攻堅督導組組長。進駐黃土鎮以來,本人嚴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和市駐沿河督導組的要求,紮實開展黃土鎮脫貧攻堅各項督導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我送父老鄉親勝利「退伍」丨沿河自治縣官舟鎮...
    走得最快的是過去了的時間,來得最慢的是未來到的時間,回首間隙,我已在扶貧道路上走了四年有餘。2017年春,異乎尋常地冷。我接到組織上的通知,到官舟鎮瓦廠壩村駐村。當時,我踩著厚厚的春雪,迎著刺骨的寒風,走上了任務艱巨、使命光榮的脫貧攻堅路。
  • ...通過了老鄉們的「閱卷」丨沿河自治縣中寨鎮大宅村駐村幹部安應
    我叫安應,是沿河自治縣中寨鎮大宅村駐村幹部。大宅村位於中寨鎮東南部,海拔1334米,距縣城65公裡,全村12個村民組,292戶1426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39戶701人,屬一類深度貧困村。安應深夜幫助村民翻新屋頂破瓦2020年1月29日,我到大宅村後發現,脫貧攻堅作戰室裡的資料亂堆亂放,貧困戶一戶一檔、一戶一袋等資料不全,全村人口信息也不全。這導致每次報資料都很難、很慢,當時正是沿河自治縣脫貧攻堅「百日攻堅」階段,時間緊、任務重,我們等不起慢不得。
  • ...我與向叔一家「結成親」丨沿河自治縣後坪鄉雙坪村駐村幹部車潔
    我叫車潔,是沿河自治縣後坪鄉雙坪村的一名駐村扶貧幹部。2018年被鄉裡下派到雙坪村,負責包保雙坪村雙坪組。兩年多來,群眾的大小事始終佔據在我的心裡,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是我的一貫做法。我行事風風火火,幹起活來,不怕髒不怕累,遇事從來不推脫。
  • 「我的扶貧故事」戰鼓擂響聲聲急 吾輩衝鋒心無悔丨沿河自治縣思渠...
    關於我的故事,首先從我的「渾名」說起……我是沿河自治縣檔案館下派到思渠鎮民主村的駐村攻堅隊員,微信名叫「鄉愁」,戰友們戲稱我為「鄉愁哥」。  我的故事起源於村指揮部堅持的「一日五事」制度,歸納成我開展工作的縮影「一日一坡」。
  • 「我的扶貧故事」在金山大地上堅守馳騁丨沿河自治縣中寨鎮金山村...
    把群眾的期盼作為目標,並奮力讓它們實現,就是我最大的意義,我願意做那個澆灌夢想種子的人。我叫範理,今年33歲,是沿河自治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黨組成員、縣房屋徵收補償中心主任,現任中寨鎮金山村黨支部書記、脫貧攻堅指揮部常務副指揮長。同時,我也是一名經歷過5年軍營生活的退役軍人,我認為好男兒就應該馳騁疆場、報效國家。
  • 「我的扶貧故事」盡力盡責扶真貧 用心用情暖民心丨沿河自治縣中寨...
    我幫助田茂文申請就業援助崗位後,他有了穩定的工作,一天拿起掃把將責任區和房前屋後打掃得乾乾淨淨,個人的生活習慣也改變了很多。每次走訪時,我都要跟他好好聊上一陣。張艾民在辣椒基地幫群眾扛辣椒我叫張艾民,是沿河就業局的一名職工。
  • 「我的扶貧故事」在山旮旯裡拼出致富路丨沿河自治縣中界鎮高峰村...
    我叫羅文武,今年45歲,現任沿河自治縣中界鎮高峰村村支書。我初中畢業後就外出打工,從一開始進廠打工,到後來承包工地,我憑著自己的努力逐漸過上了更好的生活,可當時我的家鄉卻還是很貧窮。2018年3月,在東西部扶貧協作機遇下,張家港市楊舍鎮善港村與高峰村建立整村幫扶機制,還派出工作隊。同時,市、縣、鄉派出精兵強將,增加駐村工作隊力量,讓高峰村以前的劣勢變成了優勢。
  • 「我的扶貧故事」越「高山」 戰貧瘠丨沿河自治縣曉景鄉板山村第一...
    我叫張培松,是沿河自治縣扶貧辦的一名工作人員。2016年,我有幸成為沿河自治縣兩百多個第一書記中的一個,先後在思渠鎮一口刀村、塘堡村和曉景鄉板山村開展駐村工作。1800多個日日夜夜,10餘萬公裡行車裡程,跑廢的12條車輪。
  • 「我的扶貧故事」使命擔當攻貧困,勵精圖治拔窮根丨沿河自治縣淇灘...
    還記得2017年9月,我以科級支部書記身份來到檬子村(深度貧困村)開展脫貧攻堅及其他統籌工作,從那時候起,我就下定決心:一定不能辜負組織對我的信任,也要對得起檬子村廣大群眾對我的期望。初到檬子村,整個村人居環境髒亂差現象非常嚴重,村裡無任何產業,很大部分群眾住房不安全、透風漏雨,飲水無保障,大部分群眾房前屋後及室內外還是泥土鋪就,連戶路全部為泥土和石頭,全村256戶1026人中有117戶502人屬建檔立卡貧困戶,貧困發生率達41.7%,貧困面廣、貧困人口多……面對如此多的問題,我沒有退縮,我和其他駐村幹部、村幹部一道勇敢地去面對所有困難並逐一解決。
  • 「我的扶貧故事」從「門外漢」變成「百事通」|沿河自治縣沙子街道...
    我叫陳前廣,是南方電網貴州銅仁供電局計劃建設部副總經理。今年1月底,我在印江自治縣新寨鎮參與疫情防控工作時接到組織通知,需前往沿河自治縣沙子街道十二盤社區駐村,來不及和家人告別,我便前去開展工作。一直從事供電工作的我在脫貧攻堅戰場上,儼然就是一個「門外漢」。為了迅速轉變角色投入工作,我一邊參與疫情防控,一邊向駐村幹部「取經」。  十二盤社區位於沙子街道東部,由於山高路陡、土地貧瘠、水資源匱乏,2014年該村貧困發生率達33%。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為民守初心 用心用情戰脫貧|沿河自治縣中界...
    我叫楊波,是沿河自治縣衛生健康局職工,2018年3月底,我被組織派到沿河自治縣中界鎮蛟壩村任駐村第一書記。當時,駐村工作對我來說是一片空白,什麼都不會,什麼都要學,壓力很大。第一次駐村就參加村裡的低保核查、評定工作,這項工作繁雜而又容易產生矛盾,但我沒有選擇,只有盡力去做,核查、評定結束,沒想到還收到了意想不到效果。在低保核查工作中,全村有33戶60人是初步享受對象,我與同事通過多次走訪調查,做群眾思想工作,講有關低保政策,最終鎖定11戶13人享受低保。
  • 「我的扶貧故事」這一年多的扶貧歷程是一次精神洗禮丨沿河自治縣...
    晏旭坤幫助困難群眾搶收稻穀有一次,我聽說沿河自治縣電商中心需要一些黃花,對接成功後,我二話沒說,自己驅車趕往電商中心,一口氣將一百多斤黃花扛到三樓。終於,事情迎來了轉機,在一次縣裡組織的消費扶貧對接會上,我有幸結識了來自北京的中國五礦集團的採購商代表陳孜涵女士。
  • ...的小事當成自己的大事丨沿河自治縣官舟鎮吳家村駐村第一書記王懿
    我叫王懿,是沿河自治縣官舟鎮吳家村駐村第一書記。  2年多來,見證了村莊一點一滴的變化,幫助群眾化解了一件又一件煩心事,我用心用情用力,俯下身、解民憂,也收穫了意想不到的感動。王懿(左一)田間地頭宣講脫貧攻堅惠民政策2019年8月30日凌晨,家住五組患有精神疾病的彭友芬走失3天仍未歸家,著急的丈夫魏宗龍把這一情況告訴了我。我第一時間擬一則尋人啟事在微信群中發布並號召尋人,同時,在市級媒體、省級媒體廣發尋人貼,利用社會大眾力量幫助尋找彭友芬。
  • 決戰決勝在今朝——沿河土家族自治縣脫貧攻堅見聞
    在沿河各駐村工作隊的基礎上,我市從市直62家單位選派200名幹部充實到沿河22個鄉鎮(街道)開展駐村工作,充實駐村幫扶力量;抽派22人充實到沿河面上督導組,強化督導力量,分片開展督導工作。銅仁上下一盤棋、全市一條心,以非常之舉,舉全市之力,齊心協力支持沿河,推動脫貧攻堅不斷攻城拔寨。——"9+2"協作,幫扶沿河產業發展助推打贏脫貧攻堅戰,全市9個區縣和銅仁高新區、大龍開發區幫扶沿河自治縣產業發展,助力沿河自治縣按時打贏深度貧困殲滅戰,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
  • 「我的扶貧故事」背著動態心電圖去扶貧丨沿河自治縣中界鎮河坎村...
    我叫楊葉民,是沿河自治縣中界鎮黃家洞小學的一名教師。2020年2月,我被派到中界鎮河坎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從三尺講臺奔向了脫貧攻堅一線。剛到村時,村指揮部將先鋒組交由我來負責。成為攻堅隊隊員後,我深知,自己必須熟悉和掌握政策,才能更好地宣傳並做好群眾工作。
  • 「決勝2020」我是村裡幸福的庫管員丨沿河自治縣官舟鎮馬腦村村民...
    每天清晨,當妻兒還在熟睡中時,我便離開舒適乾淨的搬遷房,迎著清晨的第一縷陽光,放著音樂,騎著我心愛的摩託車奔向菌包廠的庫房。我叫向東,初中學歷,今年33歲,是沿河自治縣官舟鎮馬腦村村民,同時還是馬腦村智能農場的一名庫管員。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盡顯軍人擔當丨沿河自治縣黃土鎮大元村...
    我叫呂可府,今年36歲,2018年12月從部隊轉業到沿河自治縣黃土鎮政府工作,放下槍桿子,2019年3月我被派駐黃土鎮大元村,轉戰脫貧攻堅戰場。大元村共10個村民小組,306戶1418人,其中貧困戶66戶323人,屬二類貧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