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從「門外漢」變成「百事通」|沿河自治縣沙子街道...

2020-12-15 天眼新聞

我叫陳前廣,是南方電網貴州銅仁供電局計劃建設部副總經理。今年1月底,我在印江自治縣新寨鎮參與疫情防控工作時接到組織通知,需前往沿河自治縣沙子街道十二盤社區駐村,來不及和家人告別,我便前去開展工作。

一直從事供電工作的我在脫貧攻堅戰場上,儼然就是一個「門外漢」。為了迅速轉變角色投入工作,我一邊參與疫情防控,一邊向駐村幹部「取經」。  十二盤社區位於沙子街道東部,由於山高路陡、土地貧瘠、水資源匱乏,2014年該村貧困發生率達33%。隨著脫貧攻堅工作不斷推進,在駐村工作隊的帶領下,該村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空心李等產業也逐年發展起來,2017年該村實現整村脫貧出列。   十二盤社區已經脫貧了,我還能為他們做什麼?帶著這個問題,我開始逐戶走訪,誰家有幾口人、經濟條件如何、有什麼困難需要幫助……這些我都一一記錄到自己的駐村工作本上。

入戶講解政策

肖帥是我包保的12戶之一,由於家境貧寒,他的妻帶著剛出生不久的兒子離家出走了,肖帥也因此生了一場大病。為了助其走出困境,我在開導他的同時,發動愛心人士進行募捐,解決醫藥費難題。  肖帥家的房屋是典型的老舊木房。在我的動員和幫助下,他不僅住進了新家,還找到了合適的工作。我送給他的喬遷禮物摩託車,也解決了他的出行難題。  民以食為天,食以水為先。早在2016年,十二盤社區便實施了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但受地理因素影響,自來水管極易破裂,有些群眾飲水問題依舊得不到保障。了解情況後,我主動聯繫水利部門維修,並讓預備黨員肖祥華擔任管水員,十二盤社區群眾的飲水難題得以解決。   十二盤社區近些年產業雖然發展起來了,但大部分青壯年依舊選擇外出務工,該村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居多,勞動力的匱乏,導致該社區人居環境整治工程難以推進。

與村民一起勞作

幫群眾扛水泥、和砂漿、修排水管,這些力所能及的小事逐漸拉近了我和鄉親們的關係,也為後續的人居環境整治奠定了基礎。   通過實施實施「竹籬笆」工程美麗村組建設、開展衛生評比等活動,十二盤社區的群眾逐漸養成了愛護環境的好習慣。在街道的交叉檢查評比中,十二盤社區還獲得最佳進步獎,我也因此被街道指揮部任命為常務指揮長。

幫老人修理家具

為了豐富鄉親們的業餘生活,閒暇的時候,我便組織大家一起跳廣場舞。這不僅滿足了群眾對精神文化的需求,還增進了鄰裡關係。   從「門外漢」到「百事通」,駐村於我而言,是責任亦是歷練,看著駐村日記上記錄的點點滴滴,聯想到十二盤社區的每一個變化,我知道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江佳佳

通訊員 陳廈華

編輯劉娟利

見習編輯潘曉飛

編審田旻佳 王琳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沿河情愫丨沿河自治縣夾石鎮堰田村駐村幹部...
    2020年農曆新年放假前夕,單位領導打來電話告訴我,因為工作安排臨時有變,單位商議後決定派我替換同事前去銅仁市沿河自治縣夾石鎮開展駐村督戰工作。我剛新婚不久,擔心妻子有意見,但轉念一想,妻子是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絕不會不贊同我去,就這樣我答應了下來。新年剛過,我便到了沿河自治縣夾石鎮堰田村開始了我的第三次沿河駐村幫扶工作。
  • 奔赴徵程忽如歸——追記沿河自治縣司法局副局長、沙子街道井壩村...
    奔赴徵程忽如歸追記沿河自治縣司法局副局長、沙子街道井壩村脫貧攻堅指揮長崔林權記者 文波青山肅穆,烏江悲鳴。2020年8月10日,在貴州省深度貧困縣沿河土家族自治縣脫貧曙光初現之時,該縣司法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駐沙子街道井壩村脫貧攻堅指揮長崔林權,因患心臟病在駐村駐地去世,倒在了決戰深度貧困的第一線,將生命定格在48歲,用堅守阻擊了貧困,用生命詮釋了忠誠。
  • 「我的扶貧故事」在山旮旯裡拼出致富路丨沿河自治縣中界鎮高峰村...
    我叫羅文武,今年45歲,現任沿河自治縣中界鎮高峰村村支書。我初中畢業後就外出打工,從一開始進廠打工,到後來承包工地,我憑著自己的努力逐漸過上了更好的生活,可當時我的家鄉卻還是很貧窮。2004年,我回到家鄉,本來是想要帶著村裡的青壯年一起外出打工致富,可一想到我們走了,家裡就只剩老人和孩子,本就貧困的村子會變得更加「瘦弱」。所以,我決定留在村裡,我暗下決心,在村裡也一定要幹出一番事業。
  • 「我的扶貧故事」這一年多的扶貧歷程是一次精神洗禮丨沿河自治縣...
    晏旭坤幫助困難群眾搶收稻穀有一次,我聽說沿河自治縣電商中心需要一些黃花,對接成功後,我二話沒說,自己驅車趕往電商中心,一口氣將一百多斤黃花扛到三樓。終於,事情迎來了轉機,在一次縣裡組織的消費扶貧對接會上,我有幸結識了來自北京的中國五礦集團的採購商代表陳孜涵女士。
  • 「我的扶貧故事」真督實導 堅決啃下「硬骨頭」丨沿河自治縣黃土鎮...
    這是我自己對脫貧攻堅督導工作的認識,也是對組員們的要求。我叫李加佑,今年46歲,銅仁學院檔案館副館長,2019年10月,根據組織安排,派駐沿河土家族自治縣黃土鎮任脫貧攻堅督導組組長。進駐黃土鎮以來,本人嚴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和市駐沿河督導組的要求,紮實開展黃土鎮脫貧攻堅各項督導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我送父老鄉親勝利「退伍」丨沿河自治縣官舟鎮...
    走得最快的是過去了的時間,來得最慢的是未來到的時間,回首間隙,我已在扶貧道路上走了四年有餘。2017年春,異乎尋常地冷。我接到組織上的通知,到官舟鎮瓦廠壩村駐村。當時,我踩著厚厚的春雪,迎著刺骨的寒風,走上了任務艱巨、使命光榮的脫貧攻堅路。
  • 「我的扶貧故事」越「高山」 戰貧瘠丨沿河自治縣曉景鄉板山村第一...
    我叫張培松,是沿河自治縣扶貧辦的一名工作人員。2016年,我有幸成為沿河自治縣兩百多個第一書記中的一個,先後在思渠鎮一口刀村、塘堡村和曉景鄉板山村開展駐村工作。1800多個日日夜夜,10餘萬公裡行車裡程,跑廢的12條車輪。
  • 「我的扶貧故事」在金山大地上堅守馳騁丨沿河自治縣中寨鎮金山村...
    把群眾的期盼作為目標,並奮力讓它們實現,就是我最大的意義,我願意做那個澆灌夢想種子的人。我叫範理,今年33歲,是沿河自治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黨組成員、縣房屋徵收補償中心主任,現任中寨鎮金山村黨支部書記、脫貧攻堅指揮部常務副指揮長。同時,我也是一名經歷過5年軍營生活的退役軍人,我認為好男兒就應該馳騁疆場、報效國家。
  • 「我的扶貧故事」盡力盡責扶真貧 用心用情暖民心丨沿河自治縣中寨...
    我幫助田茂文申請就業援助崗位後,他有了穩定的工作,一天拿起掃把將責任區和房前屋後打掃得乾乾淨淨,個人的生活習慣也改變了很多。每次走訪時,我都要跟他好好聊上一陣。張艾民在辣椒基地幫群眾扛辣椒我叫張艾民,是沿河就業局的一名職工。
  • 「我的扶貧故事」我與管家村親上加親丨沿河自治縣曉景鄉管家村駐...
    沿河自治縣曉景鄉管家村有管、冉兩大姓氏,管家與老寨兩個自然寨長期通婚,十分親近。我妻子是管家村人,姓冉,所以我有姑公、老弟等稱呼,加上長期駐村,我也早與當地群眾感情深厚,管家人也成了我的「娘家人」。 我叫王鵬程,是沿河自治縣曉景鄉管家村駐村幹部。初來管家村,站在這個二類貧困村的土地上,我百感交集。村裡的土地資源匱乏,多數土地集中在村裡山高路遠的蓋上,全村有農業人口218戶720人,有建檔立卡戶55戶235人,貧困發生率為32.6%……看到這些數據,責任與焦慮一時湧上我心頭。
  • 「我的扶貧故事」由「生面孔」變成「百事通」丨天柱縣石洞鎮岑卜...
    2019年8月,我背著行囊,懷著夢想,來到了天柱縣石洞鎮人民政府,作為一名剛畢業不久的學生,我對將來要面對的工作既期待又忐忑,期待的是作為一名基層幹部,直面群眾,我所做的工作都是為了讓群眾過上更美好的生活,這份工作帶來的使命感讓我感到自豪,忐忑的是未知的工作將會帶來怎樣的困難和挑戰,我又該如何去面對和解決。
  • 「決勝2020」我是村裡幸福的庫管員丨沿河自治縣官舟鎮馬腦村村民...
    每天清晨,當妻兒還在熟睡中時,我便離開舒適乾淨的搬遷房,迎著清晨的第一縷陽光,放著音樂,騎著我心愛的摩託車奔向菌包廠的庫房。我叫向東,初中學歷,今年33歲,是沿河自治縣官舟鎮馬腦村村民,同時還是馬腦村智能農場的一名庫管員。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盡顯軍人擔當丨沿河自治縣黃土鎮大元村...
    我叫呂可府,今年36歲,2018年12月從部隊轉業到沿河自治縣黃土鎮政府工作,放下槍桿子,2019年3月我被派駐黃土鎮大元村,轉戰脫貧攻堅戰場。大元村共10個村民小組,306戶1418人,其中貧困戶66戶323人,屬二類貧困村。
  • 「我的扶貧故事」戰鼓擂響聲聲急 吾輩衝鋒心無悔丨沿河自治縣思渠...
    關於我的故事,首先從我的「渾名」說起……我是沿河自治縣檔案館下派到思渠鎮民主村的駐村攻堅隊員,微信名叫「鄉愁」,戰友們戲稱我為「鄉愁哥」。  我的故事起源於村指揮部堅持的「一日五事」制度,歸納成我開展工作的縮影「一日一坡」。
  • 「我的扶貧故事」心系安全 拆危為民|務川自治縣大坪街道三坑村駐...
    我叫謝龍江,是貴州省遵義市務川中學副校長。自2017年12月11日起,我們學校11名同志按照上級指示,入駐務川自治縣大坪街道三坑村開展扶貧工作。三年來發生在我們身上的經歷太多太多,現在憶起,也是感慨萬千。
  • 「我的扶貧故事」背著動態心電圖去扶貧丨沿河自治縣中界鎮河坎村...
    我叫楊葉民,是沿河自治縣中界鎮黃家洞小學的一名教師。2020年2月,我被派到中界鎮河坎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從三尺講臺奔向了脫貧攻堅一線。剛到村時,村指揮部將先鋒組交由我來負責。成為攻堅隊隊員後,我深知,自己必須熟悉和掌握政策,才能更好地宣傳並做好群眾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我成了村民眼中的「百事通」丨三穗縣雪洞鎮巖門...
    我叫宋德浩,是黔東南自治州三穗縣雪洞鎮扶貧工作站的一名工作人員。2019年,我受組織委派,前往雪洞鎮巖門村擔任駐村網格員。對於這個新身份,我內心十分忐忑,無數遍自問自己,能否做好?在這一年的工作中,我現在能給一個肯定的回答:我能!我所負責的是巖門村的水平組和下坪組,一共有39戶137人。 為了能夠儘快了解村民村情,我足足花了28天的時間來了解每戶人家的人口數量、家庭情況、收入來源、身體狀況、家有幾頭牲畜等,然後一一記錄在本子上。
  • 「我的扶貧故事」使命擔當攻貧困,勵精圖治拔窮根丨沿河自治縣淇灘...
    還記得2017年9月,我以科級支部書記身份來到檬子村(深度貧困村)開展脫貧攻堅及其他統籌工作,從那時候起,我就下定決心:一定不能辜負組織對我的信任,也要對得起檬子村廣大群眾對我的期望。初到檬子村,整個村人居環境髒亂差現象非常嚴重,村裡無任何產業,很大部分群眾住房不安全、透風漏雨,飲水無保障,大部分群眾房前屋後及室內外還是泥土鋪就,連戶路全部為泥土和石頭,全村256戶1026人中有117戶502人屬建檔立卡貧困戶,貧困發生率達41.7%,貧困面廣、貧困人口多……面對如此多的問題,我沒有退縮,我和其他駐村幹部、村幹部一道勇敢地去面對所有困難並逐一解決。
  • 2017貴州美麗鄉村評選展示(33)沿河沙子街道南莊村
    2017貴州美麗鄉村評選展示(33)沿河沙子街道南莊村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2017年12月08日09:46 沙子街道南莊村距沿河縣城7.5公裡,沿德高速、326國道穿境而過,設有沙子(沿河東)高速進出口收費站。全村國土面積9.53平方公裡,耕地面積650畝,轄5個村民組238戶836人,共有黨員21人。2016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54元。
  • 【圖文直播】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十佳」先進人物頒獎儀式暨印象...
    19:41【趙達莉】:這裡是多彩貴州網的網絡直播現場,我是主持人趙達莉。  19:41【楊承】:我是楊承,這裡是沿河廣播電視臺的直播現場。  19:41【趙達莉】:金秋十月,品茶論道嘗美食,魅力土家展現生態歌舞。  19:41【楊承】:群賢畢至,歡聲笑語話衷腸,山歌沿河書畫宏偉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