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是生活中極為常見的物品,一些奇形怪狀的石頭也不少見,但你見過以兩塊小石為支腳,矗立其上的巨石嗎?
這兩塊石頭不僅體量狹小,還立在一塊斜坡上,而立於兩塊石頭上的巨石卻安穩矗立數百年,這種奇觀可以說極為罕見,因此也有了「三晉第一奇石」的稱號,它就是支鍋奇石。
支鍋奇石,位於山西省忻州市寧武縣的樓子山西麓,傳說這裡城市臺駘的指揮臺。從遠處望去,四周儘是崇山峻岭,懸崖峭壁,在一片草木旺盛,野花古柏環繞之地,一座斜坡突兀而起,在這個傾斜約40度的山坡上,三塊巨石立於其上,人們稱其為「支鍋石」。
三塊石頭背倚蒼蒼管涔,面臨汾水深澗,四周綠植花卉環繞, 煞是壯觀。那看似岌岌可危,下一秒就要滾落的石頭,歷經風雪露雨衝刷,歷數千百年而一直巍然屹立,令參觀者無一不驚奇,因此人稱「三晉第一奇石」。
支鍋奇石所坐落的峭巖,是一塊整體頁巖。在它那高約二丈餘的巖壁上鑿有四個剛勁有力的大字「紫塞長城」,字體呈長方形,每個字長約1.3米,為明正德七年寧武關兵備張風翊所題,被稱為「摩崖題刻」。在這塊巖石上,便是神奇的支鍋奇石。
支鍋石由兩塊石頭支著一塊石頭,成品字形,三塊石頭支在一起有兩米多高,每塊石頭的形狀都近似圓形,所以接觸面也不大,基本是垂直的。
這塊巨石高約3米,寬約2米,竟以兩塊不足一尺見方的小石為柱腳,立於傾斜峭崖邊沿的平滑石面上,柱腳之間的空隙極大,可同時容納三人通過。
有很多人不相信,去推動它,奇石巍峨,絲毫沒有動搖;三人去推,依舊如此。若用一二十個大力士合力推動它,巨石僅輕輕搖晃,卻分寸不移。傳說當年在此建軍工廠修路時,修路工人怕它們掉下去,便用鋼絲繩用力拉,它們依舊安穩矗立,絲毫不見動搖之色。
關於這塊奇石,當地人有很多傳說。傳說在上古時期,江河水溢出,水患嚴重,五帝便派水官管理,這裡恰好是水官臺駘對抗汾魔之處,也同時是治水的將臺,臺駘將將臺化做一付巨型鍋灶,上面的巨石似一口大鍋,下面兩塊小石頭便是支鍋的支架,然後砍樹當柴,用這口巨鍋煮幹了洪澇水澤。
神奇的是,自此以後,汾河一帶皆為五穀豐登的昇平景觀,百姓生活幸福。
傳說雖不可全信,但這座巨石在此安穩數百年確實是一大奇觀,因此也吸引不少地質專家前來參觀考察,也揭開了人們多年的疑惑。
在專家仔細研究下發現,這看似獨立的三塊石頭其實是一體的,甚至兩座作為支腳的小石塊與下面的基底巖石也是相連的。應該說它本身是一塊巨大的巖石,常年在外力及自然風化的作用下,逐漸形成此形態,而非人們認為的三塊獨立石頭。由此可見自然的力量之大,可將一塊石頭雕刻出如此神態,不得不讓人佩服。
支鍋石的出現,完全是自然力量所形成的景觀,也讓人們對自然的力量有了更直觀的感受。在此不僅可以參觀支鍋奇石景觀,其背後的管涔山,自然景觀更數不勝數,大家可以一併遊覽。(圖片來源於攜程網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