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記》裡的韋小寶是不是個爛人?金庸說他是魯迅筆下的阿Q

2020-12-19 最江湖

《鹿鼎記》是金庸先生的封筆之作,是一部與其他武俠小說風格迥異的作品。其書中的主人翁韋小寶也並非其他金庸筆下主角那般武功高強的蓋世大俠。相反韋小寶出生於社會底層,貪財,好色,狡詐等負面性格很多,但依舊有許多讀者喜愛韋小寶,特別是對其擁有七個如花似玉的老婆更是羨慕至極。那麼這麼負面性的人物為什麼這麼受歡迎呢?自然是他身上存在著別人無可比擬的發光點:

優勝精神法

魯迅筆下的阿Q以精神勝利法著稱,阿Q也叫「阿桂」,韋小寶又叫「小桂子」,雖然一個是民國時期的一介小民,一個是康熙年間的王公大臣,相隔250年,但其共同的自樂心理都是精神勝利法。

精神勝利法是傳統的中國社會各階層所共有的社會心理現象。就下層貧農來說,他們受剝削受壓迫凌辱,如果沒有自得其樂的精神勝利和精神安慰來支撐自己,恐怕是很難寧靜地生活下去的。阿Q挨了趙太爺的打,回到土谷祠,忿忿地躺下了,後來想:「現在的世界太不成話,兒子打老子……」,於是忽而想到趙太爺的威風,而現在是他的老子了,便自己也漸漸地得意起來,爬起身,唱著《小孤婿上墳》。韋小寶也是這樣。他偷偷地坐一把龍椅,便發出「做皇帝也沒什麼了不起」的感慨,但他又終於不敢久坐,聽到有人進來,嚇得趕緊縮在一排書架後頭,驚出一身冷汗。如果說這身冷汗能把他驚醒倒也罷了,偏偏他還要討點便宜,看到鰲拜跪著給康熙叩頭,於是將身子稍稍斜出,斜對鰲拜,心道:「你又向皇帝叩頭,又向老子叩頭,什麼滿洲第一勇士,第二勇士,有什麼了不起,還不是向我韋小寶叩頭?」他用這種精神勝利法來使自己處於一種「優勝」狀態,這種自尊其實是弱小者的麻木自慰和自我陶醉。

韋小寶以自己是「天下一大小滑頭」而自豪,恰如阿Q的「第一個能自輕自賤的人」。這種精神勝利法對他來說幾乎是無時不在的,在五臺山做主持時,與茅十八被海公公所擒後扔進花轎時,……可以說隨處可見。唯其如此,韋小寶才成其為韋小寶,在韋小寶身上,可以讀到另一個阿Q,一個飛黃騰達了的阿Q。

愛慕虛榮

中國人大多愛慕虛榮,虛榮之大者,首推「榮歸故裡」,即所謂「衣錦還鄉」。楚霸王項羽在滅秦東歸時便留下了「富貴而不還鄉,如錦衣夜行」的名言。「榮歸故裡」是中國人非常羨慕的一種探親方式,當韋小寶帶著七位如花似玉的夫人,滿載多年來搜刮的錢財南下揚州時,不禁有一種自豪感,忍不住對大家宣稱:普天之下只有兩個人是最富有的,一個是當今皇上,那是洪福齊天;另一個就是我假太監桂公公,是豔福齊天。金庸在書中對韋小寶的「虛榮症」有許多精彩的描述,茲舉一例:

「韋小寶忽想:……從前麗春院漂客擺花酒,媽媽坐在漂客背後,順手拿幾件糕餅給我,王八們還常常把我趕開,那時只想,幾時老子發了達,也到麗春院來擺一臺花酒,叫老鴇、王八、小娘們都來陪酒。哪知道今日居然有親王、王子、尚書、將軍們來相陪,只可惜麗春院的老鴇、王八們見不到老子這般神氣的模樣。」

官場厚黑學

自李宗吾於民國元年提出厚黑學以來,影響力不絕,反觀韋小寶的所作所為,其實也無非「厚黑」兩字而已。韋小寶沒有文化,但聽的書多,看的戲多,深受戲文影響,從民間文化中獲取人生經驗、社會經驗、歷史經驗。凡事從對己有無利弊考慮,有危險就逃跑、躲避,這確實是代表了古往今來相當部分國民的心態。另外,從小他陪伴「小玄子」(康熙)嬉戲解悶和憑藉從妓院賭場學來且提煉的說謊、溜須、行騙、賭博和察顏觀色等本領,屢建奇功,贏得康熙的寵幸和封賞。他拯救過康熙,但也援救過天地會群英和顧炎武等大儒,既非漢奸走狗,又非英雄,倒像個高明的流氓和賭棍。他把宮庭當妓院,將政治鬥爭視作賭場下往和戲院演戲,他不學無術又毫無廉恥之心,事急時敢於不擇手段去施用撒石灰進別人眼睛和抓別人下陰等下三濫伎倆。這一切正是古今那些政客靠吹牛拍馬,招搖撞騙的權術投機走紅的寫照,正是對市民階層中那種討好上司,利用關係,明哲保身和企望發財的心理的揭露。金庸在《韋小寶這小傢伙》一文中說:「韋小寶自小在妓院中長大,妓院是最不講道德的地方。後來他進了皇宮,皇宮又是最不講道德的地方。在教養上,他是一個文明社會中的野蠻人。為了謀求生存和取得勝利,對於他是沒有什麼不可做的,偷搶拐騙,吹牛溜須,什麼都幹,做這些壞事,做來心安理得之至。吃人部落中的蠻人,決不會以為吃人肉有什麼不該。」

光輝人性

韋小寶除了懂得一些從說書者嘴中聽來的忠義外,幾乎是個徹頭徹尾的無德無行者,然而,韋小寶所表現出的人性,顯然,小說人物韋小寶的身上有許多中國人普遍的優點和缺點。說謊使詐這些皆為人之天性,只是因為平常有道德規範觀念壓抑,如到非常時候,高級知識分子也會使出低級手段,平日裡道貌岸然的紳士,私底下卻是個下流胚子的人也甚多。韋小寶有的優點,一般人卻不見得具備。沒有人能說韋小寶壞,因為他和其他人一樣,是個真正的人,不是虛有的英雄、大俠,他的行為,一般人未必沒有。韋小寶所表現出的人性,尋之以古代皆有,證之以現代亦比比皆是。這就是金庸偉大的地方,他透過韋小寶,捕捉到中國人永遠存在的人性。而事實上,整個世界的人類所表現的人性,都表現在韋小寶的身上:

「那人笑道:『你這小鬼當真聰明得緊,哭得也真像……』那小孩笑道:『要裝假哭,還不容易?我媽要打我,鞭子還未上身,我已哭得死去活來,她下鞭時自然不會重了。』」

這是每個小孩的通性。像這樣表達人性的例子,在韋小寶身上幾乎俯拾皆是。在金庸的其他作品裡,人性的至高表現,幾乎都是推向到一個充滿高潮的環境下產生的,唯獨《鹿鼎記》除外,韋小寶在任何場合,都有人性的表現。比如:他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作風;該奉承時奉承,該怒時怒;該有福同享時便同享(大享他享,小享分給大家);從初識雙兒到吃定雙兒時的表現;追求阿珂時的種種醜態等等,都是書中隨處可見的例子。

金庸:「寫這部書時,我經常想起魯迅的《阿Q正傳》所強調的中國人的精神勝利。精神勝利的意念在中國的確相當悠久而普遍,但是卻不是中國所獨有的。有時走訪國外,我也常發現:幾乎每個地方的人民都有他們精神勝利的方式。所以我試圖從另一角度去探索中國人所特有的一面性格。

倪匡:「韋小寶是自由自在的典型、是至情至性的典型、是絕不虛偽的典型。韋小寶撕破了許多假面具,破壞了許多假道學,揚棄了許多假仁義。韋小寶是真。韋小寶是金庸筆下最成功的一個人物。韋小寶是絕頂人物。 」

嚴家炎:「韋小寶是一個特殊的人物。金庸把在香港觀察到的豐富的社會經驗化用到韋小寶身上,形成一個可以大大分析的人物。阿Q是一個引起爭論的典型,韋小寶也是,不過是另外一種。」

陳墨:(1)「韋小寶是靠自己的本能活在這個世界上,卑賤而又頑強,痛苦而又麻木,遭遇凌辱而又自得其樂。他無疑已經適應了這樣一種特殊的生活環境,並且如魚得水。在『適者生存』的殘酷的現實法則中,他首先必須保證自己的適應能力,包括利用一切方法,不擇手段地自我保護,從而確保自己的生存。確保生存,或生存第一,這成了韋小寶的生存本能的最重要的表現形式,也是他的人生的最重要的原則。其它任何東西與之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

(2)「韋小寶當然不是什麼英雄,但他也不是一條惡棍。他不是君子,卻也不是壞人。說他目不識丁,卻又機靈善變;說他不會武藝,卻又逃功精妙;說他卑鄙無恥,卻又對康熙有點忠,對天地會有點義,對母親有點孝,對吳三桂的恨又表現出一點節。——弄不好,這傢伙還可能搞出一個『忠、孝、節、義』的大匾來掛掛,叫你哭笑不得。」

相關焦點

  • 韋小寶:金庸筆下一位「阿Q式」的男主角
    要說原因何在,其實並不能單一的因為演員的演技或者是劇本。更核心的地方,在於新劇所營造的氛圍,和原著中韋小寶形象的呼應程度。很多人說張一山的演技浮誇,沒有演出韋小寶人物性格的精髓,在這點上週遊君既不反對,也不肯定。因為韋小寶本身就是一個文藝形象,他並不存在於這個真實的世界之上。
  • 金庸本來想修改《鹿鼎記》,讓韋小寶賭博,把七個老婆全部輸掉
    金庸先生生前接受採訪,主持人問他為什麼寫出韋小寶這個人物,您以前寫的俠客都是正統的大俠,恩怨分明。金庸說《鹿鼎記》不是武俠小說,是諷刺小說。武俠小說是要提倡幫助別人,但韋小寶不是。他貪汙賄賂,佔便宜,什麼都做,這是在描寫康熙年間社會中一些不良風氣。
  • 張一山版《鹿鼎記》,80%的人都覺得爛
    也就是這樣一個擁有不同層次矛盾性格的人,成為了《鹿鼎記》裡的絕對靈魂人物。張一山當年憑藉《餘罪》中的餘罪逆襲走紅。就有網友評價過他:他是內娛最適合演韋小寶這個角色的人。老北京人機靈古怪又有點嘴貧的張一山是合適的,加上《餘罪》裡的爆發,證明了張一山的演技。於是所有人都在期待他的韋小寶時,張一山演成了「猴」。機靈古怪變成了吹鬍子瞪眼。所以張一山的演技走丟了?
  • 金庸筆下《鹿鼎記》背後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金庸老先生可謂是武俠小說的泰鬥,他給我們鑄就了無數的武俠夢。他筆下的《神鵰俠侶》、《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鹿鼎記》等等。可謂是家喻戶曉。特別是這篇《鹿鼎記》,不光是金庸老先生「金盆洗手」的收山之作,還有許多值得人們去品味的地方。下面,我就來說收這個鹿鼎記,背後的故事。
  • 金庸筆下「小人物」韋小寶和他的七個老婆,韋小寶真正愛的是誰?
    金庸先生筆下有一位主角,沒有高強的武功卻靠著智謀成了傳奇人物,並娶了七個老婆,想必所有人都知道他就是《鹿鼎記》中的韋小寶。韋小寶起初就是一個不起眼的小人物,但是機緣巧合下進了皇宮,並和康熙帝成了朋友,後來韋小寶憑藉自己的聰慧圓滑一步一步成了康熙身邊紅人,加官進爵,榮華富貴一生,最讓人羨慕是娶了七個貌美如花的老婆。韋小寶的七個老婆其實並不都是韋小寶的真正喜歡的人,七個老婆也不全是因為愛情嫁給的韋小寶,那麼這七個老婆中,韋小寶真正愛的是誰呢?
  • 《鹿鼎記》最大謎團:韋小寶的三個孩子,真的是他自己的嗎?
    對於《鹿鼎記》這部小說,大家應該都不會太陌生,從知名度的角度來說,也許《鹿鼎記》比不上金庸先生筆下最具影響力的「射鵰三部曲」系列,但是從文學價值的角度來說,《鹿鼎記》可不會遜色於任何一部金庸武俠小說。作為金庸先生的封筆之作,《鹿鼎記》有著很多創新之處,是在其他武俠小說中從來沒有出現過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鹿鼎記》其實並不是一部嚴格意義上的武俠小說,這一點從書中主人公韋小寶的性格設定上就可以看出來。
  • 胸無大志的韋小寶為何能成大器?金庸用《鹿鼎記》三個字就點破了
    寫慣了大俠豪傑的金庸先生,為何塑造出韋小寶這麼一個混不吝的小人物來呢?位置站的好,龍套變主角先說一說韋小寶這個人。金庸之所以被公認為大師,就是因為他巨筆如椽,寫活了一大波人,其筆下不僅有大氣凜然讓人熱血沸騰的英雄,有活潑機靈、端莊大方的奇女子,更有為非作歹讓人恨得牙痒痒的武林敗類。認賊作父的楊康,無恥好色的歐陽克,太監誤國的曹化淳,口蜜腹劍的嶽不群,無一不是形象出眾,壞的鮮明。
  • 金庸的鹿鼎記:文學地位和價值是兩碼事,它的價值一直被我們忽視
    看了整個平臺,真正講點文學內容的太少,如果在再從其中說金庸的文章裡面,找出聊文學的更是少之又少,我們很多人對金庸的作品,在文學的角度上有些偏見,這種偏見或許大多數不是來自於真正的通過文學鑑賞,而是其他的龐雜的意識形態而產生,比如那些「媚俗媚雅」,比如主流意識形態影響等等,那些整天談文學的甚至都不好意思談金庸
  • 金庸先生筆下的「韋小寶」是個怎樣的人?是丑角色嗎?
    著名導演王天林說過:無人不識韋小寶金庸小說是貫穿幾代人的記憶,而《鹿鼎記》是金庸先生的封筆之作,金庸武俠的巔峰。靈魂人物韋小寶,屌絲逆襲,一路升官發財抱得美人歸,是無數男人的偶像。金庸先生在《鹿鼎記》的後記裡,說到:"有些讀者不滿《鹿鼎記》,為了主角韋小寶的品德,與一般的價值觀太違反。武俠小說的讀者習慣於將自己代入書中的英雄,然而韋小寶是不能代入的。
  • 韋小寶是阿Q的延續
    偶入大內,韋小寶就把玄燁錘了個七葷八素,還來了個親密接觸,不懼透露自己假太監的身份。小寶的坦承和直率,讓小皇帝不怒反喜,因為他身邊太多裝模作樣的人,每一個有趣。底線三:一部《鹿鼎記》,不得不提陳近南。你說他是豪傑也好,黑社會也罷,反正對於韋小寶這樣身份的人來說,都是很難處理的一個人際關係。
  • 《鹿鼎記》具體爛在哪?韋小寶像「猴」,真不是張一山的錯
    張一山版《鹿鼎記》開播以來,便成了網友茶餘飯後的談資,不管看沒看過,都要插上兩句嘴。人人都說新《鹿鼎記》爛,今天就來聊聊它具體爛在哪裡!一、節奏快沒錯,反倒是優點劇情被噴的第一個點是節奏太快,前後劇情銜接不連貫,看起來有跳脫感。
  • 金庸筆下武藝最差的韋小寶,師父個個厲害,能說全叫你大神!
    金庸筆下武藝最差的韋小寶,師父個個厲害,能說全叫你大神!金庸筆下的韋小寶不同於他以往的所有作品中的人物,是一個從小在妓院長大,不但人懶愛說謊,更是一個武功極差勁的被迫進入江湖的小人物。就是這樣一個潑皮小子韋小寶,金庸筆下武藝最差的江湖人,師父卻個個厲害,能說全叫你大神!1、海大富這位海大富公公可是順治皇帝留在皇宮的臥底,主要是為了查明當年順治皇帝的很多妃子莫名其妙死亡的原因。陰差陽錯地海大富把韋小寶帶入皇宮,為了讓韋小寶多接近皇帝後偷取四十二章經,海大富教了韋小寶「大慈大悲手」、「大擒拿手」等等。
  • 《鹿鼎記》裡雙兒為什麼沒有懷上韋小寶的孩子? 原因金庸沒好意思說
    《鹿鼎記》後,年僅48歲的他就宣布封筆。此後,再無新作,只是不斷地修書;筆者在看《鹿鼎記》的時候,對於韋小寶,一個連自己的父親都不知道是誰的「小野孩」,卻能坐擁7個各式各樣的美人,讓人好生豔羨。  韋小寶的7個老婆,若論容貌,當屬阿珂一枝獨秀;可惜阿珂這位美人眼瞎,相中的是鄭公子,是個沒什麼真本事的花架子;最後因為懷孕,只得委身於她討厭的韋小寶;若論武功權謀,自當是教主夫人曾荃;若要論招人喜歡,自當是雙兒這個小丫頭了。
  • 《鹿鼎記》韋小寶的七個老婆中,他最愛最信任的是她?
    比如《鹿鼎記》的主人公韋小寶就是這樣一個人,他是金庸小說中的另類人物:既不會武功,長得又不帥,還滿身缺點,屬於玩世不恭的小癟三。就是這樣一個人,卻把男人一生中求而不得的東西全擁有了。抱上了皇上的大腿,財富不在話下。雖不及皇上有三宮六院,他卻有七個老婆盡享齊人之福。金庸給我等這些凡夫俗子打了一針雞血,原來渣男也可以擁有幸福的生活。
  • 金庸筆下暴力女王《鹿鼎記》建寧揭秘
    金庸筆下的年輕女性,多數冰雪聰明、溫婉可人,抑或機敏可愛、神勇俠義,就算有人性格彆扭,念在其貌美如花,大家也能接受。唯獨有一人被描寫得標新立異,普通人見了都會倒退三尺,這就是《鹿鼎記(專區)》中的建寧公主。
  • 改寫《鹿鼎記》結局 金庸讓韋小寶"家破人亡"
    早報訊金庸重修武俠名著的計劃近日又有了新進展。金庸日前在接受採訪時透露,他要改寫《鹿鼎記》結局,喜劇變悲劇,韋小寶最後錢財盡失!金庸要修改《鹿鼎記》,最受影響的當然就數想把《鹿鼎記》搬上銀幕的張紀中。
  • 金庸:我最討厭韋小寶,他是當代中國人的典型
    1999年,《蘋果日報》刊登了一篇金庸先生的訪談,記者問:「你的小說裡你最不喜歡的男主角是誰?」金庸毫不猶豫地回答:「韋小寶」。 在以後多年的各類訪談中,金庸也多次表達過這個觀點,「韋小寶是我寫的一個否定的人物,是一個不合理的社會裡,一個不合理的人。」
  • 《鹿鼎記》金庸為什麼要安排陳近南被殺?還必須死在韋小寶面前?
    在這部封筆之作裡,金庸先生用無上的光輝渲染了天地會陳總舵主的英雄氣概,「生平不識陳近南,就稱英雄也枉然」,縱覽金庸筆下的江湖,哪一個人能有這樣響亮的名頭?而且一出場就是就顧炎武等人與危難之間,在韋小寶的視角裡,他舉手投足都有巨大的光環籠罩,讓韋小寶這樣狡猾無賴之人都覺得心虛。
  • 金庸筆下,女人最多的男人是韋小寶,男人最多的女人是誰?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裡,有不少萬人迷。《天龍八部》裡的段正淳,那是人見人愛、花見花開,刀白鳳、秦紅棉、甘寶寶、王夫人、馬夫人、阮星竹,都對他念念不忘。然後是殷離、小昭、周芷若、趙敏,在這四個女子之間,就像在狂風巨浪中的小船一樣,他搖擺不定。最後,他還是選擇了趙敏,找到了自己真正愛著的那個人。
  • 張一山版《鹿鼎記》,豆瓣得分2.6分
    張一山版《鹿鼎記》豆瓣得分2.6分,成了鐵板釘釘的2020年年終爛劇。網友紛紛吐槽「讓你演的是韋小寶,不是猴」「張一山演的太浮誇了,這哪是韋小寶,分明是喝了5斤假酒的瘋猴子」金庸筆下的韋小寶究竟是什麼樣子的?應該是什麼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