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下日軍和美軍戰機的飛行員邢海帆傳奇(上)
陳 輝
他是一位被歷史忽略的「王牌飛行員」。因為他的身份比較特殊:早期是國民黨空軍飛行員,後來是人民空軍飛行員;抗日戰爭打的日軍戰機;韓戰打的是美軍戰機。
美國在「二戰」中把擊落5架以上飛機的飛行員稱為「王牌飛行員」,後來世界各國空軍都認可這一戰場標準。人民空軍歷史上共產生7名「王牌」飛行員,分別是:趙寶桐、劉玉堤、孫生祿、蔣道平、範萬章、魯珉、韓德彩,顯然他不在其中。
然而,他擊落戰機的數量足以成為「王牌飛行員」:抗日戰爭,炸毀、擊落、擊傷8架日軍戰機,其中擊落4架;韓戰擊落1架、擊傷1架美軍戰機。他擊落日軍和美軍戰機共5架,入列「王牌飛行員」毫無疑問,完全夠格。
他叫邢海帆。他在美國學習飛行,駕駛過30餘個機型;他在印度任飛行教官,從印度駕機飛越「駝峰」航線回國;他在中美空軍混合團第3大隊第28中隊任分隊長,參加過上海和武漢對日空戰,美國總統羅斯福給他頒發榮譽勳章;他任新中國第一個航空隊隊長、開國大典空中受閱總領隊;他任志願軍空軍飛行團副團長、二等戰功榮立者。這些數不清的傳奇經歷,本文將一一展現,娓娓道來。
對日空戰:他擊落擊傷炸毀日軍戰機8架,獲得美國總統羅斯福頒發的團體榮譽勳章。
1945年1月期間,武漢上空,飛機的轟鳴聲、航彈的轟炸聲、機槍的掃射聲混雜在一起,美軍戰鬥機、國民黨軍戰鬥機、日軍戰鬥機在空中混戰在一起。在這激烈的中美對日軍的空戰中就有邢海帆駕駛的戰機。
「飛虎隊」資料照片
參加對日空戰的是中美空軍混合飛行團,又稱中美空軍聯隊,它是中國最高軍事當局接受美國將軍陳納德的建議,於1943年10月成立。中方空軍是第1、第3、第5大隊;美方人員是美國陸軍航空隊的成員和一部分「飛虎隊」的飛行員。各大隊由4個中隊編成。從司令部到各級指揮層,都有相應的中、美雙方的指揮官。中、美空軍雙方官兵並肩作戰,參加了對中印緬戰區日本侵略軍的戰略反攻。開始,第3大隊不斷出擊日軍後方海南、香港、九龍一帶,掃蕩日軍海運與軍事設施,屢獲戰果。
1944年4月,在航校擔任教官的邢海帆再三請求,終於如願調入了中美空軍混合團,在第3大隊第28中隊任分隊長。
當時,日本航空兵在中、美空軍的聯合打擊下,由強變弱。中國空軍的作戰目的,主要在獲得戰場上的空中優勢,以減輕陸軍遭受日軍的空中威脅。所以,運用兵力側重於以殲擊機部隊主動出擊,強行轟炸掃射敵之重要基地。為了對抗日軍在河南的攻勢,第3大隊以梁山、安康為基地,頻繁出動,襲擊日軍地面目標,阻擊日軍地面攻勢,邢海帆多次參與了出擊任務。
1945年1月上旬,日軍航空兵在華中地區集結的力量,準備進行滅亡前的垂死掙扎。為了打擊日軍空中力量,中美空軍混合飛行團,組織了3次較大規模的空中進攻作戰,出動各型飛機近1000架次,分別對武漢王家墩、徐家棚、南湖等3個日軍機場進行突襲。當時,邢海帆兩次帶隊參加主攻突擊隊,任務是攻擊機場上和機堡裡的日機。
為了達成突然襲擊的效果,空中機群要進行夜間攻擊,並在交戰之前始終保持無線電靜默。擔負攻擊的飛機上都攜帶兩捆帶降落傘的炸彈,這種炸彈便於在低空投擲,專門用來破壞飛機和殺傷人員。
第一天空襲作戰,邢海帆率隊飛臨徐家棚機場上空,借著照明彈的光亮,他們發現20多架日軍轟炸機整整齊齊地排列在停機坪上,機身上還蓋著蒙布。正在這時,耳機中傳來「開始攻擊」的命令。
電影《無問東西》
邢海帆駕駛P-40N戰鬥機勇敢地率隊冒著日軍猛烈的防空火力,朝著停在地面的機群俯衝下去,邢海帆一陣猛烈的航空機槍掃射之後,火光、濃煙頓時籠罩了整個停機坪。
硝煙散去,邢海帆又率隊進行第二波補充攻擊,機翼下兩枚500磅炸彈投向目標。在這一次攻擊中,僅他一人就炸毀3架日機。
第二天,邢海帆又駕機出動,突擊日軍南湖機場。在空戰中他與日軍戰機進行了生死搏鬥,先後擊落2架日機,但所駕駛的飛機被日軍地面防空火力擊傷,中彈14處,他駕駛著受傷的戰機頑強地飛回基地。
第三天,邢海帆換了架飛機繼續參戰,率分隊擔負空中護航任務,但沒有遇到日機。
在前兩天對日軍機場的攻擊中,邢海帆取得了擊落和炸毀日機5架的戰果。中美聯合空軍在連續3天的空襲中共擊毀日機71架,擊傷57架,從此日軍在武漢地區的空中力量基本被消滅。
1945年4月上旬,邢海帆又參加一場大規模的空中進攻作戰。任務是遠程奔襲日軍在上海各機場的轟炸機,配合美軍在琉球群島的登陸作戰行動。當時,日軍航空兵從上海出動轟炸機和自殺敢死隊性質的「神風」攻擊機,轟炸美國海軍艦艇和登陸部隊。
此時,邢海帆所在的第3大隊換裝了40多架美國最新型的P-51「野馬式」戰鬥機。4月1日7時,邢海帆率隊從陝西安康基地起飛,經湖北、安徽、江蘇,歷時4 個小時,飛臨濃霧瀰漫的上海上空。邢海帆奉命率隊衝向江灣機場,發現一架日機正在跑道上強行起飛。他抓住戰機,立即瞄準攻擊,日機中彈起火,墜地爆炸。
電影《無問東西》
邢海帆拉起戰機後又與日機進行空中格鬥,他抓住一架日機,按下航炮按鈕,連續攻擊,看著機艙外一架冒著黑煙的日軍戰機向地面墜落,邢海帆興奮地在無線電話中大聲呼叫:「又擊落一架!又擊落一架!」作戰行動持續了3天,邢海帆獲得擊落2架日軍戰機的戰果。
在整個抗日戰爭期間,邢海帆參加過數十次對空、對地作戰行動,先後駕機擊毀日本佔領區的20多個火車頭,炸毀日艦數艘,擊毀、擊落、擊傷日機8架,獲獎章、勳章多枚,他所領導的分隊受到當時美國總統羅斯福頒發的團體榮譽勳章,他晉升為國民黨空軍上尉軍銜。
開國大典:他擔任人民空軍第一個飛行中隊長,兼任第一分隊隊長,空中受閱總領隊。
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隆重舉行,此時的邢海帆擔任中國人民空軍第一個航空隊代理隊長,空中受閱的總領隊。
朱德總司令(左一)在南苑機場檢閱飛行隊。
1949年3月,中共中央從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遷入北平。5月4日,國民黨軍空軍從陝西漢中起飛6架B-24型轟炸機,對北平南苑機場進行轟炸,造成飛機、房屋毀壞和人員傷亡。6月,中央軍委副主席周恩來指示軍委航空局,迅速組建一支航空作戰中隊,負責北平的防空。
8月15日,人民空軍第一個飛行中隊在北平南苑組建,下轄2個戰鬥機分隊,1個轟炸機分隊,1個地勤分隊;裝備P-51型戰鬥機6架,蚊式、B-25型轟炸機各1架,PT-19型教練機2架。當年9、10月,又從中國人民解放軍航空學校調入一批空、地勤人員和作戰飛機,編成3個戰鬥機分隊、1個轟炸機分隊。10月,增編1個運輸機分隊,裝備C-46型運輸機2架、C-47型運輸機1架。飛行中隊的組建,標誌著中國人民解放軍從此有了空中作戰力量。
飛行中隊開始由徐兆文任中隊長,後來邢海帆代替受傷的徐兆文擔任了隊長。原來,徐兆文在河北省霸縣上空進行飛行訓練時,因發動機故障,濃煙進入座艙,被迫跳傘,飛機墜毀。徐兆文跳傘後又因靴子攛落,腳被剛剛收割後的高粱茬戳傷,只好由邢海帆代理飛行中隊長。
人民空軍第一個飛行中隊成立後,除擔任首都防空任務外,還接受了開國大典空中受閱任務。於是,邢海帆不僅擔任了飛行中隊的代理隊長,還擔任了開國大典空中受閱總領隊兼第1分隊隊長。
人民空軍第一支飛行中隊部分飛行員合影
參加開國大典受閱的飛行員,由軍委航空局從全軍範圍挑選。這些精挑細選的飛行員由三部分人組成:空中受閱總領隊邢海帆以及趙大海、謝派芬、毛履武、王玉珂是中國共產黨在國民黨空軍飛行員中發展的地下黨員;方槐、安志敏是長徵結束後選派到新疆學習的老紅軍幹部,林虎、孟、姚峻、王思澤、王洪智則是八路軍、新四軍選派到東北老航校學習培養出來的第一批飛行員;劉善本、楊培光、譚漢洲、閻磊、任永榮、徐駿英、楊寶慶、杜道時、鄒耀坤等,是國民黨空軍飛行員中的有識之士,於建國前夕駕機起義。
邢海帆參與了開國大典空中受閱計劃的制定,經上級修改批准後的受閱方案是這樣的:受閱飛機共17架,飛在前面9架P-51戰鬥機分為3個分隊,每個分隊3架飛機,組成3個「品」字隊形。第1分隊長由受閱飛行總領隊邢海帆兼任,左右僚機為孟、林虎;第2分隊分隊長是楊培光,左右僚機為閻磊、王延洲;第3分隊分隊長是趙大海,左右僚機為譚漢洲、毛履武。
開國大典空中受閱編隊
緊接著是兩架「蚊」式轟炸機組成的第4分隊,組成「一」字排開的隊形,分隊長是鄧仲卿,僚機飛行員為王玉珂;第5分隊由3架C-46運輸機,組成一個「品」字隊形,分隊長為劉善本,飛行員有謝派芬、王洪智、楊寶慶、徐駿英、姚峻、鄒耀坤、王恩澤等;第6分隊由1架L-5通信聯絡機和兩架PT-19教練機,組成一個「品」字隊形,分隊長方槐,領航員曲衍椿,安志敏、杜道時為左僚機,任永榮和姚維濤為右僚機。
邢海帆過去學過領航,於是,他找來了一張五萬分之一的北平地圖,權作航圖。在圖上用尺子量了又量,航線終於標定了,飛機在通縣雙橋鐵塔處會合,分出高度,編好隊形,再飛往天安門。9月23日,邢海帆帶領各分隊的領隊駕機在天安門城樓上空作實地檢閱航線的試驗飛行,結果得出P-51飛機從通縣雙橋鎮進入點通過天安門後,再轉飛天安門的時間為7分半鐘,並對地標有了清楚的了解,這對正式確定受閱飛行的航線、速度和時間起了關鍵的作用。
在預演試飛時,周總理發現邢海帆領隊的戰鬥機飛行速度快,各分隊編隊距離4分鐘的時間太長,遂改為1分半鐘。後來,周恩來總理看到預演後還提出:領隊的9架戰鬥機飛行速度快,在通過天安門後,可以加大速度在復興門上空作右轉彎,沿西直門、德勝門、安定門、東直門,再轉向建國門。當飛機到達東單上空時,正好與受閱第6分隊的教練機相銜接,再次通過了天安門上空。 這樣,9架加17架,共有26架飛機參加受閱飛行,彌補了受閱飛機數量少的問題。邢海帆按照周總理的建議進行了飛行訓練,終於實現了這一目標。後來外電報導,開國大典中共有26架飛機通過天安門廣場。
有一次邢海帆率隊試飛時,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正在中南海舉行,周恩來正在大會主席臺上講話,飛機轟鳴聲使正在聚精會神聽報告的代表們開始交頭接耳,有點坐不住了,他們以為是國民黨軍的飛機來空襲了。周恩來立即察覺到了,笑著告訴大家:這是我們自己的飛機,他們在保衛我們的政協會議;同時,他們也在訓練,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做閱兵準備。頓時,一陣歡呼聲蓋住了周恩來總理的聲音,代表們熱烈地鼓起掌來。
政協代表的擔憂,其實也是現實問題。當時參加開國大典的空中受閱編隊還擔負著首都戰備值班任務,萬一在受閱時,國民黨軍飛機乘虛而入,轟炸天安門廣場,那將是一場震驚世界的災難。
開國大典受閱前飛行隊在南苑機場待命
1949年8月15日,飛行中隊成立後20天,9月5日就正式擔負北平防空作戰任務,每天保持2~4架戰鬥機晝夜值班。為了北平防空和空中受閱兩不誤,邢海帆根據閱兵總指揮、代總參謀長聶榮臻的指示,研究採取了兩條措施:一是把開國大典空中受閱的時間安排在下午4點,3點開國大典開始,根據以往國民黨軍飛機襲擊北平都是上午出動,中午返回;二是受閱時帶彈飛行,邢海帆共安排了趙大海、閻磊、王玉珂和鄧仲卿這4名飛行員的受閱飛機帶實彈參加了受閱,一旦在受閱時遇到國民黨飛機來襲,直接投入戰鬥。
各種受閱方案和應急作戰方案確定後,邢海帆率領飛行中隊在南苑機場上空,開展夜以繼日的空中苦練,他們以南苑機場東西跑道假想為天安門,作檢閱航線的飛行訓練,結果各分隊的距離仍然保持不好,致使分列式過程中,顯得不緊湊,邢海帆組織大家開會研究,並在地圖上作業標出航線、地標,計算出時間、距離、空速等數據。然後,要求各分隊的領隊聽到他發出的命令時,均按照規定的速度、地標、時間、航線,再參照當時的情況飛行,試飛結果證明各分隊間的距離在原來的基礎上可再壓縮半分鐘,1分鐘的間隔就完全可以了。
9月28日下午,各分隊長機根據新研究的結果,在邢海帆的率領下,在天安門上空實地又進行了一次預演。雖然有一架飛機預演時因無線電不好,受到一些影響,但通過預演證明整個受閱飛行方案是正確的,是可以成功的。
邢海帆帶領開國大典受閱空中梯隊即將起飛。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時,北京30萬軍民齊集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開國大典。當日凌晨5點,邢海帆率領參加空中受閱的飛行員就進入了南苑機場的各個崗位,擔任戰鬥值班的飛行員已做好了隨時升空的準備。下午4時,受閱指揮部下達了南苑受閱飛行梯隊起飛命令。邢海帆率領參加受閱的17架飛機,按預定計劃讓速度小的教練機、運輸機先起飛,P-51戰鬥機、「蚊」式飛機殿後,依次起飛,在通縣上空編隊集合,盤旋待命。
16點35分,無線電裡傳來「空中受閱開始」的命令。作為「領頭雁」的邢海帆,立即帶領空中編隊飛向天安門,17架飛機分成6個分隊,由東向西依次通過天安門上空,接受黨中央、毛澤東主席的檢閱。邢海帆領著機群,平展雙翼,握緊駕駛杆,一絲不苟地操縱飛機飛越天安門上空。天安門城樓上,毛澤東主席頻頻揮手致意,其他黨和國家領導人也翹首含笑仰望。廣場上30萬軍民揮舞著帽子、手帕、圍巾整個廣場形成了歡呼的人潮,沸騰的海洋。
通過天安門上空後,邢海帆按照原定方案率9架P-51飛機,右轉彎,繞北京城牆飛行,銜接在第6分隊教練機的後面,再次通過天安門,天衣無縫,場面無比壯觀。
當晚,邢海帆和受閱飛行員應邀到北京飯店參加了盛大的國宴。當劉少奇副主席、周恩來總理看到身著飛行服的邢海帆時,都稱讚說:「你們飛得好!」席間,朱德總司令興奮地說:「今天我成了真正的三軍總司令了!」看到通過天安門廣場上空的受閱飛行編隊,連一些外國記者都驚呼:中共一夜之間有了自己的空軍!
完成受閱任務後,飛行總領隊邢海帆撰寫了總結報告:「10月1日早上5點鐘,飛行員、機械員都到達機場了,一面嚴密警戒著敵人來搗亂我們的開國大典,同時又熱盼著毛主席、總司令來檢閱我們,我們把作戰的飛機放到起飛的位置,隨時準備升空作戰。14點時,受閱的飛機滑到準備線,16點奉命起飛,先是6、5分隊先起飛,然後是4分隊,1、2、3分隊起飛,全部按規定高度在通縣雙橋上空盤旋待命,16點35分,第3號塔臺命令我們空中分列式開始了,總領隊受命之後,即通知各分隊準備陸續進入。此時,天氣不大好,在3000英尺高度有薄碎雲塊,P-51飛機穿雲而過,第2次P-51飛機通過時,雲漸低,長機改變高度,在2500英尺通過與最後的第6分隊亦能銜接,直至16點41分,各分隊通過完畢,空中分列式結束,全部安全降落在南苑機場,繼續擔任空中警戒。6分隊3架小飛機受閱後,還擔任攝影及宣傳品的撒放任務。」
由於,邢海帆帶領的飛行中隊做好了應戰的充分準備,國民黨空軍沒敢輕舉妄動,開國大典平安無事。
完成開國大典空中受閱任務,是邢海帆人生的第二大輝煌。之後,他人生的第三大輝煌——參加抗美援朝戰爭空戰,來到了他面前。
本作品版權歸「晨暉軍事」所有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