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扶貧第一書記李孝同上河南日報了

2021-01-17 鄭煤集團
按語:12月17日《河南日報農村版》報導了集團公司派駐伊川縣彭婆鎮西牛莊村第一書記李孝同的先進事跡,當天「河南駐村幹部」微信平臺也進行報導。全文如下:

 

□本報記者黃紅立實習生趙明星通訊員閆麗文/圖

    

閱讀提示

 

      他像背負特殊使命的戰士,隻身到豫西一個小山村安營紮寨。他像聽從時代召喚的勇士,挺身邁進脫貧攻堅第一線。

 

       他叫李孝同,鄭煤集團鄭新公司新峰煤礦礦長,公司的勞動模範,一個喜歡將生活寫成詩歌的人。

 

       2017年11月8日,46歲的李孝同受集團公司委派到對口扶貧單位——伊川縣彭婆鎮西牛莊村開展扶貧工作。「這是一項全新的任務,也是一項全新的挑戰。」李孝同音質如銅,聲色響亮,「可得幹好工作,不能辜負集團公司黨委的信任。」他笑聲朗朗中傳達出強烈的幹好工作的信心。

   

 

 

      「黨支部工作虛化弱化,工作推動遲緩。」這是李孝同進村入戶走訪得出的結論。

 

       進村第一個月,白天,他挨家挨戶走訪,熟悉村裡的基本情況,掌握建檔立卡戶的識別退出條件、群眾反映的難點問題;夜晚,他挑燈夜戰,全面學習習總書記關於扶貧方面的指示精神,了解有關政策和要求,走遍全村286戶,工作筆記寫了3萬多字,摸清了村情、貧困現狀,掌握了村裡的三個突出問題:一是有人懷疑村支書貪汙,造成村支書不敢工作;二是一般農戶心裡不平衡,爭當貧困戶;三是吃水難。集團公司領導再三囑咐:直面問題,切忌魯莽;依靠地方黨委,有效化解矛盾。

 

      李孝同向縣裡提出:成立工作組,零距離解決問題。通過入村摸排,信息反饋,工作組澄清了事實,消除了誤解,還了村支書一個清白,重新激發了這位80後村支書積極投身脫貧一線的工作熱情,也還給了村子一個風清氣正的環境。

 

      脫貧攻堅過程中,李孝同在集團公司的幫助下籌資17萬元,完善了西牛莊村黨群文化活動中心、便民服務廳、黨員娛樂室、圖書室等,併購置學習資料,重建支部堡壘,讓黨群中心紅旗飄起來;指導村「兩委」充分運用「四議兩公開」工作法,決策實施村級重大事項,彰顯黨支部引領力;向村民宣講黨的政策,引導貧困群眾克服「等靠要」思想,鼓勵貧困戶通過勤勞的雙手和聰明才智致富;向縣水利局申請重打吃水井,保證群眾安全飲水。

 

       在李孝同的努力下,西牛莊的工作順暢了,黨支部更有凝聚力更有戰鬥力了。

 

 

     「肉兔含有豐富的卵磷脂,有健身益智的功效。兔肉性涼,益氣潤膚、解毒袪熱。」說起兔肉的好處,李孝同頭頭是道。

 

       西牛莊的肉兔養殖,是李孝同傾注心血最多的扶貧產業。

 

      李孝同剛到西牛莊時,該村的金沃土肉兔養殖基地正處於發展困境,管理跟不上,技術跟不上,外購飼料資金都成問題。李孝同的心情是沉重的:集團公司黨委把自己派到這兒是幫助群眾渡難關的,自己不能熟視無睹,更不能束手無策。他支持村「兩委」對養殖場管理人員進行調整,讓責任心強、勤勞的人管事。2018年春節後,李孝同還給村支書「送」了一個大禮包,說:「先拿著買飼料吧。」那是他從朋友處借來的十萬塊錢。這讓村支書很感動,這個和自己沒有血緣關係、沒有親戚關係的駐村書記,竟向自己伸出了無私的雙手,他向李孝同保證:「你大老遠從鄭煤來這兒,以後工作中遇到再苦再累的事,我都支持你。」這話至今讓李孝同感動不已。

 

       有了人力和資金支持,去年,金沃土肉兔養殖規模擴大了,新建7座養殖大棚,年出欄商品兔12萬隻以上,年產值達300萬元。鄭煤集團還向該基地捐贈了價值35萬元的60噸工字鋼,援建起了綜合飼料廠,每年節省養殖成本30多萬元。「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我身後有集團公司兩三萬職工。」集團公司的支持,讓李孝同感到溫暖、感到一種力量。

 

       為了擴大銷售,今年4月,李孝同和村黨支部書記趕到重慶,在重慶三個縣行程三四百公裡,考察肉兔收購點。經過幾天的奔波,他們終於和一個收購點籤訂了收購合同,並且當月底就發送了一車肉兔,掀開了銷售新篇章。

 

       如今,金沃土肉兔養殖基地已成為伊川縣一個亮閃閃的品牌扶貧產業。每到周五下午,西牛莊金沃土養殖基地就分外熱鬧,伊川周邊的養殖戶都會送來他們養殖的肉兔,搭乘西牛莊的致富快車,一路奔小康。

 

 

       西牛莊村有一位老媽媽曾送給李孝同一枚毛主席像章,說:「為民辦好事的人才能佩戴。」

 

       面對如此高的榮譽,李孝同很是感慨:「我們只是將黨的政策落到了實處,群眾就將這份感激記在了我們身上。」

 

       原來,老人家門口的紅薯窖年久失修,塌陷了半邊,在實施美化家園過程中,李孝同協調人員拉來土方將其填埋平整。看著村裡環境越來越美,看著為村民辦實事的李孝同,老人尋出那枚久藏的毛主席像章,用布包著小心翼翼地送到村部,只為表達一片感激之情。

 

       西牛莊是個山村,北高南低,最北邊的房基比最南邊的房頂都要高。一位住在溝底的獨居老人,每次出行都要上一個土坡,若是雨大雪滑,就無法外出。李孝同看在眼裡,在修村中主幹道時,他特意安排修了一段帶臺階的水泥路直通到老人家門口。老人感慨地說:「我有兒有女,一個月也不來看我一次,倒是你們一星期來看我好幾次。」

 

       駐村近兩年來,李孝同和工作隊員們為村裡辦了很多實事:多次開車送村裡的老人去洛陽看病;協調親兄弟因贍養老母打架之事;借錢給貧困戶蓋房;邀請殘聯專家上門給智力障礙村民定級辦證……

 

       為加快西牛莊村脫貧致富的步伐,李孝同在村部不足20平方米的辦公室裡,研究鄉村振興規劃,研究惠民政策,然後將黨的惠民政策一項項落實,讓村中的基礎建設一件件成為現實。

 

       西牛莊這個原來的省級貧困村,共286戶1470人,其中建檔立卡戶64戶301人,截至2018年底,已脫貧61戶285人,貧困發生率從2015年的19%下降到1.1%。在2018年縣脫貧摘帽過程中,西牛莊村經歷了6次省市和國家級評估,多輪次縣級圍村考核、驗收、暗訪,受到多方好評;在縣檔卡資料評比中榮獲第一名。為此,洛陽市大型現場直播《脫貧攻堅進行時》第一期在該村開播。西牛莊村也連續兩年被評為縣「五星支部」。在縣組織的「扶貧故事」徵文中,李孝同採寫的長篇扶貧詩歌《發起衝鋒》《龍門花開》同獲一等獎,個人被縣授予「脫貧攻堅特別貢獻獎」,並成為省脫貧攻堅巡迴演講團宣講員。

 

      「其實戰場不像人們說的那樣艱難/……我做好了吃苦耐勞的準備/我打包了風裡來雨裡去的行囊/……春播的辛苦會有汗水的芬芳/秋收的果香含有汗水的芬芳。」李孝同在《奔赴戰場》中這樣寫道。

點讚是鼓勵  轉發傳正能

留言多互動  有您更精彩

歡迎提供新聞線索

歡迎來稿

投稿信箱:zmjtxwzx@163.com

相關焦點

  • 「杜康杯」2019年度最美伊川人——李孝同
    「杜康杯」2019年度最美伊川人——李孝同 2020-07-24 2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央媒看河南|河南溫縣:第一書記的「脫貧帳單」
    新華社客戶端河南頻道4月5日電 黨建引領脫貧攻堅,第一書記擔當有為。近年來,溫縣先後選派194名第一書記入駐軟村、亂村、窮村,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通過大力發展黨建綜合體,特色產業驅動、扶貧項目帶動、消費扶貧拉動,扶持貧困群眾創業就業增產增收。截至目前,該縣3827戶13698名貧困戶實現了摘帽脫貧。
  • 快馬加鞭不下鞍——脫貧摘帽縣「第一書記」扶貧側記
    此後,從全國選派的近20萬優秀幹部陸續奔赴各地,擔任貧困村扶貧「第一書記」,成為帶領村民實現精準脫貧的「領頭雁」和「主心骨」。  如今,9個省份的28個貧困縣脫貧摘帽。這是自國家設定貧困縣31年來,歷史上第一次實現貧困縣數量的淨減少。階段性勝利的背後,離不開「第一書記」的精彩實踐。
  • 毛鑫:「搬家扶貧」的第一書記
    3年來,龍開村第一書記毛鑫把這裡當作自己的第二個家。駐村之初,有孕在身的毛鑫挺著大肚子走村串戶、訪貧問苦;2018年底孩子出生後,她把母親接到村裡照顧小孩,自己一如既往幫助貧困戶搞產業、做項目;今年5月南寧市中小學複課後,她又把還在讀小學的大女兒從城裡的學校轉學到龍開村。不少人戲稱她是「搬家式扶貧」,有親戚朋友、當地村民直截了當地問她——你圖什麼?
  • 河南省委書記山區調研脫貧,「農家樂」村民:書記幫俺列菜譜
    河南省委書記山區調研脫貧,「農家樂」村民:書記幫俺列菜譜 田宜龍 付首鵬/河南日報 2017-05-24 10:57
  • 河南南召供電公司第一團支部書記陳峰磊:扶貧路上奔跑人
    2017年6月,陳峰磊調任國網南召縣供電公司皇后鄉供電所所長,2019年1月,被共青團河南省委選派為駐南召縣皇后鄉娘娘廟村第一團支部書記,成為扶貧路上的一名「戰鬥員」。為幫助娘娘廟村貧困戶發展產業,走穩走實脫貧之路,陳峰磊千方百計找項目、尋出路、謀發展。
  • 第一書記扶貧故事|記榆樹市弓棚鎮弓棚村第一書記單國春
    榆樹市應急管理局地震監測中心主任單國春,與弓棚村結緣是在2018年2月,調任該村駐村第一書記。近日,記者來到這裡時,單國春沒在村部。「他去貧困戶劉洪文家了。」提起單國春兩年多的努力,村黨總支書記高允維十分感慨:「單書記總是把貧困戶的事當成自家的事,只要找到他,很快就能協調相關部門解決。」在村幹部的帶領下,記者有幸跟隨單國春進行了走訪並親耳聆聽到他的感人故事。「單書記就是我們家的恩人、親人!」見到記者,劉洪文有些激動。
  • 她是駐村第一書記,帶著寶寶去扶貧
    11月12日,夜已深,窗外亮起點點燈光,海原縣甘鹽池扶貧開發管理委員會鹽池村委會辦公室裡,第一書記張潔正在伏案工作。「今年開始,對每頭小牛補助1000元,快年底了,得趕緊把數據統計出來,早統計一天,村民早一天拿到錢。」
  • 填平城鄉數字鴻溝 書寫扶貧精彩答卷——河南移動精準扶貧工作紀實
    河南移動駐村扶貧工作隊入駐東鄉村後,主動與陳華周家結成幫扶對子。前任河南移動駐村第一書記梁冰更是多次來到陳華周家中,送米送油送肉,積極幫他找工作、搞養殖,找脫貧致富的路子。如今,陳華周在縣城裡做起了綠化工人,妻子郭西玲有了保潔員公益崗位。去年年底,脫了貧的陳華周一家從原來的舊房子搬進了村裡的新社區,住上了3層小洋樓。
  • 太平溝民俗館之民間工匠——李孝
    太平溝民俗館的人和事——木匠李孝。李孝的祖父是北灣子裡頭院李恩老四爺子。
  • 扶貧扶志 你我同行 | 河南廣播電視臺黨組書記、臺長王仁海到姚...
    7月16日上午, 河南廣播電視臺黨組書記、臺長王仁海,省文明辦思想道德處處長葛衛華及 臺 人力資源部 、黨群工作部、 信息戲曲廣播 、 都市頻道 、 公共頻道 、新媒體集團、 航空港衛視 、無線電臺管理中心和各支部代表等一行人,到南陽社旗縣姚營村調研定點幫扶和支部共建。
  • 第一書記扶貧故事丨李成軍:長徵村裡扶貧路 有夢有詩有遠方
    一年前,吉林省水利廳派出的第一書記李成軍踏上了任職之旅,前往大安市新平安鎮長徵村。一直搞水利技術研究,沒有農村工作經驗,李成軍忐忑不安,壓力很大。今年秋天,記者在長徵村見到李成軍,與村部公示牌上的照片相比,眼下曬得黝黑的他,與過往判若兩人。
  • 一首《天之大》,唱哭「第一書記」!
    在脫貧攻堅的第一線,全省的農村黨支部第一書記,牢記第一身份,盡職第一責任。河南衛視《脫貧大決戰》,讓我們一起見證「第一書記」的風採,感受「第一書記」的力量。在《脫貧大決戰》暨「2017河南十大年度扶貧人物」主題晚會上,海霞再次見到河南新蔡縣獅子口村的第一書記原玉榮。提起八月初到獅子口村,客串村廣播站「播音員」、一起幫村民算經濟帳、清理村裡池塘垃圾、到藤編廠體驗編織工……離別四個月的海霞對獅子口村的父老鄉親念念不忘。
  • 省委組織部追授趙超文「優秀第一書記」稱號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陳慧  7月6日記者獲悉,為表彰趙超文同志的先進事跡和崇高精神,激勵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駐村第一書記在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和脫貧攻堅中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省委組織部近日追授趙超文同志「優秀第一書記」稱號,要求在全省黨員幹部中深入開展向趙超文同志學習活動。
  • 第一書記扶貧故事(延邊篇)
    2016年1月,姜慶松主動申請到吉林省延邊州和龍市南坪鎮柳洞村擔任第一書記。自此,這個坐落在和龍市165公裡中朝邊境線上的村子,成了他的戰場。村民拿到了新房鑰匙原來,姜書記從制度建設入手,先後完善了「三會一課」制度、村幹部輪流值班制度、黨員分片包保制度等,規定黨員每天上午八點三十分必須到村部,一起學政策、議民事、解民憂。自此村民對黨支部有了充分的信任感,大事小事都想到村部說一說,找姜書記聊一聊,黨支部的號召力、影響力越來越大。
  • 第一書記扶貧故事|順口溜裡誇于洋
    于洋是蛟河市拉法街海青村的第一書記。記者去採訪那天,跟他看了幾個貧困戶,隨後路過一個整潔的小院。于洋說:「這就是我住的地方,我房東家。」記者要進去看看,于洋就朝院裡喊了聲:「大娘在嗎?」應聲走出來一位老人。
  • 河南溫縣:第一書記的「脫貧帳單」
    黨建引領脫貧攻堅,第一書記擔當有為。近年來,溫縣先後選派194名第一書記入駐軟村、亂村、窮村,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通過大力發展黨建綜合體,特色產業驅動、扶貧項目帶動、消費扶貧拉動,扶持貧困群眾創業就業增產增收。截至目前,該縣3827戶13698名貧困戶實現了摘帽脫貧。
  • 履職盡責好書記——記河南南召縣南河店鎮大王村第一書記喬德印
    法治日報訊(記者 杜麗 通訊員 石為璧 馮德磊)清晨的陽光灑在南召南河店鎮大王村筆直的大道上,綠樹成蔭,花木鬱蔥,一個個健身器材在綠植的映襯下格外顯眼。這一切的改變都與河南省南召縣南河店鎮大王村第一書記喬德印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 第一書記扶貧故事︱55萬字的扶貧日記
    齊魯石化首批「第一書記」到郯城縣任職後,居住在泉源鎮綜合文化站。條件非常簡陋,連門窗都關不嚴,冬天室內溫度最低時只有4.7度。天寒地凍,「第一書記」們為了禦寒,只好找來塑料布,糊在窗戶上。沒辦法,高鵬和其他「第一書記」們只好用昨晚剩下的一點點水抹了把臉。條件艱苦,卻沒有一人抱怨。他們每天騎著自行車到村裡上班,處理完一天工作,晚上回到居住地,頭一件事,不是休息,而是記錄當天的工作日記。三年時間,高鵬寫下55萬字的扶貧日記,真實記錄下那段難忘的扶貧歷程。
  • 「我的扶貧故事」精準扶貧 脫貧精準丨黎平縣地坪鎮半江村第一書記...
    從2018年2月擔任黎平縣地坪鎮半江村駐村第一書記以來,通過不斷學習,紮實努力工作,半江村精準扶貧、脫貧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在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村級合作社建設等方面,從質量到都數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駐村開始後,我逐戶了解貧困狀況,分析致貧原因,摸清幫扶需求,為扶貧工作瞄準對象提供科學依據。半江村有2個自然寨,4個村民小組,共計161戶,71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