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之驚蟄,你不知道的道理,學習一下

2020-12-05 建永說旅行

本文章由本帳號原創獨家發布,歡迎眾多讀者前來領略~~

二十四節氣之驚蟄,你不知道的道理,學習一下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之一,驚蟄,是一首描寫驚蟄「節氣」在中國的氣象、地理、植物變化及春耕狀態的七言絕句詩。作者左河水,作品發表於《中國詩賦》2014年4期,並有中國天氣網等網站的文章引用。

在我國的春天裡,尤其是在驚蟄時節東南風壓倒西北風,由東南海面吹來的暖氣流使大地的溫度漸漸上升。如左河水《立春》:「東風帶雨逐西風,大地陽和暖氣生。

原本動物在入冬後藏進土中、地下,叫做「蟄」,顧名思義,「驚蟄」即天上春雷隱隱,驚醒了蟄伏的動物,也提醒人們,即將進入春耕時節。諺語「驚蟄春雷響,農夫閒轉忙」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驚蟄一到,溫度漸漸上升,萬物開始覺醒復甦,莊家開始復甦,小草開始發芽,冬眠的動物開始出洞,蚊蟲也開始慢慢甦醒,《千金月令》記載:「驚蟄日,取石灰糝門限外,可絕蟲蟻。」在門檻上撒點能殺蟲的石灰,也象徵著給害蟲一個警告,希望它們一年都不要來騷擾自己。

驚蟄節氣在農忙上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我國勞動人民自古很重視驚蟄節氣,把它視為春耕開始的日子。唐詩有云:"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農諺也說:"過了驚蟄節,春耕不能歇"、"九盡楊花開,農活一齊來。

當然,從飲食上也要多注意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富含蛋白的食物,驚蟄期,天氣氣溫不定,出門還是要以保暖為主。

編輯:鴨鴨/審稿:張婷/本文章為百家號作者獨家原創內容,未經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如有發現必追究其責任,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二十四節氣驚蟄的由來、習俗及注意,你知道多少?
    出自【唐】元稹的《詠廿四節氣詩·驚蟄二月節》《漫談傳統節日》系列第5回今天3月5日,是我們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你知道驚蟄的由來和意思嗎?你知道驚蟄有些什麼傳統習俗嗎?你知道驚蟄節氣需要注意哪些嗎?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分享學習。
  • 仲春已到,雷驚百蟲:二十四節氣之驚蟄,有這些你不知道的趣事
    驚蟄未聞雷出地,豐收有望看春耕。——《驚蟄》吳藕汀伴隨著新年的第一聲春雷,二十四節氣的驚蟄已走到了我們面前。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也是仲春時節的開始。春雷一響,沉眠在土裡的蟲子都醒了過來,所以這個節氣叫做驚蟄。當然,今天我們知道,這個說法只是古人對自然現象的描述。蟲子自然是聽不見雷聲的,之所以醒來是溫度變化的結果。
  • 二十四節氣-「驚蟄」來了解一下吧!
    驚蟄,古稱「啟蟄」,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3個節氣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為「驚蟄」。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蟄」是藏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 二十四節氣丨驚蟄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時至驚蟄,陽氣上升、氣溫回暖、春雷乍動、雨水增多,萬物生機盎然。驚蟄三候一候桃始華: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乃鬧春之始。二候倉庚鳴:「倉庚」為黃鸝,春風和煦,黃鸝早早感受到春天的氣息而開始鳴叫。
  • 二十四節氣紀錄片Seasons of China《四季中國》:驚蟄
    二十四節氣的紀錄片Seasons of China《四季中國》,一起學習紀錄片中出現的實用英語表達、感受全國各地多樣的民俗文化,弘揚中國傳統文化。2020第19屆奇速英語夏令營詳細介紹中國有句古話:「未過驚蟄先打雷,四十九天雲不開。」 驚蟄往往介於冬末春初之間。驚蟄期間的風也是預測後期天氣的一個重要依據。這,是一個有聲音的節氣。
  • 朝運萊傳統文化講堂:二十四節氣之驚蟄
    今天,我們迎來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驚蟄。「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今天朝運萊傳統文化的疑問老師就就來跟大家說一下驚蟄後有哪些要注意的事項。
  • 二十四節氣|今日,驚蟄
    《驚蟄節氣:陽和啟蟄》作者/宋英傑出自《故宮知時節:二十四節氣七十二物候》驚蟄的到來,正值九九時節,是人們欣欣然迎接久違的春姑娘的時候。驚蟄節氣的基調,是溫暖而歡快。提起驚蟄,一種常見的說法是,隆隆的雷聲,驚醒了蟄伏冬眠的小動物。但是,驚蟄這個節氣的「初心」,其實和雷並無關係。雷的「鬧鐘」功能,與布穀鳥的「催耕」功能一樣,都是出自人們過於豐富的聯想。以現代氣候,在二十四節氣起源的黃河流域區域,通常是在清明之後迎來初雷。
  • 「二十四節氣 山水廣西」之驚蟄,跟著24節氣去旅行,驚蟄迎仲春
    太陽到達黃經345°時,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驚蟄,標誌著仲春時節的開始。漫漫冬日,萬物幾乎都選擇了蟄伏,經歷著北風的洗禮和歷練,汲取冰雪的滋潤和慰藉,養精蓄銳蓄勢待發。「到了驚蟄節,鋤頭不停歇。」
  • 2019年3月6日是二十四節氣當中的驚蟄節氣-驚蟄是什麼意思
    2019年3月6日為二十四節氣當中的驚蟄,驚蟄節氣有什麼含義呢?驚蟄又是什麼意思?   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3個節氣,更是幹支歷卯月的起始;時間點在公曆3月5-6日之間,太陽到達黃經345°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 二十四節氣詩:驚蟄
    部分注釋   1.虎紋蛙鳴:虎紋蛙在驚蟄節氣鳴叫。虎紋蛙的雄蛙這個節氣會齊聲鳴叫,邀雌蛙抱對受精、產卵。   2.蛇舒展:蛇開始結束冬眠,不再捲縮,而是伸展自己的身體,開始活動。舒展,指伸展,不捲縮。   3.紅芽短:長出了紅色的嫩芽很短小。
  • 千祥鎮中心小學開展線上「二十四節氣之驚蟄」活動
    「同學們,二十四節氣之一——驚蟄,你們打算怎麼度過呀?」「我知道在驚蟄有「吃梨」的習俗,媽媽最近有點上火,我想煮一碗『冰糖雪梨』給媽媽降降火。」「通過查詢資料,我知道了驚蟄是春耕開始的標誌,我想畫一幅手抄報,畫一畫我眼中的春耕場景!」近日,千祥鎮中心小學五(2)班的釘釘群裡熱鬧非凡。2月,浙江省教育廳要求全省各級各類學校開展好線上教育教學,保障學生「停課不停學」。千祥鎮中心小學迅速行動,多措並舉,確保線上教學順利進行,「二十四節氣之旅」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
  • 2012驚蟄:關於二十四節氣的兒歌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趣味學習樂園>學前班英語>正文2012驚蟄:關於二十四節氣的兒歌 2012-02-23 11:43 來源:百度貼吧
  • 二十四節氣之驚蟄-你需要了解的幾件事
    中國傳統農曆將一年劃分為24個節氣,即我們從小就背得滾瓜爛熟的二十四節氣歌: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今年,驚蟄這一節氣是落在3月5日至3月19日之間。今天剛好是最後一天。
  • 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那你知道24節氣的英文說法?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分類詞彙>正文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那你知道24節氣的英文說法?剛剛過去的11月30日,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已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世界遺產再添「中國符號」!在國際氣象界,它更被外國人讚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 今日,驚蟄 二十四節氣歌
    自 · 然 · 童 · 音 童音親吻耳朵 自然觸動心靈 誦 讀 開 啟 心 智 思 考 奠 基 人 生 2020年3月5日10時57分 迎來驚蟄節氣
  • 二十四節氣背後,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在學習奇門的過程中,作為參考資料,二十四節氣不可或缺,它對奇門到底有什麼作用呢?每個節氣,都表示著氣候、物候、時候,這「三候」的不同變化,是確定農曆的重要依據。二十四節氣依次為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 【二十四節氣】驚蟄丨春回大地,萬物復甦
    朗誦丨敬一丹 講解丨宋英傑 配樂丨巫娜 -遠樹含煙2020年3月5日10時57分迎來驚蟄節氣《驚蟄節氣:陽和啟蟄》作者/宋英傑出自《故宮知時節:二十四節氣驚蟄節氣的基調,是溫暖而歡快。提起驚蟄,一種常見的說法是,隆隆的雷聲,驚醒了蟄伏冬眠的小動物。但是,驚蟄這個節氣的「初心」,其實和雷並無關係。雷的「鬧鐘」功能,與布穀鳥的「催耕」功能一樣,都是出自人們過於豐富的聯想。以現代氣候,在二十四節氣起源的黃河流域區域,通常是在清明之後迎來初雷。
  • 今天是「驚蟄」,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你們知道它的由來嗎?
    「驚蟄」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古稱「啟蜇」,西漢為避諱漢武帝劉啟,改名為「驚蟄」,至今仍被引用。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之一。蜇意味著隱藏。」「驚蟄」是指春雷,它喚醒了在土壤中冬眠的動物。每年的3月5日或6日,當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它被稱為「驚蟄」。「驚蟄」的意思是當天氣變暖時,春雷開始鳴響,冬眠在地下的昆蟲被喚醒《月令七十二候集結》說:「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稱驚蟄。剩下的是蟄蟲。」晉代詩人陶淵明曾寫道:「促春遘時雨,始雷發東隅,眾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其實蟲子聽不到雷。
  • 2020年二十四節氣驚蟄時間:今天10時56分
    今天我們關注--時政熱點:2020年二十四節氣驚蟄時間:今天10時56分。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今天10時56分我們迎來二十四節氣中一個充滿動感的節氣驚蟄活潑潑的春天正款款向我們走來春雷乍響將萬物從睡夢中喚醒春風送暖
  • 二十四節氣之驚蟄,驚蟄節到聞雷聲,震醒蟄伏越冬蟲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距今2000多年前的秦漢時期,就已經形成了完整的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每月二個,每月的第一個節氣為「節氣」,每月第二個節氣為「中氣」、「節氣」和「中氣」交替出現,各歷時十五天,現代人已經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二十四節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