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歷史建築「如何煥發新生」?它們已先給出答案!

2020-12-14 騰訊網

當前,成都市不斷加快城市建設步伐,以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建設為統攬,全面推進城市有機更新,歷史建築保護和活化利用正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它不僅是城市延續歷史文脈、保留文化基因的「活化石」,更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樹立文化自信的關鍵載體。

保護歷史建築

留存城市歷史的「見證者」

古香古色的大廳、牆體、屋面、石柱,仿佛在講述著往昔故事;充滿韻味的赤柱、橫梁以及照壁上的浮雕,讓人聯想到它曾經的繁華。它宛如一位從歷史深處翩躚而至的少女,在今天依舊光彩照人。這,就是位於太古裡商圈的廣東會館,一棟歷經滄桑的歷史建築,在今天變身為時尚展館,延續著城市的歷史和文脈,演繹著時尚的風採與魅力。

廣東會館

成都,一座有著4000年以上文明史和2300多年建城史,城址不變、城名未改的歷史文化名城,不僅有武侯祠、杜甫草堂等聞名海內外的名勝古蹟,還有散落於街頭巷尾、彌足珍貴的歷史建築。

作為城市歷史的「見證者」,歷史建築都蘊含很深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它是城市發展過程的見證,它身上存在的城市文明進步過程中的印記,是歷史人物、歷史故事傳承的載體。它也是天府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些歷史建築甚至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科學價值。而這些「閃光點」的存在,也正是我市不斷加強歷史建築保護工作,不斷提升歷史建築的數量和質量的初衷和動力所在。

傳承成都歷史記憶

保護城市建築文化基因需要你的參與

《威尼斯憲章》說:「世世代代人民的歷史文物建築飽含著過去歲月傳下來的信息,是人民千百年傳統的活的見證……。」

歷史建築是全社會的寶貴財富,需要大家的積極參與,共建共享。為了更好地發掘和保護歷史建築,市住建局長期歡迎市民提供有關線索。

如果您身邊有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建(構)築物

與重大歷史事件、革命運動、著名人物或者重要組織機構有關的;

反映優秀歷史文化,體現城鄉傳統風貌、時代特徵和地方特色的;

建築樣式、結構、材料、施工工藝和工程技術具有建築藝術特色和科學研究價值的;

著名建築設計師的代表作;

產業發展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坊、商鋪、廠房等;

其他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紀念意義或者教育意義的。

守護歷史記憶

成都住建人一直在路上

沒想到我們身邊就有歷史建築呀!

這些歷史建築太精美了!

石板灘鎮文昌宮

為了讓廣大市民更加深入了解我市歷史建築保護工作,提升市民參與度、幸福感,市住建局籌備開展了為期3個月的「公園城市的文化傳承——成都歷史建築圖片巡展」。此次巡展邀請專業攝影團隊,耗時三十餘天、驅車一萬多公裡,從上千張攝影底稿中精選出最具城市文化傳承感、最能見證城市發展、最能體現城市特色的66處歷史建築的圖片進行了展出。此次巡展獲得廣大市民的讚揚和認可,為我市歷史建築保護工作再上新臺階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成都市市先後集中開展多次歷史建築全面普查,匯總收集全市範圍內的歷史建築信息資料,並在此基礎上,分期分批組織開展歷史建築認定工作。截至目前,我市已累計認定17批次名錄共283處歷史建築。2020年底,我市歷史建築保護數量將達到300處以上。

筆帖式街老宅院

與此同時,我市持續完善頂層設計、制度建設,形成以《成都市歷史建築和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條例》為核心的政策體系;成立保護委員會、專家諮詢委員會等機構,建立專家評審制度;形成層級監管機制,實現市、區(市)縣、街道(鎮、鄉)多級聯動。完善的政策體系、嚴格的專家評審機制、多級聯動的工作模式,為我市歷史建築保護和活化利用工作的順利推進提供了堅強的保障。

為切實抓好歷史建築保護工作,把歷史建築「留下來、傳下去」,我市研究制定《成都市歷史建築修繕技術規程(試行)》,專門設立歷史建築修繕專項資金,累計投入資金約1.1億元,對原四川大學女生院、謝家大院、石板灘鎮文昌宮等20餘個歷史建築進行了修繕,使它們得以煥發生機、重裝上陣,為成都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貢獻力量。

謝家大院

活化利用歷史建築

喚醒傳統賦予新生

成華區八裡莊至二仙橋一帶,曾是老東郊的倉儲物流企業集中區,留存了一大批帶有強烈工業遺址印記的歷史建築。如今,紅磚房、高煙囪,鏤空鋼架、火車頭等工業遺址,在保護利用中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吸引了大批文創產業項目在這裡集聚,形成了城市連片更新、產業集中發展、項目成批實施的格局。位於二仙橋西片區、始建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禾創藥業倉庫,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經過活化利用和更新改造,在沉澱厚重歷史的「紅磚牆」內,一個全新的文創公園入駐於此,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了一批行業領軍企業入駐,變身為產城生態體系。

完美文創公園

近年來,我市堅持「留改建」理念,以公園城市建設引領城市有機更新,創新推動歷史建築保護利用與城市有機更新相結合,採取「政府支持、多主體參與」的方式,對崇德裡、成都中醫藥大學原行政辦公樓、白藥廠舊址等30餘處歷史建築實現了活化利用,使之有機融入了城市更新,促進了天府文化傳承保護和創新發展,真正實現了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的「雙贏」。

來源:成都住建

- End -

如果喜歡本文記得點擊在看

超百萬成都購房者都在看

每天更新成都樓市新動態

讓你買房少糾結

血拼成都樓市

掃碼進群

買房有疑問 立刻幫您解答

相關焦點

  • 「熱水瓶換膽」,讓建築遺產煥發新生
    ◆ 王海松  近期,上海有一棟老建築——上海大學延長校區「南大樓」通過「熱水瓶換膽」煥發了新生。  在上海,對歷史建築採取「熱水瓶換膽」的成功案例並不少見。
  • 「建築界」老城市煥發新活力,廣東多個歷史建築修繕如新
    根據《廣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規定,歷史建築的保護規劃已按照「一樓一則」的方式編寫並予以公布,每份圖則分為兩頁,首頁包括歷史建築的本體劃定、保護範圍、保護分類、保護原則、利用原則等。除了建築立面外,像花園酒店、白雲賓館的入口雨棚,花園酒店的旗杆、店名牌石、白雲賓館的園林就分別作為歷史建築的特色部位、歷史環境要素納入核心價值要素。中國大酒店、東方賓館將修繕立面那歷史建築如何修繕呢?
  • 從《上古世紀》一系列操作,看老遊戲如何煥發新生?
    從《上古世紀》一系列操作,看老遊戲如何煥發新生?最近,連續進行的一波大動作,預示著《上古世紀》將換血開啟新生? 海量福利加持,引爆玩家見面會 前不久,官方放出《上古世紀》將舉辦玩家線下見面會的消息,此消息一出,瞬間引起了玩家群體的轟動。
  • 潯陽區強勢煥發新生,房價天花板將被「捅破」!
    同樣備受人們關注的九江洋街項目位於潯陽區大中路西段片區,擬打造成九江的歷史文化展示廳、市區體驗性消費的商業區、外地遊客和本地市民的夜市集聚地。項目總佔地面積約90畝,總建築面積約18萬㎡,總投資約15億元,分A、B、C、D四個片區建設,如今工程進度良好,整個項目預計2022年年底前全面完工。
  • 老皮紙技藝煥發新生(1)
    新華社照片,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貴州),2019年4月25日老皮紙技藝煥發新生4月24日,在貴州省丹寨縣南皋鄉石橋村皮紙作坊,王興武在製作手工皮紙。為了不讓祖傳的技藝在自己手上失傳,王興武在當地文化部門的支持下,把手工造紙技藝和植物花草結合起來研製出了160多款不同樣式、風格各異的花草紙和紙制工藝品,並改良老式的皮紙製作工序,通過改變紙漿的配方比例,研製出更加適合書法、繪畫的新一代手工白皮紙及文物古籍修復紙——「迎春古紙」,讓古法造紙製作技藝煥發新生。
  • 老皮紙技藝煥發新生(12)
    新華社照片,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貴州),2019年4月25日老皮紙技藝煥發新生4月24日,在貴州省丹寨縣南皋鄉石橋村,王興武(中)在稱造紙原料的重量。為了不讓祖傳的技藝在自己手上失傳,王興武在當地文化部門的支持下,把手工造紙技藝和植物花草結合起來研製出了160多款不同樣式、風格各異的花草紙和紙制工藝品,並改良老式的皮紙製作工序,通過改變紙漿的配方比例,研製出更加適合書法、繪畫的新一代手工白皮紙及文物古籍修復紙——「迎春古紙」,讓古法造紙製作技藝煥發新生。
  • 老皮紙技藝煥發新生(13)
    新華社照片,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貴州),2019年4月25日老皮紙技藝煥發新生4月24日,在貴州省丹寨縣南皋鄉石橋村,王興武(左)和妻子在處理剛剛收購的造紙原料。為了不讓祖傳的技藝在自己手上失傳,王興武在當地文化部門的支持下,把手工造紙技藝和植物花草結合起來研製出了160多款不同樣式、風格各異的花草紙和紙制工藝品,並改良老式的皮紙製作工序,通過改變紙漿的配方比例,研製出更加適合書法、繪畫的新一代手工白皮紙及文物古籍修復紙——「迎春古紙」,讓古法造紙製作技藝煥發新生。
  • 玉泉故事匯|相傳清朝末年就存在的這條呼市老街,又將煥發「新生」
    玉泉故事匯|相傳清朝末年就存在的這條呼市老街,又將煥發「新生」 2020-05-23 06: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傳統藝術如何煥發新生從崑曲《清明上河圖》說起_雜談_中國金融...
    圖為崑曲《清明上河圖》劇照  「創作是一個不斷否定自己的過程」  風俗畫《清明上河圖》與崑曲,是兩種獨立的文化符號,它們是如何發生碰撞的呢在重獲新生後,張擇端將感悟融於筆端,創作出《清明上河圖》,畫出了市井百態與人間疾苦。  該劇的劇本,從最初文本構思到最終劇本呈現,經歷了十年打磨,2018年才完成。劇本原來有上、中、下三部,分別對應畫作中的前、中、後三段,最後為了表演效果,壓縮成一整部。對於劇本結構,王焱更是反覆推敲,甚至推翻再建,數易其稿。
  • 北京讓歷史建築煥發新生
    二審稿指出,歷史建築可化身圖書館、博物館,歷史名園則可以貼近百姓生活對外開放,活化利用將大有可為。同時提出,市人民政府應當建立跨區保護協調機制,統籌協調三條文化帶的保護利用;加強與天津市、河北省及周邊地區的協作,推進京津冀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體系建設。二審稿特別新增了「促進歷史建築和歷史名園開放利用」的內容。
  • 讓民間故事傳承經典,煥發新生和活力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蔣肖斌)10月18日,「民間故事·經典『新生』」論壇在北京舉行,這是第九屆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閱讀盛典「閱讀+」主題對話的首場活動。論壇上,中國作協副主席白庚勝和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苑利分別以《口頭文學遺產的傳媒傳承》和《如何看待民間文學的保護和開發》為主題,闡述經驗心得。白庚勝表示,對於民間文化遺產、民間故事的保護是時代課題,在搶救性保護之後,現在已進入以傳承為核心的保護階段。
  • 「非遺」活態傳承 中國毛南族「族寶」煥發新生
    「非遺」活態傳承 中國毛南族「族寶」煥發新生
  • 「非遺」傳承人李守白:「不痛不癢」的剪紙,如何煥發新生
    但在上海市文聯副主席、上海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非遺」海派剪紙代表性傳承人李守白的手中,剪紙正以新的姿態煥發出獨特的生命力。 近日,他在由中華藝術宮主辦、上海民間文藝家協會協辦的「上海美術大課堂」上,講述了海派剪紙的前世今生,並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袒露了對這門傳統藝術的新思考。
  • 成都傳統民居建築的特點,特色建築有哪些?
    四川自古為多民族雜居地區,建築式樣及內容豐富多彩。對於成都,更多的人知道的是川菜、火鍋等,其實古建築更能體現一個城市的歷史文化。今天我們了解下成都的傳統建築特色。「大出簷」,院內、街道的房屋出簷皆寬,有一挑、二挑、三挑。院內的簷下可曬穀子、掛玉米,堆柴薪,沿街的簷下可擺攤、避雨等。「小天井」,成都傳統的民居建築幾乎都有小天井。院內設有小天井、廊廡、敞口廳、望樓等開敞空間,方便各院落之間的聯繫,為居住在小天地裡的人們提供較大的生活與休閒空間。
  • 讓「失落」的民族建築重獲新生
    以前,這裡很多房子都年久失修,但在大連民族大學建築學院師生的努力下,老房子煥發出新的生機。改造後的少數民族民居,帶動了當地旅遊業發展,村民的年人均收入從4680元增加到1.1萬元。以前5萬元就能買到的房子,如今30萬元當地人都不賣。多年來,大連民族大學建築學院院長倪琪一直致力於保護少數民族建築、傳承建築文化。
  • 尋覓成都太古裡隱藏的老建築
    走進成都太古裡,落地玻璃和青瓦灰磚相得益彰,時尚店鋪和歷史建築毫不違和。在這裡,潮流時髦和古風古韻融為一體。在低密度、低高度的「雙低」的建築空間,傳統的街、坊、裡、巷巧妙地融入商業街區,呈現出獨特的現代時尚與古典優雅的時空交錯之美。今天,我們一起到太古裡尋覓那些無聲講述舊日故事的歷史建築,體會城市別樣之美。
  • 成都街頭新格調
    經過改造,陳舊的庫房煥發出新生。這裡有設計工作室、有軟體開發公司、還有人才公寓,不斷豐富的業態讓這座產業園逐漸聚攏著人氣。經過改造,陳舊的庫房煥發出新生建築·新空間在城市中尋找美,通過拍照打卡把美傳遞出去已經成為當代年輕人的生活方式之一。
  • 河北吳橋:百年線裝書工藝煥發新生(6)
    新華社照片,滄州(河北),2018年12月13日河北吳橋:百年線裝書工藝煥發新生12月13日,河北吳橋金鼎古籍印刷廠的工人查驗線裝書。河北省吳橋縣線裝書工藝是河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2006年,當地線裝書工藝傳承人谷秋生創辦吳橋金鼎古籍印刷廠,在繼承傳統工藝的同時不斷開拓創新,引入現代化生產工序,先後印制了《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四庫全書精編》《中國歷代碑刻書法全集》等多部大型古籍,並投資建設線裝書博物館。
  • 成都公布第十六批歷史建築保護名錄 歷史建築保護數量達253處
    、崇州市存古學堂舊址等24處建築被認定為成都市歷史建築。 為傳承巴蜀文明發展天府文化,努力建設世界文化名城,深入實施《成都市歷史建築和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條例》,進一步增加全市歷史建築保護數量,完善我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體系,近期成都市住建局梳理出了24處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建(構)築物,提交市歷史建築和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專家諮詢委員會審議通過後,已於近日經市政府批准公布。
  • 澳門歷史城區煥發新活力(看澳門)
    這是近日「慶祝澳門歷史城區申遺成功15周年嘉年華」開幕式在澳門鄭家大屋舉辦時的場景。2005年7月15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29屆世界遺產委員會在南非德班舉行會議,一致同意將澳門歷史城區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15年來,澳門特區政府日益重視保護和合理開發歷史城區,澳門市民對世界遺產的認識和保護意識不斷加強,澳門歷史城區不斷煥發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