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冷靜期、共同居住權、近親屬範圍……民法典草案引發熱議

2020-12-02 新浪財經

來源:經濟日報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24日分組審議民法典草案。與會人員表示,民法典各分編草案與民法總則「合體」是我國民法典編纂工作具有標誌性意義的一步,並就離婚冷靜期、共同居住權、近親屬範圍界定等問題展開討論。

民法典草案婚姻家庭編規定了離婚冷靜期制度。李鉞鋒委員對此認為,這一規定是為了避免當事人輕率、衝動離婚,維護家庭穩定。但在實踐中,並不是所有的登記離婚都是衝動導致。

「對於有重婚、家暴、遺棄、惡習等情形的,沒有必要設置冷靜期。」李鉞鋒說,建議在草案中增加條款規定,對於存在特定情形的離婚登記申請,可不設置離婚冷靜期。

此次提交審議的民法典草案還對近親屬的範圍作出了調整,刪除了將共同生活的公婆、嶽父母、兒媳、女婿視為近親屬的規定。信春鷹委員對此表示,不能因為「共同生活」不好界定就刪掉這一整條規定。建議明確將公婆、嶽父母、兒媳、女婿視為近親屬。

列席會議的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委員周建軍也說,實踐中存在許多公婆或者嶽父母需要兒媳或女婿照顧的情形,把這種關係直接排除在近親之外並不合理,也不利於維護家庭乃至社會的穩定。建議立法機關對相關條款作出進一步完善。

民法典草案在物權編中規定了居住權制度,不少與會人員建議,增加對配偶共同居住權的規定。「為了保護婚姻中弱勢一方的權利,對婚姻住所的處分應予特別限制,所有權人不能因為離婚就隨意處分原來共同居住的唯一住所,導致另一方無家可歸。」鄧麗委員說。

「婚姻中夫妻唯一住所,是夫妻履行法定義務、行使配偶權利的特定場所。」列席會議的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委員譚琳也建議,在草案中增加規定,屬於夫妻一方個人所有的房屋是夫妻唯一住所的,雙方有共同使用居住的權利,離婚後所有權人不得隨意處分。

對於公眾關心的個人信息保護問題,楊震委員認為,應將個人的健康信息納入法律保護範圍。建議草案明確規定,國家保護公民個人健康信息,確保公民個人健康信息安全。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非法獲取、利用、公開公民個人健康信息。

杜小光委員和列席會議的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委員騫芳莉,不約而同關注到網約車的侵權責任問題。他們認為,網約車這一新業態快速發展,已經成為人們的重要出行方式,建議草案侵權責任編對網約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時的責任分擔等作出明確規定。

與會人員普遍表示,編纂民法典是我國法治建設重要裡程碑。民法典草案已日漸成熟,建議本次會議審議並繼續完善後,由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決定,將草案提請明年召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

相關焦點

  • 離婚冷靜期是什麼意思 離婚冷靜期是多久實施了嗎
    在分組審議中,有關草案婚姻家庭編的三大問題引發熱議。關於完善離婚冷靜期草案第1077條規定了離婚冷靜期:自婚姻登記機關收到離婚登記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任何一方不願意離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撤回離婚登記申請。前款規定期間屆滿後三十日內的,雙方應當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發給離婚證;未申請的,視為撤回離婚登記申請。
  • 關注民法典草案2丨結婚?離婚?「喜當爹」?都明確了!
    患有重大疾病也可結婚、明確近親屬法定概念、明確夫妻共同債務範圍《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正在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民法典一旦表決通過,現行的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等9部單行法律同時廢止,我國民事權利保護將進入法典時代。民法典呼之欲出,連日來,民法典草案成為會場內外熱議的話題。
  • 民法典編撰者解釋:離婚冷靜期為何設定為1個月
    依據這一制度,老年人可以與相關金融機構達成設定居住權並以房養老的協議,由老年人將其房屋所有權在協議生效後移轉給金融機構,金融機構在該房屋上為老年人設定永久居住權,由金融機構根據房屋的價值向老年人進行定期的金錢給付,從而確保其生活質量不下降。民法典草案對現有繼承法律也作出了相應修改。
  • 民法典草案今提請審議 實施後現行婚姻法將廢止
    「前些年,各方面對這一規定比較關注,也引發了一些爭議。」  2018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根據各方面意見又出臺了《關於審理涉及夫妻債務糾紛案件適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修改了此前司法解釋對夫妻共同債務認定的規定。有的意見提出,新司法解釋的規定比較妥當,建議草案加以吸收,明確夫妻共同債務的範圍。
  • 民法典草案擬引入離婚冷靜期,全國人大回應
    圖源:新華社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9月以來共有38萬餘人次對民法典草案提出近79萬條意見,這也是近年來公眾提出意見最多的一部法律。離婚冷靜期是否應設甄別機制?草案中為何刪除隔代探望權?近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對民法典草案多個熱點議題作出回應。01民法典哪些議題呼聲較高?
  • 「離婚冷靜期」來了!怎麼個冷靜法?《民法典》新規將這樣實施
    其中諸如「離婚冷靜期」等熱議條款上海會如何落實?最受熱議的「離婚冷靜期」具體要怎麼執行?《民法典》增加了「離婚冷靜期」制度,規定「提交離婚登記申請後三十日的離婚冷靜期」,在此期間,「任何一方都可以向登記機關撤回離婚申請」。
  • 民法典將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
    王利明舉例道,民法典草案確認維護個人私生活安寧,嚴格禁止偷錄、偷拍、偷窺等行為。此外,針對垃圾信息泛濫、信息洩露和信息倒賣的情況,民法典草案在人格權編裡設置了多個條款強化對個人信息的保護。2018年1月17日,最高法頒布關於夫妻共同債務認定的最新司法解釋,「新司法解釋規定,夫妻共同生活和生產經營的債務,原則上是推定為個人債務,除非債權人能證明屬於夫妻共同債務,那麼就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
  • 從民法典草案(2019年12月16日稿)來看婚姻家事法律規則變化
    (四)明確親屬、近親屬、家庭成員主體範圍:便於進一步明確彼此之間權利義務界限。二、結婚規定有變化——結婚要坦誠哦(一)晚婚晚育應予鼓勵這一規定被移除。該政策與實行計劃生育政策遙相呼應,同時被移除,鼓勵生育意味明顯。但本次結婚年齡並未有所調整。
  • 60餘年磨一法 民法典將如何改變民眾生活?
    他對第一財經表示,過去的用益物權都是在土地上的用益物權,缺少在建築物上的用益物權,此次物權編草案新增了居住權用益物權;還有農村土地問題,明確了「三權分置」原則,民法典草案物權編明確規定土地承包經營權人可以自主決定依法採取出租、入股或者其他方式向他人流轉其土地經營權。這些都是創新和亮點。
  • 「律師說法」民法典草案設置「離婚冷靜期」30天,你支持嗎?
    離婚冷靜期引發熱議目前,正在編纂的民法典草案擬將「離婚冷靜期」納入婚姻家庭編的登記離婚程序。也就是說,如果要離婚,不再是立馬可以拿到離婚證,而是要經過30天的「冷靜期」才行。目的就是為了減少輕率離婚,衝動離婚,同時也呵護孩子。
  • 律師熱議民法典:重要法律往往伴盛世誕生,離婚冷靜期在律師圈反響大
    這強調了遺囑人的真實意願,體現了民法的意思自治原則。 夫妻債務問題也是社會熱議的話題。曾興華指出:「以前關於夫妻共同債務的司法解釋規定了許多,但是都好像還不夠精妙。這次《民法典(草案)》就明確了這是一個『共債共籤』的問題,只要是夫妻之債,一定要讓夫妻雙方共同認可、籤字。」
  • 公婆和兒媳是不是近親屬?民法典編纂中的九大爭議
    部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和全國人大代表贊同,認為離婚冷靜期還應延長。長期在社區工作的全國人大代表嶽喜環就表示,「能不能把離婚辦理時間拖長一點,免得離婚後後悔,也給家庭和諧創造一個機會。」 也有委員和代表持不同意見。全國人大代表黎霞就認為沒必要設離婚冷靜期,「如果要說冷靜期,我們認為結婚登記中的冷靜期更為必要。」
  • 民法典草案以完整版形態首次亮相
    這是民法典草案以完整版形態首次亮相,並提請立法機關審議。中國編纂民法典採取「兩步走」的思路:第一步先出臺民法總則;第二步編纂民法典各分編,適時出臺民法典。12月23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在北京舉行。
  • 離婚冷靜期後雙方「親自」和「共同」領證有啥區別?我們找了位律師...
    此文件中,「離婚證必須雙方同時領取」引發熱議,有人提出疑問,經過30天冷靜期後,如果一方不去領離婚證,是否就不能離婚?或者說,因為長期家暴或者其他一些因素申請離婚,是否必須得經過離婚冷靜期?記者連線律師進行了解讀。A、離婚冷靜期對挽救婚姻是否有效?
  • 「勞謙·觀點」「離婚冷靜期」《民法典》關於協議離婚規定的改變
    在我國,離婚可以通過協議離婚和訴訟離婚兩種方式實現。《民法典》頒布初期,離婚冷靜期曾引起廣泛熱議,面臨即將生效的《民法典》,離婚冷靜期也即將正式實施。下個月開始,協議離婚的流程便變成:一、夫妻雙方向婚姻登記機關遞交離婚登記申請;二、等待三十天離婚冷靜期,如果三十天內任一方不願意離婚,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撤回離婚登記申請;三、三十天冷靜期屆滿後,雙方都沒有到民政局撤回離婚登記申請
  • 離婚冷靜期霸屏 冷靜期內一方「突擊花錢」怎麼辦?
    民法典明年起正式實施,其中離婚程序中增加30天冷靜期引發社會強烈關注,相關多個熱點話題連日衝上微博熱搜榜。針對網民熱議的焦點話題,記者採訪了權威專家。一方轉移財產咋辦?不少網友擔心:如果真是鐵了心要離婚,冷靜期中,一方如果「突擊花錢」、轉移財產,或是肆意損毀共有財產,怎麼辦?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法學會婚姻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孫若軍表示,對於上述行為,可以依據民法典規定處理,如果一方在冷靜期內揮霍、轉移或毀損夫妻共同財產,離婚時就可以少分甚至不分財產。
  • 《民法典》近親屬範圍劃定引爭議
    《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近日進入二審稿審議,有關「近親屬」的劃定引發熱烈討論。
  • 打開民法典草案丨我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草案
    體現中國特色 時代特色 人民特色   專家表示,民法典是民族精神、時代精神的立法表達,民法典編纂,不僅要符合中國國情、與時俱進適應社會發展,還要以人民為中心,讓民法典更好地保護人民的民事權利,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三大特色,在內容上,民法典草案體現了鮮明的中國特色、時代特色和以人民為中心的人民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