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2月23日電 (梁曉輝 張素 李京澤)民法典草案23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這是民法典草案以完整版形態首次亮相,並提請立法機關審議。
中國編纂民法典採取「兩步走」的思路:第一步先出臺民法總則;第二步編纂民法典各分編,適時出臺民法典。
12月23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在北京舉行。由民法總則和民法典各分編草案合併組成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提請會議審議,這是民法典草案以完整版形態首次亮相,並提請立法機關審議。圖為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沈春耀在會上作說明。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2017年3月,民法總則由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通過。2018年8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對民法典各分編草案進行了初次審議,民法典編纂邁出第二步。2018年12月以來,全國人大常委會對民法典各分編草案進行了拆分審議,目前各分編草案均已完成二審。
23日提請審議的民法典草案由民法總則和民法典各分編草案合併組成。
草案共7編,依次為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附則,共1260條。
具體來說,第一編為總則編。草案基本保持民法總則的結構和內容不變,同時根據法典編纂體系化要求進行了適當調整,對個別條款作了文字修改,並把「附則」移至法典的最後部分規定。
第二編為物權編,完善了居住權制度,完善流押、流質的有關規定。
第三編為合同編,刪去違約方申請解除合同的規定,禁止高利放貸,並完善保理合同、建設工程合同有關規定。
第四編為人格權編,完善性騷擾有關規定,完善隱私的定義。
第五編為婚姻家庭編,進一步明確近親屬範圍,合理確定無效婚姻的情形,明確對隱瞞重大疾病婚姻的撤銷機關。
第六編為繼承編,進行了一些文字修改。
第七編為侵權責任編,完善網絡侵權有關規定,完善高空拋物墜物責任規則。
官方表示,編纂一部真正屬於中國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國幾代人的夙願」。
中國曾於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四次啟動民法制定工作,都因種種原因沒有取得實際成果,繼而決定先制定民事單行法。隨著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等先後出臺,中國逐步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民事法律規範體系。
中共十八大後,各方面立法條件比較成熟,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編纂民法典的決策。
經本次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後,民法典草案還將公開徵求意見,並提請2020年3月召開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