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民法典草案關於新繼承法的五大變化

2020-12-16 澎湃新聞

民法典草案關於繼承規定的五大變化: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將於2020年5月22日召開,這次會議上將提請審議的民法典草案備受矚目。

近日,民法典草案全文披露,其中繼承篇與現行《繼承法》對比有很大的變化!繼承父母財產(尤其是房產)有了什麼變化?是不是必須要到公證處立遺囑才能繼承財產?今天小編跟大家說說!

1

變化一:財產範圍擴大

現行《繼承法》中,遺產範圍使用列舉的方式,包括公民的收入、房屋、林木、文物、著作權等,而民法典草案則不再進行一一列舉,而是僅保留了現行《繼承法》關於遺產的概括性規定,即「遺產是自然人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這意味著只要是自然人合法取得的財產,都屬於遺產,可以被繼承,網絡財產、虛擬貨幣等都概括其中。民法典草案同時規定,「但是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根據其性質不得繼承的除外。」

2

變化二:法定繼承人範圍擴大

現行《繼承法》涉及繼承順序以及財產分配的主要是以下這幾條:

第十條:

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繼承開始後,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本法所說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和有扶養關係的繼子女。本法所說的父母,包括生父母、養父母和有扶養關係的繼父母。本法所說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異母或者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養兄弟姐妹、有扶養關係的繼兄弟姐妹。

第十一條:

被繼承人的子女先於被繼承人死亡的,由被繼承人的子女的晚輩直系血親代位繼承。代位繼承人一般只能繼承他的父親或者母親有權繼承的遺產份額。

第十二條:

喪偶兒媳對公、婆,喪偶女婿對嶽父、嶽母,盡了主要贍養義務的,作為第一順序繼承人。

第十三條:

同一順序繼承人繼承遺產的份額,一般應當均等。對生活有特殊困難的缺乏勞動能力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應當予以照顧。對被繼承人盡了主要扶養義務或者與被繼承人共同生活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可以多分。有扶養能力和有扶養條件的繼承人,不盡扶養義務的,分配遺產時,應當不分或者少分。繼承人協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而民法典草案在總則篇就明確了爭議較大的內容:胎兒的繼承權。

一個胎兒還沒有出生,父親就去世了,那麼這個胎兒有沒有繼承父親財產的權利?總則編草案中增加了對胎兒利益的保護,規定:「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娩出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這意味著,胎兒也可以繼承遺產或者接受贈與。胎兒娩出時是死體的,保留的份額按照法定繼承辦理。

另外民法典草案還擴大了《繼承法》上述第十一條的規定,擴大了繼承人的範圍:

民法典草案第1128條增加了代位繼承的適用範圍,具體修改為:「被繼承人的兄弟姐妹如果先於被繼承人死亡的,由被繼承人的兄弟姐妹的子女代位繼承。」也就是將被繼承人的侄、甥也納入了代位繼承人的範圍。

怎麼理解這個規定呢?舉個例子:

小明的父母在小明的爺爺奶奶去世後也去世了,只有小明和大伯相依為命。後小明的大伯不幸離世,大伯一輩子沒有結婚,只有小明一個親人,那麼小明可以繼承大伯的遺產嗎?

按現行《繼承法》,小明不在法定的代位繼承範圍裡,不能據此繼承大伯的遺產,只能根據該法第十四條規定分得適當的遺產。不符合第十四條規定的,遺產要被認定為無主財產,上交給國家。

而根據民法典草案,被繼承人的兄弟姐妹先於被繼承人死亡的,侄、甥可代位繼承其父、母有權繼承的遺產份額,故小明可以繼承大伯的遺產。

3

變化三:修改了喪失繼承權的情況

現行《繼承法》對喪失繼承權是這樣規定的:

繼承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喪失繼承權:(一)故意殺害被繼承人的;(二)為爭奪遺產而殺害其他繼承人的;(三)遺棄被繼承人的,或者虐待被繼承人情節嚴重的;(四)偽造、篡改或者銷毀遺囑,情節嚴重的。

而民法典草案,增加了兩種情況:

情況1:隱匿遺囑

有人因為遺囑可能對其將來繼承財產不利,就借用自己保管的機會把遺囑藏起來。隱匿遺囑,嚴重的可以導致繼承權喪失。

情況2:欺詐、脅迫被繼承人設立遺囑

以欺詐、脅迫手段迫使或者妨礙被繼承人設立、變更或者撤回遺囑,情節嚴重的,喪失繼承權。

比如:王阿姨有一個兒子、一個女兒。女兒對王阿姨很孝順,兒子則相反。有一天,王阿姨的兒子希望能得到她的財產,在家裡用打罵、威脅、恐嚇等方式,逼迫王阿姨寫出一份遺囑,把所有的財產都讓他繼承。

按照此次草案增加的對繼承權喪失情形的規定,王阿姨的兒子就喪失了繼承權。

4

變化四:新增對繼承人寬恕制度

民法典草案繼承編還特別增加了對繼承人的寬恕制度,明確繼承人確有悔改表現,被繼承人表示寬恕或者事後在遺囑中將其列為繼承人的,該繼承人不喪失繼承權。

按上述例子,王阿姨的兒子確實明白了自己的錯誤,並確有悔改表現,而王阿姨又願意原諒兒子。那麼王阿姨的兒子不喪失繼承權。

5

變化五:刪除「公證遺囑效力優先」規定

增加列印、錄像等新遺囑形式

一些老人會立幾份遺囑,但是哪份遺囑最後會被法律認可呢?現行《繼承法》是以公證遺囑的效力為優先原則。此次民法典草案繼承編中刪除了「公證遺囑效力優先」規定。

這有什麼變化呢?舉個例子:

張大爺老兩口共有兩子兩女,老兩口曾經公證了一份遺囑,財產由4個子女均分。但是在張大爺生命的最後幾年,老兩口是跟小兒子一家度過的,小兒子一家對老兩口的照顧也多過其他子女,於是張大爺兩口又立了一份自書遺囑,死後財產要給小兒子一半。

但是在張大爺去世後,這份自書遺囑被法院判定為無效。

此次民法典草案則將公證遺囑優先的原則刪除,公證遺囑不再具有效力上的優先性,在判定各份遺囑之間的效力時,以最後訂立的遺囑為準。

增加列印、錄像等新遺囑形式

此次草案的修改,對遺囑的認定形式,增加了兩種,認可了列印遺囑和錄像遺囑形式。

根據草案規定,列印遺囑要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遺囑人和見證人應當在遺囑每一頁籤名,註明年、月、日。

錄音、錄像遺囑要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遺囑人和見證人應當在錄音錄像中記錄其姓名或者肖像,以及年、月、日。

以上是民法典草案對繼承規定的變動內容。

來源: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

原標題:《看民法典草案關於新繼承法的五大變化》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看民法典中繼承法部分五大變化
    近日,民法典草案在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中審議通過,並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其中繼承篇與現行《繼承法》對比有很大的變化!繼承父母財產(尤其是房產)有了什麼變化?是不是必須要到公證處立遺囑才能繼承財產?今天小編跟大家說說!
  • 繼承權新變化,民法典草案公布!獨生子女無法繼承房產?2020年起...
    中關村科學城總工會傳播工會聲音、服務職工群眾近日,民法典草案全文披露,其中繼承篇與現行的《繼承法》對比有很大的變化!繼承父母財產(尤其是房產)有了什麼變化?是不是必須要到公證處立遺囑才能繼承財產?今天跟大家說說!
  • 民法典草案以完整版形態首次亮相
    這是民法典草案以完整版形態首次亮相,並提請立法機關審議。中國編纂民法典採取「兩步走」的思路:第一步先出臺民法總則;第二步編纂民法典各分編,適時出臺民法典。12月23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在北京舉行。
  • 中國民法典草案建議稿出爐 婚姻法或被親屬法替代
    中國民法典草案建議稿出爐 婚姻法或被親屬法替代 2014-04-01來源:法制晚報 社科院版的民法典專家建議稿一個很大突破就是:放棄了婚嫁家庭法這個狹義的概念,重新啟用了「親屬法」概念。dNV瀟湘晨報網  該叢書近日已出版,共分八卷九冊,分別是:中國民法典草案建議稿、總則編、物權編、債權總則編、合同編(上下冊)、侵權行為編、親屬編、繼承編。dNV瀟湘晨報網  《法制晚報》記者就該課題及叢書的相關情況,採訪了民法典立法研究項目負責人、《物權法》主要起草人孫憲忠教授。
  • 打開民法典草案丨我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草案
    編纂民法典不是制定全新的民事法律,而是對現行分別規定的民事法律規範進行科學整理,還要對已經不適應現實情況的現行規定進行必要的修改完善,對社會經濟生活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作出有針對性的新規定。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民法室主任 黃薇:既要保持法律的連續性、穩定性,也要有適度的前瞻性。
  • 遊戲帳號能否繼承?民法典草案中將概括
    以繼承編為例,早在1985年,我國就頒布施行了《繼承法》,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其中很多條文已經落後。比如像QQ號、遊戲帳號等虛擬財產,到底能否繼承?這些都曾引起過巨大的爭議。新的民法典草案到底增加了哪些新的內容?
  • 全文版民法典草案開徵民意
    日前閉幕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對首次亮相的全文版民法典草案進行了審議,並決定將民法典草案提請2020年3月5日召開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全文版民法典草案眼下已在中國人大網公布,公開徵集社會公眾意見。
  • 【獨家】盛世修典:新中國首部民法典草案亮相
    導讀:編纂民法典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舉措,是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和人民權利的重要立法項目,也是國家法治化進程中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近日,民法典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
  • 全國兩會|臺灣省代表團審議民法典草案和「港版國安法」決定(草案)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臺灣省代表團團長黃志賢向代表介紹民法典編纂過程(圖片來源:全國臺聯)  華夏經緯網5月26日訊:(記者李昕)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臺灣省代表團5月25日上午審議民法典草案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決定
  • 新中國首部民法典草案亮相
    民法典(草案)共7編,依次為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以及附則。  「編纂一部真正屬於中國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國幾代人的夙願。」    「經過多年努力,我國已經先後制定了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等民事立法,逐步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民事法律規範體系,民事司法實踐積累了豐富經驗,民法理論研究也達到較高水平,為編纂民法典奠定了較好的制度基礎、實踐基礎和理論基礎。」
  • 字字千鈞 讀懂民法典草案裡的「民」和「法」
    民之所呼 法有所應  民法典編纂過程中,先後10次通過中國人大網公開徵求意見,累計收到42.5萬人提出的102萬條意見和建議  5年等待一部「法」,此言不虛。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律師協會會長肖勝方評價說:「民法典草案體現時代精神、反映人民意願,是一部真正『以人民為中心』的法典。」  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草案  新中國歷史頭一遭  將相關民事法律規範編纂而成一部綜合性法典,是對我國民事立法和司法實踐經驗的全面總結。
  • 關注民法典草案2丨結婚?離婚?「喜當爹」?都明確了!
    民法典一旦表決通過,現行的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等9部單行法律同時廢止,我國民事權利保護將進入法典時代。民法典呼之欲出,連日來,民法典草案成為會場內外熱議的話題。從一個人到一個家,你不再是一個個體,而是需要與配偶、親屬等一起,共同承擔一個家庭的責任。法定婚齡有修改嗎?哪些情況禁止結婚?哪些親屬算是法律意義上的近親屬?
  • 民法典(草案)修改 民法典草案最新說明全文內容
    1979年第三次啟動,由於剛剛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制定一部完整民法典的條件尚不具備。因此,當時領導全國人大法制委員會立法工作的彭真、習仲勳等同志深入研究後,在八十年代初決定按照「成熟一個通過一個」的工作思路,確定先制定民事單行法律。現行的繼承法、民法通則、擔保法、合同法就是在這種工作思路下先後制定的。
  • 民法典草案明年將提請人代會審議 是新中國第一部法典化法律
    資料圖:2019年4月20日,民法典人格權編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二次審議。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沈春耀作關於《民法典人格權編(草案)》修改情況的匯報。中新社記者 盛佳鵬 攝「編纂一部真正屬於中國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國幾代人的夙願。」
  • 關注民法典草案1丨胎兒有繼承權嗎?孩子到底跟誰姓?說法來了!
    民法典通過後,現行的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等9部單行法律同時廢止,我國民事權利保護將進入法典時代。民法典呼之欲出,連日來,民法典草案成為會場內外熱議的話題。「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神中,每個人就是整個國家。」從一個人到一個家,從一個小區到一個社會,民法典將改變你生活的方方面面。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立法演進與新舊法對照》
    內容簡介: 5月28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和附則。
  • 2020年立法計劃出爐 民法典草案3月提請審議
    來源:經濟日報原標題:2020年立法計劃出爐 民法典草案3月提請審議本報訊 記者曾詩陽從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獲悉:2020年立法工作計劃目前已經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十四次委員長會議原則通過,對2020
  • 民法典草案今提請審議 實施後現行婚姻法將廢止
    民法典草案今日提請全國人代會審議  正式實施後 現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等將同時廢止  今天,民法典草案提請全國人代會審議。「編纂民法典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確定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和立法任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設部署。」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 民法典實施後,遺產繼承將發生變化,繼承律師解讀民法典新繼承法
    民法典實施後,新繼承法會有哪些不同?民法典實施後,遺產繼承將發生哪些變化,北京遺產繼承律師張亞敏律師解讀民法典新繼承法7大變化。新繼承法新增列印遺囑、錄像遺囑第三、新增列印遺囑形式原《繼承法》規定的遺囑形式僅有五種,分別為公證遺囑、自書遺囑、代書遺囑、錄音遺囑、口頭遺囑。
  • 從民法典草案(2019年12月16日稿)來看婚姻家事法律規則變化
    現行婚姻法將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婚姻家庭編》取代。婚姻家事法律規則有了很多變化,這些又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調整呢?一、婚姻家庭一般性規定有所調整——未來多胎有望。(一)移除實行計劃生育規定:計劃生育政策將會進一步鬆動,政策會逐步會向鼓勵生育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