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體!「完整版」中國民法典草案首次亮相

2020-12-07 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2月23日電(記者羅沙、楊維漢)7編加附則、84章、1260條,每一條都與你我息息相關……23日開幕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現場,一本本厚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擺放在與會人員面前。這也是民法典各分編草案與2017年制定的民法總則「合體」後,首次以完整版中國民法典草案的形式亮相。

民法是法律體系這座「大廈」最重要的支柱之一。我國的民法典編纂工作採取「兩步走」:第一步出臺民法總則;第二步編纂民法典各分編,並將修改完善的各分編草案同民法總則合併為完整的民法典草案,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

據悉,2018年8月以來,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第七次、第十次、第十一次、第十二次、第十四次會議分別對民法典各分編草案進行了審議。目前,民法典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等六個分編草案已經全部完成了二審,其中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侵權責任編三個分編草案完成了三審。

民法典各分編草案各次審議後,廣泛徵求各界意見。近日,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根據各方意見對民法典各分編草案進行了審議,並將民法總則編入草案,重新編排條文序號,形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

這本民法典草案中,總則編草案基本保持民法總則的結構和內容不變,物權編草案完善了居住權制度等有關規定,合同編草案明確提出禁止高利放貸,人格權編草案完善了防止性騷擾有關規定,婚姻家庭編草案進一步明確近親屬範圍等,侵權責任編草案完善了高空拋物墜物責任規則。

據介紹,按照民法典編纂工作計劃,民法典草案提請本次常委會會議審議後,由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決定,將草案提請明年召開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

「草案『合體』,標誌著民法典編纂已進入收官階段。」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王軼說,「一部回應時代之問的民法典,必將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日益完善的又一重要裡程碑,必將有力提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完)

相關焦點

  • 《民法典(草案)》全文,共1260條
    《民法典(草案)》全文,共1260條 2020-05-30 02: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法典草案以完整版形態首次亮相
    中新社北京12月23日電 (梁曉輝 張素 李京澤)民法典草案23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這是民法典草案以完整版形態首次亮相,並提請立法機關審議。中國編纂民法典採取「兩步走」的思路:第一步先出臺民法總則;第二步編纂民法典各分編,適時出臺民法典。12月23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在北京舉行。由民法總則和民法典各分編草案合併組成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提請會議審議,這是民法典草案以完整版形態首次亮相,並提請立法機關審議。
  • 從民法總則到民法典草案,一部「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呼之欲出
    首次「合體」面世時光回溯到2014年10月,編纂民法典——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了這一重大立法任務。我國民法典編纂採取「兩步走」:第一步出臺民法總則;第二步編纂民法典各分編,並將修改完善的各分編草案同民法總則合併為完整的民法典草案,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2016年6月,民法總則草案首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標誌著民法典編纂工作正式進入立法程序。
  • 民法典(草案)全文正式公布+徵求意見,第1260條意味著什麼?
    剛剛,中國人大網就民法典草案等6件法律草案徵求意見,並公布了民法典(草案)全文:據新華社報導,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28日上午表決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提請審議民法典草案的議案,決定將民法典草案提請2020年召開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
  • 重磅:《民法典(草案)》全文發布,內容共1260條(附全文)
    民法典每一條都與你我息息相關!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召開在即,民法典草案即將提請全國人代會審議,中國民法典呼之欲出。我國的民法制度也將迎來民法典時代。一部民法典,提升一個國家的治理水平。中國民法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這座「大廈」的重要支柱,必將為法治中國建設築牢根基,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提供堅強法治保障。
  • 民法典草案首次整體亮相 多項條款引發聚焦
    編者按:12月23日,新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法典化」的法律——民法典草案首次以完整版形態亮相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並提請立法機關審議。這一重大法治事件引發輿論熱議。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民法學研究會副會長楊立新略帶調侃地評論稱,「高空拋物、全樓『背鍋』的情形應會大幅減少」;《工人日報》文章認為,「明確物業公司為高空拋物責任主體,並不是轉移責任,而是為了讓物業公司更好地履行應盡的義務」。但同時,以物業公司為首的少數聲音對此不予認可,稱「物業公司作為服務企業,既沒有執法權也沒有處罰權,無法強行約束業主的行為」。
  • 民法典保障人民權益有何突破?
    2020-05-18 14:56:11 | 來源:新華網    全國兩會期間,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還將對醞釀多年的民法典草案進行審議
  • 民法典草案有哪些看點?
    被譽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的民法典草案,由民法總則與各分編草案「合體」而來,包括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及附則,共1260個條文,覆蓋人民生活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生產經營的方方面面。這樣一部法典,編纂難度可想而知。   中國民法典
  • 民法典草案將提請明年全國人代會審議,哪些規定將影響你我?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28日上午表決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提請審議民法典草案的議案,決定將民法典草案提請2020年召開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民法典草案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上首次亮相。這也是民法典各分編草案與2017年制定的民法總則「合體」後,首次以完整版中國民法典草案的形式呈現。
  • 小睿看會|民法典草案,有看點
    民法典草案,來了  7編加附則、84章、1260條,總字數逾10萬,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民法典草案被譽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民法典草案由民法總則與各分編草案「合體」而來,包括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及附則。
  • 中國首部民法典草案即將審議 怎樣影響每個人?
    中新社旗下《中國新聞周刊》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經審議通過後,將成為新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法典化的法律。 這部民法典(草案)共7編,依次為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亮點紛呈。
  • 話說民法典|這條路走了66年 民法典編纂的歷史沿革
    5月21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預備會議通過了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議程,其中一項重要議程是審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提請審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的議案。即日起,中國紀檢監察報、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開設「話說民法典」欄目,闡述編纂民法典的重大意義、民法典草案的主要內容等。
  • 民法典草案釋例: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
    7編:民法典草案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2步走:民法典編纂工作採取「兩步走」的工作思路。第一步:制定民法總則,作為民法典的總則編。第二步:編纂民法典各分編,經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和修改完善後,再與民法總則合併為一部完整的民法典草案。婚姻家庭家和萬事興婚姻家庭制度是規範夫妻關係和家庭關係的基本準則。
  • 「完整版」民法典亮相 讓清官更好斷家務事
    日前,由民法典各分編草案與民法總則「合體」而成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以下簡稱民法典草案)首次面世,提交至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其中,婚姻家庭編草案因其與每個公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備受社會關注。那麼,本次提交審議的民法典草案婚姻家庭編草案三審稿有哪些增刪的內容?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主要內容 每一項都與你有關
    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將提請即將召開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這意味著,新中國首部民法典即將問世,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將因這部法典的誕生而被深刻地影響。為了有序推進,我國民法典編纂採取「兩步走」:第一步出臺民法總則;第二步編纂民法典各分編,並將修改完善的各分編草案同民法總則合併成為完整的民法典草案,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2016年6月,民法總則草案首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2017年3月,民法總則獲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表決通過;2018年8月,民法典各分編草案首次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審議。
  • 12月16日民法典草案首次全文呈現,民法總則將被廢止
    12月16日民法典草案首次全文呈現,民法總則將被廢止 2019-12-17 17: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中國第一部民法典草案將亮相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嶽仲明表示,由民法總則和民法典各分編草案合併組成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將提交即將召開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這是合併後的民法典草案首次亮相。在回應記者關於2020年立法規劃提問時,嶽仲明再次表示,立法工作計劃已經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十四次委員長會議原則通過,民法典草案將提請2020年3月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這將成為新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法典化的法律。」「編纂一部真正屬於中國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國幾代人的夙願。」
  • 民法典: 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民法典: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本報記者 楊金麗滄州市委黨校政策法律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郭雅雯就民法典的重大意義和突出亮點作了詳細解讀。民法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有著裡程碑式的意義。環視全球,不少國家都有民法典。
  • 我們需要一部什麼樣的民法典
    這是民法典草案以完整版形態首次亮相,並提請立法機關審議。草案共7編,涵蓋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等,禁止高利放貸、完善隱私定義、居住權規定、高空拋物、防止性騷擾等一批民眾關注的熱點話題都出現在了審議稿中。
  • 民法典誕生的時代意涵
    看今朝,自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確立編纂民法典這一重大立法課題,到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通過民法總則,再到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上民法典(草案)完整版的「首次亮相」,民法典編纂工作已經悄然開展了2000多個日日夜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