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在外,家中的長輩常常告訴我們「得饒人處且饒人」,出門在外不比在家中,什麼事都能遷就你,更多的是禮多人不怪,為什麼長輩們會用這句話來告訴我們這些道理呢。其實,長輩們想告訴我們的不是寬容待人,而是凡事不要過於追求。
「得饒人處且饒人」出自宋朝俞文豹的《唾玉集·常談出處》,全詩為「爛柯真訣妙通神,一局曾經幾度春。自出洞來無敵手,得饒人處且饒人」。
講述的是蔡州褒信縣有一個道士非常善於與下棋,但是他有一個怪痞,就是在下棋的時候,常常讓對手先下,要知道在下圍棋時,先手的贏是比後手要大上很多的。所以用這句詩來表示這個道士人的處事原則。
而這句也告訴我們做人要寬容、體諒別人,凡事不要做得太絕,須留有一定的餘地。我們都知道,天上不會白掉餡餅,無論做什麼都是需要用其它東西進行交換的,往往免費的東西才是最貴的。
而這位道人「自出洞來無敵手」,就一直為他人而考慮,從來不爭先後。也告訴我們凡事一定要多站在他人的角度去多考慮問題,而不是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場想問題,也就是凡事不要太過於強求。
要知道該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即使你是現在得到了,將來也要加倍還回去。
而這最後一句「得饒人處且饒人」也是全詩的精華所在,在人的一生中,精力與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樣樣都能精通,即使有,那也是萬中無一的人,也淪不到你的身上。就像用想手握緊流沙一樣,你越抓得緊,而沙遺漏得更厲害。
很多時候,我們就是太過於執著,以至於迷失了方向,老話說得好「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如果我們從中跳出來,那就是「退一步海闊天空」。
只有學會放下執著,才能更進一步,因為成功的路不是只有一條,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不是努力,而是浪費時間。
而這句「得饒人處且饒人」就是告訴我們,凡事不要過於執著,畢竟強扭的瓜不甜。當然,這裡並不是說,做任何事都一定要按著這個哲理來,而是在多數情況下,能寬容的情況下,就待人、待物寬容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