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黑學:做人,不要欺人太甚!要明白「得饒人處且饒人」的道理

2020-12-11 人生智慧全解讀

厚黑學:做人,不要欺人太甚!要明白「得饒人處且饒人」的道理,給人一條生路,也是給自己留條後路。

先來看一個寓意深長的寓言故事:

天空中的一隻老鷹,盯上了一隻兔子,窮追不捨,想要將它吃掉。兔子眼看就要命喪鷹爪之下,這時,它突然看到一隻屎殼郎。兔子也是「病急亂求醫」,竟然求屎殼郎幫忙,並承諾如果能活下來,就做它的僕人,而屎殼郎竟然也「不自量力」地答應了。等到老鷹飛下來的時候,屎殼郎擋在兔子面前,說道: 「請不要吃掉兔子,因為它已經是我的僕人了。」

老鷹那會將渺小的屎殼郎放在眼裡,它抓住了兔子,並當著屎殼郎的面,殘忍地吃掉了兔子。吃完後,老鷹就飛走了,但屎殼郎卻沒有忘掉這一次的奇恥大辱,下定決定千方百計地復仇。沒多久,屎殼郎發現了老鷹的巢,於是它就偷偷地爬上去,費盡力氣把所有老鷹蛋都給推了下去,全給摔破了。

老鷹十分氣惱,但又拿屎殼郎沒辦法,於是求天神幫忙,賜給他一個能安心築巢、平安孵蛋的地方。天神說:「等你再孵蛋時,你可以把蛋放在我的懷裡孵化。」 然而,屎殼郎知道這件事後,便馬上團了一個糞蛋,把糞蛋扔到天神的懷裡。天神感到非常噁心,想把它抖掉,結果,又把老鷹的蛋全部給摔破了。

俗語道:「得饒人處且饒人。」厚黑學也強調,凡事都應適可而止,給人一條生路,也是給自己留條後路。上面這個寓言故事就是告訴我們,不要輕視和得罪任何一個人,哪怕是看起來很渺小的人,也不要逼人太甚。

再有,我們在一些場合以及一些事情上,常常看見一些熟諳法律或人情世故的人,動輒以恐嚇、要挾為手段。來逼迫對方就範,這也是一種十分不明智的行為,顯得欺人太甚。這些人自以為熟悉法律規章或人情世故,在溝通尚未展開或開始不久就提出「訴諸於法」或「要對方好看」的恐嚇,自以為對方會因畏懼而答應自己的要求,但是,這可能嗎?就算對方在你的「淫威」下屈服,他們的「歸順」也不長久,恐怕他們的報復行動也會使你面臨四面楚歌的地步。

假如你遇到一位有經驗的人,那就更慘了。他們對你的威逼恐嚇是不會驚慌畏縮的。他們早就洞悉你的陰謀了,而且胸有成竹。到時候,你是要做一隻「縮頭烏龜」呢?還是與對方「兵戎相見」?不論哪一種選擇對你來說都是得不償失。訴訟或暴力威脅是要「破財」的,若破了財又無法「消災」的話,那豈不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嗎?

因此,真正大厚黑之人,都懂得「得饒人處且饒人」的道理,在為人處世中是不會把自己或對方給逼上絕路的。

事實上,當你欺人太甚,不給別人留一點活路的時候,任何人都會進行頑強的反抗,這樣雙方都不會有什麼好結果。所以,待人處事固然需「得理」,但絕對不可以「不饒人」,給人一條生路,也就是給自己留條後路。(百家號獨家內容)

相關焦點

  • 俗語「得饒人處且饒人」,下半句是精華,老祖宗教我們的做人道理
    在眾多的俗語中,「得饒人處且饒人」絕對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句俗語。字面意思很簡單,說的就是與人相處,能饒旁人的地方,就不要太過追究。人生在世,我們難免與人打交道,如果總是斤斤計較,不但旁人會對你有看法,你自己也會活得很辛苦。正如謀聖鬼谷子所言:「化轉環屬,各有形勢」。人生,就如同一個大圓圈,我們不知道這次遇到的人,什麼時候就會再次相遇。
  • 「得饒人處且饒人」告訴我們的不是寬容,更多的是不要強求
    出門在外,家中的長輩常常告訴我們「得饒人處且饒人」,出門在外不比在家中,什麼事都能遷就你,更多的是禮多人不怪,為什麼長輩們會用這句話來告訴我們這些道理呢。其實,長輩們想告訴我們的不是寬容待人,而是凡事不要過於追求。
  • 俗語「得饒人處且饒人」,但是下一句卻鮮為人知,道理引人深思!
    其實,人生要懂得釋懷,有時候要拿得起放得下,不能因為一時的得失而耿耿於懷,這樣會擾亂我們正常的生活秩序。當我們看得開了,一切也就煙消雲散了。有這樣一句大家都耳熟能詳的俗語「得饒人處且饒人」,其實這句話從字面的意思來理解,就是說我們要心胸寬廣,與人發生爭執的時候,即便我們在理,對方無理取鬧,也不要太多的計較。
  • 對人和氣,很講道理的星座,得饒人處且饒人,凡事留三分
    1點星座對人和和氣氣,凡事講道理,從不隨意亂來,儘量不跟人起衝突,也不跟人吵架,做到「得饒人處且饒人」,因為凡事留一面,日後好相見,有時候世界挺小的,兜一圈又轉了回來,所以說會為人處世的人在與人交往過程中都和和氣氣的
  • 老祖宗智慧:「得饒人處且饒人」,下半句才夠精華,教你如何做人
    在眾多的俗語中,「得饒人處且饒人」絕對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句俗語。字面意思很簡單,說的就是與人相處,能饒旁人的地方,就不要太過追究。人生在世,我們難免與人打交道,如果總是斤斤計較,不但旁人會對你有看法,你自己也會活得很辛苦。正如謀聖鬼谷子所言:「化轉環屬,各有形勢」。
  • 「得饒人處且饒人」這句名言,原來出自於詩句,上一句同樣很經典
    古人的這種智慧,還有他們在生活中有吸取的經驗,也讓一些話成為了至理名言,那麼「得饒人處且饒人」這一句話,正是告訴了世人很多的道理,看似一句不太起眼的話,但是充滿了智慧,而且寫這首詩的蔡州道人,那就是一位了不起的思想家,同時又是得道之人,這首詩也是出自於他的《絕句.爛柯真訣妙通神》一詩。
  • 「得饒人處且饒人」,下半句更體現古人的處世準則
    在眾多的俗語中,有一句關於為人處世的俗語:「得饒人處且饒人。」意思就是與人相處,能寬恕別人的地方,就不要太過追究。 自出洞來無敵手, 得饒人處且饒人。 這是一種強者的姿態,誰有點兒能耐不顯擺?關鍵是人家一下子又將鋒芒藏了起來,這其實是一種很高的境界。
  • 俗話說「得饒人處且饒人」,後半句才是精華,說透為人處世之道
    就比如我們經常會說的「得饒人處且饒人」,其實從字面上面看,就是在自己佔著道理的時候,也不能夠咄咄逼人。而在處理的事情的時候,最好還是以一個寬容平和的心態,多設身處地的站在別人的角度去為別人著想,才能夠更好的體諒和寬恕別人,也才能夠團結更多的人,形成自己的助力。那如果我們尋根溯源,就會發現這句話其實出自《唾玉集》,原文裡是說:「爛柯真訣妙通神,一局曾經幾度春。自出洞來無敵手,得饒人處且饒人」。
  • 易經忠告:「得饒人處且饒人」,做人留一線,才是安身立命之本
    《易經》從整體的角度去認識和把握世界,把人與自然看作是一個互相感應的有機整體。即"天人合一"。我們的老祖宗經過歲月的積累、時間的打磨,對於人情世故早已瞭然於心,《易經》中就記載了有關於做人的道理。易經忠告:「得饒人處且饒人」,做人留一線,才是安身立命之本。
  • 「得饒人處且饒人」上一句為何很少人提?只因太犀利
    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一句勸世名言:得饒人處且饒人。意思就是能寬恕別人的地方就儘量寬恕,做事要留有餘地,不要趕盡殺絕。這句話也成了中華文化的一種標誌,和我們的求同存異、包容文化一脈相承。是啊,如果不是「得饒人處且饒人」,中華大地哪來的民族融合、四海皆兄弟?或許早已是一盤散沙。人類文明的最終走向不正是這樣嗎?多元發展、和諧共生,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
  • 古人說:得饒人處且饒人。對別人寬容、大度是一種高尚的美德
    人與人之間難免會發生一些爭執。 而一旦有了紛爭,誰都認為自己是對的,有的人常常得理不饒人,抓住別人的小辮子不放,指責對方的錯誤,以顯出自己是佔了上風。古人說:「得饒人處且饒人。對別人寬容、大度是一種高尚的美德;得理要饒人、給對方一個臺階下,是一種智慧;讓人三分,得人生十足。
  • 「得饒人處且饒人」,前面7個字因為太霸氣,被人選擇性遺忘了!
    「得饒人處且饒人」,前面7個字因為太霸氣,被人選擇性遺忘了!孔子真說過「以德報怨」嗎?他的回答很硬氣,是後人錯怪他了!此外,在寬待他人上,還有句古語,叫「得饒人處且饒人」。指的是要寬容、體諒別人,儘量寬恕別人;還指做事不要做絕,須留有餘地。其實,「得饒人處且饒人」一語的背後,還有個故事,只有將故事與前後文連起來理解,才能深諳其中的真義。
  • 「得饒人處且饒人」原指下圍棋的讓先
    跟著歷史典故學漢語,一本書看透200個詞語的前世今生  許暉 著 世紀文景 上海人民出版社  十四、「得饒人處且饒人」和「大快朵頤」  「得饒人處且饒人」原來是指下棋讓先  「得饒人處且饒人」的「饒」字,今天一概解釋為寬恕、容忍,如此一來,這就成了一種事後行為,即事情發生之後要寬恕別人。
  • 得饒人處且饒人,下一句堪稱經典,不懂得這句話就晚了
    有一部很多人都看過的電影,叫《破壞之王》。劇中有一個經典橋段,周星馳主演的何金銀,與空手道大師兄戰於擂臺。何金銀用計未被打死,大師兄不服,比賽結束後還要取何金銀性命。這時候鷹爪門掌門人上臺阻攔,對大師兄說道:「年輕人,得饒處且饒……」最後一個字沒說口,就被大師兄一個頭槌KO。
  • 「得饒人處且饒人」前面還有7個字,一起念才霸氣,很多人不知道
    」,怎能明白詩聖的窮卻豁達。同樣,很多人覺得「腹有詩書氣自華」高雅得很,卻不知道出自蘇軾的《和董傳留別》,上一句是「粗繒大布裹生涯」,粗布裹身還能腹有詩書,這才是大雅。 本期,筆者再和大家分享一句這種被去錯了的精華。俗語「得饒人處且饒人」很多人都知道,就是告訴我們做事不要太絕,要給他人留條後路,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它前一句有多狂,雖然只有7個字,但兩句放在一起念才更霸氣。
  • 「得饒人處且饒人」,後面一句更經典,卻十人九不知
    但是自古以來,如何與他人打交道都是一個比較深奧、不容易參透的問題,因為這個問題涉及、關聯到的方面很多,很多道理是需要我們在不斷的成長、不斷的切身實踐之後才能感受領會到。   我們的老祖宗不僅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寶貴的歷史傳統文化,還給後人們留下了非常多與為人處世相關的俗語老話,值得我們每個人去認真領悟學習。
  • 「得饒人處且饒人」溫文爾雅,前一句卻很狂,成綠林好漢口頭禪
    「得饒人處且饒人」溫文爾雅,前一句卻很狂,鮮為人知。「得饒人處且饒人」的前一句很狂,許多人都不願提及中國人在與人交往時,講究個中庸之道,不偏激,做事留有餘地,用一句常用俗語來說,就是「得饒人處且饒人」。
  • 俗語「得饒人處且饒人」,啥意思?
    俗話說,得饒人處且饒人。最近在一家超市發生了一件讓人很尷尬的事情,我對超市做法表示不理解,就算老太太偷超市的商品有過錯,也不能對他在門口掛牌示眾啊。俗話說,殺人不過頭點地,可以用其他的方式讓老太太進行賠償,為什麼要讓他掛牌兒示眾呢?
  • 增廣賢文:得饒人處且饒人,講的全是人生哲學,說的都是處世之道
    在古代,聖賢常常會留下一些話、道理來闡述一些觀點,一些事情的本質。用話流傳於世的,經常是朗朗上口的,《增廣賢文》就是一本收錄聖賢們智慧的書籍。增廣賢文:講的全是人生哲學,說的都是處世之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下面的這3句原文與翻譯。
  • 得饒人處且饒人所指何事?
    從子嗣承繼的關係來說,女孩子雖然是父母的親生骨肉,但終究在長大成人之後,要出嫁而成為外姓人家的人。女大當嫁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也是女子一生的歸宿,儘管表面上還保留著固有的血緣關係,實際上卻是由十分親密漸漸地走向疏遠,像水一樣已經潑出門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