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代所謂小說是文學的一種樣式,是指一種主要的敘事性的文學體裁,是一種用散文形式進行敘述的故事。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環境的描寫,塑造多種多樣的人物形象,廣泛地多方面地反映社會生活。小說可以運用描寫、敘述等各種藝術表現手法,如敘述事件糾葛、人物關係等等,來細膩地刻畫人物性格,充分地展示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這種體裁及文章,與西洋的所謂的「小說」(Nove1)非常相似。
小說如果按內容劃分,除描寫當前題材的小說以外,還有歷史小說,以及描寫特定內容的言情小說、武俠小說、偵探小說、公案小說、恐怖小說、遣責小說、科學幻想小說等。依據作品的語言特點,可以分為白話小說和文言小說。按照體制結構,又可分為章回體小說、日記體小說、書信體小說和自傳體小說等。按照反映生活的規律、容量大小和篇幅長短,又可分為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和微型小說等。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更是出現了形形色色的小說分類,如幻滅小說、自敘小說、林譯小說、京派小說、憤激小說、黑幕小說、諷刺小說、新聞體小說等。到當代又有攝影小說和網絡小說等。
但是,我國古代的「小說」和現代的小說相比,卻有很大的不同。古代的所謂「小說」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內容以異聞、瑣語、雜事為主的文言小說;另一種是演述史事以及靈怪、煙粉、傳奇、公案故事的白話小說。
關於「小說」一詞的來歷,據魯迅先生的考索,最早見諸《莊子外物篇》:「飾小說以幹縣令,其於大達亦遠矣。」這裡的「幹」是「幹求」、「求取」的的意思。這句話裡所指的是一些不合大道的瑣碎之談。由此可見,這裡雖已有「小說」之名,但並無現代所謂「小說」之實。
到了魏晉時期,產生了人物、有情節的志怪小說,開始有了一定的虛構和想像,其主題也比較明確。
到了唐代,小說開始成熟起來,進入了具有較大創作自由、較為成熟的振興時代,產生了傳奇小說。
宋代以後,開始出現白話小說。白話小說的出現要比子部小說晚得多。由於城市繁榮,市民階層興趣,為了滿足一般市民文化娛樂上的需要,當時的城市裡盛行一種演講技藝,叫做「說話」。話的意思是故事,說話就是講故事。因此,說話也得到大發展的良好契機。「演史」藝人有喬萬卷等二十三人,「小說」藝人有蔡和等五十二人(其中男女藝人均有)。所謂「演史」就是「講史」,講春秋、三國等古代歷史故事。從宋元話本開始,我國小說即進入了一個繁榮時期。
宋元時代的話本,對中國古代的長篇章回小說和短篇白話小說影響甚大,還直接影響了明代「擬話本」的發展。所謂「擬話本」,是文人模擬「話本」形式,編撰創作的白話短篇小說,刊行出售以供人們閱讀。馮夢龍的「三言」、凌濛初的「二拍」即是根據「話本」編撰而成。
明清兩代是小說創作的黃金時代。一方面出現了許多傑出的長篇巨製,如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施耐庵的《水滸傳》、吳敬梓的《儒林外史》、曹雪芹的《紅樓夢》等;另一方面,短篇小說也出現了空前繁榮的局面,如馮夢龍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凌濛初的《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蒲松齡的《聊齋志異》等。這一時期的優秀作品,無論是其思想性還是其藝術性,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對當時和後代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自從產生白話小說後,我國傳統的所謂小說實際上已分化成兩條支流,形成了一種子部小說與話本小說並存的局面,它們都稱為小說,但在體裁和文章上都有很大的差異,是兩種性質不同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