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秋節的由來和習俗 中秋節月餅的由來和傳說故事

2020-12-12 川北在線網

關於中秋節的由來和習俗 中秋節月餅的由來和傳說故事

時間:2019-09-15 19:5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關於中秋節的由來和習俗 中秋節月餅的由來和傳說故事 中秋節又被稱為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團圓節、玩月節、拜月節甚至女兒節或團圓節等等。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節日之一。 目前學者們一致認為,中秋節從宋朝開始盛行,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

  原標題:關於中秋節的由來和習俗 中秋節月餅的由來和傳說故事

 

  中秋節又被稱為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團圓節、玩月節、拜月節甚至女兒節或團圓節等等。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節日之一。

 

  目前學者們一致認為,中秋節從宋朝開始盛行,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的日本、韓國以及東南亞一些國家地區,尤其是當地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

  01

 

  關於中秋的起源,有諸多說法,但出於先秦時期,則沒有太大爭議。中秋節源自古代對月神的祭祀,它是漢民族祭月習俗的遺存和衍生。祭月,作為中國古代重要祭禮之一。早在周朝,天子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禮記》中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

 

  而中國的傳統曆法和上古時期的月亮崇拜有關。古人將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月。農曆八月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故稱「中秋」。而中秋節也從古代天子祭月,逐步發展到民間,成為中華民族的重要節期。

 

  當然還有另一種說法指出,中秋節並非出自古代的月亮崇拜,而是民間慶祝豐收的節日。「秋」字的解釋是:「莊稼成熟曰秋」。在農業社會,每年到了秋季,就是大豐收的日子。人們為了慶賀五穀豐登,表達愉悅的心情,並期待來年的好收成,就在八月十五的月圓之夜,舉行各種活動。這些習俗流傳下來,就成了中秋節。

 

  此外,《禮記·月令》上也記載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這不僅是「中秋」一詞的最早記載,也能看出在周代,官府都會在八月十五這天,向老人們施粥,以增強他們的體質,防止衰老的福利政策。

  02

 

  到了魏晉時期,文人騷客興起了中秋賞月的活動。比如《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描寫道:「 仰頭望明月,寄情千裡光」。而唐代詩人歐陽詹在《玩月》詩序中說:「月可玩。玩月,古也。謝賦、鮑詩、眺之庭前、亮之樓中,皆玩月也。」可見當時在八月十五這天,就有文人集聚在一起,欣賞皎潔的明月,吟詠詩詞歌賦,像謝靈運、鮑照、謝眺等詩人都已開始喜歡賞月,留下了許多玩月詩。不過當時尚未有中秋節之名,八月十五也並非法定節日。

 

  中秋節一詞的出現,是唐代時期。《舊唐書·太宗本紀》就有「八月十五中秋節」的記載。而且唐代賞月風俗日益普及,中唐詩人王建在《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說:「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其中「今夜月明人盡望」一句,就將唐代賞月風俗表露出來。

 

  唐代文人賞月,開始與思念故鄉聯繫起來。比如膾炙人口的李白的《夜靜思》「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月夜憶舍弟》說「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張九齡的《望月懷遠》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等等

  03

 

  到了宋太宗年間,朝廷正式將農曆八月十五定為全民性的中秋節,放假一天,全國歡慶。加上北宋經濟發達,國人開始有了夜生活,因此每年中秋汴梁城裡都格外熱鬧。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就描繪了當時中秋節的歡樂場景:「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內延居民,深夜逢聞笙芋之聲,宛如雲外。間裡兒童,連宵婚戲;夜市駢闐,至於通曉。」

 

  而南宋臨安城的中秋夜,也不亞於北宋的東京,據吳自牧的《夢梁錄》的記載:「此際金鳳薦爽,玉露生涼,丹桂香飄,銀蟾光滿。王孫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樓,臨軒玩月,或開廣榭,玳筵羅列,琴瑟鏗鏘,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歡。至如鋪席之家,亦登小小月臺,安排家宴,團圍子女,以酬佳節。雖陋巷貧簍之人,解農市酒,勉強迎歡,不肯虛度。此夜天街賣買,直至五鼓,玩月遊人,婆婆於市,至燒不絕。」

 

  到了明清時期,中秋節同樣熱鬧非凡,田汝成的《西湖遊覽志餘》云:「是夕,人家有賞月之宴,或攜柏湖船,沿遊徹曉。蘇堤之上,聯袂踏歌,無異白日」「民間以月餅相邀,取團圓之義」。而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則記載了北京城裡,在中秋節裡的「燒鬥香」、「走月亮」、「放天燈」、「樹中秋」、「點塔燈」、「舞火龍」、「曳石」、「賣兔兒爺」等節慶活動。

 

  可見,中秋節從宋代開始,就成為漢民族重要的節日,人們都會在八月十五的晚上,舉行各種活動慶祝。可以說,中秋節具備了類似西方狂歡節部分特點。

  04

 

  到了當代社會,2006年5月20日,中秋節被列入第一批 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中秋節則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儘管如今的中秋節,帶有迷信色彩的祭月活動已經消失,也很少有人會出來賞月。但中秋節的娛樂功能並未消失,廣大民眾仍會在三天的假期裡,外出遊玩,品嘗月餅,並舉辦各種富有各地特色的民俗活動。

 

  當然,中秋節最核心的價值乃在於團圓。很多地方的民俗中,全家老少都會在中秋節這天團聚在一起,吃月餅、賞月,交流感情。而在我們廈門的風俗中,在中秋節家家戶戶都會歡聚一堂,舉行博餅遊戲,歡度佳節,一派美滿團圓,其樂融融的氣氛。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guangyuanol.cn/

相關焦點

  • 關於中秋節的由來起源和傳說習俗 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
    關於中秋節的由來起源和傳說習俗 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時間:2019-09-13 11:2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關於中秋節的由來起源和傳說習俗 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 中秋節起源於我國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禮記》中載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
  • 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 中秋節的由來故事
    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 中秋節的由來故事時間:2020-09-30 23:0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 中秋節的由來故事 中秋佳節 每逢佳節倍思親 Mid-Autumn Festival 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為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 中秋節為什麼吃月餅——月餅的由來和演變
    一提到中秋節,人們就會想到團圓,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月餅,那麼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呢?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月餅的由來和演變。月餅應該是在唐朝開始正式出現,因為唐朝的相關傳說和記載最多。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中也有關於「月餅」的記載。元明之際也有相關月餅的傳說,相傳元朝末年,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政府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
  • 中秋節吃月餅的由來_中秋節月餅的由來
    2013年中秋佳節即將到來,關於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及中秋節的傳說等你知道和了解多少呢?這裡就為大家整理和準備了有關於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及中秋節的傳說等方面內容。   中秋節月餅的由來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
  • 中秋節的由來與習俗
    月餅 此外,關於中秋節由來的傳說還有東亞各地皆有的月兔傳說、中國的嫦娥奔月、越南的阿貴傳說等等。 中秋節在各地雖然發展出不同習俗,但有些習俗是各地皆有的。賞月是各地中秋節的傳統活動之一,《禮記》早有記載「秋暮夕月」,意為拜祭月神,逢此時則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香案。 至唐宋時期,賞月之風更盛。也有祭月的儀式。中秋節也是一家團圓的日子,人們都會回到家中一起吃飯、團聚,並且會祭祖,感謝祖先庇佑。
  • 【中秋節手抄報】中秋節吃月餅的由來
    >【中秋節手抄報】中秋節吃月餅的由來2012-07-09 11:47:42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中秋節吃月餅的習慣,在我國歷史悠久。關於中秋節吃月餅的由來,有不同的說法 。普遍的說法是:唐朝時,太宗李世民為徵討北方突厥,平定其屢次的侵犯,令手下大將李靖親自率部出徵,轉戰邊塞,結果屢建奇功。八月十五這天凱旋歸京。為了慶祝勝利,京都長安城內外鳴炮奏樂,軍民狂歡通宵。當時有個到長安通商的吐蕃人,特地向皇上獻圓餅祝捷。太宗李世民大喜,接過裝璜華麗的餅盒,取出彩色圓餅,指著懸掛天空的明月說道:「應將胡餅邀蟾蜍(即月亮)。」
  • 關於中秋節的由來起源和傳說習俗: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
    中秋節起源於我國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禮記》中載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這裡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兩漢時已具雛形,唐時,中秋賞月之俗始盛行,並定為中秋節。歐陽詹(公元785~約827年)於《長安玩月詩序》云:「八月於秋。季始孟終;十五於夜,又月雲中。稽於天道,則寒暑均,取於月數,則蟾魂圓,故曰中秋。」
  • 中秋節的由來簡短介紹20字 中秋節的由來簡短100字
    導讀:關於中秋節,我們最常聽到的就是嫦娥與后羿的故事,這樣的美麗傳說被說成各個版本,然後製作成書本、電視和電影來向我們宣傳,其中這都是中秋節的傳說而已,你知道中秋節的真是由來嗎?為了讓大家了解中秋節,萬年曆小編帶來了中秋節的由來簡短介紹20字和中秋節的由來簡短100字,供大家查閱。
  • 中秋節手抄報資料內容大全簡單 中秋節由來故事傳說古詩50字
    古代民族在中秋節前後舉行祭祀月神,文字記載已有二千多年。到唐代記載更多,後來加上吃月餅殺的傳說,中秋節成為有民族意識的節日。明清以來成為一年中三大節日之一。很多學生都會畫中秋節的手抄報,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中秋節手抄報的資料,有關於中秋節的傳說故事,也有中秋節的由來介紹,感興趣可以接著往下看。
  • 關於中秋節的由來和習俗,你知道多少?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關於中秋節的由來和習俗,你知道多少? 中秋節又被稱為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團圓節、玩月節、拜月節甚至女兒節或團圓節等等。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節日之一。目前學者們一致認為,中秋節從宋朝開始盛行,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     原標題:關於中秋節的由來和習俗,你知道多少?     中秋節又被稱為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團圓節、玩月節、拜月節甚至女兒節或團圓節等等。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節日之一。
  • 中秋節的由來傳說 嫦娥故事介紹吃月餅的緣由!
    (原標題:中秋節的由來傳說 嫦娥故事介紹吃月餅的緣由!)後來,每逢中秋節,都吃月餅來紀念這次歷史性的勝利。另外有人提出,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秋天是收穫的季節。「秋」字的解釋是:「莊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農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這天作為節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間的意思,農曆的八月是秋季中間的一個月,十五日又是個月中間的一天。
  • 冷知識|八月十五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月餅的由來是什麼?
    八月十五中秋節,這一天大家都要吃月餅賞月,當你在吃月餅的同時,你知道吃月餅的由來是什麼嗎?為什麼要在中秋節吃月餅呢?月餅的含意又是什麼呢?其實關於月餅的由來主要與四個傳說有關:月餅的由來傳說1:中秋節吃月餅據說始於元代,當時,中原人民不堪忍受元朝暴政,朱元璋聯合各路義軍計劃在八月十五日這一天起義,為了傳遞消息,劉伯溫想出了把寫有
  • 中國中秋節的由來,又有哪些習俗?
    春去秋來,又是一年的中秋節就要到了,想想中秋節馬上就要和家人團圓,一起共賞中秋,就很開心。那麼,在中秋佳節之際大家對中國中秋節的由來知道多少呢,中秋節又有哪些習俗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了解中秋節的由來和習俗吧。
  • 中秋節為什麼會吃月餅?關於中秋月餅的傳說
    一、中秋節為什麼會吃月餅有些人認為,由於月餅是圓形的,它們象徵著天空中的滿月。也有些人認為,圓圓的月餅和天空中的圓圓月亮響應和,反映了人們希望家人重聚的美好願望。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又是怎麼流傳下來的中秋節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之一。
  • 中秋節的由來和習俗
    和家人「千裡共嬋娟」。中秋節是傳統佳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2006年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起被列入國家法定節假日。中秋節有祭月、賞月、吃月餅,打火燒等習俗,親戚朋友間以月餅、梨果等相饋贈。我的家鄉趙縣尤以特產雪梨作饋贈禮品為佳。
  • 除了吃月餅,你還知道中秋節的由來和習俗嗎
    中秋節是中國比較重要的節日,中秋節代表著團圓,又稱中秋節為「團圓節」,中秋節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關於中秋節的起源說法很多。第一種說法是它起源古代帝王惡祭祀活動。《禮記》上有天子祭祀月亮的相關的記載。
  • 中秋節:中秋節的由來和習俗,你知道嗎?
    唐朝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 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中秋節開始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就有「八月十五中秋節」。傳說唐玄宗夢遊月宮,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間才開始盛行過中秋節的習俗。
  • 你知道「中秋節」的由來嗎?知道為什麼中秋節要吃月餅嗎?
    馬上又要到八月十五中秋節,現在的各大商場、超市、大街小巷買月餅的商家一定是數不勝數。但是為什麼中秋節要吃月餅呢,月餅又是這麼做出來的呢?這些您了解嗎?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中秋節的發展與歷史的由來。其實在歷史上關於中秋節的說法很多各不相同,中秋這兩個字最早出現在的時代是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的皇帝有祭拜月亮的習俗,當時皇帝都在祭拜月亮那是不是真的是有什麼神仙住在月亮上呢,所以當時的大臣、民間的群眾邊紛紛效仿起來,就有啦祭拜月亮的儀式。另一方面我們可以從「中秋節」的字面去理解,大家應該都了解秋天是一個收穫的季節。
  • 中國民俗之中秋節的神話故事,中秋節的由來
    一、中秋節的由來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和其他傳統節日一樣,也是慢慢發展變化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早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後來貴族和文人學士熱衷於在中秋時節,對著天上又亮又圓的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託情懷,這種習俗後來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到了唐代,這種祭月的風俗更為人們重視,中秋節成為固定的節日。中秋節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主要的節日之一。有關中秋節的傳說是非常豐富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神話故事流傳甚廣。
  • 中秋手抄報:中秋節的由來與傳說
    後來貴族和文人學士也仿效起來,在中秋時節,對著天上又亮又圓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託情懷,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一直到了唐代,這種祭月的風俗更為人們重視,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這個節日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