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的由來傳說 嫦娥故事介紹吃月餅的緣由!

2020-12-16 網易政務

(原標題:中秋節的由來傳說 嫦娥故事介紹吃月餅的緣由!)

有人則認為,中秋節是由唐明皇賞月開始的。唐代《開元遺事》一書中記載:中秋夜,唐明皇偕楊貴妃在月下遊玩兒,遊到興處,二人逕自登入月宮,唐明皇還在月宮學得半部《霓裳羽衣曲》,後來補充完整,成為傳世之作。唐明皇念念不忘這月宮之行,每年到此時刻,必要賞月一番。百姓也來效仿,月圓之時歡聚一堂,享受人間美景。久而久之,成了一種傳統沿襲下來。

而有人提出,中秋節原本是推翻元朝統治的一次起義紀念日。在元朝末年,老百姓不堪忍受官府的統治,在中秋季節,把寫有「殺韃子、滅元朝;八月十五家家齊動手」的字條藏在鉻好的小圓餅內相互傳遞。到了八月十五日晚,家家戶戶齊動手,一舉推翻了元朝統治。後來,每逢中秋節,都吃月餅來紀念這次歷史性的勝利。

另外有人提出,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秋天是收穫的季節。「秋」字的解釋是:「莊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農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這天作為節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間的意思,農曆的八月是秋季中間的一個月,十五日又是個月中間的一天。

中秋節的由來想必大家也有聽說過,最熟悉的大概就是嫦娥奔月了。嫦娥吃了不死藥飛上了月亮,她的丈夫後裔為了思念妻子,就在嫦娥喜愛的後花園裡,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裡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祈求吉祥平安。由此,中秋節的習俗就延續下來啦!

對於在外打拼的人來說,中秋節也是回家與家人團圓的日子,畢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啊,不管多遠,如果有時間都會儘量趕回去跟家人一起過節。

中秋節起源於我國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禮記》中載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這裡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兩漢時已具雛形,唐時,中秋賞月之俗始盛行,並定為中秋節。歐陽詹(公元785~約827年)於《長安玩月詩序》云:「八月於秋。季始孟終;十五於夜,又月雲中。稽於天道,則寒暑均,取於月數,則蟾魂圓,故曰中秋。」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更是以月來寄託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中秋節與元宵節和端午節並稱為我國三大傳統佳節。究中秋節之來源,與「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神話傳說有著密切的關係。故中秋節的民間習俗多與月亮有關。賞月、拜月、吃團圓月餅等,均源於此。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後來賞月重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明代、清代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 我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蹟。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 每當中秋月亮升起,於露天設案,將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於桌案上,拜月後,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現在,祭月拜月活動已被規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眾賞月遊樂活動所替代。

吃月餅是節日的另一習俗,月餅象徵著團圓。月餅的製作從唐代以後越來越考究。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看來當時的月餅和現在已頗為相近了。

通常有許多人講,中秋節源自嫦娥奔月的故事。據史書記載:「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藥服之,遂奔月為月精。」嫦娥此舉所付出的代價是罰作苦役,並終生不能返回人間。李白為此頗為傷感,寫有詩句:「白兔搗藥秋復春,女亙娥孤棲與誰鄰?」嫦娥自已雖覺月宮之好,但也耐不住寂寞,在每年八月十五月圓夜清之時,返回到人間與夫君團聚,但在天明之前必須回到月宮。後世人每逢中秋,既想登月與嫦娥一聚,又盼望嫦娥下凡一睹芳容。因此,許多人在焚香拜月之時,祈求「男則願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願貌似嫦娥,圓如皓月。」年復一年,人們把這一天作為節日來慶祝。

本文來源:大眾網-齊魯晚報 責任編輯:王翰飛_NY7025

相關焦點

  • 關於中秋節的由來起源和傳說習俗 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
    關於中秋節的由來起源和傳說習俗 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時間:2019-09-13 11:2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關於中秋節的由來起源和傳說習俗 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 中秋節起源於我國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禮記》中載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
  • 中秋節為什麼吃月餅——月餅的由來和演變
    一提到中秋節,人們就會想到團圓,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月餅,那麼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呢?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月餅的由來和演變。月餅應該是在唐朝開始正式出現,因為唐朝的相關傳說和記載最多。當時心靈手巧的餅師,把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作為食品藝術圖案印在月餅上,使月餅成為更受人民青睞的中秋佳節的必備食品。在宮廷中,月餅也成為常見食品,如《明實錄·神宗實錄》裡就記載了皇帝十次賜給大臣月餅。明代田汝成《西湖遊覽記》曰:「八月十五日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 可以看出,這時民間百姓之間已經開始互相饋贈月餅,有團圓之意。
  • 中秋節的由來簡短介紹20字 中秋節的由來簡短100字
    導讀:關於中秋節,我們最常聽到的就是嫦娥與后羿的故事,這樣的美麗傳說被說成各個版本,然後製作成書本、電視和電影來向我們宣傳,其中這都是中秋節的傳說而已,你知道中秋節的真是由來嗎?為了讓大家了解中秋節,萬年曆小編帶來了中秋節的由來簡短介紹20字和中秋節的由來簡短100字,供大家查閱。
  • 中秋節,嫦娥的美麗傳說和朱元璋的月餅傳說故事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的傳統佳節-中秋節。在古代,人們把七月、八月、九月、這三個月視為秋季,而八月居中,所以被稱為中秋。至於中秋為什麼會形成節日,民間認為與嫦娥奔月的美麗傳說有關。后羿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有一次,后羿在外出途中碰到了王母娘娘,王母娘娘見后羿救庶民於水火,賜予一顆不老仙丹。王母娘娘說「吃下此丹,能即刻升天成仙。」
  • 嫦娥奔月怎麼與中秋節聯繫上的?中秋節吃月餅原來是這麼回事
    又快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希望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在中秋到來的時候,陪家人一起賞著圓圓的月亮,吃一口沁人的月餅。如果身在外,不由己,也一定要看一眼月亮,吃一口月餅,與心愛的人,千裡共嬋娟啊。好了,閒話不說,我們過了那麼多的中秋節,是否還記得關於中秋的那些傳說呢?歷史總是神秘的,也是美麗的,它留下一些痕跡,卻不告訴你確切的答案。
  • 你不知道的月餅由來以及鮮為人知的傳說故事,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在上一篇文章中,對中秋節的由來進行了梳理,知道中秋節是由古代「祭月」活動演變而來。「祭月」是古代先民對月神的祭拜活動,而今天的月餅便是由當時先人祭祀用的祭品發展而來!在現存文獻中,月餅一詞最早收錄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中。
  • 中秋節為什麼會吃月餅?關於中秋月餅的傳說
    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這個節日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中秋節,人們往往會一家團聚,一起看月亮、吃月餅,那中秋節為什麼會吃月餅?一、中秋節為什麼會吃月餅有些人認為,由於月餅是圓形的,它們象徵著天空中的滿月。也有些人認為,圓圓的月餅和天空中的圓圓月亮響應和,反映了人們希望家人重聚的美好願望。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又是怎麼流傳下來的中秋節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之一。
  • 關於中秋節的由來和習俗 中秋節月餅的由來和傳說故事
    關於中秋節的由來和習俗 中秋節月餅的由來和傳說故事時間:2019-09-15 19:5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關於中秋節的由來和習俗 中秋節月餅的由來和傳說故事 中秋節又被稱為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團圓節、玩月節、拜月節甚至女兒節或團圓節等等。
  • 中秋節手抄報資料內容大全簡單 中秋節由來故事傳說古詩50字
    古代民族在中秋節前後舉行祭祀月神,文字記載已有二千多年。到唐代記載更多,後來加上吃月餅殺的傳說,中秋節成為有民族意識的節日。明清以來成為一年中三大節日之一。很多學生都會畫中秋節的手抄報,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中秋節手抄報的資料,有關於中秋節的傳說故事,也有中秋節的由來介紹,感興趣可以接著往下看。
  • 中秋節吃月餅的由來_中秋節月餅的由來
    2013年中秋佳節即將到來,關於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及中秋節的傳說等你知道和了解多少呢?這裡就為大家整理和準備了有關於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及中秋節的傳說等方面內容。   中秋節月餅的由來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
  • 關於中秋節的由來起源和傳說習俗: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
    中秋節起源於我國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禮記》中載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這裡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兩漢時已具雛形,唐時,中秋賞月之俗始盛行,並定為中秋節。歐陽詹(公元785~約827年)於《長安玩月詩序》云:「八月於秋。季始孟終;十五於夜,又月雲中。稽於天道,則寒暑均,取於月數,則蟾魂圓,故曰中秋。」
  • 中秋節與后羿嫦娥的故事,你還記得第一次吃月餅的場景嗎?
    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這句詩詞說的是關於中秋節的故事,中秋節以花好月圓,映照人心之團圓。中秋節寄託思念故鄉和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是我國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與端午、春節、清明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 我們為什麼中秋節要吃月餅 人們為什麼在中秋節要吃月餅
    中秋節吃月餅的起源是什麼?因為月餅的形狀是圓形的,象徵著團員,也是中秋必備的食品。中秋吃月餅的起源,相傳是從元末開始流傳下來的。在元朝時期,因為中原人民受到了蒙古人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反抗,在朱元璋的領帶下反抗蒙古勢力。因為古時候傳送消息十分不方便,有害怕被人搜查。
  • 中秋節的由來、傳說故事、各地風俗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中秋節開始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就有「八月十五中秋節」。傳說唐玄宗夢遊月宮,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間才開始盛行過中秋節的習俗。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為中秋節,並出現「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節令食品。
  • 中秋手抄報:中秋節的由來與傳說
    >中秋手抄報:中秋節的由來與傳說2012-09-17 00:25:03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中秋節的傳說是非常豐富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之類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  中秋傳說之一——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崑崙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
  • 中秋節的三個來歷,何時中秋吃月餅?
    中秋節的來歷主要有三種說法,除了家喻戶曉的「嫦娥奔月」的傳說外,也有說中秋節起源於古代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活動。在傳統的農耕社會裡,春播、夏收、秋獲、冬藏是主要的勞作活動。土地收成的情況,對於以此為生的人們來說至關重要。因此,人們對於土地還有深深的敬畏之情。每到春天播種之時,都會祭祀土地神,祈求土地神賜予五穀豐登,這種活動被稱為「春祈」。
  • 冷知識|八月十五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月餅的由來是什麼?
    八月十五中秋節,這一天大家都要吃月餅賞月,當你在吃月餅的同時,你知道吃月餅的由來是什麼嗎?為什麼要在中秋節吃月餅呢?月餅的含意又是什麼呢?其實關於月餅的由來主要與四個傳說有關:月餅的由來傳說1:中秋節吃月餅據說始於元代,當時,中原人民不堪忍受元朝暴政,朱元璋聯合各路義軍計劃在八月十五日這一天起義,為了傳遞消息,劉伯溫想出了把寫有
  • 中秋節已經過去了,有沒有人知道月餅的由來呢?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中秋節已經過去了,有沒有人知道月餅的由來呢?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又到了每年一度的中秋節了,在這樣一個流傳已久的傳統節日裡,無數離家在外的遊子都會返回自己的故鄉,和自己的親人們一起吃月餅,賞月亮。所謂「團團圓圓」也正是中秋節最美好的寓意了吧。
  • 中秋節的由來故事簡短100字 中秋節的起源中秋節的來歷介紹
    中秋節的傳說是非常豐富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之類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  中秋傳說之一——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崑崙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
  • 中秋節視頻:嫦娥奔月的故事
    中秋節:嫦娥奔月的故事 嫦娥奔月:中國上古時代神話傳說故事,講述了嫦娥被逢蒙所逼,無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賜給丈夫后羿的兩粒不死之藥後,飛到了月宮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