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育大棚內品種繁多的小多肉(央廣網記者 汪寧 攝)
央廣網周口9月1日消息(記者汪寧 胡文斌)桃花源、寶蓮燈、橙夢露、玉墜、口紅、金色太陽、兵乓福娘……看到這些字眼,你會聯想到什麼?
令很多人意想不到又忍俊不禁的是,它們竟是植物界的「寵物」——多肉植物的名字。因為其大多模樣小巧、呆萌可愛,正如它的名字多肉一樣,肉嘟嘟的很是招人喜歡。且品種繁多,形態各異,具有吸甲醛、防輻射、淨化空氣的作用,深受各年齡段人士的喜愛。
媒體採風團在鄲城縣周口好多肉園藝有限公司育苗大棚參觀採訪(央廣網 記者 汪寧 攝)
8月28日上午,「全面小康·一個都不能少」「鄉村振興看河南」暨「脫貧攻堅看周口」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媒體採風團走進河南省周口市鄲城縣周口好多肉園藝有限公司,看到了一個萌爆了的多肉「王國」。
工作人員通過電商平臺進行直播銷售。(央廣網記者 汪寧 攝)
在繁育大棚內,一名工作人員正對著直播鏡頭,向網絡另一端的人們介紹著手中的多肉植物。她的身後,是一片五顏六色多肉的小「海洋」。大棚裡還有10多名不同分工的工作人員正在對多肉作物進行養殖、繁育、和打包銷售。
周口好多肉園藝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振宇向記者介紹多肉品種和種植情況(央廣網記者 汪寧 攝)
該公司總經理張振宇告訴記者,公司每年都有幾十種新品面世,非常受歡迎。隨著直播的興起,公司每天上午10點都準時做直播,給網友帶去真實的購物體驗,效果非常好。這種線上與線下並行的銷售模式,可經由快遞物流發往全國各地。銷量的增加,不但提高了公司效益,也帶動了在大棚內務工農民的收入。目前該公司在全縣發展9個溫室大棚(園區4個,鄉鎮5個),每個大棚面積2560平方米,苗圃園育有多肉1700多個品種,1000多萬株。
農村產業革命,一頭挑著脫貧攻堅,一頭挑著鄉村振興,是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總抓手,同時也是推進鄉村振興的動力源。鄲城縣扶貧辦主任楊光山介紹,近年來,周口市鄲城縣大力發展多肉扶貧產業,擴大基地規模,向更多鄉鎮延伸,引導貧困戶發展多肉產業,跑出脫貧致富奔小康的 「加速度」。
鄲城縣扶貧辦主任楊光山介紹多肉扶貧產業情況(央廣網記者 汪寧 攝)
鄲城縣扶貧辦主任楊光山向記者介紹,該公司通過租用政府投資建設的日光溫室大棚,為9個貧困村帶來了村集體經濟收入,可用於開發公益性崗位、開展小型公益性事業、完善村內基礎設施等。在揀苗、裝盆、搬運等環節,優先使用貧困勞動力。
技術員正在對多肉作物進行管理(央廣網記者 汪寧 攝)
「小多肉搭上「雲快車」,跑出脫貧致富「加速度」。楊光山說,目前,9個棚共聘用貧困勞動力116人,每人每月收入2000-3000元。公司還通過申請精準扶貧企業貸,融資300萬元,帶動貧困戶30戶,免費發放種苗,貧困戶代種代管,基地以市場保護價代收代銷。另外,通過開展電商扶貧,基地為貧困家庭大專以上畢業生提供電商平臺,免費培訓直播帶貨,學成之後,公司高薪聘用,或者推送到其他直播帶貨公司工作。
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國家對生態產業建設的重視,多肉種植已成為一項符合現代農業發展方向、順應時代經濟發展要求的新興產業。張振宇告訴記者,下一步,公司將持續擴大基地規模,依託鄲城縣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區位優勢,以「多肉文化體驗、生態旅遊觀光、帶動鄉鄰致富」為發展新方向,進一步發展鄉村旅遊業,傾力打造「企業+現代農業+多肉基地+電商平臺+貧困戶」為一體多肉產業綜合體,把更多的貧困群眾拉入產業發展鏈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