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上有一萬種成功的定義,那麼也就有著一萬種失敗的定義;很多人都會抱怨社會不公平,不給機會,不給舞臺,不給空間,這其實理所當然,這個社會就是不公平的,出身、天賦、資源就是要有差異化,如果所有人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線,那豈不是對他們的上一輩人中那些比較努力的群體更不公平?
很多人看多了成功學,覺得那些「大佬」都是倖存者偏差原理留下來的偶然,因為當試著要去複製那些經歷時,並不能成功,結果反而把自己粘貼上去了,最後的結果就是清空回收站。
所以年輕人常常叫喊著:別跟我扯那麼多廢話,你就直接告訴我,如何成功,如何賺到錢就行。
要想賺到錢,首先你必須了解到,有些事是你想都別去想的,比如說關乎於運氣這個東西的一切遊戲,包括賭博、投機、風險極大的投資項目甚至一些違法犯罪行為;必須承認,總是有些人靠這些遊戲會身價百萬千萬,不過這些人只佔總群體的約1.2%,而剩下的將近99%是沒有這個運氣的,他們中的至少一半甚至會負債纍纍傾家蕩產甚至鋃鐺入獄;古人總言十賭九輸,筆者認為還不盡然,應該是百賭九十九輸。
明白這一點非常重要。為什麼這麼說呢?任何目標的達成都得有個第一步:先要去做。而其實這個第一步還隱含著一個前提:必須選擇對的事情、對的方向去做。筆者很討厭那些只為了詩和遠方就滿懷理想的盲目樂觀派,這些人自己死了不要緊,還得忽悠其他人跟著他們一塊兒陪葬,你們會發現這樣的人要麼最後進了傳銷要麼最後成了微商。
既然這個世界上存在著你絕對不能做、做了必然失敗的事,根據辯證法,那就必然存在著那些你絕對可以去做而且還極有可能成功的事。當然這也要看你對成功的定義是什麼。你所需要做的就是發現它們然後去作為。比如你天生愛寫文章,你可以試著做自媒體或者寫網絡小說,或者受聘於大公司充當文案策劃編輯工作;比如你能說會道、擅長搞笑,你可以試著去做直播之類的。平臺是很多的,當年筆者在大學時期,直播行業是不存在的,小說投稿還是需要知名編輯推薦的,在當年你作為一個草根,你連發聲的機會都沒有,資源被壟斷在特定階級手中。可如今並不一樣,智慧型手機和高速網絡的普及,各類平臺的應運而生,除非你一定要走歪門邪道,否則辦法永遠比問題多。
沒有任何所謂的成功導師比你更了解你自己。你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前幾天一直有人私信筆者,問身無分文,如何快速賺五萬、十萬?(當然筆者高度懷疑這些人是不是都是賭博輸光了然後負債纍纍,貸無可貸)如果是這樣,你現在可以點擊退出,別看筆者這篇文章,出門左轉去看筆者之前寫的反賭文比較好,因為在你們這些人心態沒有扭轉過來之前,筆者十分擔心你們會為了賺快錢上岸而鋌而走險,到時候出了事,筆者可保不了你們啊。
如果你只是一個單純想要賺快錢的人,筆者可以告訴你,並沒有什麼特定的辦法(什麼網絡上足不出戶點點手機輕鬆月入一萬三萬的幾乎全部是賭博廣告或者詐騙集團),筆者提醒各位千萬不要相信。
賺錢無非就是靠資本積累(錢生錢)或者勞動力成本置換(打工、上班)兩大類,萬變不離其宗。玩資本的一夜暴富的也有,但是如果駕馭不了財富,還是會被反噬;當然如果你能看到這裡,說明你跟筆者一樣是玩不起資本的,家裡也並沒有那個條件可以供我們玩資本;當然筆者既然能寫到這裡,肯定不單純是在教你努力認真打工上班的。
首先明確一個前提:並不存在任何迅速賺到五萬十萬的方法,否則筆者這個點兒早就去賺錢了。但是,存在著今後的某一年可以賺幾十萬甚至百萬的機會,儘管你在那之前可能要忍受幾十個月的貧窮。
筆者的朋友A是這麼做的:他在大學畢業後,一口氣辦了五張信用卡,然後由於他每個月還款及時,從未逾期,額度漲得飛快。不到一年時間就有了累計十五萬的額度,年底他用pos刷卡機套出了十二萬,然後加上一點點存款,迅速在我們這個三線城市付了一套房的首付,然後以這個房子作為抵押,申請了一筆大額的信用貸款,在綜合計算了信用卡每個月的最低還款後,用這筆信用貸款盤下了一家大排檔,目前白天上班,晚上操持大排檔生意,按他的說法,工作不能辭,畢竟還需要公積金還房貸,而店面盈利目前剛剛抵消商業貸款分期,雖然目前不過是多了一張免費吃飯的「飯票」,不過兩年內財務自由已經不是夢。
(這裡補充說明一下,建議單位發公積金的前提下再去這麼幹,因為公積金貸款的利息低得多,過審率也大得多)
這樣他就從一個剛畢業後沒有任何資源沒有任何人脈的大學生基礎上,三年內房子和鋪子都到手了。而你畢業三年的那個時候在幹嘛?還在擼網貸還花唄月月吃土。
再來看筆者的朋友B。這位朋友畢業不到兩年就考上公務員,目前就職於筆者所在城市的政法系統內某單位。由於他所在的崗位有些特殊,所以他也有了一點行政公權力。但是這些公權力,按他的話說就是「跟核武器一樣,你不一定要用,但是你一定要有」。平時這位仁兄出門辦事,許多老闆也給一些面子,省了他不少日常開銷;朋友B還拿下了單位的團購房指標,轉手賣給了系統之外的有需求的人(即使中間賺了差價依然比市場價便宜不少),朋友B又要求買房者繼續半款以上,這樣自己只出指標,不出錢,卻空手套白狼套了銀行幾十萬,現在正尋思著要不要做點小生意。
這兩個例子走了完全不同的道路,卻都是在賺錢和成功的道路上穩紮穩打,比起筆者這個賭博輸光積蓄家產的人來說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這兩者的共同點就是:善於利用手上有限的資源去將它們最大化利用。你也許並不需要什麼優秀的創意,因為現有的政策和資源已經足夠你使用了。橡皮泥,能被捏成各種形狀,並不只是因為它軟,而是有人想要去捏;如果你是一團爛泥,即使你再如何適應環境,也不會有人去捏你。所以在你有足夠資本前,先學會用好有限的資本。不要抱怨社會不給你機會,你和巴菲特一樣,每天都是24個小時。
筆者堅信大部分人一定是沒有找對方向,不然把你頭腦裡整天YY的創意換成鍵盤上的文字敲出來去哪個小說網投個稿,說不定下一個要把你的作品改編成電視劇的導演準備就要聯繫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