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故事: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

2020-12-12 小曬專屬娛樂播放

兩漢出現的一些初具規模的志怪小說,僅僅是具備了小說的某些形式特徵,嚴格地說,它還不能稱為完全意義上的志怪小說,它還帶有草創期的粗糙、幼稚、不成熟的特點。進人魏晉南北朝後,志怪小說在各種條件的作用下有了長足的發展,不僅作家多、作品多,而且形式上更趨於成熟,不僅有了一定規模的故事情節,而且也有了某種程度的人物形象描寫,同時現實性和時代感也大大增強了。繁榮的原因,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當然是在兩漢志怪的深厚基礎上發達起來的,但它的繁榮和進步又有著深刻的社會原因。時代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情況為志怪小說的繁榮和進步提供了種種有利條件,同時也規定著此時志怪在內容上所帶有的時代特徵。

首先,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動亂時代,階級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鬥爭都異常尖銳。從三國到隋,三個半多世紀,社會陷入分裂混亂的狀態,三十多個朝代和小國交相更替,各統治集團之間的爭權奪利、豪徵巧奪,使人民蒙受兵荒馬亂的巨大災難。在這種情況下,人民把自己的反抗精神和追求理想的願望,通過豐富的幻想,寄托在一些神鬼故事裡而曲折地顯示出來,他們不僅發展了舊傳說.而且也創造了新故事。志怪小說裡的一些優秀作品正是這些傳說故事的記錄和加工,這是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具有積極性內容的重要原因。

第二,志怪小說的大量出現又與當時宗教迷信的盛行密切相關。魯迅先生指出:「中國本信巫,秦漢以來,神仙之說盛行,漢末又大暢巫風,而鬼神愈熾;會小乘佛教亦人中土,漸見流傳。凡此.皆張皇鬼神,稱道靈異,故自晉迄隋,特多鬼神志怪之書」。魏晉南北朝時期,宗教迷信的規模、聲勢、影響都大大超過前代,上至皇帝、大臣,下至平民百姓,大多迷信神鬼,佛道兩教廣泛傳布,社會上充滿了侈談鬼神,稱道靈異的風氣。靈魂不死、輪迴報應、鬼神顯驗、肉體飛升等迷信,成為極其普遍的社會心理和社會意識。宗教迷信的盛行,勢必造成大批鬼神傳說的出現和流傳,佛教徒和道教徒為宣揚法旨和自神其術,也大量編造和收集神怪故事;同時.六朝文人普遍接受佛道思想,宗教迷信觀念極大地支配著他們的寫作,如幹寶、劉義慶、顏之推等都是為了「發明神道之不誣」而整理創作志怪小說的,這對志怪小說的發展和傳播,更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第三,談風的盛行。談風包括清談和閒談,這是六朝名士風流的表現。清談又稱清言,它主要有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品評人物,這是受漢末清議風氣的影響,又同魏晉選取人才的「九品中正制」密切相關;二是談論老莊哲學即所謂玄理.這主要是知識分子為逃避嚴酷的現實政治而追求清虛玄遠。清談對志人小說的產生影響更大。閒談主要是人們聚在一起.說些玩笑、嘲戲之語或講故事。《陳書》卷三六《始興王叔陵傳》有「叔陵……夜常不臥,燒燭達曉,呼召賓客,說民間細事,歡謔無所不為」的記載,《魏書》卷九一《蔣少遊傳》也有「青州刺史侯文和……滑稽多智,辭說無端。尤善淺俗委巷之語,至可玩笑」的記載。這裡所說的.『民間細事」、「淺俗委巷之語」,就是指民間發生和流傳的各種故事。談風熾盛.對小說創作來說,使各種傳說和故事得到迅速流傳,並大量地集中到文人手裡,文人就有可能較快地和較多地將它們加工創作.匯集成書。

相關焦點

  • 魏晉南北朝:小說的興盛及其原因 志怪小說
    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指出:「中國本信巫,秦漢以來,神仙之說盛行,漢末又暢巫風,而鬼道愈熾,會小乘佛教亦入中土,漸見流傳。凡此,皆張皇鬼神,稱道靈異,故自晉迄隋,特多鬼神志怪之書。」其次,魏晉以來門閥制度盛行,崇尚清談的世風日熾。世族中品評人物的風氣盛行,一些想躋身仕途的士子學習名士風流,而志人小說枕是世族人物玄虛清談和名士風度的記錄。
  • 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搜神記>的興衰
    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是先秦神話《山海經》等嫡傳和承襲,結合著當時瀰漫於朝野的「萬物皆靈」宗教迷信思想,使的他在本質上成為一種:極具初民性和濃鬱的神秘主義色彩的文學形式,神秘的幻想和殷城的神仙崇拜有機的結合是它最主要的特質,完成了由神話雄奇壯美的神聖天國向人間現實社會轉移的第一個發展歷程
  • 魏晉南北朝小說,志怪和志人
    志怪小說興盛原因,是受佛教中佛經故事的影響,和受巫和方士的影響。此外,六朝人志怪思想發達的原因是印度思想的輸入,佛教大行,鬼神奇異之談雜出,中印兩國的鬼怪都合於小說裡,使志怪小說發達起來。志怪小說以幹寶《搜神記》為代表。
  • 文史作家紀陶然新書解讀魏晉志怪小說 兼具知識性和可讀性
    該書是解讀魏晉志怪小說的文化普及類讀物。作者選取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中的經典作品,如《搜神記》《搜神後記》《拾遺記》《述異記》《幽明錄》等,仔細研讀、研究和考證,用輕鬆的筆調揭示深邃的道理,兼具知識性和可讀性。以神話傳說、妖魔鬼怪故事為主要內容的玄幻文化是大眾文化最為重要的分支之一。他們在古代統稱為志怪小說。
  • 神仙鬼怪、奇人異事,魏晉南北朝小說,堪稱玄幻小說鼻祖
    在魏晉南北朝之前,小說都不算是一種文學體裁,一直到了魏晉南北朝,小說才被當作一種文學體裁的存在。當時佛教大興,方士巫師層出不窮,奇人異聞數不勝數,為小說的創作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環境。魏晉南北朝的小說分為兩大類,一是志怪小說,專寫方士巫師和神仙鬼怪,堪稱古代版的玄幻小說,連後起之秀《聊齋志異》都得拜服於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志怪小說;二是志人小說,專門記錄一些奇人異聞,堪稱古代版的故事會。
  • 魏晉南北朝時期,小說的強烈興盛,這對後世文學發展有何貢獻?
    在人們的影響中似乎明清時期才是小說繁榮昌盛的時期。我國四大名著中除《紅樓夢》以外,其餘3本都為明代所寫。而在中國古代的魏晉南北朝得到小說發展,大家又知道多少呢?對於後世的文學發展又有怎樣的貢獻呢?在當時的社會中,有著廣泛出現的神話傳說、寓言故事、史傳文學。這些都成為了中國古典小說敘事的源頭。神話傳說在誕生之初就已經具備人物和情節兩個基本因素,而諸子百家書中的寓言典故也提供了借鑑經驗,使歷史上的人物,時間,地點,背景更為詳細。最早的小說在《莊子·外物》中是指瑣碎的言論,與小說觀念相差甚遠。
  • 《搜神記》和《世說新語》,魏晉南北朝小說的繁榮代表
    中國小說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神話和傳說。 當然,中國古代小說的形成和發展比起詩文要緩慢得多,到了漢代,雖然有「小說家」的名目,但實際上,與今天所說的文學體裁之小說關係不大。
  • 志怪小說和志人小說你有看過嗎?
    志怪小說是中國古典小說形式之一,以記敘神異鬼怪故事傳說為主要內容,產生和流行於魏晉南北朝時期,與當時社會宗教迷信和玄學風氣以及佛教的傳播有直接關係。志怪,就是記錄怪異的事,主要指魏晉時代產生的一種以記述神仙鬼怪為內容的小說,也可包括漢代的同類作品。
  • 圖解中國傳統志怪故事
    《中國志怪故事》封面 魚笛繪近期,由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總公司策劃、雲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志怪故事》面世。《中國志怪故事》用帶有志怪小說語言特色的白話文寫作,每個故事都配有若干幅8開跨頁插圖,用圖文的形式進行講述,選取了《聊齋志異》、《列異傳》、《搜神記》、《太平廣記》、《子不語》等志怪小說中具有代表性的故事。志怪小說是中國小說中極具特色的一朵奇葩。其自魏晉南北朝肇始,到清代極盛,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可謂是人盡皆知。志怪小說曾是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也是頗受人們喜愛的消遣方式。
  • 志怪小說(1)
    刊授學院中國文學史梗概(78)志怪小說(1) 志怪小說是中國古典小說形式之一
  • 中國除了有四大名著,還有四大志怪小說,大家聽說過嗎?
    中國除了有四大名著,還有四大志怪小說,大家聽說過嗎?眾所周知,中國四大名著為《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夢》。除此之外,中國還有四大志怪小說。志怪小說也是中國古典小說之一,流行於魏晉南北朝時期,它主要記敘了古代的神奇鬼怪故事,因此凡是涉及這些內容的都可以稱為志怪小說,其中最為出名的是《搜神記》、《山海經》、《封神演義》、《聊齋志異》。志怪小說的產生,跟當時社會宗教迷信和玄學風氣有必不可分的關係。
  • 志怪小說中古人超凡的想像力,那些天馬行空趣味縱橫的鬼怪故事
    這就是神佛鬼怪產生的原因,古代的歷史當中,世界各國都有神鬼的說法,創世論誕生了諸多超自然的信仰。古代人即使不篤信神靈也多少懷疑過他們的存在,神靈也許不經常顯靈,但日常生活中看似像鬼怪作祟的事卻經常發生。所以人們在許多神話中對鬼怪的描寫也有很多的篇幅,文人們將敘事手法與民間傳說結合創造出一個個鬼怪的故事,這志怪小說。
  • 為何說六朝志怪小說是「中國式哥特小說」?
    六朝志怪主要指魏晉時代產生的一種以記述神仙鬼怪為內容的小說,也可包括漢代的同類作品。志怪小說是受當時盛行的神仙方術之說而形成的侈談鬼神、稱道靈異的社會風氣的影響之下形成的。"文各有體,得體為佳。"各種文體,其職能是並不一樣的。
  • 魏晉風流的故事集,典型的志人小說——《世說新語》
    魏晉名士的高雅生活 而志怪小說的興起和當時宗教有著很大的關係,眾所周知自東漢佛教傳入中國之後其中有著大量來世長生的說法,逐漸便演變成了神仙方士、佛教靈異等故事,進而演變成了志怪小說。志怪小說的存在,其實是由於民眾的心理安全的缺失而形成了,因為在混亂的社會之下,民眾連生存甚至都成為奢望,在佛教等宗教額影響之下,他們或將幸福寄存於來世或者向神仙祈禱,所以說志怪小說是民眾內心的真實反映,更具研究性。
  • 中國古代四大志怪小說是哪些|民間故事
    中國自古就有鬼怪之說,有些簡單的故事經後人的加工就變得更加離奇了,而這些故事後來也都被收錄整理成集。那麼,你知道中國古代四大志怪小說是哪些嗎?
  • 志怪小說的鼻祖,撰寫了《搜神記》,成為後世諸多文學作品的模板
    在歷史上,每個民族和地區幾乎都有屬於本民族本地區的創世紀神話故事,中國的盤古開天地就是這樣的故事之一。我國的神話故事的產生,最早可以推進到原始社會時期,人類通過推理和想像對自然現象作出解釋。《搜神記》是一部志怪小說,在魏晉志怪小說中,《搜神記》是保存最多且具有代表性的一種。
  • 志怪之文暗諷時事弊端,魏晉志怪小說凸顯的文人操守
    導語:志怪小說的題材和其極現誇張之姿的文學表現形態,使其在中國文學的歷史發展之中,佔有一席之地。志怪一詞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戰國時期的莊子著作《逍遙遊》一文之中:「《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裡,摶扶搖而上者九萬裡,去以六月息者也。」
  • 魏晉南北朝文學小常識
    標誌:曹丕《典論 論文》 起止時間:漢末建安—隋文帝統一中國 五柳先生成為寄託中國古代士大夫理想的人物形象。
  • 2014年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考試大綱魏晉南北朝文學
    第三編 魏晉南北朝文學第一章 建安詩歌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本章的重點內容是曹操、曹植、曹丕、王粲、蔡琰的詩歌。  學習要求:①切實了解魏晉南北朝時期散文和辭賦創作的概況;②深入理解南朝散文和辭賦發展演變的生態環境;③重點掌握建安散文辭賦、正始辭賦、兩晉大賦、南朝駢文的創作。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  理解:①魏晉南北朝文創作大勢;②魏晉南北朝賦創作大勢。
  • 教師資格證中小幼筆試中國古代小說
    從今天的文學分類來看,它是一種注重人物形象刻畫和故事情節敘述的文學樣式。中國古代小說,一般認為從魏晉南北朝的筆記小說開始,經唐宋傳奇,到宋元話本,最後在明清成為引領中國文學風氣的樣式。   一、魏晉南北朝小說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小說,魯迅先生把它分為志怪小說和志人小說兩類。志怪小說記載神鬼怪異故事,志人小說記載人物的瑣聞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