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地中秋節怎麼過

2020-12-20 中國臺灣網

 

日本江米糰子。

  越南過中秋兒童唱主角。

  遙望明月共此時,歡度佳節同相知。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成為東南亞和東北亞一些國家的傳統節日。雖然同為中秋,但各國習俗不同,多樣的形式一併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對美好未來的憧憬。

  日本人:吃江米糰子

  在日本,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被稱為「十五夜」或「中秋名月」。日本人在這一天同樣有賞月的習俗,在日語裡稱為「月見」。日本的賞月習俗來源於中國,在1000多年前傳到日本後,當地開始出現邊賞月邊舉行宴會的風俗習慣,被稱為「觀月宴」。與中國人在中秋節的時候吃月餅不同,日本人在賞月的時候吃江米糰子,稱為「月見糰子」。

  越南:兒童唱主角

  與中國的中秋節有所不同,越南的中秋節是兒童唱主角。市場上口味各異的各式月餅、千姿百態的花燈、五顏六色的兒童玩具等節日食品、玩具應有盡有,孩子們的臉上溢滿了對節日的渴望。每年中秋節期間,越南各地都要舉行花燈節,並對花燈的設計進行評比,優勝者將獲得獎勵。另外,越南的一些地方還在節日期間組織舞獅,常在農曆八月十四、十五兩晚進行。

  新加坡:打出「旅遊牌」

  對新加坡的華人來說,中秋佳節是聯絡感情,表示謝意的天賜良機。親朋好友、商業夥伴之間相互饋贈月餅,藉此表示問候與祝願。新加坡是一個旅遊城市,中秋佳節無疑是一個吸引遊客的絕好機會。每年中秋臨近時,當地著名的烏節路、新加坡河畔、牛車水及裕華園等地裝飾一新。入夜時分,華燈初上,大街小巷一片紅彤彤的景象,令人心動。

  馬來西亞、菲律賓:

  華僑華人不忘中秋

  吃月餅、賞月、提燈籠遊行是馬來西亞華人世代相傳的中秋習俗。中秋臨近,馬來西亞各地的老字號商家紛紛推出各色月餅。中秋節是生活在菲律賓的華僑華人非常重視的傳統佳節。菲律賓首都馬尼拉的唐人街27日熱鬧非凡,當地華僑華人舉行為期兩天的活動,歡度中秋節。華僑華人聚居區的主要商業街道張燈結彩,主要路口和進入唐人街的小橋上都掛上了彩幅,許多商店出售自製的或從中國進口的各式月餅。

相關焦點

  • 世界各地中秋節是怎麼過的?
    日本人:中秋節吃江米糰子在日本,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被稱為「十五夜」或「中秋名月」。日本人在這一天同樣有賞月的習俗,在日語裡稱為「月見」。與中國人在中秋節的時候吃月餅不同,日本人在賞月的時候吃江米糰子,稱為「月見糰子」。由於這個時期正值各種作物的收穫季節,為了對自然的恩惠表示感謝,日本人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雖然日本在明治維新後廢除了農曆,改用陽曆,但是現在日本各地仍保留著中秋賞月的習俗,一些寺院和神社在中秋節還要舉辦專門的賞月會。
  • 你知道全國各地都怎麼過中秋節嗎?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與清明節,端午節,春節並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關於中秋節的傳說非常多,比如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玄宗遊月,唐高祖「祝捷餅」等。而對於中秋這個寓意吉祥的日子,古時的文人墨客也作了很多關於中秋的詩詞佳句。
  • 日本人也過中秋節?日本的中秋節怎麼過
    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快要來臨的中秋節。說到中秋節,吃貨的第一反應就是該吃月餅了。因為小學讀書看過嫦娥奔月的故事,所以每年一到八月十五的時候,總會在晚上邊吃月餅邊望著天上的月亮,期望能在那輪圓月裡看到一些痕跡。說到月餅,中國人過中秋節是一定要吃月餅的。之前是用來祭祀神明的,而現在更多是親友之間在這天團聚的禮尚往來。
  • 外國人是怎麼過中秋節的?
    中秋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是象徵著闔家團圓的「團圓節」,在國人心目中其重要程度僅次於春節。中秋節起源於上古時代,普及於漢代,定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以後。自秦漢以來,隨著中華文明的對外傳播,節日文化也隨之廣播海外,其中受影響最大的是東南亞地區。
  • 小時候的中秋節,你是怎麼過的?
    對於現在很多家庭來說,可能過節就意味著放假、旅遊,孩子們很少知道節日的意義,也不知道節日該怎麼過,所以過節的傳統和習俗很難刻在他們的記憶裡。留下來的,也許只是去各地旅遊的照片。回憶我們小時候,雖然物質條件不算好,但父母會想方設法讓每個節日都充滿儀式感,把節日過得快樂且有意義。
  • 【中秋節】古代人怎麼過中秋節?
    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首《紅樓夢》裡,就曾寫到中秋節。當時的賈府已經搖搖欲墜,不似之前盛況,但過中秋佳節,一樣非常講究。 「當下園之正門俱已大開,吊著羊角大燈。嘉蔭堂前月臺上,焚著鬥香,秉著風燭,陳獻著瓜餅及各色果品……賈母盥手上香拜畢,於是大家皆拜過。」
  • 日本人居然是過兩個中秋節!?明天就是中秋節了,日本人的中秋節怎麼...
    原標題:日本人居然是過兩個中秋節!?明天就是中秋節了,日本人的中秋節怎麼過?日本的月見糰子有幾種? 你知道:日本人過兩個中秋節嗎習俗延續到今天,雖然沒有慶祝豐收的活動了,但是日本各地也仍保留著中秋賞月的習俗,一些寺院和神社在中秋節還要舉辦專門的賞月會。 日本的賞月習俗來源於中國,中秋節自從1000多年前傳到日本後,那時開始出現賞月以及舉行宴會的風俗習慣,被習慣稱為「觀月宴」。雖然日本在明治維新後廢除了農曆,改用陽曆,唯獨這個中秋節,還始終保持著與中國的同步——農曆8月15日,只是不是全國法定的假日。
  •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外國人過不過中秋節?又是怎麼過的呢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並且是大家都很重視的一個節日,實並非只是中國獨有外國人也過,那麼外國人過不過中秋節呢?外國人又是怎麼過中秋節的?一、日本「月見節」在古代,日本人稱中秋節為「月見節」。節日這天,成千上萬的居民都穿上富有民族特色的服裝,吟唱吆喝,扶老攜幼,抬著神龕到廟裡去進香。
  • 關於中秋節的最早起源,盤點中秋節各地美食以及風俗
    春節,端午節,清明節以及中秋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尤其是春節和中秋節,在人們心中的地位甚高。如今中秋節將至,學長今天將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中秋節的起源,以及中國各地關於中秋節的風俗習慣,還有美食。中秋節的最早起源中國古代皇權社會,皇家對神明有著至高的敬仰。
  • 福建中秋習俗地圖:拜月賞月吃團圓飯 各地是怎麼過中秋的?
    原標題:福建各地中秋習俗別具一格 抱走他人南瓜不算偷 昨晚,福州三坊七巷舉辦中秋活動,中秋節前後,福建各地都會舉辦類似的活動 北宋太宗年間,官方正式定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此後,中秋節日漸隆重。明朝以來,賞月、祭月、吃月餅的風俗大盛,一直流傳到現代,中秋節成為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作為民間大節,中秋節的民俗活動特別豐富,而且主要集中在晚上進行,包括拜月、賞月、吃團圓飯、吃月餅,以及在月下進行各種遊樂活動和觀月佔候活動等,天上的圓月與人間的團圓、豐收聯繫起來,賦予了節日美滿、喜慶的氣氛。
  • 日本人是怎麼過中秋節的?
    中秋節是我國一個古老、傳統的節日。節日這天有吃月餅、賞月亮的習俗,每年此時,闔家團圓、其樂融融。
  • 世界各地怎麼過中秋佳節
    又到一年月圓時,農曆八月十五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也稱「團圓節」。遙望明月共此時,歡度佳節同相知。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成為東南亞和東北亞一些國家的傳統節日。  美國麻薩諸塞州的趙琦則表示,原來在國內時,對中秋節的感觸並不是很深,認為中秋的概念僅僅是和家裡人吃一頓團圓飯。可是出國後和家人的距離遠了,身邊的華人變少了,中秋卻似乎變成了一個很重要的節日。「當天,可能會組織party,大家會聚在一起吃飯,唱唱經常在中國卡拉ok唱的歌。」  在英國桑德蘭的李葉(化名)則表示,會和華人朋友在住處親自下廚做中餐,慶祝中秋節這個傳統節日。
  • 科普:古代人怎麼過中秋節?
    賞月之餘,品嘗月餅逐漸成為中秋節的一個民俗符號。月餅最初起源於唐朝,為軍隊的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徵討匈奴得勝,八月十五凱旋而歸。當時有經商的吐魯番人向唐朝皇帝獻餅祝捷。高祖李淵接過華麗的餅盒,拿出圓餅,笑指空中明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說完把餅分給群臣一起品嘗,從此就有了中秋吃餅食的習俗。
  • 日本、韓國、越南、泰國也過中秋節!怎麼過呢?
    這天各地有舞獅表演和燈籠秀,所有越南的孩童都要提著鯉魚燈出門,取其「鯉魚躍龍門」的吉祥之意。我們從小聽到的故事,都是嫦娥私吞仙丹,輕飄飄地飛上月宮。但對於越南的孩子,飄上月宮的人不是嫦娥、而是四處替人治病的阿貴。阿貴治病手法很特別,手持菩提樹替人醫治,治好的人愈來愈多。突有一日,阿貴手中的菩提樹飛上月宮。
  • 世界各地過中秋節習俗有何不同(組圖)
    核心提示:農曆8月15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也稱「團圓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成為亞洲和世界其他一些國家的傳統節日。雖然同為中秋,但各國習俗不同。  2008年9月14日,韓國首爾景福宮,為慶祝中秋節,韓國舉行民俗文化節,一名表演者正在展示自己的絕活技藝。
  • 外國人也有中秋節,他們的中秋節都怎麼過?有什麼活動
    今天,我們來談談全世界都在歡度的多元化中秋節。 在中秋當天,日本的各地神社寺廟也會舉辦相應的祭奠、賞月活動,一些年長之人也會來此為家中的青壯年祈福求平安。 有趣的是,節日期間,孩子們會去野外採集象徵吉祥如意的花草掛在床門上,期盼自己的學業更上一層樓。 而在東南亞國家,對中秋的定義更是與眾不同,繽紛多彩。
  • 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要回鄉祭祖嗎?各地農村中秋節傳統習俗和禁忌
    還有兩天就到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了,相信不少在城裡的農村朋友已經迎來了中秋放假第一天。中秋節作為我國的傳統節日,自古就有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寄託思念親人,祈盼豐收之意。更有賞月、吃月餅等傳統習俗。那麼,中秋節要不要回鄉祭祖?我國各地農村中秋節有哪些傳統習俗和禁忌呢?
  • 過中秋節居然這麼有意義,你必須知道?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那麼,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過中秋節有什麼意義?你打算怎麼過呢一、發揚中華文化、增強民族自信中秋節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關於中秋節來由的說法很多,傳說該節日是為了紀念嫦娥,也有說是為了答謝土地等神靈,感謝他們在秋季帶來的大豐收,無論哪種說法,都具有一定依據,同時這些說法也賦予了中秋節獨特的意義。
  • 中秋節手抄報:各地月餅的傳說
    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是由元朝末年流傳下來的。元朝末年,漢人打算起來反抗蒙古人的統治,卻苦於無從傳遞消息。後來劉伯溫想出一條計策,到處散布流言,說有冬瘟流行,除非家家戶戶都在中秋節買月餅來吃,才能避免。  人們買了月餅回到家中,發覺裡面藏著紙條,上面寫著:「中秋夜,殺韃子,迎義軍!」於是眾人紛紛起義反抗統治者,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就是這樣留下來的。
  • 中秋節怎麼過有哪些習俗?中秋節來歷及傳統習俗圖片介紹
    賞月源於祭月,如今成輕鬆的娛樂;吃月餅;燃燈:中秋是我國三大燈節之一,花燈懸於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祭兔兒爺:兔首人身,手持玉杵,拜月供品,更是孩子的絕妙玩具…明天中秋,你怎麼過?詳情如下:中秋節傳統習俗——賞月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