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東玉,學名黃蠟石,廣東省惠東縣優質玉石資源,因表層呈蠟質質感而得名,顏色以黃、紅色為主調,以純淨的明黃為貴。主要產於蓮花山脈、烏禽嶂山脈,遍布於西枝江流域。分為山料、水料、籽料。山料石色純正,而籽料表面油潤光滑細膩,色彩明豔。石質地細膩,有很好的韌性,色彩溫潤鮮豔,水頭足,油性好,其雕件倍受國內外藏家及愛玉人士的青睞。
用本土玉表達本地的一些人文建築,在很多玉雕師心中都有這樣的意願。面對下面這塊惠東玉,玉雕師黃日富沒有做傳統題材,反而將目光放在了廣州的地標建築,廣州塔「小蠻腰」上,巧妙構思和設計,將城市的喧囂和繁榮巧妙表達。
原石
把皮殼剝開後,整塊料子沒有裂紋,油潤度非常好,色彩雖然不是特別純正,但是卻也有很好的過渡,設計之前就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但也非常考驗玉雕師的創意能力。
設計稿
兩種設計思路呈現出了不同的文化表達,上圖偏向古典與現代相結合,下圖偏向現代,同時用色(料)更加精準。綜合對比後,玉雕師更傾向於後者,感覺更契合自己想要表達的思想,也更符合現在這個時代的特點。
雕刻
一步步蛻變,更需要「慢工出細活」,對於這種畫面感強的設計稿,就需要精細處理。根據主題不斷變化著技法和磨頭,精緻勾勒,尤其是細小的地方,非常考驗玉雕師的心思縝密的程度。
成品(拋光前)
拋光的好壞直接決定著起貨,尤其是對一些細節的處理尤為重要,這也非常考驗拋光師對作品的理解。重一點,細節沒了,得不償失;輕一點,未達到拋光效果,表達不出作品的魅力。
成品(拋光後)
最終成品中我們可以看出,玉雕師對於色彩之間的過渡處理的非常好,利用前景、遠景之間的關係巧妙構思,突出主體,而將一些遠景進行虛化處理,搭配這樣的色澤,像是早晨的廣州瀰漫的雲霧裡,朦朧中散發著別樣的魅力。
許多地方性的石種並不出名,但是經過玉雕師的努力和創意卻能賦予許多玉雕文化、收藏價值和藝術造詣。就《廣州之光》「小蠻腰」而言,就完美的將地方玉石惠東玉喚醒,互相成就,成為不可多得的藝術品。
名家簡介
黃日富,字旭升,福建客家人、弘石坊主。一級/高級技師,廣州工藝美術大師,貴州名匠,羅源玉雕名師,廣東省寶協崗位技術能手標兵。幼承祖父藝術薰陶,對書畫、雕刻情有獨鍾。
作品擅長以先民奮鬥史、鄉土風情表現愛鄉愛國情懷;手法獨具匠心、作品意境深遠。從藝以來,作品屢獲百花獎、天工獎、神工獎等國家級獎項、省市級金獎、入選中國當代工藝美術雙年展。
工作之餘,還從事室內外景觀設計,研究兩岸民間族譜、參與宗教文化藝術創作,作品多次被中央電視臺、上海東方衛視、福建電視臺和網絡媒體、報刊雜誌引用轉載。
宜將拙手雕萬象,願以冰心付藝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