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創產業也在與時俱進

2020-12-18 中國經濟網

  原標題:臺灣文創產業也在與時俱進

  ——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臺灣館見聞  

  

  觀眾在臺灣文化創意館觀賞文創展品。 本報記者 鄭 楊攝

  歷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臺灣館都是文創產品的「粉絲」們最嚮往、最流連的場館之一。今年也不例外,79家臺灣文化創意企業帶來的文創精品,吸引了大批觀眾駐足洽談、選購。

  寶島人在文創產品上的那心思、那創意,令人叫絕。然而記者在臺灣館採訪時發現,原來臺灣文創企業主們也有深深的危機感。「現在來自大陸的競爭壓力很大,大陸的文創產業一年一年快速發展,我們要想保持那份優越感,也需要不斷『與時俱進』,找到新的賣點。」一位參展商這樣告訴記者。那麼,今年臺灣文創產品的新創意、新賣點何在?記者走訪了臺灣館多家企業一探究竟。

  分享「庶民的生活美學」

  走進御林芯茶苑展區,飄逸的茶香、爽口的茶梅,配著名家製作的茶具,立刻就能感受到一種精緻的生活品味。「是的,我們賣的不僅是茶和茶具,更是一種生活態度和美學態度。」御林芯的業務經理劉定芳說。

  今年文博會,御林芯主推一套用實驗室級玻璃製作的耐熱茶具,每一隻茶杯都是純手工精製,平均每製作十隻僅一兩隻能夠成功。「在臺灣和北京,我們的店都有越來越高的知名度,因為顧客能感受到我們對產品、對生活的心意。我們還定期在店裡舉辦茶藝課、陶藝課等,向更多人傳達我們對生活、對美的態度。」劉定芳說。

  類似御林芯這樣,分享「庶民的生活美學」,先賣出對美的渴望,再賣出產品,這已成為越來越多臺灣文創企業追求的方向。記者在臺灣館發現,體現「生活美學」的展品無處不在:「來喲」品牌的包,將臺南的牛皮製作師傅、70歲的裁布阿公以及隱身在農村的裁縫媽媽整合起來,一針一線縫製最有人情味的包,屢獲獎項;「樂樂木」品牌的工藝品,傳承早期大雪山林場的木工師傅們的加工技藝,把人們記憶中的美好木器帶回到日常生活中……

  這些創意產品有著共同的特點:源自生活、價格親民、兼具實用性。正如臺灣館負責人、臺灣貿易中心副秘書長葉明水所說,此次文博會就是要展示庶民生活美學的多元樣貌,「創意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創意,我們把生活裡面的創意變成一個商品,然後把商品帶到深圳文博會來」。

  大師在,匠心無價

  也不是所有產品的價格都走「親民路線」。在臺灣館,多數參展商都有典藏的「鎮店之寶」,它們出自工藝設計大師之手,刻著大師們的親筆籤名,自然也價格不菲。

  在定風閣公司展位,一組「紅樓夢十二金釵」高級定製系列銀飾,以輝煌的「簡歷」、美輪美奐的設計和高昂的價格震撼了參觀者。「這是楊彩玲老師耗費三年完成的作品,她是臺灣知名的金屬工藝藝術家,作品被法國羅浮宮、臺灣工藝館收藏。」展位經理許妤嬿介紹說。她指著其中一款「淚珠/林黛玉」項鍊說,該作品獲得法國羅浮宮美展最佳創意獎、臺灣美展工藝類第一名,所以雖然價格昂貴,而且定製後要等上三四個月才能拿到手,還是供不應求。

  在臺灣,打「大師牌」已成為幾乎所有高端文創企業的共同選擇。大師們的匠心「無價」,有大師坐鎮,不僅能提高產品設計、製作的品位,更抬高了品牌在顧客心目中的地位。臺灣館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大量標準化的產品佔據了人們的生活,而臺灣文創產品所倡導的美感、情感、靈感、手感,都可經由工藝大師們的手得到表達,帶給人們「私人定製」的感覺。

  記者在臺灣館發現,即便是沒有足夠實力請來「大師」的文創企業,也會請到熱門插畫師、新銳設計師開展合作,令每一件產品滲透獨一無二的個人色彩。如達孚思維公司展出的抱枕、毛毯、信箋等小物品,上面的圖案童真、溫暖而有趣,都由臺灣土生土長的年輕畫家創作,不少展品在文博會開館當天就被搶購一空。更有「烏託名畫邦」品牌,與歐洲知名畫廊合作,請來梵谷等大師「助陣」,將這些過世百年以上、無版權問題的名家畫作逼真地印在包袋上,參加文博會幾年來,最多時一屆能賣出上千隻名畫包。

  環保最時尚

  文創產品緊跟的是社會風潮。在臺灣,如今什麼最時尚?答案是環保。很多品牌都打起了環保創意牌。

  定風閣是以做銀飾起家的,但近兩年他們另闢蹊徑,開發起了「環保蕾絲輪胎包」,並將其作為公司主打的三大系列產品之一,帶到了文博會上。「超漂亮!」「好特別!」進展位的人都忍不住讚嘆。記者看到,一位女士很快拿出1800元買了一隻手包。

  本是別人不要的廢舊輪胎,卻能運作出如此高價位,定風閣是怎麼做到的?許妤嬿為記者解了疑惑。原來,輪胎包的創意本是設計師與一位學生閒聊時得來的,公司覺得能讓廢輪胎擁有全新的價值,起到環保回收之用,值得嘗試。便與輪胎廠商合作,將原本處理起來很棘手的廢輪胎回收過來,進行再造。「每個內胎經過長年碾壓,都有獨一無二的胎紋,我們用細膩的皮雕工藝,手工雕刻出柔美的蕾絲飾紋。因材質本身具有防水、防腐蝕、彈性好、承重大、易清洗、不易變形等特質,非常耐用,性價比相當高。現在崇尚環保的人越來越多,每次包在臺灣的百貨商場都賣到斷貨。」許妤嬿說。

  在臺灣館記者看到,主推環保產品的品牌比比皆是,又各有千秋。既有像定風閣這樣以廢料回收再利用為手段的,也有宣稱使用100%純天然環保材質的,更有提出純自然、無汙染的加工手法的。如竹藝品牌「滿竹杯」,最大賣點就是採用天然竹纖維,不但使用中安全無毒,而且碾碎後埋於土壤內,6個月可自然分解。而「廣升木材」品牌則在生產中使用「無垢工序」,從原木取材,手工磨砂、推油,保留「木」的香氣和觸感。

  很多臺灣參展商對記者表示,臺灣的市場畢竟比較小,他們更加看重大陸的龐大市場。如今,環保理念也逐漸開始在大陸深入人心,因此他們有信心,在未來把真正充滿創意的環保產品推向大陸的廣闊市場。(來源:經濟日報 記者 鄭 楊 楊陽騰)

相關焦點

  • 600年「老網紅」與時俱進,去故宮除了看展,還能喝咖啡買文創!
    故宮這些年讓人印象深刻的除了悠久的皇城底蘊外,還有就是它的文創周邊了,一系列故宮文創真的令人愛不釋手,買買買停不下來。在故宮內外,有多家故宮文創的專賣店,讓你在逛故宮的同時,也能感受這些將故宮底蘊融進現代人日常的好物,從大擺件到日常的書籤、彩妝等都有。
  • 大學,請不要「與時俱進」
    不與時俱進,就是要辦好學,做合格的「教育者」。作為培養人才的基地,大學所要承擔起的責任就是教育好每一個即將步入社會的學子。作為校園和社會的連接橋梁,一方面,大學的教育內容相比高中更有專業性,更具實用性;另一方面,大學生都處於心智不夠成熟的時期,需要老師加以引導。雙重目標就意味著雙重的責任,大學不能在現代社會的五顏六色中迷失方向,丟失以教育為本位的初心。
  • 徐奉臻:把握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
    原標題:把握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包括「以馬克思主義『化』中國」「以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雙向互動過程。
  • 與時俱進全面深化改革 銳意開拓全面擴大開放
    大家紛紛表示,要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為指引,與時俱進全面深化改革,銳意開拓全面擴大開放,為山西在轉型發展上率先蹚出一條新路來,實現高質量發展而只爭朝夕、不懈奮鬥。  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與時俱進全面深化改革」,著力打造制度高地。深入對標複製深圳改革經驗和成果,持續深化「三化三制」改革,在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創新鏈產業鏈融合發展等重點領域推出一批創造型、引領型改革,打造「一網通辦」+「一話通辦」全生命周期「六最」營商環境。
  • 憲法修改彰顯與時俱進品格
    核心要點:  ■ 現行憲法誕生以來,每一次修改都充分反映了時代特色和實踐要求,始終把修憲工作與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這個時代主題緊密地結合起來,充分肯定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進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功經驗,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發展成果,彰顯了憲法與時俱進的品格
  • 寫文章應與時俱進 臺作家張大春談兩岸應試作文
    中新社北京6月27日電 題:臺灣作家張大春談兩岸應試作文  中新社記者 楊程晨  「寫文章應該是自願和與時俱進的,而應試作文常常忽略了這件事。」臺灣知名作家張大春近日在北京作客中國新聞網訪談節目時對記者說,應試作文應更重視學生的思維能力訓練。
  • 涵養與時俱進的「六朝煙水氣」
    一來,特定生活場景下,文明對禮節有特定要求;二來,包括禮節在內的規則需要與時俱進,因實際情況的發展不斷補充修正。多家媒體日前發起「看好演出,管好手機,從我做起」文明觀演倡議,引起網友強烈反響。其實,多年以前,媒體就集中關注過劇場文明禮儀,但社會反響不像現在這麼強烈。分析起來,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如今在包括南京在內的很多城市,劇場演出與市井生活距離更近了。
  • 臺灣寫真:「正在燈火闌珊處」的臺灣文創產業
    中新社臺北11月8日電 題:「正在燈火闌珊處」的臺灣文創產業  中新社記者 冽瑋 陳立宇  「錯置」、「混搭」、「小確幸」……在臺灣,風生水起的文化創意產業,借有形視覺和無形觀念,嘗試傳統華人文化的嶄新設計手法,將樸素傳統價值觀與多元的當代元素相銜接,成就了諸多「文化奇蹟」。
  • 御燕萊燕窩.與時俱進的產物
    未來,我們將實現訂單經營、品牌共享,讓御燕萊即食燕窩與時俱進、迸發出新的活力。
  • 「國潮」IP大熱,文創產業如何掀起更大浪潮?
    文、圖/羊城派記者 柳卓楠 黃宙輝 劉雲11月5日下午,第三屆文創產業大會·天河峰會的主題論壇「傳統文化新場景——文化產業發展創新峰會」在廣州大劇院開講。多位文創行業大咖以「創新」為關鍵詞,圍繞「新文創」「新國潮」「新形勢」「新流量」「新技術」「新發展」,深入探討傳統文化的產業化發展,探索未來文化產業發展的趨勢和機遇。
  • 探索新時代車企品牌建設:堅持「長期主義」和「與時俱進」
    本報記者 高沛通 趙毅 北京報導伴隨時代發展,尤其面臨「新四化」浪潮,汽車產業正在面臨百年變革的節點,作為中國製造業的頂梁柱,各大車企們除品質硬實力之外,品牌同樣是軟實力。在這樣的背景下,重新來探討車企們如何擔當自身責任,以及如何進行品牌營銷建設,具有很強的實踐意義。
  • 田連元:傳統曲藝不會走下坡路 而是會與時俱進
    他說,傳統曲藝不會走下坡路,而是會與時俱進。  今年75歲的田連元是本溪評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原標題:田連元:傳統曲藝不會走下坡路 而是會與時俱進
  • 嚴書翰: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精神和與時俱進理論品格
    【嚴書翰: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精神和與時俱進理論品格】  中央黨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嚴書翰指出,只要認真研讀《共產黨宣言》,我們就能深刻領會到馬克思恩格斯在其中體現出來的實事求是精神和與時俱進理論品格。
  • 中共指導思想「與時俱進」 十九大黨章成為「新裡程碑」
    中新社記者 劉震 攝  【聚焦十九大】(十九大觀察)中共指導思想「與時俱進」  十九大黨章成為「新裡程碑」  中新社北京10月24日電 題:中共指導思想「與時俱進」十九大黨章成為「新裡程碑」  中新社記者 張蔚然  24日閉幕的中共十九大通過了關於《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的決議,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同馬克思列寧主義
  • 專家解讀新「二十四孝」:盡孝也要「與時俱進」
    專家解讀新「二十四孝」:盡孝也要「與時俱進」 2012-08-14 15:29:00     作者: 赫洋
  • 數字經濟潮流勢不可擋 安全體系需與時俱進
    11月27日,多位業內人士在2020北京國際金融安全論壇上表示,隨著全球逐步進入數位化時代,數字經濟潮流勢不可擋,金融科技創新層出不窮,但帶來的一系列挑戰也不容忽視,監管和安全體系要與時俱進,跟上數字經濟發展的特徵和步調。
  • 與時俱進,體育產業煥發活力,滑板亮相展會很吸睛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夢晴12月19日,2020中國(德州)第三屆體育產業交流大會上開幕,展會有近50家企業參展,精彩紛呈,多種體育產品亮相,除了無動力跑步機、自行車、啞鈴等傳統的體育產品外,滑板也亮相展會,吸引不少市民。
  • 推廣文創產業到大陸是臺灣未來重要方向
    推廣文創產業到大陸是臺灣未來重要方向 2011-10-08 09:30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程冉  中新社臺北10月5日電 中國國民黨5日舉行中常會,邀請「文建會」主委盛治仁報告「文化創意產業環境整備推動情形」。
  • 企業網絡推廣需與時俱進,切勿墨守成規
    隨著網絡技術更新迭代,而今做網站推廣技術也在不斷地創新,很多傳統的優化方式或者技巧,並不適用於當下的百度優化環境;同時用戶的搜索需求和意圖也在不斷地變化,因此做SEO推廣仍需與時俱進。
  • 勞動節的內涵也需要與時俱進
    在科技一日千裡,時代不斷進步的今天,似乎這勞動節的內涵,也需要與時俱進,也需要不斷更新,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才能順應時代的變化;今天的勞動節,肯定是為了慶祝勞動,但似乎只為慶祝勞動似乎太單純了點:今天的勞動,再也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是不斷推陳出新。創新,是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是時代發展的大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