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棗陽人的故事
話說南宋時期,金兵屢次南犯,南宋大將嶽飛率軍抗擊,屢次大敗金兵,收復了許多失地。
嶽飛部下有一部將孟林,山西降州人,追隨嶽飛抗金。孟林有一子孟宗政,自少隨父從軍,後隨軍徙居棗陽,在棗陽安家立業,生有十子。
1206,金將完顏董率軍攻打襄陽,孟宗政率軍抗擊,奪取了金軍的輜重糧草,金兵驚荒敗逃。孟宗政被舉薦為棗陽令。孟宗政招募各路壯士,組建了「忠順軍」。
1217年,金兵攻襄陽,圍棗陽。孟宗政奉命抵禦。在四子孟珙建議下,在羅家渡設下埋伏,趁金兵半渡擊之,金軍半數被殲滅。孟宗政又奉命救援棗陽,作戰中父子失散。孟珙看到敵陣中白衣白馬的父親,立即率騎兵突入敵陣,救出父親。在援兵支援下,金兵退兵。孟宗政以功兼棗陽軍節度使,孟珙補授為進勇副尉。
1218年,金帥完顏賽不又攻棗陽,孟宗政率軍堅守,歷時三個月,大小七十餘戰,每戰都是身先士卒,奮勇殺死,銳不可當。後援軍到來,內外夾擊,金軍撤退。
1219年,金將完顏訛可率領二十萬大軍攻棗陽,孟宗政據城抗擊,用弓箭、火炮、毒煙等種種辦法應對金兵攻城,隨後命孟珙率軍悄悄出城偷襲金軍,連破十八寨,斬首一千餘級,繳獲大量軍器,金軍撤退。孟宗政率軍乘勝追擊,一路追擊到當時金國境內的湖陽縣,金兵死傷無數,狼狽逃竄,皆呼孟宗政為孟爺爺,自是不敢窺襄、漢、棗陽。孟宗政代為荊鄂都統制,仍知棗陽,後官至右武大夫、和州防禦使、左武衛將軍。
1223年,孟宗政去世。後累贈至太師、永國公,諡號「忠毅」。孟宗政去世後,「忠順軍」由四子孟珙接管,將忠順軍分為三部。此後孟珙多次升遷,至1231年為京西兵馬鈐轄、棗陽軍駐札,仍統轄忠順三軍。
1233年,金將武仙派手下武天錫領兵二十餘萬進攻光化軍(今老河口),企圖打開入蜀的通道。孟珙率軍迎擊,一鼓攻破其營寨,斬武天錫,以功授江陵府副都統制。孟珙率軍繼續追擊,先後在襄陽、鄧州馬登山擊敗武仙所部,武仙帶幾個士兵逃亡,途中被蒙古兵擒殺。孟珙班師襄陽,被轉授為修武郎、鄂州江陵府副都統制。
蒙古崛起,形勢逼人,宋蒙決定聯合滅金。孟珙奉命領兵奔赴蔡州(今河南省汝南縣)。在宋蒙軍隊聯合進攻下,1234年初蔡州被攻破,金哀宗完顏守緒匆匆將帝位傳予金將完顏承麟,但大典未及完成宋蒙聯軍已攻入城內。完顏守緒自縊而亡,完顏承麟率軍出戰,死於亂軍之中。據史學家推測,完顏承麟在位時間不足一個時辰,為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孟珙返回襄陽之,擢升為武功郎、權侍衛馬軍行司職事、建康府都統制。
1234年6月,理宗發動端平入洛之役,企圖搶奪中原土地,不料被蒙古打敗。他問孟珙宋蒙和議之事,孟珙回答:「臣是一介武士,當言戰,不當言和!」理宗聽後,對孟珙大加賞賜,並命他兼知光州,旋即兼知黃州(今湖北黃岡)。
1235年蒙軍主將塔察兒率軍進攻江陵(今湖北荊州),孟珙奉命迎戰,設疑兵之計大破蒙古軍,連破敵二十四座營寨,焚毀蒙古軍全部渡江器具,蒙軍撤離。孟珙封爵隨縣男,擢升為高州刺史、忠州團練使、知江陵府兼京湖安撫副使、鄂州諸軍都統制
1237年,蒙古宗王口溫不花率軍進攻黃州,孟珙奉命從鄂州率水師火速馳援。他靈活應用戰術,與蒙古軍對峙戰鬥三四個月,蒙軍死傷「十之七八」,最後終於撤退。孟珙以功授寧遠軍承宣使、帶御器械、鄂州江陵府諸軍都統制,之後再升為京西湖北安撫制置使,兼知嶽州,成為南宋中部戰場的主帥。
1238年,在孟珙的建議和戰略指授下,宋軍在荊襄戰場展開了反攻,先後收復了郢州(今湖北鍾祥)、荊門、樊城、信陽、襄陽等整個荊襄地區。孟珙以功再被授為樞密都承旨兼知鄂州,仍任制置使。隨後孟珙又組建了忠衛軍、先鋒軍,補充襄陽兵力,使襄陽重新成為軍事重鎮。
1239年秋,蒙古大將塔海、禿雪率兵八十萬入侵四川,一路連下數城,勢如破竹,直逼夔門。孟珙領兵馳援,安排部署各路布防,環環相扣,遙相呼應。蒙軍寸步難進,特別是經過歸州西大埡寨(今湖北秭歸西)一場激戰後,蒙軍大敗,丟盔棄甲,撤至夔州,旋即收復了夔州。孟珙因功爵位晉升為隨縣子。
1240年,孟珙探知蒙軍在河南屯田,在鄧州、順陽積聚造船木材,組織軍隊主動出擊,燒毀蒙軍的造船材料,讓蒙古無法安心屯田,大大破壞了蒙古的攻勢準備。孟珙援寧武軍節度使、四川宣撫使兼知夔州。
孟珙兼管四川後,組建了「寧武軍」、「飛鶻軍」,並整頓軍隊,鞏固了四川的防禦。四川一直堅持到宋亡數年後才被蒙古佔領。
此後孟珙一直與蒙軍戰鬥,多次派兵出動出擊,攻打蒙古在河南的要塞,焚毀囤積的糧草,屢次獲勝。
1246年,蒙古河南行省長官範用吉暗中向孟珙請降,孟珙上書請求朝廷予以批准,但理宗以範用吉「叛服不常」為由,拒絕了孟珙的請求。孟珙心灰意冷,一聲嘆息:「三十年收拾中原人,今志不克伸矣。」自此一病不起,主動上表請辭,理宗馬上批准,讓孟珙以檢校少師、寧武軍節度使致仕。
1246年10月,孟珙於江陵逝世,享年五十二歲。贈少師。其後累贈至太師、吉國公。諡號「忠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