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來臨每分鐘就有1人猝死,如何預防突如其來的死亡?

2020-12-07 澎湃新聞

大家好,我是米醫生

馬拉度納猝死了

一分鐘內,一代球星生命瞬間結束

前幾天也是演員高以翔去世一周年

去年的11月27日,他在戶外綜藝節目時,突然減速倒地,隨後送去醫院搶救無效身亡。

醫院最終宣布死亡原因為:心源性猝死

——什麼是心源性猝死

心源性猝死並不是指一種特定的疾病,而是因為心臟原因導致的突然死亡

一般來說,心臟猝死主要發生在有冠心病,心力衰竭、有肥厚型或者擴張型的心肌病,心肌炎,或者有家族史心臟病人群中

但也有一部分猝死的人,之前沒有任何不適症狀,外表看上去也很健康,高以翔就是

如今長期熬夜,明星,運動員,馬拉松選手,都已經成為猝死潛在高危人群

之前有媒體報導稱,高以翔在倒下之前,已經連續工作17個小時了

冬天的室外,低溫寒冷,連續17個小時高強度的運動,急救措施沒來得及跟上,在身體情況最低迷的凌晨

這一個個看似不起眼的因素,拼湊在一起時,成為壓垮這個年輕健康的生命的最後一捆稻草

令人吃驚的是,高以翔的死亡並不是個案

據國家心血管病中心剛剛發布的《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6》顯示,每年我國心源性猝死發病人數超過54萬

這意味著平均每天有1500人猝死

我們身邊每一分鐘就有人突然失去了生命。。。。

近年我國因心源性猝死的人群不斷上升,而且年輕化趨勢非常明顯,就像高以翔一樣,六成以上的心源性猝死發生在醫療機構之外,這導致心源性猝死的急救成功率很低,只有約 1%

在996風氣盛行的當下,不僅僅是明星,很多年輕人不得不拼命工作——加班,熬夜,17-18個小時隨時待命,已經成為絕大多數人生活的常態

但這種現狀也導致很多年輕人生命突然停止:

90後程式設計師,哈工大剛畢業的碩士,猝死家中;

34歲的天涯副主編金波,在地鐵上突然暈倒猝死;

36 歲清華畢業 IT 男馬桶上猝死,死前對母親說「太累」

39歲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放療科楊立峰醫生,突發疾病猝死;

44歲的春雨醫生創始人兼CEO,常年加班熬夜,心肌梗塞離世。

到底有沒有辦法能預防猝死?

猝死的原因分成兩類

一類是心源性猝死,七成原因與心臟有關

還有一類是是肺梗死、支氣管哮喘、腦血管病等

很多人身體很好,每年體檢都沒有什麼問題,也可能發生猝死

也就是說面對「猝死」我們能做的只有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和精神緊張,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劃重點,這裡說的是勞逸結合

有些人說要多運動,多運動可以預防猝死

對不起,很不幸的告訴你——很多猝死者恰恰死於運動中

高以翔倒下之前,在用比平常嘉定更快的速度向前跑去

真的,對於運動,不要用力過猛了!

運動要適度

什麼是適度?

對於普通人來說,這種運動量可以讓你保持持續說話,不會上氣不接下氣

第二,對普通人來說,運動也是一种放松,運動無法代替睡眠和休息,不要把運動當成任務

這裡我想說一下,很多患者來看診時,會對我說年底很累,加班,但還是逼自己要去健身房大量運動,甚至還有運動過度拉傷的

這是何苦?

當我們已經用腦過度,精神壓力巨大,睡眠不足,身體非常疲憊的情況下,真的不要再強迫自己運動

多思傷脾,高強度腦力工作,是極度消耗一個人氣血的

所以讀書時,我們會上課45分鐘,休息10分鐘,勞逸結合

但現在很多年輕人迷戀下班後,深更半夜再去健身房大汗淋漓運動

認為大汗淋漓運動可以釋放壓力

對不起,中醫裡早就說過了——「勞倦最能傷脾」

尤其是大量出汗,你以為你出的是汗,其實都是血(汗血同源)

高強度工作結束後,本身氣血虧虛,再大汗淋漓運動,這等於雪上加霜,因為人體運動需要心臟提供更多氣血來支持,當一個人心臟負擔過重,就很容易出現心臟供血不足,導致心律失常,發生猝死。

據統計——2017年有43%的猝死者為18-39歲的年輕人

他們有兩大特徵

一,工作壓力較大的白領

二,看似外表健康,沒有什麼重大疾病

現在已有研究認為精神壓力亦是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原因,人在精神壓力刺激下容易發生精神壓力導致心肌缺血(MSIMI),導致心臟損傷或惡性心律失常,可成為直接猝死的病因。。。。。。

如果再有連軸轉工作後,有人邀你去劇烈運動

請告訴他——不是我懶,是我清醒地知道,我的身體,需要休息,除此之外,精神狀態也需要放空大腦來調整。

再做最後一個項目

做好就可以把孩子轉到更好的學校了;

做好就可以還完房子最後按揭了;

做好就可以全家放鬆一下,去休假了;

。。。。

我們不得不承認——吾生有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精力是有限的,欲望是無限的

其實有太多事,這一輩子都是做不完的;

每個人都渴望用辛勤的工作來活得幸福生活,但請記得,時不時給自己喘口氣,如果沒有健康,其它一切的一切都是浮雲。。。。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男子熬夜猝死 如何預防猝死
    怎樣預防猝死  1.定期體檢:老年人本身是心臟病及各種疾病的高發人群,應定期到醫院進行體檢。青、中年人工作緊張、生活節奏快、工作生活壓力大也容易患冠心病、高血壓等疾病。定期體檢及早檢查便於及時發現疾病,及早進行治療,減少猝死風險。
  • 每拖1分鐘,死亡的概率增加10%,高以翔心源性猝死背後給我們敲響的...
    除了惋惜、悼念之外,疲勞工作、安全意識、急救措施等,是值得所有人反思的。 根據我國心血管中心數據,每年有高達55萬人因心源性猝死,這個數字是全球第一。那麼心源性猝死到底是怎麼回事兒?
  • 每分鐘就有1人因它死亡
    令人惋惜的同時,也為所有人敲響了警鐘! 有數據顯示,全球每年心源性猝死人群高達700萬,約佔總死亡人數的25%。我國平均每年約有54.4萬人發生猝死,每天猝死1500人,每分鐘就有1人猝死,居全球之首。 而猝死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急性心梗,佔猝死的80%以上。 如果搶救不及時、搶救方法錯誤,就會延誤或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了解急性心梗的來龍去脈對於預防和急救都是至關重要的,今天就來認識認識它。
  • 死亡是「death」,那「猝死」英語怎麼說?該如何預防呢?
    模特&演員高以翔(Godfrey Gao )在中國錄製節目時突然昏倒(collapse)死亡。據報導,Godfrey是因為心源性猝死(dead of sudden cardiac arrest)而離世的。
  • 冬季高發!每6秒就有一人死於這種病
    本文專家:張學霖,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心血管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癌症,很多人認為是最令人害怕的疾病。但其實,死亡真正的第一元兇,並不是癌症。能比癌症更讓人產生畏懼的是,冬季高發且「防不勝防」的它——腦卒中,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中風」。
  • 冬季來臨,這些疾病要預防
    冬季來臨,這些疾病要預防  專家簡介:趙信科,北京協和醫學院阜外醫院博士後,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甘肅省衛生健康行業骨幹人才,甘肅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副院長,兼任中華中醫藥學會介入心臟病學專委會委員等職。
  • 高以翔去世一年後,好友也猝死在他墓地!醫生發現這類死亡都有規律!
    醫生解剖了5000多例猝死者發現:猝死的人都有這些規律!發生猝死前,往往伴有以下的症狀體徵猝死中有症狀體徵的人,最常表現為突然發作(20.10%)、休息睡眠中(16.71%),其次為嘔吐(7.49%)、呼吸困難、胸悶出汗、頭暈、胸痛、腹痛、抽搐、頭痛、心悸、咳嗽、意識障礙等。4.
  • 年輕人猝死頻發:年輕人如何遠離猝死
    似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年輕人因猝死,成為社會新聞的主角。根據世衛組織(WHO)的定義,平時身體健康或看上去健康的人,在短時間內因自然疾病突然死亡,就叫猝死。 《我國5516例屍解猝死病例流行特徵分析》顯示,影響猝死的主要因素是情緒激動(25.66%)和勞累(24.53%)。
  • 高以翔去世一年後,好友猝死在他墓地!這類死亡都有規律
    兩個猝死高發時段: 冬季 和 深夜!猝死也有高發時段!按照一年來看,冬季是猝死高發期!北京朝陽醫院心臟中心主任醫師楊新春曾指出,有調查顯示40%的心臟驟停發生在睡眠狀態下或沒有旁人在的時候。也就是說猝死容易在半夜偷襲!③若把一天24個小時分成四個時段,每6個小時一個階段。
  • 短短3天,4名警察猝死!冬季,警察該如何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從1月24號到1月27號,短短3天,我們已經失去了4位戰友。1月24日,浙江衢州民警楊建軍,巡邏途中突然昏迷,經搶救無效離世,年僅47歲。1月27日凌晨3時許,湖南郴州民警羅方仁,在工作崗位上猝死,年僅49歲。上述四位不幸離世的民警,所在的地區都有一個特點:最近都面臨了極端的寒潮天氣,同時,這些區域均屬於南方地區,屋內沒有暖氣。
  • 如何預防猝死?猝死前身體會發出這4大信號!
    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猝死為:「平素身體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時間內,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為猝死。」因此,猝死也被認為是人類最可怕、最嚴重的疾病,常常是「突然發生、不可預料、瞬間死亡」。   猝死前身體會發出哪些信號?
  • 美國疫情有多慘?每分鐘至少1人死亡,每分鐘至少114人確診!
    目前,美國冠狀病毒感染病例已經超過1300萬,達13086268人,死亡人數超26.4萬,每小時有65名美國人死於這種疾病,也就是說每分鐘至少1人死亡。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數據,每分鐘都有114名美國人被檢測出新冠呈陽性。
  • 身體出現這8個症狀,就離猝死不遠了。醫生告訴你:如何來預防?
    那麼,到底哪些人容易猝死?猝死的原因又有哪些呢?在危險來臨前,有沒有徵兆呢? 猝死為什麼容易找上年輕人? 所以猝死出現在年輕人身上所有人都很意外。 同時年輕人大多認為自己身體素質好,不太在意健康狀況,有點兒難受的感覺,通常不會立即就醫,而一旦出現惡性病因,往往猝不及防。 猝死為啥愛找上年輕人?
  • 冬季是心腦血管疾病高發期,如何預防是關鍵
    並且,數據顯示,每靜坐一個小時,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風險會增加10%。一旦血栓形成,堵塞血管,則會增加心腦血管病變的機率,甚至會誘發猝死。因此,即便是在寒冷的冬季,也要注意多活動,每坐下1小時,起身活動3-5分鐘。
  • 日本三成公務員每月加班超80小時 預防「過勞死」應該怎麼做?
    日本人工作嚴謹且拼命,幾乎是全球公認的事情。近日,日本官方公布了公務員工作時間調查顯示,該國有三成20多歲的公務員每月加班時間超過80個小時,已突破「過勞死」線。工作壓力大、加班時間長這些問題在我國也普遍存在,「996」甚至是「007」的工作模式正在加劇「過勞死」。
  • 猝死來臨前,身體會給你5個「機會」,不要錯過自救
    相信朋友們對猝死都不再陌生,生活中免不了偶爾聽到「某某前幾天還好好的,突然就猝死了」這樣的話題。隨著現代人生活節奏的越來越快,慢性壓力也在不斷增加,很多人整天都身處在一種高壓的環境之中,因此就導致了很多的猝死事件。
  • 警惕丨每8分鐘就有1人死於車禍!
    「全國每年有數萬人喪生於交通事故,幾乎平均每8分鐘就有1人因車禍死亡。」今天,是第九個「全國交通安全日」。數據顯示,目前,中國機動車保有量超過3.6億,機動車駕駛人達到4.5億,成為名副其實的汽車大國。但與此同時,全國每年有數萬人喪生於交通事故,幾乎平均每8分鐘就有1人因車禍死亡。
  • 猝死前的九大徵兆 早知道早救命!
    多數心律失常的危險性較小,不會引發猝死,但如果是頻繁發作的室性心律失常,則有發展為室顫的風險。  另外,很多老年人出現心慌是房顫作祟,如果房顫伴發心臟傳導疾病,也很容易進展為室顫。室顫發作後,數分鐘之內即可導致死亡。因此,頻繁心慌發作也應及時就診。  徵兆三、心跳過緩。
  • ...猝死羽毛球館!搶救1小時無效!廈門多人曾因此死亡!這樣運動會要命
    又一起又一個年輕男子猝死羽毛球館!突然暈倒、搶救1小時無效年輕生命黯然消逝……今天,再次警醒所有人!從表現上來看,大多數猝死都是一種「瞬間死亡」,因為有些導致猝死的疾病,在初期往往隱匿、不易發現,而另一些疾病,則是來勢兇險,在幾分鐘內奪去了患者的生命。導致猝死的原因很多,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惡性心律失常、肺栓塞、腦血管疾病、過敏、中毒等等。什麼是運動性猝死?
  • 中年人如何預防心臟死亡!
    祝這位喜劇人,藝術家一路走好!61歲,年齡不算大,按照現在的標準,還不到老年,葛大爺還活躍在大銀幕。可是他的好友謝園先生為啥突發心臟病離世?他每年沒有體檢嗎?為何突發心臟病,沒有搶救成功?中老年如何預防心臟病?如何在關鍵時刻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