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驚蟄!萬物復甦!

2020-12-14 喜洋洋嘚吧嘚

今日驚蟄。春雷驚百蟲,萬物始生長。時至驚蟄,陽氣上升、氣溫回暖、春雷乍動、雨水增多,萬物生機盎然。說起節氣,又想起小時候母親教我的順口溜,「打春陽氣轉,雨水沿河邊。驚蟄烏鴉叫,春分地皮幹………」驚嘆於小時候的記憶力,想必那時候哥哥還在奶奶家,妹妹還沒出生,我還是母親手心裡的寶,所以母親每晚都會抱著我,點著蠟燭(記得小時候農村停電是常態)教我毛主席詩詞,教我背三字經,節氣歌,那時的冬夜很長很長,依在母親的懷裡,聽她給我講故事,教我背詩詞,回想起來總是有淚盈眶。數學方面,我是極沒有天賦的,母親為了教我認識鐘錶,用紙剪了一個大錶盤,寫上12個數字,用火柴做了時針分針秒針,教我大針跑一圈是多少,小針跑一格是多少,可是我油鹽不進,四六不懂。母親生氣了,作勢要打我,我一驚,從窗臺掉地下了[捂臉][捂臉][捂臉]如今,電子產品無處不在,手機、電腦上的時間顯示全都數位化了,早知道這樣,俺的娘喲,您又何苦費那麼多勁兒教您的笨閨女啊!但是數學不好著實露怯,前幾天弄一份材料,要算一個增幅,憋了一晚上,也不知道是誰減誰再除以誰,只好換個說法。[尷尬][尷尬][尷尬]一大早想起這些往事糗事,說明我是真的老了。即使我再老,也是母親手心裡的寶!昨日下午,年近七十的母親打來電話說,說,寶貝,我給你炸麻花了,這次比上次好,加了蜂蜜,軟軟的,回來吃吧!40多了,還有媽的寵愛,幸福至極!願母親每一個時節都安康!!every one

從今天開始萬物復甦,所有生命都在這一天裡醒來。一個春天從這裡開始慢慢揭開面紗,將要露出真容。我相信每個經歷過嚴寒的春天都會無比美麗!

我不是植物,感覺不到植物是如何對待它們的後代,也就是種子。假如說生命的延續是一種生命的慣性,或者說是道的安排,外國人把道說成是上帝,其實說的是一件事情。

其實人也是動物,高級動物和低級動物其實都是動物。所以我是動物,但你不能說我是禽獸,不許罵人,我之所以這樣說,是想告訴大家動物能延續下來,最主要的因素是有愛。

沒有愛,就沒有動物,大家想想,沒有父母對我們的愛,盡全力的呵護,我們誰能活下來?豬,牛,羊,狗,貓,猴子,老鼠,所有的動物都得有愛,虎毒不食子,這就是愛。所以有了精子和卵子不行,光有授精卵也不行,得有愛,沒有愛,這個世界就沒有任何意義!

因為誰也感受不到,包括動物,愛是孕育一切生命,延續生命的動力!

大家放心,只要人人心中有愛,就會度過難關,共同想辦法對付這個就要到來的2020庚子年。

相關焦點

  • 今日驚蟄:在古詩詞中尋找驚蟄的詩句,靜待萬物復甦!柳綠花紅
    驚蟄,古稱「啟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標誌著仲春時節的開始。從今天開始,天氣就一天比一天暖和了,萬物也開始復甦生長了。古人對節氣很重視,時常寫一些詠贊節氣的詩詞。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一雷驚蟄始」以民間傳說「驚蟄」這天雷鳴,而萬蟲驚動,來寫春耕之始。次句總寫農家耕作。「幾日閒」更是用反問句式道出了農民勞作的艱辛。後兩句寫農夫終日忙碌不休的事情。農忙,既是一年到頭,又是從早到晚。但農夫雖忙,卻有條不紊,忙而不亂。田地、場院、菜圃、澗水等等都井井有條。
  • 驚蟄,萬物始復甦,鳴聲坎載道
    ——節選於《新春寫懷三首其二》《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對驚蟄的解釋是這樣的:「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昆蟲入冬藏伏在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當太陽到達黃經345°時,鬥指丁、雷鳴動、蟄蟲出、第三個節氣「驚蟄」便就到來了。
  • 【二十四節氣】驚蟄丨春回大地,萬物復甦
    那為什麼會有把驚蟄和雷聲掛鈎的這種誤解呢?第一,可能和驚蟄這個名字有關。它原來叫啟蟄,因為要避漢景帝劉啟的名諱而被迫改為驚蟄。啟是一種漸變,而驚像是一種突變,就很容易使人聯想到雷。實際上,所謂「陽和啟蟄,品物皆春」,說的是溫暖的氣息使蟄蟲從冬眠中漸漸醒來,春天的標誌便是萬物的甦醒。
  • 萬物復甦、昆蟲出洞,二十四節氣之驚蟄,你了解多少?
    在驚蟄時節,萬物復甦,氣溫回升,春光瀰漫,降雨量也明顯增多,呈現出生機盎然的景象。驚蟄當中的「蟄」字意味著藏起來,而「驚蟄」的意思則是春天到來,氣溫回升,春雨和溫暖的陽光將冬天蟄藏在土地和洞穴裡冬眠的昆蟲喚醒,使它們破土而出,回歸到大自然中。其實人也是如此,脫去笨重的冬裝,拋開躲在屋子裡抵禦寒冬的想法,在春光爛漫的驚蟄時分出門踏青、運動。
  • 驚蟄節氣,品讀一首名家的詩作,一夜微雨,萬物復甦
    當一輪紅日終於從山崗上冉冉升起,絢爛的朝霞也驚豔了整個田野和村莊,讓宋代詩人陳允平也悠閒地賦詩,「一陣催花雨,數聲驚蟄雷。」驚蟄是一年的第三個節氣,民諺有「驚蟄春雷響,農夫閒轉忙」,這兩句就形象地告訴人們,春忙季節就要開始。此時不僅杏花春雨、萬物生機,而且也是陽氣上升、令人振奮。
  • 今日驚蟄 萬物復甦形勢好,病毒疫情終會消,一起「蟄伏」待春來
    2020.03.05今日驚蟄「驚蟄之日萬物醒,花紅柳綠都是情」。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預示著仲春時節的開始。而在驚蟄期間,最有名的習俗就是「吃梨」。驚蟄吃梨,一是象徵和害蟲分離,遠離疾病。二是因為驚蟄後溫度升高,人們容易口乾上火。梨又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效用,此時吃梨,也是養生的一種。「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 今日驚蟄是幾點幾分 驚蟄詩詞句子 驚蟄節氣朋友圈說說文案
    ①今日10時57分,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②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鳴,三候鷹化為鳩;③此時氣溫日漸回暖、萬物生機盎然,春回大地,花開的季節到了;④驚蟄時節,氣溫變化幅度較大,乍暖還寒,注意保暖。春雷響,萬物長。讓我們一起期待,一個生機勃勃的春天。
  • 28首驚蟄詩詞,大地一聲雷,驚蟄來臨,萬物復甦
    天上春雷陣陣驚醒蟄居的動物,萬物復甦,大地一片生機。古代詩人逢節必賦詩,驚蟄來臨時,詩人們又有怎樣的體會呢?下面28首驚蟄詩詞,一起體會驚蟄時詩人的心情!驚蟄時,雷聲陣陣,帶來了春的氣息。雷是驚蟄給人最大的感受,這一聲春雷,叫醒萬物。草兒冒頭了,蟲兒鳴叫著,天地似乎一下子有了生機。一切都預示著,春天真的來了。《聞雷》【唐】白居易瘴地風霜早,溫天氣候催。
  • 「天使的微笑」支撐你等來「驚蟄」萬物復甦,上芭新推兩部「抗疫...
    時值驚蟄,春雷滾,萬物生長,孕育勃勃生機。今日,上海芭蕾舞團兩部抗疫作品在醞釀多日後首度公開排練。由首席主要演員吳虎生編創的新作《驚蟄》,在年輕演員許靖昆的詮釋下,在大提琴低沉的咆哮中,帶著一陣自然生猛的力量撲面而來;而團長辛麗麗為新星戚冰雪「度身定製」的《天使的微笑》,則傾注了對依舊抗戰在疫情一線的醫護人員的感恩和深情。疫情陰霾籠罩著的悲情底色下,是人們對生的渴望以及和病魔殊死搏鬥的堅韌。
  • 今日驚蟄,帶你探春……
    今日驚蟄,帶你探春…… --微雨眾卉新 一雷驚蟄始-- 驚蟄
  • 今日驚蟄!春雷響,萬物生,驅散料峭餘寒,靜待春暖花開!
    今日驚蟄!春雷響,萬物生,驅散料峭餘寒,靜待春暖花開!雷動風行驚蟄戶天開地闢轉鴻鈞3月5日(10時57分)今日驚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時至驚蟄陽氣上升、氣溫回暖春雷乍動、雨水增多萬物生機盎然驚蟄有三候一候桃始華落花成雨粉蕾點染枝頭春色便盈滿九州二候倉庚鳴黃鸝飛過決勝煙柳
  • 詩詞丨驚蟄,春日驚醒,萬物驚喜
    時間飛逝,一轉眼我們就進入了三月,一抬頭我們就迎來了驚蟄。今日春雷轟隆炸響,春雨傾盆而下,驚醒了蟄伏在地下冬眠的昆蟲,世間萬物在雷聲中,雨聲中緩緩醒來,從昏昏欲睡走向朝氣蓬勃。驚蟄:春日驚醒,萬物驚喜。驚蟄時,雷聲陣陣,春天的氣息迎面而來,這一聲春雷,叫醒萬物。《聞雷》唐·白居易瘴地風霜早,溫天氣候催。
  • 驚蟄,春醒處,萬物心動,這是最有朝氣的日子
    「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今日驚蟄,一年中最有朝氣的響亮日子。驚蟄是春天的第一聲驚雷。「春雷驚百蟲」,「驚蟄」即有雷聲震震,驚動蟄伏了一冬的昆蟲的意思。正所謂——「春雷驚醒,萬物驚喜。」
  • 今日驚蟄:春雷響 萬物長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驚蟄為三候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黃鸝)鳴三候鷹化為鳩驚蟄,古時候最早叫做「啟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時至驚蟄,陽氣上升、氣溫回暖、春雷乍動、雨水增多,萬物生機盎然。在二十四節氣之中,驚蟄反映自然的是生物受節律變化影響而出現萌發生長的現象,它是古代農耕文化對於自然節令的反映。農耕生產與大自然的節律息息相關,驚蟄節氣在農耕上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自古以來我國人民很重視驚蟄這個節氣,把它視為春耕開始的節令。古人將二十四節氣中的每一個節氣都分為三候,用來更準確地描述節氣的氣候特徵。
  • 驚蟄春雷響 萬物忙生長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這個節氣表示「立春」以後天氣轉暖,春雷開始震響,蟄伏在泥土裡的各種冬眠動物將甦醒過來開始活動,所以叫驚蟄。但使蟄蟲「啟戶始出」的,並不是隆隆的雷聲,而是氣溫回升到一定程度時的土壤溫度。這個時期過冬的蟲排卵也要開始孵化,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了春耕季節。
  • 今日驚蟄!春鳴萬裡 啼囀芳華
    卻讓遠山更遠、靜水空靈春雷響、萬物生今日5時10分我們迎來驚蟄節氣一聲轟隆入眠來萬物風帆正勁起,春耕時大地回春,萬物復甦 「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全家都要吃梨因為驚蟄是萬蟲甦醒之時在陝西、山西及蘇北一帶流傳有 「驚蟄吃個梨,一年都精神」的民諺
  • 二十四節氣之「驚蟄」:春雷響、萬物長
    >各地還是有很大差異東北、西北地區尚有冬日景象江南、華南等地已春日融融了桃花紅、梨花白黃鶯鳴叫,春燕飛來處處鳥語花香「春雷響,萬物長」雖然氣溫回升驚蟄節仍乍寒乍暖諺語有「冷驚蟄,暖春分」之說「驚蟄刮北風,從頭另過冬;驚蟄吹南風,秧苗遲下種」。
  • 今日驚蟄 天氣冷暖交替頻繁 預防流行性疾病
    今日(3月5日),當太陽運行到黃經345度,重慶進入驚蟄節氣。蟄是藏的意思,今天一過,土壤解凍、春雷出現、動物似被春雷驚醒,結束冬眠,開始活動。在氣象方面,驚蟄期間,雷雨增多,升溫快,天氣變化無常。「驚蟄」即初雷鳴,萬物甦醒。重慶市氣候中心專家表示,今年的第一聲春雷,在2月21日,事實上,蟄伏的蟲子等動物是聽不到雷聲的。氣溫升高、天氣回暖才是土壤解凍、動物結束冬眠的原因。「驚蟄」期間,重慶的平均溫度為12.1℃,主城區平均氣溫13.2℃,是溫度回升最快的時段。據介紹,初雷一過,雷雨天氣也將增多。
  • 今日驚蟄|驚醒蟄蟲,喚醒舌尖
    陽光斜斜地從窗外射進來照在新抽芽的植物上給人歲月靜好的感覺真想懶洋洋地靠在椅背上小憩一會蟄伏了一整個冬天萬物開始萌動復甦民諺云:「春雷響,萬物長」、「驚蟄節到聞雷聲,震醒蟄伏越冬蟲」。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越冬的蛇蟲鼠蟻。雨水增多、氣溫回升,萬物生機盎然,是萬物生長的好時光,該種的農作物都可以開始種了。
  • 驚蟄時節,萬物甦醒,詩詞中的好春光
    今天我們一起閱讀幾首關於「驚蟄」的詩詞,感受蟄伏萬物的雷鳴之力吧。從詩中我們也可以發現驚蟄最大的特徵,便是冬眠的動物在雷聲中甦醒。驚蟄,古稱「啟蟄」,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標誌著仲春時節的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