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心理百科-006-畏懼親密關係

2021-01-17 騰訊網

作者: [韓] 宋炯錫 等 /

出版社: 後浪丨九州出版社

出品方: 後浪

原作名:

譯者: 任李肖垚

出版年: 2020-11

豆瓣評分9.1

005畏懼親密關係

親密感(intimacy)vs.自我陶醉( self-absorption)或孤獨感(isolation)階段

這一階段工作和情感生活是最大的人生課題。親密感是通過接納他人的不足和缺點,不斷地犧牲妥協,在維持穩定持久關係的過程之中建立起來的。與此相反,如果沒有和戀人、朋友等人共同生活,人就會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陷入巨 大的孤獨之中。

我是一名30歲出頭的公司職員。父母整天催我結婚,但我自己其實覺得一個人生活很舒服。對我來說戀愛關係很難持久,而為他人付出和讓步是件非常消耗自身精力的事情,因此每段戀情總是不能超過3個月。但是最近看著身邊朋友們一個個都結婚了,又開始覺得自己落後於人。是不是真的必須得結婚呢,真的很苦惱。

這一階段我們走出了校園,正式步入社會,開始發揮自身所長創造價值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建立起不同的人際關係,而究竟需要與他人建立起多麼深刻廣闊的關係,卻完全取決於每個人自身。這些人際關係可能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一些好處, 但也需要我們為此付出許多努力。

埃裡克森認為培養親密感是這一階段的重要 任務。我們需要和戀人、朋友或配偶等人構建起深刻的關係,找尋與他人之間的連接,否則就會陷入空虛和孤獨之中。要培養起親密感,就需要承認和接納對方與自己的不同,學會讓步和照顧對方。如果不主動付出努力,只是被動地等待他人靠近自己,不積極與對方溝通交流,便很難擁有深刻的關係。學生時代我們都在相似的環境中學習,很難覺察出個體之間的差異,覺得大家都是同一類人。 因此長大後我們總是會很懷念學生時代簡單而堅固的友誼。成年之後,我們逐漸展現出不同個體之間的差異,彼此喜歡的東西不同,價值觀不同,開始思考自己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這樣的兩個成年人之間可能收此奧臺,也可能互相衝突,因而會建立起各式各樣的關係。

無論多麼喜歡的朋友,無論多麼深愛的戀人,時間久了難免產生爭執和矛盾,是索性結束這段關係,還是付出努力將關係維持下去?我們總會站在這樣的分岔路口。與他人建立起良好的關係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不斷做出犧牲和讓步才能縮小彼此之間的距離,從而最大限度地理解對方。然而這樣的犧牲絕不應是單方面的,雙方需要一起努力才能維 系健康長久的關係。在要求對方理解自己、照顧自己的過程中需要做出定程度的妥協, 而這的確相當消耗人的耐心和精力。那些覺得這個過程太麻煩,且認為為他人付出精力是一種浪費,從而選擇結束關係的人,最終也會因為身邊沒有值得信賴和依靠的人而陷入孤獨。

人生是一個持續的過程。每個發展階段,我們所面臨的課題都建立在上一階段所獲結果的基礎之上。因此,如果想要在這-階段培養起有深度的親密感,所需前提就是我們很好地完成了前一階段的發展任務。只有在青少年時期建立起良好的自我身份認同,才能夠在與他人的衝突中找到妥協之處,從而擁有獲得親密關係的可能性。同樣,如果在這-一時期沒有完成相應的發展任務,我們也就很難在此後的階段中活出有創造性的燦爛人生。弗洛伊德認為,只有那些有工作能力並且懂得去愛的人,才真正稱得上定健全的人。這就是說,只有在與他人建立起良好的親密關係,並從事有意人的工作時,我們的人生才能夠稱得上有價值。不妨檢視一下自己身邊的各天天系,看看他們是否具有深度.在不斷努力深化這些關係的過程中,我們自身也會變得更加成熟。

相關焦點

  • 《家庭心理百科》:一本新華字典式的養娃避坑指南,你值得擁有
    多希望她也曾給自己準備過這樣一本《家庭心理百科》,茶餘飯後隨手翻看,或者在遇到親子關係、孩子的教育問題甚至夫妻關係問題時帶著煩惱和困惑來學習和尋找過答案。這樣新聞中的這個悲劇可能就不會發生,世界上就能少一個這樣背負著後悔、痛苦和自責、永世不得安寧的可憐媽媽。02.
  • 《家庭心理百科》:學會直面自己的內心,我們才能過上更好的生活
    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想法,是因為大多數人沒有把心理當成重要的問題看待。他們往往要在歷經疲憊,飽受滄桑之後,才懂得去心理學裡尋求救贖。原生家庭對個人的影響,親密關係如何經營,社交恐懼和討好型人格等這些問題,都曾讓人困擾不已。等我們真正意識到這些問題對我們生活產生影響時,它卻早已經嵌入了我們的骨子裡,成為我們揮之不去扎在心底裡的刺。
  • 《家庭心理百科》這本心理秘籍,應該人手一本
    如果在遇到困境時,能有方法幫我們迅速調整狀態,告訴我們應該怎麼做,那我們就能快速走出心理困境。而《家庭心理百科》就是這樣一本書,裡面涵蓋了我們從嗷嗷待哺到垂垂暮年所會遇到的各種大大小小的煩心事,告訴我們應該如何料理,如何越活越有意思。
  • 專家著《家庭心理百科》這樣解答
    最近看了一本好書,名字叫《家庭心理百科》,它是一本大眾心理百科讀物、心理學工具書,被譽為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心理顧問。裡面有206條人們普遍遇到過的煩惱,60種困擾每個家庭的身心問題。內容涵蓋豐富,從孩子到老人都能兼顧,居家必備。近幾年心理學的重要性越發凸顯,很多社會問題的產生跟人的心理問題密切相關。
  • 與父母關係很差怎麼辦,怎樣擺脫原生家庭對親密關係的影響?
    比如說很多學員因為受到原生家庭的負面影響,很多人在親密關係中無法真正的享受愛情,反而備受感情的折磨。在這種情況下必要的心理諮詢就要成為指導工作的一部分。幾年前我還是從事心理諮詢工作的心理諮詢師。那個時候雖然說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都能遇到,但是相比起其它類型的心理問題,家庭問題導致的心理問題對個體成長和成年後的親密關係的影響特別大。
  • 《家庭心理百科》化解女人的中年危機,在時光中做更好的自己
    《家庭心理百科》對此一一給出了的答案。● 健康危機:身體不舒服卻檢查不出問題女人到中年,總是覺得身體這不舒服那不舒服,去醫院檢查又檢查不出問題來。其實是身體上內分泌的失調、各種由於早期的壓力焦慮引起的身體問題。
  • 心理學告訴你:親密關係的不幸,來源於你的原生家庭!
    美國著名的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認為,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可能影響他的一生。 而我想補充的是,成年後的親密關係能不能幸福,也要追溯到原生家庭來說。
  • 11季《摩登家庭》:維持親密關係的秘密
    在這部充滿家長裡短的故事裡,回過頭我們才發現,那些現代人一直尋找的維持親密關係的秘密,其實《摩登家庭》早就告訴了我們。 兩位爹地告訴Lily,她不需要和他們一樣,她可以有自己的喜好,這不會改變他們的關係。儘管爹地依舊無法接受的Lily愛的地獄搖滾。 在親密關係裡,人們常因為相似而被互相吸引。但也面臨著一種壓力:如果我們想法不一樣了,是不是就會走向不同,最終讓關係破裂?《摩登家庭》教會我們:每個人註定不同,但我們可以維持這種不同,不同不會讓我們分離。
  • 促進家庭和諧,改善親密關係,要避免4種錯誤做法
    家庭是人生的港灣,也是社會的細胞。中國人一向重視修身齊家,營造和睦溫馨的家庭氛圍。但是,家庭實際上也是矛盾重重的地方。如果家人之間任性使氣,頑固倔強而不反省,也會讓人傷痕累累。把家庭內部氛圍經營好,讓親密關係甜蜜和諧,也是有學問的。
  • 親密關係——親密與衝突相輔相成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不論是家庭背景,生長環境,教育經歷等等,是有太多不同的,那麼這些不同,肯定會造成一些不理解,所以說根本就沒有所謂的,不吵架的「真愛」。舉例來說,比如當你喜歡一個人的時候,你是需要你的喜歡被回應,你對兩個人之間的關係是充滿期待的,如果他對你有所回應,你們之間的關係會升溫,反之,如果你不是他所需要的,這段關係便會終止。任何親密關係,都離不開需要和被需要的循環。
  • 依戀損傷:親密關係中的心理創傷
    它們就像是解不開的心結,反覆影響著你的親密關係;當對一段關係感到諸多不滿的時候,你也沒有勇氣放手。學者們認為,在親密關係中,當一方破壞、違背或達不到關係中的「預期」時,就會給另一方造成情感或心理上的創傷,此時「依戀損傷」就出現了(Johnson, et al., 2001; Steffens & Means, 2009)。
  • 維護家庭「三角關係」,保持「親密且又獨立」
    這種精神創傷平時隱藏在心裡最底層的潛意識裡,就像一顆不定時的炸彈一樣,一旦引發,就會表現出歇斯底裡的症狀,2020年上半年,因為疫情好多人只能在家辦公,「神獸,熊孩子」也在家上起來網課,因此,一家人親密接觸了好幾個月,家庭關係好的,會在這幾個月增加更多的溝通和交流,家庭關係更和睦;同樣但凡家裡有點矛盾的,也會在這幾個月裡矛盾更加激化,也因此很多家庭都是雞飛狗跳
  • 家家必備的百科全書,你的家庭心理醫生
    其實,你有類似的疑問或者感受的話,不妨來讀一下《家庭心理百科》這本書。這是一本專為東亞家庭定製,以人的一生為時間線索,集合了10位韓國一線心理精神科專家多年來接到的諮詢案例的心理百科全書。 《家庭心理百科》是由韓國高麗大學心理學博士宋炯錫帶領他的作者團隊撰寫的。
  • 豆瓣評分9.1分,拿來即用的家庭心理百科全書
    有沒有可能將從小到老會遇到的心理問題悉數囊括,並將正確答案匯集成一份觸手可及的資料,供人們隨用隨取?10位韓國一線心理精神科專家通力合作,歷時一年,推出了《家庭心理百科》一書。這是一本從嬰兒的心理發展講到成年階段的人際關係、再到老年期的精神疾患,囊括了一生各類問題的情感/情緒/精神類書籍。
  • 境界家庭大學:親密關係需要學習,你需要心的排列
    境界家庭大學|秋文《教練式排列》婚姻關係是家庭關係的重要組成,婚姻的狀態描繪出的是親密關係的形態,或幸福,或不幸,在於這過程裡你都輸出了什麼。愛是需要學習的,父母是需要智慧的,人生是不斷進步和成長的。婚姻關係幸福的意義直接影響到親子關係的成長,愛需要學習,家庭需要進步,你需要心的排列。壹中午休息,邊吃飯邊滑手機翻看朋友圈又有了什麼新鮮事。
  • 建立一段長久的親密關係,我們需要懂這些……
    人們內心唯美的情感寄寓往往在兩性相處中容易破碎,破碎的原因是人們常用感性的情緒去支撐一段親密關係,而不是用理性的方式去建立一段長久的親密關係。再者,很多人不了解婚姻的本質,「雞湯」類,瓊瑤式的語言讀太多,比如婚姻是愛情的升華亦或者婚姻是愛情的墳墓等等。這類型的語句讀多了容易帶給人一種心理暗示,久而久之就會給人造成一些情緒影響。
  • 教會你如何建立正確的親密關係,讀《假性親密關係》有感
    #每周讀懂一本書#曉曉 2020年第7本《假性親密關係》,全書208頁,用時2.5小時。 作者:史秀雄,心理諮詢師,多倫多大學社會工作碩士,師從知名社工和心理學教授曾家達。
  • 夫妻關係優於親子關係的家庭,孩子的心理更健康
    在一個家庭中,丈夫和妻子之間的關係要有優先權,否則,家就會傷人!德國著名心理治療師海靈格將孩子稱為「家庭中的救世主」,就是因為孩子天生有一種本能,要犧牲自己,以平衡父母的關係。《為何家會傷人》作者,知名心理諮詢師武志紅認為:孩子樂於看到父母相愛。
  • 羅蘭《親密關係》讀書筆記
    圖片/網絡文字/羅蘭·米勒、丹尼爾·珀爾曼《親密關係》《親密關係》汲取了社會心理學、溝通研究、家庭研究、認知心理學、發展心理學、演化心理學、社會學、傳播學及家政學等學科的最新成果,研究實踐和理論建構並重,學術標準與大眾興趣兼備。
  • 家庭必備心理急救醫藥箱,我推薦這本韓國第一部心理學百科全書
    《家庭心理百科》封面誰知道這幾天就被我發現後浪出版社2020年最新引進出版的《家庭心理百科》就是這樣一本有著類似功能的「家家必備的心理急救醫藥箱」。這本《家庭心理百科》是韓國第一部心理學百科全書,專為東亞家庭定製,在韓國及周邊的東亞國家是家家必備的心理急救醫藥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