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韓] 宋炯錫 等 /
出版社: 後浪丨九州出版社
出品方: 後浪
原作名:
譯者: 任李肖垚
出版年: 2020-11
豆瓣評分9.1
005畏懼親密關係
親密感(intimacy)vs.自我陶醉( self-absorption)或孤獨感(isolation)階段
這一階段工作和情感生活是最大的人生課題。親密感是通過接納他人的不足和缺點,不斷地犧牲妥協,在維持穩定持久關係的過程之中建立起來的。與此相反,如果沒有和戀人、朋友等人共同生活,人就會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陷入巨 大的孤獨之中。
我是一名30歲出頭的公司職員。父母整天催我結婚,但我自己其實覺得一個人生活很舒服。對我來說戀愛關係很難持久,而為他人付出和讓步是件非常消耗自身精力的事情,因此每段戀情總是不能超過3個月。但是最近看著身邊朋友們一個個都結婚了,又開始覺得自己落後於人。是不是真的必須得結婚呢,真的很苦惱。
這一階段我們走出了校園,正式步入社會,開始發揮自身所長創造價值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建立起不同的人際關係,而究竟需要與他人建立起多麼深刻廣闊的關係,卻完全取決於每個人自身。這些人際關係可能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一些好處, 但也需要我們為此付出許多努力。
埃裡克森認為培養親密感是這一階段的重要 任務。我們需要和戀人、朋友或配偶等人構建起深刻的關係,找尋與他人之間的連接,否則就會陷入空虛和孤獨之中。要培養起親密感,就需要承認和接納對方與自己的不同,學會讓步和照顧對方。如果不主動付出努力,只是被動地等待他人靠近自己,不積極與對方溝通交流,便很難擁有深刻的關係。學生時代我們都在相似的環境中學習,很難覺察出個體之間的差異,覺得大家都是同一類人。 因此長大後我們總是會很懷念學生時代簡單而堅固的友誼。成年之後,我們逐漸展現出不同個體之間的差異,彼此喜歡的東西不同,價值觀不同,開始思考自己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這樣的兩個成年人之間可能收此奧臺,也可能互相衝突,因而會建立起各式各樣的關係。
無論多麼喜歡的朋友,無論多麼深愛的戀人,時間久了難免產生爭執和矛盾,是索性結束這段關係,還是付出努力將關係維持下去?我們總會站在這樣的分岔路口。與他人建立起良好的關係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不斷做出犧牲和讓步才能縮小彼此之間的距離,從而最大限度地理解對方。然而這樣的犧牲絕不應是單方面的,雙方需要一起努力才能維 系健康長久的關係。在要求對方理解自己、照顧自己的過程中需要做出定程度的妥協, 而這的確相當消耗人的耐心和精力。那些覺得這個過程太麻煩,且認為為他人付出精力是一種浪費,從而選擇結束關係的人,最終也會因為身邊沒有值得信賴和依靠的人而陷入孤獨。
人生是一個持續的過程。每個發展階段,我們所面臨的課題都建立在上一階段所獲結果的基礎之上。因此,如果想要在這-階段培養起有深度的親密感,所需前提就是我們很好地完成了前一階段的發展任務。只有在青少年時期建立起良好的自我身份認同,才能夠在與他人的衝突中找到妥協之處,從而擁有獲得親密關係的可能性。同樣,如果在這-一時期沒有完成相應的發展任務,我們也就很難在此後的階段中活出有創造性的燦爛人生。弗洛伊德認為,只有那些有工作能力並且懂得去愛的人,才真正稱得上定健全的人。這就是說,只有在與他人建立起良好的親密關係,並從事有意人的工作時,我們的人生才能夠稱得上有價值。不妨檢視一下自己身邊的各天天系,看看他們是否具有深度.在不斷努力深化這些關係的過程中,我們自身也會變得更加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