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時操盤人董國強 細說一個「藏」字

2020-12-17 搜狐網
  在收藏界,他有著多重身份,書法家、書畫鑑定專家、收藏家、拍賣公司老闆。

  他的辦公室裡,書桌、畫案、茶几無一不是明式家具,書架上塞滿了書畫鑑賞的大部頭著作。

  在約好的採訪時間裡,記者在他的辦公室撲了個空。趕到他的拍賣公司做活動的現場,一眼就在人群

相關公司股票走勢

中就認出了他。

  光頭、微胖,爺們兒形象。

  作為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下稱「匡時拍賣」)的掌門人,董國強總希望自己的公司和自己的個人形象一樣辨識度高,總想著「做一個和別人不同的拍賣公司」。

  去年秋拍一結束,人們就紛紛議論今年藝術品拍賣市場的形勢將掉頭向下,

保利

、嘉德春拍結果亦印證了這一觀點。隨後,匡時推出的「過雲樓藏書」吸引了春拍市場目光。

  這1200多冊宋版書拍出2.16億元高價後,引得鳳凰

出版傳媒

集團與北京大學為此爭相出手。古籍善本這一原本冷門的收藏類別,重獲市場青睞。

  談到收藏,董國強總喜說情懷,他對書法的深愛、對知識分子藝術家的崇敬。宋版書、宋元書畫、明末書畫、清代書法,這些是他做拍賣瞄準的主題。

  已近「知天命」的他寫博客、玩微博,在最初的博客和微博中還能找到些許「憤青」的味道。

  被問到拍賣界的爭議時,他總說「這個不好說了。」但當人們將拍賣貼上「天價」、「做局」、「黑幕」的標籤時,他還是有話要說的。

  在他看來,市場價格沒有錯。收藏圈子並不大,拍賣這個圈子就更小了,人們因為不了解所以總是誤解,「在中國,藝術品拍賣的價格越高,社會負面影響越大。」

  「我最喜歡齊白石的《夜飲圖》,十幾年前花幾十萬買的,上面的題詞是"強作京華風雅客,夜深持蟹詠黃花",有個董國強的"強"字所以愛不釋手。但是,誰要看上了它非要花兩千萬買,我為什麼不賣?」

  第一件藏品買貴了

  《21世紀》:你當初怎麼走上書法這條路的?

  董國強:80年代在人大讀書時參加了同學們組織的書法社,那時我們學習書法的目的很單純,都自稱「書法赤子」,從沒想到過書法還可以賣錢。我從小就比較喜歡傳統文化的東西,比如京劇、古典文學,小學三年級就能背《古文觀止》。

  《21世紀》:後來因為喜歡書法而走上了收藏之路?

  董國強:不是。1986年大學畢業後考上了北京海關,1993年決定下海做生意。那時剛好中國的拍賣市場也剛剛興起。90年代什麼生意都能做,開過各種各樣的公司。

  《21世紀》:怎麼想著去買書畫來收藏?

  董國強:做生意有了一定的資本積累,再加上當時市場上的書畫還很便宜。主要我覺得,喲,我過去那麼崇拜的大師,作品怎麼就賣這麼點錢。1993年,一張齊白石兩尺的畫才2萬塊,扇面才1萬塊,一張吳昌碩的畫才1萬多塊。

  在我心目中,齊白石、吳昌碩這些人就相當於神,上學時只能在印刷品上看見他們的作品,後來卻能憑自己的能力去擁有它們,那種幸福感無與倫比。那時我買一件東西,然後把搞書法的朋友請到家裡來一起欣賞,大家都覺得非常開心。

  《21世紀》:還保留著自己收藏的第一件作品嗎?

  董國強:我收藏的第一件作品是清代書法家吳讓之的扇面,現在還一直保留著。那時中國還沒有出現拍賣,是朋友私底下轉讓給我的,8000塊。過兩年有了拍賣,發現8000塊還買貴了,當時同類作品只拍2000塊。

  我漸漸發現,其實拍賣價格更透明。一般來說在拍賣市場上,有三分之一的作品高於私下成交價,另三分之一則比私下成交低,剩下的三分之一價格是基本持平的。

  匡時操盤人董國強 細說一個「藏」字

  並非不賣才是藏家

  《21世紀》:你的藏品是絕對收藏的,還是過一段時間會出手?

  董國強:是不斷轉讓和更替的。個人收藏肯定是從低級到高級,剛開始買的東西現在回頭看可能會覺得藝術價值不高。當年我買兩三萬元一件的齊白石扇面,現在膽量在提升,有可能買兩三百萬甚至上千萬元的作品,就會覺得收藏兩三萬的東西沒有太大意義了。

  《21世紀》:你怎樣判斷一個人是不是真的藏家?

  董國強:最重要是看收藏理念。並非不賣東西的才能稱之為真正的收藏家,有的藏家會淘汰前期價值不大的藏品。比如劉益謙,他收藏到一定程度開始做系列的收藏,一是古代宋元書畫,二是現代紅色經典油畫,於是就把系列外的東西出手。有人就會覺得他把收藏當生意,當初一千萬買的賣了五千萬,懷疑他是資本運作。事實上很多藏家都會對自己的藏品不斷做調整。

  《21世紀》:你呢?

  董國強:我做收藏堅持的原則是,這個作品不僅是市場認可的,更要能打動我。

  對於收藏家來說有兩種境界。一種是收藏歷史認可的作品,必須歷代藏家都認可,而不僅是當今市場價格認可。像宋元書畫等。清代和民國時期,一本宋版書就能換一個四合院;「末代皇帝」溥儀從故宮拿東西,首先拿宋版書,因為拿出去就能變現。

  另一種境界是自己認可。正如王世襄先生「人棄我取」的理念,他收藏明清家具、銅爐時,別人都不怎麼關注。這種理念不看重市場回報,更接近收藏的本質。

  《21世紀》:哪些東西是沒有經過歷代藏家認可,而當今市場價格認可的?

  董國強:這個不好說,說出來得罪朋友。但比如說清代的一些瓷器,由於人們的帝王崇拜情結所以賣得特別貴,有些價格是倒掛的。

  從文化公司到拍賣公司

  《21世紀》:90年代你下海時做過很多生意,在拍賣市場的人脈是如何累積的?

  董國強:1993年中國的拍賣市場剛興起,我在這之前就開始在文物商店買東西,成為了第一批買家。很多朋友在拍賣市場上買東西時都請我幫忙看,所以認識了很多圈內朋友。

  《21世紀》:後來是什麼原因促使你開始自己做拍賣公司?

  董國強:1996年後,北京、上海等地有了拍賣會。我成立了一個文化公司,牽線組織一些拍賣活動,又認識了不少拍賣場上的重要買家。2003年非典後,國內藝術品市場開始火爆。我對拍賣公司、買家都已經很熟悉了,有了成立拍賣公司的基礎。

  2005年匡時成立,我剛好40歲。當時我考慮到了這個歲數,想做一件自己喜歡的事情,以後就不會再變了,做自己喜歡的事再忙都不會覺得累。

  《21世紀》:匡時今年春拍時推出了「明遺民」書畫專場,怎麼會想到做這個概念的專場?

  董國強:一是基於我們對這段歷史的認識,二是對這個群體的敬仰。在當時國破家亡的環境下,那些藝術家能保存一份故國的情懷,在惡劣的環境下與時代抗爭,值得敬仰和歌頌,他們的作品更值得我們收藏。這個專場取得了成功,我欣慰的是,能打動我的東西也打動了別人。

  匡時目前在藝術品市場最突出的表現是對推動古代書法。書法是最具有中國傳統文化屬性的藝術形式,過去價格被大大低估。無論從文化史、還是投資角度來看,都是值得收藏的。

  收藏拍賣這個圈子

  《21世紀》:你特別敬佩的大收藏家是誰?

  董國強:臺灣收藏家裡,我比較敬佩林百裡和曹興誠。他們共同的特點是收藏藝術品時全身心的投入,已徹底變成那個領域的專家。這就是我說的第二種境界,買東西不考慮市價,只要自己喜歡。大陸藏家裡比較佩服的是劉益謙和山西的趙心。

  《21世紀》:很多藝術品拍出天價,就有人說有泡沫,拍賣行做局、有黑幕。比如徐悲鴻的《九方皋》油畫真偽之爭。你怎麼看?

  董國強:那些事件內在的關係都非常複雜,不好說。但是,假作品上拍現象從未停止過,蘇富比、佳士得都避免不了。要求所有拍品都是真的,拍賣公司不具備這種能力,因為在一個拍賣季半年時間內,拍賣行有上千件東西上拍,無法完全隔絕這種情況。

  假東西上拍要區別是主動故意還是過失。故意是不可原諒的,如果是過失就反映出拍賣公司專業水平差,行內聲譽會受損。

  《21世紀》:你怎樣評價你所在的收藏和拍賣圈子?

  董國強:拍賣是收藏金字塔尖的一部分。很多人對一些假的天價藝術品議論紛紛,認為拍賣有很多黑幕,比如拍出2.2億的「漢代玉凳」,人們就會說這麼明顯的贗品怎麼會有人拍?其實這在圈內根本不是新聞。真正的收藏家不會去拍這個東西,這樣的拍賣公司寄來圖錄他們看都不會看一眼。真正的收藏家知道去哪裡買東西,買什麼樣的東西。那種三流拍賣行基本上沒有客戶群體,一般拍一場就關門。

相關焦點

  • 為藏家負責--2011年春拍專訪匡時總經理董國強
    董國強:在拍賣上我們希望利用我們的專業和經驗能夠為買家提供一個相對有脈絡的思路。今年我們和以往一樣有幾個重點推薦的專場,比如「揚州畫派作品專場」、「明代書法專場」。這兩個專場我們花的精力是比較大的。古代書畫受制於資源的稀缺,想做一個專場不一定能達到目標。過去很多年我們經常有很多的思路和想法,但最後不一定全部實現。今年這兩個專場我們得到了藏家的支持。
  • 宏圖高科:匡時文化及董國強增持5%
    摘要 【宏圖高科:匡時文化及董國強增持5%】宏圖高科(600122)4月4日晚公告稱,匡時文化於1月19日到3月31日增持5326.53萬股,佔總股本的4.615%。董國強於3月31日增持444.27萬股,佔總股本0.385%。
  • 匡時董事長董國強談億元時代下的中國拍賣
    匡時董事長董國強談億元時代下的中國拍賣 2009年秋季拍賣開始,拍賣逐漸成為全民話題。2011年春拍剛剛開始,一個又一個天價接連爆出。6月1日下午,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董事長董國強,將做客中國經濟網「文化名人訪」欄目,談談「億元時代下的中國拍...
  • 北京匡時拍賣董事長董國強回應林風眠偽作質疑
    將在匡時上拍的林風眠畫作方質問匡時,難道連這麼低劣的林風眠仕女畫都看不出來嗎?只要有點繪畫常識就能辯真偽。他還在微博上回復網友說,北京匡時這樣做,只能是壞了自己的名聲。隨後,方振寧連續發了多張他認為能代表林風眠藝術水準的畫作,以此與在匡時上拍的仕女圖做比較。下午4點半,新浪收藏就此事對北京匡時拍賣董事長董國強進行專訪。
  • 從數字拍賣到文化拍賣——訪匡時拍賣董事長董國強
    在今年春拍中,備受關注的莫過於過雲樓藏書,而其背後的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匡時)也因此成為春拍最大的贏家,挺進國內拍賣公司前三。對中國拍賣業而言,匡時模式引起很多新的思考,而在拍賣業又一次大調整與轉變之際,匡時拍賣董事長董國強為其發展再次設定了新的戰略目標。
  • 董國強:2012以不變應萬變
    董國強,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匡時)董事長,2005年創建北京匡時,2010年全年總成交額達26.4億元,2011年更是取得40億元總成交額。北京匡時在書畫方面居行業領先地位,創下多項拍賣紀錄。
  • 董國強
    董國強 微博,現任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匡時國際拍賣(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文化部藝術評估委員會委員。    2005年,身為藝術市場知名人士的董國強創建匡時拍賣,在2006年4月舉行的首拍即取得2.4億元的成交額,令行業矚目。2009年全年成交額首次突破十億,在國內拍賣公司中名列第四。 2010年全年總成交額達26.45億元。    短短幾年時間,匡時拍賣憑著強大的專業隊伍和良好的信譽已經穩居中國藝術品拍賣行業第一集團,成為中國藝術品拍賣業的知名品牌。
  • 北京匡時
    自成立以來,北京匡時始終堅持「誠信、專業」為企業根本,秉承「服務、全心全意」的工作準則,依託雄厚的專家隊伍和遍及海內外的客戶資源,開拓進取、不斷創新,在各個藝術品拍賣領域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2005年,身為藝術市場知名人士的董國強創建匡時拍賣。秉承「量少而精」的一貫方針,2006年4月北京匡時首場拍賣即取得2.4億元的成交額,令行業矚目。
  • 董國強:拍賣市場的兩難
    原標題:董國強:拍賣市場的兩難   叫價此起彼伏的拍賣現場讓每一個參與的人血脈賁張,這是拍賣公司作為一個私密性強、門檻高,大眾很難參與的行業留給人們的普遍印象。人們並不知道,看似紅火的拍賣背後眼下其實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兩難境地;藝術品的走勢與收藏家的口味更是令人捉摸不透;對藝術愛好者的教育普及已經成為拍賣公司不可逃避的功能——且聽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董事長董國強一一道來。   記者:作為國內三大拍賣公司之一,您對今年的拍賣市場作何評價?   董國強:感受最深的是兩難處境,今年春拍從準備到拍賣整個過程都比較艱難。
  • 董國強:藝術品秋拍腰斬一半 藏家買家都沒受傷
    這位網友發問:「這是2012藝術品拍賣市場從高處跌落的一個真實寫照。藝術品的春天在哪裡?」  還是保利,2012年11月29日,保利在北京農業展覽館舉行秋拍預展,為了方便參觀者,展館內開闢了專門區域,提供各地美食、小吃、下午茶,甚至還有火鍋,吸引大眾藏家參與。  又是保利,美食宴之後的12月4日,元代王振鵬《江山勝覽圖》成為秋拍場上唯一一件億元拍品。
  • 高調聯姻變互相指責 匡時國際經歷了什麼
    1月31日,北京匡時官方微信發布澄清聲明,字裡行間都透露著「對於這樣突如其來的一個大『鍋』,我們堅決不背的意圖」。澄清聲明顯示,2016年12月6日、12月19日,先後籤署相關協議約定:宏圖高科以現金方式購買匡時國際董事長董國強及匡時文化合計持有的匡時國際100%股權,股權轉讓款分四期支付;匡時文化、董國強出售股權獲得的首期轉讓款13.2億元全部用於購買宏圖高科的股票。
  • 董國強:金融危機給中國拍賣行帶來真正考驗
    董國強  金農 墨竹圖     北京匡時拍賣公司總經理董國強,也許是拍賣公司老總中最「與時俱進」的。他不僅能侃,還開博客,甚至和圈內及媒體的朋友在「開心網」上做「買賣董國強」的遊戲。但在金融危機的陰影籠罩秋拍之際,我們的話題卻有點沉重,董國強用一連串罕見的排比,強調這次金融危機對中國拍賣業意味著史無前例的考驗:不僅考驗拍賣公司的專業能力,也考驗拍賣公司客戶的忠誠度,考驗拍賣公司的「人脈」——你究竟有多少真正的支持者。
  • 董國強談匡時春拍:新買家進場多 市場回暖快
    :作為匡時和恆利合併之後的首秀,您在前期策劃這一專場時有沒有一些特別的設置?由於收藏的趣味不相同,您怎麼樣去協調南北的藏家?    董國強:我們去年年底跟上海恆利兩家公司合併,合併如何發揮恆利原有的優勢,這個是兩家公司業務打通、結合好,同時又要發揮各自的優勢,利用匡時新的平臺,讓恆利原有業務優勢充分展現,這個是我們希望在今年春拍當中把它體現出來。
  • 董國強:古書畫是拍賣重頭戲但精品少鑑定難
    為此,記者採訪了業內相關專家,以期在秋拍之前為藏家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市場參考。   資源之竭   古書畫是拍賣重頭戲   但精品少且鑑定難   在離秋拍徵集收官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接受記者採訪的拍賣公司負責人、拍賣師等都表示,如今拍品徵集工作非常困難。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 宏圖高科巨虧推責北京匡時遭反擊 被指兩次未履約
    >2016年12月6日、12月19日,江蘇宏圖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宏圖高科」)與上海匡時文化藝術股份有限公司(現名:「湖北匡時文化藝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匡時文化」)、董國強先後籤訂了《現金購買資產協議》、《現金購買資產協議之補充協議》。
  • 清流|宏圖高科與北京匡時籤署「取消對賭」協議未公告 或涉信披違規
    北京匡時稱,2018年7月,北京匡時原股東匡時文化和董國強與宏圖高科籤署《<江蘇宏圖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現金購買資產協議>、<現金購買資產協議之補充協議>之補充協議》,(下稱「補充協議」),約定解除此前現金購買資產協議及其補充協議中包括對賭條款在內的部分條款,同時約定宏圖高科將已經過戶至其名下但尚未付款部分的北京匡時40%股權分別返還給匡時文化及董國強。
  • 北京匡時總經理董國強:市場缺拍品 春拍徵集難
    專家論道  本期專家:北京匡時總經理董國強  藝術品市場其實很簡單,只要有一部分有錢人認識到藝術可以作為資產配置,市場就有無窮大的潛力。
  • 《禮部韻略》首現匡時秋拍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另外,通過對這部《禮部韻略》中避諱字的研究,可以斷定該本刊刻在北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年)至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之間。因此,此本是海內外現存最早的《禮部韻略》刻本。  新京報訊 (記者李健亞)繼此前嘉德秋拍靳尚誼油畫作品《塔吉克新娘》拍出8510萬元後,北京匡時拍賣也宣布其油畫板塊將推出經典油畫。
  • 阿里再探索拍賣:聯手匡時國際 爭議「國寶」千萬起拍
    (圖片來源:活動方)經濟觀察網 記者 仝麟閣 2018年5月10日下午,一件唐畫——(傳)王維的《著色山水圖》在匡時國際舉行的拍賣新聞發布會上展出。匡時國際董事長董國強告訴記者,《著色山水圖》一旦被確認為現存唯一的唐畫山水真跡,將直接改寫中國藝術史。聯手阿里據董國強透露,此畫的起拍價格將不會低於數千萬,即使在拍賣市場並不十分景氣的當下。
  • (傳)唐王維《著色山水》將在北京匡時上拍
    (傳)唐王維《著色山水》 鍾欣 攝  中新網北京5月10日電 (記者 應妮)北京匡時國際拍賣公司10日在北京宣布將上拍一件(傳)唐王維《著色山水》。北京匡時國際拍賣公司董事長董國強坦言有爭論很正常,「中國古代書畫的真偽和年代鑑定,已經成為一門複雜的學科。對於高古的書畫,有不同意見是很正常的。現在這張畫進入到市場進行拍賣,更要允許爭論,所以這次拍賣,匡時國際拍賣還將在『在藝』上繼續開設專題討論,歡迎各種意見的交流反饋。我想這樣的討論如果對將來研究中國古代繪畫有幫助的話,這個事情就很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