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國強:藝術品秋拍腰斬一半 藏家買家都沒受傷

2020-12-17 中國新聞網

   2012年中國藝術品秋拍,先從一個現場細節講起。

  2012年12月28日,微博網友「藝術品職業經理」說,保利秋拍古畫夜場,八大山人的《荷花水禽》2000萬元起拍,喊到2400萬元無人加價,拍賣師急了:「不應該啊,這麼好的八大,比齊白石還便宜。錢都到哪兒去了?買當代了?」現場一片鬨笑,作品最終流拍。這位網友發問:「這是2012藝術品拍賣市場從高處跌落的一個真實寫照。藝術品的春天在哪裡?」

  還是保利,2012年11月29日,保利在北京農業展覽館舉行秋拍預展,為了方便參觀者,展館內開闢了專門區域,提供各地美食、小吃、下午茶,甚至還有火鍋,吸引大眾藏家參與。

  又是保利,美食宴之後的12月4日,元代王振鵬《江山勝覽圖》成為秋拍場上唯一一件億元拍品。12月11日,北京保利給媒體發了一份《王振鵬<江山勝覽圖>拍價過億後的冷思考》,其中提到,2012年秋季的藝術市場因為受到宏觀經濟影響,表現出一定的下滑趨勢,形勢不容樂觀,在這種市場背景下,往往也是考驗藝術品真正價值的時候。

  A

  市場,腰斬的苦衷

  徵集難:拍賣公司難為無米之炊

  「總的感覺,東西差了,徵不來好東西。」職業拍賣師、北京天問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總經理季濤這樣說。藏家惜售,這是一個公認的事實,和2012年春天爆發的藝術品「查稅門」一道成為了影響秋拍成交額的最重要兩個因素。在此前一場業內的論壇上,保利執行董事長趙旭就透露,2012年保利用在徵集上的費用是2.8億元,跑了16個國家和地區,比去年多了4000萬元。

  2012年秋,北京匡時拍賣聯合雅昌藝術網舉辦了12場中國收藏地理文化論壇,除了論壇,更有公開徵集和線上徵集、區域收藏調查等多個內容。匡時拍賣董事長董國強說,徵集難度明顯加大。他分析,除了投資和投機者,以收藏為目的的藏家「買回去以後幾年,甚至十幾年都不拿出來的,造成了市場資源的沉澱。」

  查稅門:藝術品回流受影響

  從2012年4月開始的查稅門,讓藝術界幾乎人人自危。《東方早報》曾報導說,海關分別約談了兩家著名藝術品運輸公司高層,運輸的尤倫斯基金會藏品也被扣下。上海藝術拍賣界一位呼風喚雨的知名藏家被海關約談,他面臨補繳的稅款可能達4000萬元之巨。這位大佬被指是劉益謙,其後他承認海關找過他,但沒有交4000萬,「我4毛錢都沒有付」。即使如此,這場查稅風波也提醒了現在市場中的藏家,藝術市場並非沒有風險。雖然2012年起三類藝術品進口關稅稅率由12%降至6%(暫行一年),但是在計入17%增值稅後,進口藝術品的稅負依然沉重。在實施多年「避稅」潛規則之後,這場查稅風波勢必影響到了藝術品的回流。

  回款率:收藏大鱷也沒收到款

  2012年9月,收藏大鱷劉益謙披露他在2011嘉德春拍中送拍的齊白石《松柏高立圖》(成交價4.255億元)至今未收到款。不少業內人士都認為,回款難成了影響拍賣公司生存的一個陰影,而委託方害怕收不到款,這也成為了2012年秋拍前在藏家中徵集難度加大的一個原因,也是拍賣公司的困擾。

  B

  縮水,到底有沒有那麼可怕

  ■保利拍賣首席拍賣師劉新惠:淘汰掉的,多是此前炒作,泡沫過度的

  保利拍賣首席拍賣師劉新惠覺得在2012年秋拍場上「好東西不多」。而聽到記者提起成交額下滑的一系列數字,他表示,藝術品市場不是統計出來的,而是藝術品市場規律決定的。他指的規律便是好的東西一定會好,淘汰掉的,大多是此前炒作、泡沫過度的,或者筆墨不紮實的,「有學術思想,有理論基礎,有創作水準,有自己的藝術體系的,不會被拍差。」2012年秋天,他參加過大大小小許多拍賣會,確實也感覺到參與人數沒有往年多,但「實實在在的買家並沒有減少」。

  ■匡時拍賣董事長董國強:藏家和買家在腰斬掉的一半中,都沒有受傷

  匡時拍賣老總董國強認為,藏家和買家在腰斬掉的一半中,都沒有受傷,而真正受傷的當屬利潤減少的拍賣行。「腰斬不可怕,不是說藝術品的價格少了一半,不是行情下來一半,不是去年一張兩百萬的齊白石作品今年只有一百萬了,而是去年有十張齊白石上拍,今年只有五張了。」明白了這個道理,就不該失去信心,「因為市場沒有東西了嘛!」他說最怕的情況是,手裡有東西,市場上還有大把的東西在賣。

  ■職業拍賣師季濤:內地公司轉戰香港,成交額外流近10億

  職業拍賣師、北京天問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季濤也認為,其實「縮水」沒有這麼可怕,上拍的量少了,加上嘉德、保利幾個公司跑到香港去拍了,成交額外流近10億。總額上看起來少f了很多,但作品上沒有跌那麼多。

  C

  堅挺,整體下滑大勢中的樂觀

  ■青年藝術家的上升空間與拍場信心

  35歲,在藝術領域代表著較高的性價比和無法準確估量的前景。2012年秋拍,80後畫家周松的寫實作品《姍姍》在中國嘉德拍場上以112.7萬元成交,成為本季35歲藝術家作品拍賣最高價。對此,「青年藝術100」的策劃總監、策展人宋繼瑞認為,年輕藝術家作品在拍場上拍出高價,樹立了一個新的標杆,讓藝術家和藏家對未來都有信心。採訪結束後,宋繼瑞在向成都商報記者發來的簡訊中提到,《2012年35歲以下油畫藝術家拍賣前十名》榜單上,不少都有固定合作畫廊,「這說明在目前這樣的市場環境中,由一級市場培育的藝術家才能更好地在拍賣市場上取得好成績,買家這樣心裡才有底。」2013年春拍徵集已經開始,保利拍賣油畫部賈偉表示,在年輕藝術家這一塊,今年比較重視,會儘量增加相關上拍的藝術品。

  ■當代水墨找到了「危中有機」的感覺

  2012年秋拍對中國書畫的倚重,讓當代水墨找到了「危中有機」的感覺。在2012年秋拍中,多家拍賣公司舉辦了當代水墨專場,嘉德延續春拍的好勢頭,繼續推進「水墨新世界」,44件上拍作品成交39件,中青年藝術家的作品備受關注。杭春曉、魯明軍等藝術批評家們也不約而同地關注到水墨從傳統到當代的一種轉型。杭春曉表示,「包含著現代生活」的水墨,跳出自然山水、花鳥閒情,描繪現代社會,而「包含著現代主義探索」的水墨則可視為抽象水墨、實驗水墨等探索。魯明軍則認為,今天的水墨不再是畫水墨了,而是與世界文化聯繫在一起。

  此外,古代書畫和早期油畫持續穩健。 記者 範筱苑 向晨晨

相關焦點

  • 董國強談匡時春拍:新買家進場多 市場回暖快
    由於收藏的趣味不相同,您怎麼樣去協調南北的藏家?    董國強:我們去年年底跟上海恆利兩家公司合併,合併如何發揮恆利原有的優勢,這個是兩家公司業務打通、結合好,同時又要發揮各自的優勢,利用匡時新的平臺,讓恆利原有業務優勢充分展現,這個是我們希望在今年春拍當中把它體現出來。
  • 匡時操盤人董國強 細說一個「藏」字
    作為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下稱「匡時拍賣」)的掌門人,董國強總希望自己的公司和自己的個人形象一樣辨識度高,總想著「做一個和別人不同的拍賣公司」。  去年秋拍一結束,人們就紛紛議論今年藝術品拍賣市場的形勢將掉頭向下,保利、嘉德春拍結果亦印證了這一觀點。隨後,匡時推出的「過雲樓藏書」吸引了春拍市場目光。
  • 為藏家負責--2011年春拍專訪匡時總經理董國強
    董國強:在拍賣上我們希望利用我們的專業和經驗能夠為買家提供一個相對有脈絡的思路。今年我們和以往一樣有幾個重點推薦的專場,比如「揚州畫派作品專場」、「明代書法專場」。這兩個專場我們花的精力是比較大的。古代書畫受制於資源的稀缺,想做一個專場不一定能達到目標。過去很多年我們經常有很多的思路和想法,但最後不一定全部實現。今年這兩個專場我們得到了藏家的支持。
  • 董國強:古書畫是拍賣重頭戲但精品少鑑定難
    秋拍在即,各大拍賣公司徵集工作也進入收官階段。然而,業內人士普遍反應市場低迷之下拍品徵集困難、贗品泛濫不絕。同時,今年春拍中寄望於拍出天價的重量級拍品遭遇流拍的現象似乎也給市場發出信號:拍品真偽難辨、贗品不斷等影響了買家的信心和藝術品市場的持續發展。為此,記者採訪了業內相關專家,以期在秋拍之前為藏家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市場參考。
  • 董國強:金融危機給中國拍賣行帶來真正考驗
    董國強  金農 墨竹圖     北京匡時拍賣公司總經理董國強,也許是拍賣公司老總中最「與時俱進」的。他不僅能侃,還開博客,甚至和圈內及媒體的朋友在「開心網」上做「買賣董國強」的遊戲。但在金融危機的陰影籠罩秋拍之際,我們的話題卻有點沉重,董國強用一連串罕見的排比,強調這次金融危機對中國拍賣業意味著史無前例的考驗:不僅考驗拍賣公司的專業能力,也考驗拍賣公司客戶的忠誠度,考驗拍賣公司的「人脈」——你究竟有多少真正的支持者。
  • 董國強:2012以不變應萬變
    2012年春拍的「過雲樓藏書」整體拍賣和秋拍推出的「南長街54號藏梁氏檔案」專場拍賣都引發了社會各界的熱烈關注,兩場拍賣不僅成為引發社會關注的文化事件,更是讓更多的人透過北京匡時了解到拍賣業對文化傳播所起到的作用,提高了拍賣行業對外的影響力。
  • 董國強
    董國強 微博,現任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匡時國際拍賣(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文化部藝術評估委員會委員。    2005年,身為藝術市場知名人士的董國強創建匡時拍賣,在2006年4月舉行的首拍即取得2.4億元的成交額,令行業矚目。2009年全年成交額首次突破十億,在國內拍賣公司中名列第四。 2010年全年總成交額達26.45億元。    短短幾年時間,匡時拍賣憑著強大的專業隊伍和良好的信譽已經穩居中國藝術品拍賣行業第一集團,成為中國藝術品拍賣業的知名品牌。
  • 2020秋拍漸入尾聲 藝術品拍賣連創紀錄
    而在永樂全球首拍中國古代書畫夜場,現存最早王安石文集、宋龍舒郡本《王文公文集》《宋人信札冊》的三卷孤本以1億元起拍,經過前後近半小時的激烈競投,最終由場內買家2.6335億元投得。這一價格創造了宋版書的最高價紀錄,同時也是世界最貴古籍善本。網友估算,這件拍品的每頁價值也高達數百兩黃金。
  • 董國強:拍賣市場的兩難
    人們並不知道,看似紅火的拍賣背後眼下其實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兩難境地;藝術品的走勢與收藏家的口味更是令人捉摸不透;對藝術愛好者的教育普及已經成為拍賣公司不可逃避的功能——且聽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董事長董國強一一道來。   記者:作為國內三大拍賣公司之一,您對今年的拍賣市場作何評價?   董國強:感受最深的是兩難處境,今年春拍從準備到拍賣整個過程都比較艱難。
  • 拍賣行徵集拍品難 香港藝術品秋拍成交額縮水(圖)
    「其實香港秋拍中,蘇富比也有不俗的成績,官窯、雜項、銅爐都拍得很好;前幾天廈門保利拍賣的整體情況也不錯;接下來北京幾家大行將成秋拍『重頭戲』,尤其是中國書畫方面,內地市場更具有話語權。」孔超說。   而在嶺南地區,某拍賣公司的總經理陳綺雯也表示總體情況不錯,成交率可達70%以上:「畫家送給同一藏家的上款作品是亮點,成交價通常比底價高出四五倍;第二個亮點是書法,成交率也比較高。」她還發現,不少新買家開始進場,在所有買家中佔10%左右的比例,而且競買活躍、眼光頗高。
  • 北京匡時總經理董國強:市場缺拍品 春拍徵集難
    專家論道  本期專家:北京匡時總經理董國強  藝術品市場其實很簡單,只要有一部分有錢人認識到藝術可以作為資產配置,市場就有無窮大的潛力。只是現在還只有極小的一部分人如此看待藝術品的投資性。  去年秋拍的情況好於市場預期。在拍賣前,市場普遍有悲觀情緒,所以徵集拍品的時候,很多拍賣行最終都放棄了高價拍品,不敢徵集,擔心盡力爭取到後拍不出去或者沒拍出好的成績,無法向賣家交代,又影響了市場的信心。拍賣之後,大家多多少少都有些遺憾——確實低估了形勢。
  • 日本所藏中國藝術品大量回流(圖)
    中國藏家成為日本拍場VIP   當下中國藝術品價格的日益高漲,使得很多藏家開始把目光投向近鄰日本的藝術品市場。在促成各類藝術品和文物陸續回流國內的同時,中國藏家也為日本藝術品市場注入了活力。   在不久前結束的日本秋拍中,市場對中國藝術品的熱情絲毫不減,而且還出現了一系列激烈競爭的場面。
  • 王世襄舊藏再現秋拍 名家收藏屢創成交價新高
    王世襄被稱為「京城第一玩家」,而我覺得他首先應該是一名學者,文物鑑定家,藝術研究者而後才是玩家。素以稗販為業,所以常常關注拍賣行情,檢點多年來的市場走向,頗多有關儷松居的往事。  十年前我剛到北京,恰逢中國嘉德成立十周年,那年秋拍「儷松居長物——— 王世襄、袁荃猷珍藏中國藝術品」專場取得了6301.35萬元的總成交額,成交率達100%。
  • 春拍戳破泡沫後會怎樣?有人心灰意有人賊心不死
    「現階段,人們對藝術品市場的心態可以說是『心灰意冷』和『賊心不死』都有。」一位收藏者私下對筆者如此調侃。自藝術品市場從火爆熱炒中驟然剎車後,人們對未來的走向還是心情複雜。即使各大拍賣行的負責人士也儘量低調表態,預測今年的春拍市場時大多自認為難有上佳的表現。情況究竟會怎樣呢?
  • 大陸內地藝術藏家香港忙淘寶 廣東買家佔七成
    大陸內地藝術藏家香港忙淘寶 廣東買家佔七成 2011-08-05 09:27:00    作者:   來源:金羊網—羊城晚報  我要評論 關鍵詞: 淘寶 買家 香港文化中心 藝術精品 拍賣會 佣金 拍賣行 藝術品拍賣
  • 東家秋拍,人人都是「收藏家」
    武漢bfc金器展覽(東家曾經專門為用戶舉辦的藏品展覽藏品均來自於東家用戶收藏)藝術品收藏既是一種藝術行為,又是一種投資方式,更重要的,對藏家來說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拍賣作為連接器物與玩家的中間橋梁,與中國傳統收藏行為也結合得愈發緊密,許多精品、名品的獲得都須藉助於拍賣盛會。
  • 瘋狂的秋拍,焦慮的數字
    5.5億元的清乾隆官窯花瓶,3.08億元的王羲之《平安帖》草書,1.075億元的李可染水墨巨製《長徵》,1.1億元的清雍正御製掐絲琺瑯雙鶴香爐……單件中國藝術品拍賣成交價超過千萬元已經算不上什麼新聞,2010年秋拍頻繁刷新著拍賣公司的成交額與藝術家的個人紀錄,出現下一個令人驚奇的數字只是時間問題。
  • 從公開信息中發現藝術品「隱情」
    在去年10月北京的一場拍賣會上,一件乾隆帝(款)《仿倪瓚山水》立軸,估價3萬至5萬元,成交價卻為2357.5萬元(含買家佣金,下同),這幅作品的題識為:甲戌初春,偶仿雲林筆意並題。鈐印:乾隆宸翰、入眼秋光儘是詩、石渠寶笈所藏。值得一提的是,該作品的來源為「日本回流」。
  • 和田玉雕藏品香港秋拍受追捧《故宮乾隆三寶》拍出高價
    縱觀2016中國秋季大拍,拍品門類廣泛,佳作薈萃,涵蓋中國近現代書畫、中國古代書畫、中國古代瓷器、中國陶瓷與工藝精品等諸多領域。各大拍賣公司拿出看家本領,精品紛紛現世,拍場買家熱情高漲。整個秋季大拍整體向好,書畫所佔比重依舊較大,佛教藝術持續升溫,陶瓷玉器穩健投資,當代和田玉雕藏品漸為新寵,在剛剛落幕的香港秋拍備受追捧。
  • 北京華辰2020年秋拍落槌 主打「小而精」迎接藝術品新消費
    他們消費藝術品意願強,大多數是跨界收藏,對潮流的嗅覺敏銳,反應快。在華辰拍賣總經理甘學軍眼中他們代表了拍賣市場的未來:「秋拍我們想換個思路,用線上拍賣的思路來做線下拍,不搞大體量,而是主打小專題、新現象,用快節奏打通線上和線下,吸引新一代的消費者,同時希望我們的改變能對市場的方向和模式有所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