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缽缽雞」和「棒棒雞」不只是叫法不同,根本就是兩種東西

2020-12-21 大小姐吃遍天下

川菜向來以麻辣為主,四川的美食很多,除了讓整個中國都沸騰起來的四川火鍋,還有很多特色小吃。缽缽雞這種四川小吃想必大家就算沒吃過,也是聽說過的。在火鍋、串串香和缽缽雞這些食物還在讓人傻傻分不清的同時,還有一種叫做「棒棒雞」的四川小吃。

火鍋

缽缽雞和棒棒雞的名字相似度極高,但從名字上來看,又都是關於雞,讓人很難不誤會,這二者之前是不是有什麼聯繫。基於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的方言,很多美食也有不同的名字。所以不少人都誤以為缽缽雞和棒棒雞是同一種東西,只是在不同地方的叫法有所差異。但原來「缽缽雞」和「棒棒雞」不只是叫法不同,根本就是兩種東西。

缽缽雞

缽缽雞是因為用了「缽缽」這種容器來裝食物,所以才有這個名字。缽缽其實是指一種瓦罐,雖然名字中出現了「雞」,但實際上,這道小吃並不單單是雞肉。把各種食材串成一串一串的,放進盛有調料的「缽缽」中。所以缽缽雞更像是一種方式,類似於火鍋。除了雞肉,還有各種蔬菜佐料。

棒棒雞

而棒棒雞中只有雞肉,將煮過的雞肉用棒子敲打,經過敲打的雞肉更加鬆軟好入口,而棒棒雞也因此得名。所以無論是缽缽雞還是棒棒雞,它們在取名字的時候都是依據自身做法中相關的步驟來命名的,可以認為,會有這樣相似的名字只是一個巧合而已,它們並不是同一種東西。

缽缽雞

同樣都是四川的小吃,麻辣自然是躲不過的。不過缽缽雞不僅有麻辣味的,還有藤椒味的。而且蔬菜的種類也豐富多樣,所以吃缽缽雞的時候有更多選擇。而棒棒雞除了突出的麻辣味,雞肉的鹹鮮也很明顯。

棒棒雞

缽缽雞和棒棒雞有什麼不同?以為只是叫法不同,原來差這麼多。

缽缽雞

【免責聲明:文中圖片引用至網絡,如有版權方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缽缽雞和棒棒雞不是同一種東西?以為只是叫法不同,原來差這麼多
    缽缽雞和棒棒雞的名聲太大,即使不是四川人,也早有耳聞。同樣都是四川的特色小吃,一直以為缽缽雞和棒棒雞是同一種東西。畢竟它們一眼是看不出太大的差別,而且名字這麼像,讀音也接近,不難讓人誤會說是因為不同地方的叫法不同才「被迫」產生兩種美食,畢竟中國很多地方因為方言也產生過類似的情況。
  • 棒棒雞和缽缽雞不是同一道菜,竟然是兩種美食,它們的區別在哪?
    很多人都會將棒棒雞和缽缽雞弄混了,以為缽缽雞隻是不同的地方叫法不同,其實上,缽缽雞和棒棒雞是兩個不同的食物。雖然棒棒雞和缽缽雞都是四川美食,做法卻大不一樣。缽缽雞距今已有上百年的歷史了,它主要是用陶器缽盛放的,然後再放入麻辣味的佐料,和放入多種調料的去骨雞片攪拌而成。缽缽雞吃起來皮脆肉嫩,麻辣鮮香,甜鹹適中。
  • 四川人:夏天就是要涼著吃!
    冰豆花、冷沾沾、冷鍋串串、冷吃兔……一隻手根本數不過來啊!不過有很多朋友都疑惑:冷鍋串串和缽缽雞究竟有啥區別?缽缽雞是將煮好的食材晾涼穿串,再放到常溫的調料中。葷菜主要以雞為主,雞腳雞胸肉雞胗雞心,讓雞身上的每個部位都能得到最大化利用。
  • 川府棒棒雞(舌尖上的美食)
    為什麼滷味熟食不能再精緻一些,口感和味道不能再考究一些呢?要想解決這種問題,我們必須對傳統的這種「半成品」進行升級。於是,棒棒雞在完成了將食物滷煮熟的第一步之後,還開創性地對滷味熟食進行二次調味,用鮮香四溢的原汁雞湯與秘制鮮辣紅油香料一同激發出食物的魅力,使味道和口感達到前所未有的一個境界。川府棒棒雞創新滷味一經上市,其鮮明的賣點和絕佳的味道對消費者產生巨大的誘惑力,市場銷量極為火爆。
  • 成都辣妹子怒了:火鍋、冒菜、串串香根本不是一路貨好不?
    都說「少不入蜀,老不離川」,翻譯成大白話就是:成都,一座讓人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城市。芙蓉城內,老茶館泡茶聽書評,採耳打瞌睡,三五好友湊一桌打麻將,看來來往往靚女,沉浸在這樣巴適的氛圍裡,怎麼捨得走?最讓人深夜惦念的,還是成都的美食,輾轉難眠,恨不能天一亮就飛到蜀地去。
  • 缽缽雞的由來是什麼?為什麼如此受歡迎
    最近抖音上非常火的缽缽雞受到了大家的矚目,很多小夥伴為了嘗一嘗它的味道,從全國各地趕往它的發源地四川。那麼其實缽缽雞是四川的一種傳統民間小吃,那你也知道缽缽雞由來是什麼嗎?為什麼缽缽雞這麼受歡迎嗎?今天就讓小編大家聊聊缽缽雞。
  • 做棒棒雞的方法步驟
    醋可以開胃,促進唾液和胃液的分泌,幫助消化吸收,使食慾旺盛,消食化積。醋可軟化血管、降低膽固醇,是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病人的一劑良方,醋醃蒜頭可有效降低高血壓。3.雞蛋打開放入深底盤子裡,方便棒棒雞蘸蛋液。4.帶上一次性手套,取醃好的雞肉,穿在竹籤上5.將做好的棒棒雞放在澱粉上裹一層粉。6.將裹好粉的棒棒雞放入蛋液裡拖一層蛋液。7.拖好蛋液的棒棒雞放入麵包糠裡,裹上麵包糠。8.鍋內放油,燒至手放在鍋面上有熱感。放入棒棒雞胚進行炸制。
  • 瑤柱和乾貝原來不是一種東西?他們之間有什麼不同?一起來漲知識
    瑤柱和乾貝,是我們身邊經常會見到的一種海鮮,大多都會曬成乾貨,運輸到各種市場上來售賣,我們買回家既可以煲湯也可以燉菜,味道都非常好,營養也特別高,但是仔細甄別就會發現,市面上瑤柱和乾貝他們的售價有很大的差別,有些只要幾十塊錢,有些卻要上百元,難道是因為品種不同才要他們的價格不一樣嗎
  • 元宵和湯圓的區別,原來這麼多不同!網友:以為只是叫法不一樣!
    年已經過完了,很多人還沉浸在過年的氛圍裡,因為雖然都已經開始上班上學,但是,還有個正月十五沒有過,也就是傳說中的元宵節!說起元宵節當然少不了元宵!元宵在我國南北方是不一樣的!北方吃元宵南方吃湯圓!那麼,元宵和湯圓有什麼不一樣呢?
  • 缽缽雞裡沒有雞?真相在這
    「缽缽雞是以陶器缽盛放配以麻辣為主的佐料,加上多種調料的去骨雞片拌和而成。缽缽雞下面的湯都是雞湯,麻辣味也很清爽,菜的味道很鮮,與眾不同,葷素搭配讓人忍不住一串接著一串。」花果園T1區黔壹品小吃城裡的缽缽雞老闆說道。
  • 古真記缽缽雞,還是喜歡吃紅油味的缽缽雞!
    還有缽缽雞的製作方法,想學的童鞋可以試試看哦!店裡的設計及配色都屬於簡約而清新,沒有花裡胡哨的東西,整個店看起來也是比較乾淨明亮的,這樣也比較吸引年輕人,邊吃還可以打卡拍照,黃色的燈,給人感覺暖暖的。不到五點,已經有不少人了,看起來很多都是霸王餐的中獎人哦,驗券完就去拿缽缽雞,老闆非常熱情,還貼心告訴說,籤籤有免費三十支,選了紅油味,藤椒味吃不慣。菜品都在靠牆的這邊,擺放的很整齊,也比較有序,看起來很乾淨,葷素都是0.8元/籤,會員還有優惠哦。
  • 只是叫法不一樣
    只是叫法不一樣瓜」是指蔓生植物所結的球形或橢圓形果實,屬於葫蘆科,包括蔬瓜、果瓜兩大類。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能夠吃到很多不同種類的「瓜」,包括黃瓜、冬瓜、南瓜、西瓜、哈密瓜、苦瓜、絲瓜、甜瓜、網紋瓜等等,比如冬瓜和南瓜就是屬於蔬瓜,西瓜就是屬於果瓜,那麼既然東南西瓜都有,有沒有北瓜呢?
  • 天府美食八部眾之「缽缽雞」成都散遊行,逢迎一雞鳴
    成都街巷終年溫暖,霜雪少見。雨量相當充沛。降水量大於蒸發量成為了成都這邊得天獨厚的優勢。盆地內多為肥沃的紫色土壤。缽缽雞「缽缽」是瓦罐,用疊詞做名顯得相當別致而親切。紅黃相間的瓷質龍紋罐中,擺滿了竹籤,吃起來方便而趣致。缽缽雞的出身不似串串香草率,但都免不了用竹籤籤兒串著的命運。可我們要想它是雞呀!
  • 串串香,與麻辣燙和缽缽雞差不多的做法,只是吃法稍有一點不同
    與麻辣燙、缽缽雞差不多的做法。只是吃法稍有一點不同。今天特別想吃!做好,準備開吃!原料:玉米、藕、蔬菜、鵪鶉蛋、千張、油豆腐、香菇、土豆、金針菇、丸子、冬瓜、姜、蒜、花椒粉、大蔥、豆瓣醬、火鍋料、芝麻。
  • 龜苓膏和燒仙草原來是兩種東西?
    到了夏天,各種清涼、爽口的小吃,成了很多吃貨們用來消暑的「良方」,這其中肯定少不了龜苓膏和燒仙草。說到這兒,有人就要問了,這龜苓膏和燒仙草難道不是同一種東西嗎?接下來我就必須給各位吃貨來科普一下了:雖然這倆貨的相似度高達99.9%,但是,它們真的是兩種完全不一樣的東西!
  • 缽缽雞的湯料配方比例及做法是怎樣的呢,大廚來教你製作
    不少吃貨誤以為,缽缽雞就是雞肉,但並非如此!通俗來講就是缽缽裡裝著串串兒,菜品不限於雞肉,各種葷菜、素菜在煮熟後,用籤串制,浸泡在各種香料調製成的湯底中,入味即可食用!泡好的串串可真就是麻辣鮮香,口感濃厚,一串接一串,根本讓人停不下來!夏天來了,又是吃缽缽雞的好時節。今天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一下,缽缽雞的湯料配方比例及做法。
  • 這些常吃的蔬菜,在南北方有不同的叫法,你都能說出來嗎
    這些常吃的蔬菜,在南北方卻有不同的叫法,你都能說出來嗎?中國南北兩地的飲食文化差異一直以來就是被人討論最多的話題,小到一碗豆花的甜鹹,大到幾個菜系的優劣之爭,最終都會回到南北的地域差異當中來。然而南北兩地的飲食差異不僅僅是口味的不同,在對一些平常常見的食材的稱呼上也有很大的差別。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那些雖然南北兩地都有,但是叫法卻不同的蔬菜,不知道你是否都知道呢?第一種,洋芋/山藥蛋很多人如果第一次聽的話,根本不知道這兩種食物到底是什麼,應該沒有吃過。但其實你不僅吃過,而且常常吃,可能還很喜歡。
  • 兩種叫法意義大不同
    算了,禮物不買了,反正你心裡也沒拿我媽當媽。」同樣是老公的媽,叫法不同,竟然能惹老公發一頓脾氣,我閨蜜也是相當委屈了。不過,有關這種喊法,男人確實挺介意。那麼,提到婆婆,你對老公說「咱媽」還是「你媽」呢?兩種叫法意義大不同。
  • 家常菜譜——四川正宗的棒棒雞,肉質細嫩、滋味鮮美,吃一次就會上癮!
    由於其味較淡,因此可使用於各種料理中,做法也比較多,夏天比較炎熱,就給大家分享一道雞肉做的涼盤——棒棒雞。 這道菜的得名是因為獨到的製作技術,製作棒棒雞的關鍵技術是煮雞:煮之前先將雞用麻繩綑紮,肉厚處用竹扦打眼,放入水鍋中,用微火慢慢煮開,去盡浮沫,仍然用微火燜煮至雞肉熟而不爛時撈起、晾冷;二是雞肉不用刀切,而使用特製的木棒將其拍松,使其易於入味,這樣這道菜也就因此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