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孟子有什麼相似和不同之處?他們是如何影響中國的?

2020-11-22 百家號

孟子比孔子晚了大約200年,但他自稱是孔子的弟子之一,因為他師從孔子的孫子。在中國思想史,孟子被認為是合法的繼承人的孔子儒家思想的哲學傳統,重強調教學的第二儒家美德,易建聯(義),兄弟會或幫助他人在現代語言。孔子教學的最高美德是任正非,收益率在現代的解釋。這是孔子從他的老師老子身上學到的美德,老子是道教或道教哲學的創始人。

這就是兩位哲學家的相似之處,他們的不同之處在於強調和實施美德。換句話說,為什麼在儒家思想中,易學必須由人來控制或管理?在今天的現代世界,強大的美帝國確實體現了易建聯的美德,或者至少是他們以自己的名義為之奮鬥的美德。幫助別人是一件合乎道德的事情嗎?搞清楚了,你就知道了任是怎麼回事。你可以從中國人的社會行為或中國的外交政策中看出如果你密切關注儒家的這種理解。

孔子於公元前551年生於魯國。孟子是鄒國人(公元前372-289年)。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創始人,孟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大約在孔子去世100年後,孟子教授並擴展了儒家學說。他們都主張仁政,孟子則主張仁政。孔子比較謙虛,從他的人生經歷中可以看出,他早年生活貧困,遊歷各國,學習和解釋他的哲學,他看到了很多,這些都影響了他的哲學和性格。孔子比孟子早200年出生。孟子的老師是孔子的孫子子思,和子思的年代老師是孔子的學生,曾參。孔子生活的時代被稱為「春秋」,和孟子的時代的生活叫做「戰國」。字面意思「戰國」是國家戰爭無處不在的時代。

在孔子生活的時代,中央政府的統治地位被嚴重削弱,但在知識分子中,仍然有關於黃金時代的記憶和夢想。因此,孔子致力於恢復秩序。他認為,無論知識分子自身多麼孤獨,他們對社會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他稱之為「命運」。知識分子為了實現自己的「命運」,需要提高自身修養和能力,做好承擔責任的準備,但即使他們處於社會的最底層,他們也不能讓自己沉淪或放棄。

孔子曾從政,成績斐然,但最終被迫退出。他認為教育是他改變世界的方式。在他之前,教育是貴族的特權。他開辦了一所私立學校,向所有人傳授知識和信仰,無論貧富,無論出身如何。事實上,這就是他值得後人記住的原因。即使在今天,當你讀到孔子的故事時,你也看不到他是一個古人。他的許多思想、言行與今天的主流社會觀念仍有重疊。即使在今天,要想像孔子那樣生活,也需要非凡的智慧和非凡的勇氣。

在孟子生活的時代,中央政府的統治實際上已經崩潰,人們的信仰也處於崩潰的邊緣。有一個古老的關於那個時代的書叫「戰國策」,這是充滿謊言和技巧。國王們更喜歡他們贏得戰爭的手段,而不是建立一個更好的社會的方式。然而,社會主流思潮仍然有許多從孔子時代繼承下來的信仰,所以即使在國王時期,像孟子這樣的知識分子仍然受到尊重,但沒有人會聽從他的建議。孟子的一生與各種各樣的人爭論不休。他是一個正直雄辯的人。他公開批評國王,甚至強迫國王趕緊轉移話題。他很關心政治。雖然他的政治主張比孔子更具體、更可行,但仍然過於理想化,註定在那個時代是不可能的。

在思想層面上,孔子比孟子更注重個人修養和教育的作用,但直接參與政治治理的地方並不多。主要是把治理看做家庭的延伸,把家庭看作個人修養的延伸。孟子的主張比孔子的主張更直接、更勇敢。他公開宣稱「人民昂貴,社會第二,國王輕」,甚至公開宣稱「人民可以合法推翻暴君」,這也是後世許多知識分子的知識核心。儘管中國經歷了許多黑暗時期,但中國從未缺少敢於冒死為人民說話的人。大概是在孟子這裡。

孔子和孟子有什麼相似和不同之處?他們是如何影響中國的?你是如何理解的呢?談談你的看法和見解

相關焦點

  • 孔子和孟子到底有什麼不同?
    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是至聖先師;孟子是孔子的鐵桿粉絲,是儒家學派的第二號人物,是亞聖,他們的思想和學說,被尊稱為孔孟之道。而孔孟之道,深刻地影響了中國人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深刻影響了中國人的文化心理結構,可以說,孔子和孟子,都是我們的精神導師。
  • 孔子和孟子的「仁政」之旅:孟子和孔子周遊列國為何失敗?
    但是孟子在《孟子》一書中所展現的形象角色卻遠遠不同於春秋時期的孔子,在帶有諸多理想色彩的映襯下,孟子有更多不一樣的氣質,展現了更多不一樣的側面。孟子一生曾經兩次到過齊國進行演說,第一次還是齊威王當政期間,但孟子僅僅在齊國受到了最高規格的禮遇,卻沒有受到他所認為的那種重視。所以不久之後,他就離開了齊國。
  • 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政治思想有何相同和不同?
    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繁榮,思想空前發展,當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湧現了很多偉大的思想家,孔子、孟子、荀子都是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偉大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他們的思想和政治主張對中國幾千年的土建社會起著引領作用,他們的思想有共同之處:孔子、孟子、
  • 孔子和孟子是山東哪裡人 兩人都來自濟寧
    提起孔子和孟子這兩位,相信很多人都是熟悉的,畢竟,孔子和孟子都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儒學家,其孔子更是儒學的創始人,儒學文化更是直到今天都在影響著許多人。而孟子和孔子都是咱山東人,這個很多人應該都知道,但你是否又知道,孔子和孟子到底是山東哪裡人呢?
  • 孟子見梁惠王,孟子的義和孔子的義有什麼不一樣?
    而孔子是非常重視長幼秩序的,既然孟子願意學那肯定要先給梁惠王正名才對,可是為什麼沒有呢?這就是孟子的特殊含義,也就是儒家思想中的說大人,則藐之。那麼孟子有什麼仇恨這麼大的怨氣呢?從孟子的第一句話就能看出端倪,原文是「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裡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其中叟是古人晚輩見長輩而稱的稱號,但是自己雙親還在是不能稱叟的。
  • 孔子與孟子在思想上有哪些不同?5個哲理剖析,給你深度解答
    儒家文化中,孔子與孟子幾乎不分家,不僅因為二者的關係,更因為他們的思想很多地方都很相似。孔子強調仁,孟子主張義。組合起來就是仁義,即殺身成仁,捨身取義。孔子年長,是老師,孟子靠後,是徒弟,這說明儒家文化一直有師承。在西方,其實也有類似,比如蘇格拉底和柏拉圖,以及後來的亞里斯多德,由於師承,無論東方文明還是西方文明,都不至於徹底斷裂。孔子思想與孟子思想雖有相似,但也有不同。今天,相似之處概不多述,咱們說下二人思想的不同之處。
  • 腦筋急轉彎:孔子和孟子有什麼不同?機智的人5秒就答出來了!
    腦筋急轉彎:孔子和孟子有什麼不同?機智的人5秒就答出來了!大家好,來看看下面的腦筋急轉彎吧!現在正式開始答題(一共有10道題,每題10分,共100分)——答案在最後哦1、有人說小明寫的詩是從書上偷來的,但是小明不同意,他的理由是什麼? 2、被鱷魚咬和被鯊魚咬後的感覺有什麼不同?
  • 孔子的「仁」與孟子的「仁」有何不同?
    同為儒家思想家,孔子和孟子的仁是不同的。簡單地說,孔子的仁是仁者愛人,是儒家思想關於人與人之間,人與世界之間的總的原則。孔子的仁更多地是一種人倫思想。而孟子的仁,則是在孔子的仁者愛人思想的基礎上,從人倫思想發展到政治哲學。
  • 上古文化的傳承者——老子和墨子思想的相似之處
    春秋戰國的諸子百家共有一百多位,但在現代仍有較大影響的只有幾位了,他們是老子、孔子、墨子、莊子、孟子、荀子、韓非子、鬼谷子等。老子、孔子、墨子並稱諸子百家中的三位巨人,他們在諸子百家出現的時間中排在前面,開創了諸子百家中最有影響的三個學派-----道家、儒家、墨家。
  • 荀子和孟子是什麼關係是師徒嗎 其實他們的老師都是孔子
    春秋戰國時期誕生一種對後世有著深遠影響的思想,那就是孔子創立的儒家思想。那作為儒家思想擁護者和宣揚者的孟子和荀子他們之間是什麼關係呢?   孟子,戰國中期人,被稱為「亞聖」他的思想主張有: 把「仁」思想發展成為「仁政」,主張「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施仁政以民,省刑罰,薄稅斂」;提出「民貴君輕」民本思想,認為人民、國家比國君更重要。提出「性善論」倫理觀。
  • 歐洲文明和中國文明起源的相似之處是什麼
    歐洲文明和中國文明起源的相似之處是什麼最大的相似之處就是懂禮樂道德倫理,並且在此基礎上發展出了高等文明。中國則是儒家精神,孔子下生之前,中國有著樸素的仁義觀,但孔子將其明確為仁義禮智信,然後後來的漢唐宋明文明都是這一個文明的延續。服章之美謂之華,禮義之大謂之夏,華夏曾經是禮儀之邦,讓周圍折服,也是靠的道德和良善文化。
  • 如何才能成為聖人?看孔子和孟子怎麼說!
    如何才能成為聖人呢? 聖人者,必定通達天地之正理,必能廣布恩澤以教化大眾。《說文解字》認為:"聖者,通也。"《》:"母氏聖善。傳云:聖、叡也。"《》:"或聖或不。傳云:人有通聖者。有不能者。"《》:"六德敎萬民。智仁聖義忠和。"《》曰:"睿作聖。凡一事精通、亦得謂之聖。按:耳順之謂聖。彼教所言耳根圓通亦此意。"
  • 王安石眼中的孟子和司馬光眼中的孟子,有什麼不同呢?
    儒家學派創始人毫無疑問是孔子孔聖人了,但還有一位和孔子齊名的儒家宗師——孟子,孟子是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聖」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在北宋時期,孔子的地位是崇高的,但是孟子就不算是多大的權威了,只是先秦諸子之一,他的書屬於可讀可不讀的閒書。那個時代,有兩個人看到了孔子,一個是王安石,一個是司馬光。王安石發掘出孟子的價值,極力推崇;司馬光覺得孟子身上瑕瑜互見,離譜的觀點太多。
  • 孟母三遷:小時候遭遇如此相同的孔子孟子,其母處理方式完全相反
    中國儒家有二位聖人,一位是孔子,一位是孟子,他們倆不僅僅有師爺孫關係,小時候經歷還超級相似。比如,孔子的祖先從宋國遷到魯國。而孟子的祖先則是從魯國遷居到鄒國。再比如,孔子三歲喪父,由母親撫養長大,孟子也是三歲喪父,由母親一手拉扯長大。到中年時孔子開始周遊列國,孔子也是周遊列國,孔子終生以教育為業,孟子也是以教育為業。看來,偉人之所以成為偉人,都是有相似的經歷。孔子和孟子還有一個相似之處,就是小時候的居住環境。
  • 孔子和孟子,他們誰才是正統儒家思想的代表人?
    我們也都知道,關於儒家思想有兩個極為出色的代表人物。一個是儒家思想的開創人聖人孔夫子,另外一個就是儒家思想發展者「亞聖」孟子。那麼問題來,後來被歷代王朝崇洋的儒家思想到底是他們誰所提出來的呢?我想很多人,第一反應肯定覺得是孔子。
  • 喬峰和蕭峰到底有什麼區別?看孔子和孟子怎麼說
    喬峰和蕭峰到底有什麼區別?看孔子和孟子怎麼說《天龍八部》中金庸塑造了喬峰這樣一個英雄形象,他智勇雙全,豪氣沖天,凜然天神,但是這樣一個絕頂的英雄人物,卻始終受到命運的捉弄。他周歲之前,是契丹人,名字叫做蕭峰;周歲之後到三十一歲之前,他是漢人,名字叫做喬峰;三十一歲之後,他又叫回了蕭峰,又做回了契丹人。
  • 古代孟子的主思想和影響
    孟子是我國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百家爭鳴高潮中儒家學派的主要代表,孔子開創的儒家思想就是經過孟子而發揚光大的,並長期影響著整個中國社會的發展和中華民族精神的塑造。其實,大家對孟子儒家文化發展所起的推動作用的了解還是比較多的,今天我就簡要講講孟子的識人精要。
  • 「和而不同」——維新三傑不同的孔子觀念
    回顧整個維新運動,他們首先面臨的一個問題是如何在歷史悠久所以痼疾難除的中國推行自己的變法主張,而他們想到的應對措施在當時看來也可謂巧妙,即通過改塑孔子的形象來宣傳自己的變法主張。而他們面臨的第二個問題就是如何將中西不同的文化實現對接,為此他們努力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找尋與西方文化相似之處,對其以西方民主思想為核心加以近代化改造,並在此基礎上力證中國文化優於西方文化。
  • 孟子論伯夷,柳下惠,伊尹和孔子
    因為這不是單單區分道家和儒家的問題,因為參賽者只有伯夷代表了純粹「出世」的道家,而其它三位都以不同的心態行了「入世」的人生哲學。所以,就算是「入世」哲學裡面,也有層次高低之分。孟子就充當了一次裁判官,給每個人都打了分。
  • 地位僅次於孔子的亞聖孟子,是如何品評儒家先賢的?你認同嗎?
    文/惜吾孟子對孔子的評價極高,他稱孔子為"聖之時者",就是能夠與時俱進,根據情況的不同,而採取不同的措施的聖人。孔子懂得變通,但又始終不改變自己的原則和信仰,孟子深受這一思想的影響。孟子評價,曾子和子思,面對相似的環境,但做出不同的選擇,這是因為他們的身份地位不同。曾子當時是師長,子思是臣子,他們的所作所為都是符合禮制的,符合儒家要求的,就算他們易地而處,也一定會做出正確的選擇。公明儀是曾子的弟子,儒家學派的後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