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英雄史詩《亞魯王》出版成果發布會舉行

2020-12-19 搜狐網

  2012年2月21日,由中國民協主辦的「苗族英雄史詩《亞魯王》出版成果發布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

  《亞魯王》是有史以來第一部苗族長篇英雄史詩,是當代文學史上的重大新發現,其文化價值堪比藏族史詩《格薩爾王傳》、蒙古族史詩《江格爾》、柯爾克孜族史詩《瑪納斯》。它的發現和出版,改寫了苗族沒有長篇英雄史詩的歷史,是當代中國口頭文學遺產搶救的重大成果。

  2009年春天,貴州麻山地區苗人世世代代傳唱的英雄史詩「亞魯王」開始進入文化人的視野並被外界所知。三年來,在馮驥才主席的主持下,中國民協把它納入了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重點項目,組織大量人力物力予以搜集、整理、翻譯,今天終於殺青成書,出版面世。

  《亞魯王》所傳唱的是西部苗人創世與遷徙徵戰的歷史。其主角苗人首領亞魯王是被苗族世代頌揚的民族英雄。長詩以鏗鏘有力的詩律和舒緩凝重的敘事風格,生動地講述了西部苗人的由來和遷徙過程中波瀾壯闊的場景,是上古時期中華民族曲折融合的見證,其歷史學、民族學、文化人類學和文學的研究價值無可估量。

  由於其主要流傳地貴州麻山地處外人罕至的六縣交界,語言獨特、交流不便,信息閉塞,當地苗人在有限的石漠化土地上種植穀物,在幾近與世隔絕的狀態下繁衍生息,生態環境十分惡劣。正是頑強堅忍、從不妥協的亞魯王精神世代支撐著苗人的精神世界,才使亞魯王長詩活在麻山苗人的生活裡,並得以在其他地區以故事和短詩等形式廣為流傳。

  該書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編,全二冊,分為史詩部分(漢苗對照)、圖版部分。有別於其他幾部少數民族史詩,《亞魯王》具有以下特色:一、大多數情況下是在送靈儀式上唱誦,並與儀式的步驟緊密結合;二、由於唱誦活動貫穿儀式活動始終,為儀式服務,受儀式制約,其主要功能不是為了娛樂;三、其傳習過程顯示出諸多特有的規則和禁忌。這些特色為已發現的人類史詩譜系增添了異彩。

  隨著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快速發展,偏遠的麻山地區與外界漸漸相通,這部活態傳承的史詩及相關習俗和儀式如同很多文化遺產一樣,難免因廣為人知而走向迅速瓦解甚至消亡之路,無形的、動態的,只靠口頭流傳的文化遺產就更加脆弱。為此,對它的搶救和存錄便成為當務之急,將它完整地記錄下來並以文本的方式傳承下去是民間文藝工作者責無旁貸的使命,這就是《亞魯王》出版的重要意義。

  會議由中國民協分黨組書記羅楊主持。中國民協主席馮驥才,著名文化學者劉錫誠、朝戈金、餘未人等作了精彩發言。苗族歌師陳興華現場唱誦了《亞魯王》片段。

相關焦點

  • 史上第一部苗族英雄史 《亞魯王》發現的背後
    2012年2月21日,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重點項目——苗族英雄史詩《亞魯王》的出版成果發布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     《亞魯王》是有史以來第一部苗族長篇英雄史詩,是當代文學史上的重大新發現,其文化價值堪比藏族史詩《格薩爾王傳》、蒙古族史詩《江格爾》、柯爾克孜族史詩《瑪納斯》。
  • 《亞魯王》史詩:唱誦時光河流
    口口相傳上千年的《亞魯王》,是一部苗族英雄史詩,2009年一經發現,被原文化部評為「中國十大文化發現」之一,列入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重點項目,2011年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被稱為古代苗族百科全書。 在現代文化不斷叩擊下,曾經荒涼封閉的山門洞開,莽莽群山間翻滾起信息洪流,唱盡西部方言區苗人滄桑的口述史詩將何去何從?是湮滅在現代浪潮中抑或涅槃重生?
  • 薦讀|楊世海:一部系統深入研究苗族史詩《亞魯王》的理論專著...
    苗族史詩《亞魯王》從2011年公開出版至今,各方面的研究皆處於起始階段,發表的研究成果亦多是描述性的,從一個獨特的視角對之開展有深度的創新研究基本沒有。蔡熙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結項成果《〈亞魯王〉的文學人類學研究》從文學人類學視角入手,對《亞魯王》進行全面深入的研究,這一頗有價值的學術選題,研究的角度是新穎獨特的。該著運用文學人類學的方法對《亞魯王》史詩進行研究,其主要內容分為上下兩篇。
  • 紫雲:紫氣東來 苗族史詩世代傳唱,秘境田園 燕子洞深藏地質奇觀
    苗族文化與漢族屯堡文化相互融合紫雲有一座明代留存至今的苗王古城遺址——「東拜王城」,當地傳唱的苗族古歌中,亞魯王之子歐地聶的後裔築造了它。作為進入麻山的重要門戶,「東拜王城」曾經長久地守護著亞魯王的子民們。在「亞魯文化」核心區之一的宗地鎮,人們發現了苗族農耕文化的實物佐證。
  • 文化遺產︱《亞魯王》的文學財富
    ▲東郎黃老金95歲時的照片苗族史詩《亞魯王》自2009年嶄露頭角以來,學者們從人類學、民族學、民俗學、社會學、歷史學、藝術學的各種視角,對亞魯王文化進行全方位的研究,但唯一的遺憾,是鮮見有人對其文學性進行研究。
  • 亞魯王,苗族的圖騰,安順旅遊發展大會
    旅發大會在苗族布依族自治縣格凸河畔紫雲亞魯王城舉行,亞魯王城也是為了召開這次旅發大會加班加點建造完成的,依山而建,氣勢恢宏。亞魯王是苗族的民族英雄,在紫雲傳承上千年的亞魯文化較好的反映出紫雲一帶苗族的歷史發展和民俗風情。
  • 中國梵文學者翻譯出版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
    中新社北京四月十九日電(記者 陶社蘭)歷時十多年、由多位梵文學者翻譯的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今天正式出版。這是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季羨林先生翻譯出版《羅摩衍那》之後,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的又一重大事件。
  • 河南舉行《河南省武術志》出版新聞發布會
    原標題:1月7日河南舉行《河南省武術志》出版新聞發布會  2021年1月7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重點介紹《河南省武術志》編纂出版的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辦公室主任常軼暘主持新聞發布會。
  • 廣西舉行當代文學藝術創作工程第一批扶持項目成果展示活動發布會
    原標題:6月16日廣西舉行廣西當代文學藝術創作工程第一批扶持項目成果展示活動新聞發布會  6月16日,廣西舉行廣西當代文學藝術創作工程第一批扶持項目成果展示活動新聞發布會,請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副部長韓流、出版管理處處長黃品良、文藝處處長袁晉介紹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 「中俄互譯出版項目」新書發布會暨《普京:權力的邏輯》中文版首發...
    圖為新書發布會現場。圖為新書發布會現場。圖為新書發布會現場。「中俄互譯出版項目」新書發布會暨《普京:權力的邏輯》中文版首發式在莫斯科書展首日舉行久加諾夫、傑尼索夫、格裡高利耶夫出席法制網莫斯科9月5日電 記者張春友 4日,第32屆莫斯科國際書展的第一天,由中國國家新聞出版署和俄羅斯出版與大眾傳媒署支持,由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和俄羅斯翻譯學院主辦的
  • 江西省移動物聯網高層峰會暨成果發布會舉行
    12月1日,江西省移動物聯網高層峰會暨成果發布會在北京舉行。科技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相裡斌,工信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劉烈宏,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黨委書記曹淑敏,副省長羅小雲出席並講話。
  • 雲南:液態金屬產業科技創新成果和需求發布會在上海舉行
    雲南:液態金屬產業科技創新成果和需求發布會在上海舉行發布日期:2020-11-11 15:57瀏覽次數:1次2020年10月30日,作為2020浦江創新論壇全球技術轉移大會的兩場發布會之一,雲南省液態金屬產業科技創新成果和需求發布會在上海市展覽中心M4會場舉行,本次發布會也是雲南省代表團參加
  • 「研究清嘉慶御醫汪必昌初期成果發布會」舉行
    人民政協網北京5月6日電(記者 劉喜梅)「清嘉慶御醫汪必昌著作《聊復集•怪症彙纂》初期研究成果發布會」6日在京舉行。清嘉慶御醫汪必昌著作《聊復集•怪症彙纂》初期研究成果發布會現場。人民政協報•人民政協網記者 齊波攝
  • 「簡」述中國故事丨《懸泉漢簡》《玉門關漢簡》成果發布會在蘭舉行
    12月18日,由甘肅省文物局指導,甘肅簡牘博物館和新華網甘肅頻道共同舉辦的「簡」述中國故事——《懸泉漢簡》《玉門關漢簡》成果發布會暨甘肅簡牘博物館未來發展思享會在蘭舉行。甘肅省文物局領導和相關處室負責人、國內和省內文博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出版和新聞界負責人等近百人參加了這一活動。
  • 中國三大史詩為什麼鮮為人知
    「中國史詩即使在國內的傳播也遠沒有進入大眾視野。其國際領域的傳播還在文字出版階段,更多還在研究層面,進入通俗閱讀層面需要時間。」朝戈金說,這些都需要各種形式的創新和尋找利益平衡點來解決。史詩一直都在被改編和改變提問:在中國史詩與現代社會交融的過程裡,它們的市場轉化、傳播情況是怎樣的?
  • 「北京電視劇非洲展播季」新聞發布會在奈及利亞舉行
    北京市新聞出版廣電局法規處處長單志忠接受奈及利亞國家電視臺採訪。(攝影:張威偉)原標題:「北京電視劇非洲展播季」新聞發布會在奈及利亞舉行國際在線消息(記者張威偉):當地時間19日下午,由北京市新聞出版廣電局主辦、北京四達時代集團承辦的「北京電視劇非洲展播季」新聞發布會在奈及利亞首都阿布賈的中國文化中心舉辦,包括奈及利亞國家電視臺等主流媒體在內的20餘家當地媒體,以及部分中國駐尼媒體參加活動
  • 我市舉行第32屆馬鞍山李白詩歌節新聞發布會及詩歌節成果展示會
    我市舉行第32屆馬鞍山李白詩歌節新聞發布會及詩歌節成果展示會 (小結分析:本期訪談現場提問總數0條,現場已答覆數0條,網友參與數0位)
  • 清史工程優秀出版成果展舉行
    光明日報北京10月12日電(記者戶華為)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日前在京召開清史工程優秀出版成果展暨《國之大臣——王鼎與嘉道兩朝政治》研討會,來自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單位的專家學者參加會議。  研討會前,與會嘉賓參觀了清史工程10餘年來的優秀出版成果。
  • 史詩研究與中華民族共同體建構
    作為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文學遺產,三大史詩不僅是中華文化史上的文學經典,而且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我們需要通過加強傳承、保護、研究和宣傳,挖掘出三大史詩的獨特文化內涵和精神價值,激發出中華文化的原生創造力,從而不斷增強文化自信,進而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第一,我國三大史詩突出了英雄主題,表達了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