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工程優秀出版成果展舉行

2020-11-23 中國青年網

  光明日報北京10月12日電(記者戶華為)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日前在京召開清史工程優秀出版成果展暨《國之大臣——王鼎與嘉道兩朝政治》研討會,來自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單位的專家學者參加會議。

  研討會前,與會嘉賓參觀了清史工程10餘年來的優秀出版成果。為保證修史質量,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一直十分注重清代檔案、相關文獻、清史研究最新成果的出版工作,已形成文獻、檔案、研究、圖錄、編譯五大系列叢刊。據統計,現已出版圖書205種,2824冊,總字數約18億字。其中,《清代詩文集彙編》收錄較有影響或具有史料價值的個人詩文集4058種,附作者小傳3423篇,分801冊影印,是迄今為止內容最豐富、部頭最大的斷代詩文總集。

  研究叢刊《國之大臣——王鼎與嘉道兩朝政治》由文化部清史纂修與研究中心主任、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卜鍵研究員耗時兩年完成,共70餘萬字,由陝西人民出版社於今年6月出版。該書以清朝中葉身兼東閣大學士和軍機大臣的重臣王鼎為引線,以軍國大事為節點,全景式展現了清嘉慶、道光兩朝的政治狀況。

  國家清史纂修工程啟動於2002年,共計確立主體項目144個,已延攬海內外近兩千位專家學者參與修史工作。目前稿件正分批進入審改及後期的整修和質檢階段。

相關焦點

  • 清史纂修工程新成果亮相書市
    在第16屆全國書市上,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專門設立了自己的展臺,向公眾展示了清史纂修工程目前取得的階段性成果。清史纂修規劃共分兩大部分,其一為主體工程,其二為基礎、輔助工程。主體工程是清史的主要內容,採取綜合創新的體裁,分為通紀、典志、傳記、史表、圖錄等五部分,共92卷,達3000餘萬字。
  • 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推出前期成果
    本報訊(亦平)由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組織編輯的《文獻叢刊》、《檔案叢刊》、《編譯叢刊》和《研究叢刊》,日前有33種359冊圖書分別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浙江古籍出版社等出版。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所長成崇德說,這些剛出版的圖書是整個清史纂修工程的前期成果,為主體工程提供豐富的第一手史料。
  • 國家清史纂修工程最大規模文獻整理項目日前竣工
    8月18日在滬舉行的《清代詩文集彙編》編纂出版總結會上,與會專家學者對其學術價值進行了探討,認為《清代詩文集彙編》不僅為國家清史纂修工程提供了足資參考的原始文獻,而且填補了學術界此前尚無清代斷代詩文總集整理出版的空白,是一部可以經受歷史考驗的高質量著作。
  • 廣西舉行當代文學藝術創作工程第一批扶持項目成果展示活動發布會
    原標題:6月16日廣西舉行廣西當代文學藝術創作工程第一批扶持項目成果展示活動新聞發布會  6月16日,廣西舉行廣西當代文學藝術創作工程第一批扶持項目成果展示活動新聞發布會,請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副部長韓流、出版管理處處長黃品良、文藝處處長袁晉介紹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 圖書館承擔的「國家清史纂修工程」結項
    日前,由北京大學圖書館特藏部承擔的「國家清史纂修工程—西文古籍中清代圖像的數位化整理」項目正式結項。圖書館承擔的這個清史項目的子項目是有史以來首次對西文典籍中有關清史圖像的系統整理,是清史纂修不可或缺的基礎工程。項目組根據項目要求為照片和圖片一一命名,並在查閱大量相關資料的基礎上,校訂了所有人名、地名和建築物名。
  •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四十年教學與科研成果展」開展
    11月30日上午,由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和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共同主辦的「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四十年教學與科研成果展」在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正式開幕。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賀耀敏出席開幕式並講話,校史研究室、黨委宣傳部、研究生院、科研處、歷史學院、博物館等單位有關負責人及清史研究所師生共同參加了開幕式。
  • 清史纂修工程《清代詩文集彙編》獲專家讚譽
    18日,國家清史纂修工程最大型文獻項目《清代詩文集彙編》編纂出版總結會在滬舉行。與會學者對《彙編》的史學價值和編纂質量予以高度評價。  與會專家認為,《彙編》選目得當,內容廣博,選本精當,編纂嚴謹。該書的出版,不僅為當前國家清史纂修工程提供了足資參考的原始文獻,對於保存古代文獻厥功甚偉,而且填補了學術界此前尚無清代斷代詩文總集整理出版的空白。
  • 民族語言文字優秀翻譯作品展舉行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客戶端訊 近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青海解放70周年民族語言文字優秀翻譯作品展在德令哈舉行。展覽集中展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來,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翻譯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果,展品匯集了蒙古、藏、維吾爾、哈薩克、朝鮮、彝、壯7個語種近千種圖書。其中,由中國民族語文翻譯局翻譯的黨和國家十八大以來的重要文獻文件、法律法規在展覽中佔據重要位置。
  • 重磅|清史不再只有稿,新清史預計今年出版,總字數達3千萬.
    原標題:新修《清史》已進入稿件通讀階段,預計今年出版問世  備受國內史學界關注的國家清史修纂工程近期取得新進展。
  • 關於《清史編年》
    一部《清史編年》,讓我們得以窺見清史研究工作的浩繁與艱辛。 對於纂修《清史》這一巨大的時代性工程而言,《清史編年》只是其中的一個基礎性的環節。然而,就是這樣一項帶有前期性、準備性的工作,要完成它,也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清史編年》這個項目從啟動的那一天起,便讓近二十位清史學者走到了一起。
  • 《清史書目》梳理百年清史研究脈絡
    、全面的梳理,兼具學術性與實用性,立意好、起點高,為清史研究者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將成為清史研究領域重要的學術工具書 關鍵詞:中國人民大學;著錄;清史研究;清史書目;編纂;文獻檔案;出版;黃愛平;學者;檔案資料 作者簡介: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
  •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喜迎建所40周年
    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靳諾,副校長朱信凱,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主任、清史研究所名譽所長戴逸,美國科學與人文學院院士唐納德·沃斯特,日本大學副校長加藤直人,臺灣「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王明珂,香港科技大學教授李中清,德國法蘭克福歌德大學教授阿梅龍,文化和旅遊部清史纂修與研究中心主任崔建飛,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副館長李國榮,北京大學人文講席教授李伯重,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黨委書記夏春濤,《歷史研究》主編李紅巖及海內外校友共二百餘人參加系列活動
  • 苗族英雄史詩《亞魯王》出版成果發布會舉行
    2012年2月21日,由中國民協主辦的「苗族英雄史詩《亞魯王》出版成果發布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  《亞魯王》是有史以來第一部苗族長篇英雄史詩,是當代文學史上的重大新發現,其文化價值堪比藏族史詩《格薩爾王傳》、蒙古族史詩《江格爾》、柯爾克孜族史詩《瑪納斯》。
  • 國家清史編纂工程文獻整理項目《桐城派名家文集》出版
    新安晚報 安徽網訊 日前,由安徽省新聞出版局嚴雲綬教授、省社科院施立業研究員和安徽大學江小角教授共同主編,安徽大學、安徽省社科院等7家單位的13位省內外專家參與的國家清史工程文獻整理項目《桐城派名家文集》,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
  • 書訊| 《清史研究發展與趨勢(2019)》
    內容簡介:為集中反映近一年來清史研究成果,引導清史研究健康發展,構建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清史研究範式和學術話語,我們遴選了部分清史研究單位的研究成果,予以結集出版。收入文集的文章涉及清史研究相關理論和學術話語、具體歷史事件的考察,以及相關研究單位召開的代表性學術會議的新聞報導。
  •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章太炎全集》出版研討會舉行-全集,中國,傳承...
    9月10日,「傳承太炎精神,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章太炎全集》出版研討會」在北京舉行。  章太炎被魯迅譽為「有學問的革命家」。作為一代國學大師,章太炎是中國傳統學術的集大成性人物,學問艱深。同時,章太炎又深具以天下蒼生為己任的愛國精神。自20世紀70年代末,上海人民出版社即組織章門弟子及相關領域的專家整理《章太炎全集》。
  • 《戴逸文集》發布會暨戴逸先生清史學術思想座談會在常熟舉辦
    本網記者 王廣祿/攝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王廣祿)11月27日,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常熟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常熟市文體廣電和旅遊局承辦的《戴逸文集》發布會暨戴逸先生清史學術思想座談會在常熟舉行,紀念《戴逸文集》的出版,進一步探討戴逸先生的治學經歷和學術思想
  • 人民日報:牢牢把握清史研究話語權
    圖為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已出版的部分圖書。   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提供圖為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已出版的部分圖書。   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提供圖為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已出版的部分圖書。   以2016年為例,有學者粗略統計,在漢語出版物範圍內,不計博碩士學位論文,公開發表的清史研究相關論文也在3000篇以上,出版研究著作60餘部。在眾多研究成果中必須一提的是,2002年啟動的國家清史纂修工程進展順利,取得不少高質量研究成果,目前已進入收尾階段。
  • 內江天立國際學校舉行教育成果展暨表彰大會
    1月27日上午,內江天立國際學校舉行的教育成果展暨表彰大會在校藝體大樓室內籃球館隆重舉行,學校中學部全體教師、學生和家長1000餘人參加。  上午8時40分,學生家長陸續來校,在各班輔導員以及學生解說員的帶領下參觀學校。小小解說員們用稚嫩純真的語言向家長們介紹著美麗的天立校園,書畫展、手工、陶藝展的精巧有趣,機器人展、航模展的科技新奇,國學書院的古香古色都令參觀的家長讚不絕口。
  • 新史學薦書058 | 倪玉平《清史》
    2003年獲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獲得者。學術專長為清代經濟史,代表作有《清代漕糧海運與社會變遷》《清朝嘉道財政與社會》《清代嘉道關稅研究》等。長期以來,海峽兩岸都對清代檔案的整理出版工作付出了巨大努力,出版了數量巨大的硃批奏摺、上諭檔。特別是自2002年國家清史編纂工程啟動以來,檔案的公布、出版速度大大加快。近年來出版的大型檔案彙編包括《清宮熱河檔案》、《清代軍機處電報檔彙編》、《乾隆朝軍機處滿文寄信檔譯編》、《清代新疆滿文檔案彙編》等,為清史研究注入新鮮史料,有力推動了研究向縱深方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