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不豪,四十不富,五十將衰尋子助」,不知您到哪個階段了呢

2020-12-10 國風講壇

小時候跟奶奶生活在農村,時常聽到老人們聊天時是不是說上那麼一兩句俗語,特別是年輕人從外面回來總喜歡跟長輩嘮嘮嗑,家裡的長輩也總會語重心長地教導一下年輕人,算是用自己豐富的閱歷傳授給年輕人一些人生經驗。農村有句老話說:「三十不豪,四十不富,五十將衰尋子助」,可謂是道出了人生哲理。

「三十不豪,四十不富,五十將衰尋子助」,意思就是說人在三十歲的時候不去拼搏奮鬥,到了四十歲的時候就很難富裕起來,家裡的資糧也不會太充足,那麼到了五十歲的時候身體每況愈下只能尋求子女的照顧與幫助了。仔細想想,其實老人說的話也確實在理,都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人生這幾個階段確實是比較關鍵的,不知您處於哪一個階段呢?

「三十不豪」,這裡面的「豪」在我的理解就是「豪情壯志」的意思,就是說一個人在三十歲的時候不胸懷豪情壯志地去努力拼搏,那麼以後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精力也會下降,基本上很難有大的改變了。人在二十多歲的時候正是年輕長本事的時候,這個年紀普遍缺乏社會經驗與閱歷,主要還是以學習為主,在工作中學習,在為人處世中學習,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回想起自己二十多歲的時候剛從大學校園裡出到社會,簡直就是菜鳥一個,嘗試了好幾份工作,在現實中屢屢碰壁,雖說被社會毒打過,但是也並不是毫無收穫,至少增長了自己的見識與經驗。而今,我已到了三十而立的年紀,在經歷過二十多歲的摸爬滾打中逐漸看清了自己未來的方向,至少明白了自己以後的路該怎麼走,有了明確而清晰的目標之後自己才會心無旁騖地勇敢前進。我不敢說以後自己會不會功成名就,但至少自己對未來有了盼頭,不再像二十多歲那樣感到青澀而迷茫。

人生的三十歲,可以說是扭轉乾坤的關鍵階段,畢竟到了這個年齡段已經有了一定的社會基礎,又是人精力比較旺盛的時期,這個時候年富力強最適合拼搏奮鬥了,只有牢牢抓住這個關鍵時期去努力奮鬥,用十年的時間去打造自己的事業王國,那麼到了四十歲的時候相信或多或少都會有一定成就了,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生活當中很多富豪和成功人士基本都是在四十多歲這個年齡段達到人生頂峰。

倘若三四十歲的時候不去努力,整日無所事事虛度光陰,那麼到了五十歲的時候,人已經步入老年了,身體也漸漸不那麼好了,更沒有太多的精力去拼搏奮鬥了,這個時候人生很難再有什麼大的突破了,自己的未來只能依靠子女關照,這就是老人說的「五十將衰尋子助」,不得不說,也是人生的一種悲哀。

人生在世,我們應當不負韶華,把握住人生的關鍵期努力奮鬥,不要等到老了才徒增傷悲,努力過、拼搏過,才不枉此生。

不知您到了人生哪個階段了呢?歡迎關注和留言討論,大家一起交流學習。

相關焦點

  • 俗語「三十不豪,四十不富,五十靠子助」,這是什麼意思?
    大家好,我是小路,是一個傳統文化愛好者,我會用不一樣的視角與你一共見證歷史,共享知識,下面請欣賞我的原創文章。俗語「三十不豪,四十不富,五十靠子助」,這是什麼意思?,四十不富,五十靠子助」,那麼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句話具體是什麼意思吧。
  • 古人言:「三十不豪、四十不富」,那到五十會怎樣?男人不妨看看
    古人言:「三十不豪、四十不富」,那到五十會怎樣?男人不妨看看古人有句老話叫「三十不豪、四十不富」,意思是說一個人三十歲的時候如果不夠豪氣闖蕩,那到了四十歲也不可能富裕。三十歲正是一個人的黃金年齡,所謂三十不豪,豪就是豪俠、豪氣,指的就是一個人三十歲時要具備確定未來人生發展方向的豪邁,知道自己未來的道路在哪裡,或者說要有勇於和過去那個有缺點的自己做決斷,重新開始的勇氣。這個時候,人的精力和體力都是最充沛的,最有可能成就一番事業。
  • 俗語:「三十不豪、四十不富」,五十歲會怎麼樣?男人都應該看看
    俗語:「三十不豪、四十不富」,五十歲會怎麼樣?男人都應該看看文/宋宋中華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擁有源遠流長文化的文明古國,所以歷經幾千年的沉澱,流傳到如今的文化,大多都是對於我們的人生擁有一定作用的。其中有這樣一種比較另類的文化,它是通過口口相傳,聽起來非常通俗無比,但是卻擁有獨特的魅力和大智慧。
  • 老祖宗:三十不豪,四十不富,五十將相尋死路。子孫們受教了
    此處強調的是三十歲的時候應當有能力去承擔應當承擔的責任也有了一定的領悟,應當抓住身強力壯精力旺盛的優勢去充分吸收各種知識從而豐富自己的經驗和閱歷,為往後的發展打下紮實的基礎。三十歲的時候有一定的領悟,也有能力獨當一面。四十不富怎麼說?
  • 俗語「三十不豪,四十不富,五十臨近尋死路」,啥意思?古人忠告
    人在不同的年齡都會有不同感悟和閱歷,所肩負的責任也不盡相同,但有的階段只要錯過將一去不返。民間俗語說「三十不豪,四十不富,五十臨近尋死路」,便將人生的三個重要階段深刻的詮釋,句句鞭策振聾發聵,讓人讀來回味無窮。
  • 陳昌文解讀:三十不豪,四十不富,五十臨近尋死路
    三十不豪,四十不富,五十臨近尋死路。生不認魂,死不認屍。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陳昌文解讀:一個人三十歲的時候,不想著積累財富,本事,能力,人脈。到了四十歲的時候,沒有物質財富,沒有精神財富。到了五十歲的時候,體力衰退,腦力不夠用,晚年就可能過得很糟糕。所以這人,一定要在年輕的時候就努力奮鬥,不斷地積累財富,到了四十歲,我們的物質財富,精神財富都有了。
  • 俗語說「30不豪、40不富」,到了五十歲呢?老祖宗對中年人的忠告
    世事無奈,如俗語所說:「三十不豪,四十不富,五十將衰尋子助」。三十不豪豪,可理解為立,古人說「三十而立」;立,可以有很多含義,比如立家、立德、立心。立家,成家立業,在宗法制度下是必然的要求。四十不富如果做不到「三十豪」,那麼四十不富似乎就已經成了定局。老話說: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連最起碼的成家立業都做不到,更不用談大富大貴了。
  • 老人常說:「三十不豪,四十不富,五十將來尋死路」,什麼意思? - 農...
    ①「門前有馬非為富,家中有人不算窮」,這句俗語的理解是說,門前即使拴有馬,也不能說明這家人是有錢人,如果家裡有人能做事,肯吃苦就不會受窮。這句話也是在告誡大家,財富是人創造出來的。這人要是怕苦怕累的話是不會再生財富,如果人懶惰,這輩子都不會富裕。(你認同嗎?)
  • 俗語:三十不發,四十不富,這其中有什麼說法,五十歲會怎樣?
    俗語:三十不發,四十不富,這其中有什麼說法,五十歲會怎樣?今天小編來和大家說一句俗語,叫做:三十不發,四十不富,這其中有什麼說法呢,接下來就一起來看一下,三十不發,就是指一個人在三十歲的時候還沒有發達,其實三十歲也是比較重要的一個階段,古時候有一句話叫做三十而立,在三十歲的時候就要依靠自己的本事承擔起自己的責任,這個時候要有自己路,其實在現在三十歲也是比較重要的一個年紀
  • 俗語:二十不勤,三十不立,四十不富,啥意思?男人們不妨留意
    文/辭南俗語:二十不勤,三十不立,四十不富,啥意思?男人們不妨留意數千年的沉澱讓我們的民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大家都知道,咱們國家很早之前就提出了文化自信,其中的原因可想而知。今天呢,小編就來跟大家分享一句的俗語吧,這句俗語是這麼說的:「三十不豪,四十不富,五十靠子助」。 其實人們常說人二十歲以後每十年就要經歷一個坎,也就是說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要做的事情也不同。這句俗語恰好驗證了人們的話。
  • 古人說「三十不發,四十不富」,又說「大器晚成」,哪句話正確?
    但是有許多俗語在我們看來是自相矛盾的,比如民間老人們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三十不豪,四十不富,五十將來尋死路」,常用這句話來激勵年輕人要奮發圖強。但是也有一句是」大器晚成「,那麼這句話是不是和上一句想法呢?我們到底該聽取那一句話呢?
  • 人生警示:二十不勤,三十不立,四十不富,五十而衰靠子助
    今天看到了一個小視頻,說的很現實,視頻內容告訴我們懶等於窮,就是這麼直接,「二十不勤,三十不立,四十不富,五十而衰靠子助」,父母給的叫背景,自己打的叫江山,不要假裝很努力,結果不會陪你演戲。看完這個視頻我感觸很深,「二十不勤,三十不立,四十不富,五十而衰靠子助」,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其實意思很簡單,就是字面的意思,它告誡我們如果一個人二十歲的時候不勤奮,不上進的話,那他到了三十而立之年的時候也就無法無法獨當一面了。
  • 俗語:「三十不發,四十不富,五十尋死路」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俗語:「三十不發,四十不富,五十尋死路」是啥意思?有道理嗎?我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我們的老祖宗不僅僅留下四大發明和源遠流長的文化底蘊,還留給我們眾多民間俗語,這其中關於男女婚配的俗語就不少,如「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 「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六十不多食」 「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 「三十如狼,四十如虎」等等。孔子曰:「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 老話說「三十不發,四十不富,五十將來尋死路」是啥意思?對嗎?
    就比如題中所說的這句老話:「三十不發,四十不富,五十將來尋死路」,從字面的意思上面,還是比較好理解的。這裡我個人通過我自己的理解,來單獨說說其中不同的地方。三十不發:三十,為而立之年。在古代,就是一個人到了三十歲的時候,就應該成長為一個家庭的頂梁柱一般,就像家中房屋的柱子一般,可以擔起家庭的重擔。那麼,這裡的三十不發,從字面意思是理解,就是三十歲了,你還沒有發達,也就是事業有成,工作穩定的情況。
  • 俗語「三十不發,四十不富,五十將來尋死路」,你知道啥意思嗎?
    其中老祖宗給我們留下這麼一句俗語:「三十不發,四十不富,五十將來尋死路」,啥意思?有道理嗎?這句俗語出自明代的一本書,叫做《增廣賢文》。   三十不發,指的並不是在三十的時候不發財,指的是一個年到三十的人遇到了一個好的機會。雖然不能立刻發大財,不過卻可以慢慢發展,最後平步青雲。
  •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從心所欲
    什麼年齡該做什麼樣的事一直都是中國人世代遵循的規矩,那麼什麼又是適當的年齡呢?關於年齡的問題,孔子的論語中說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在很多人看來,這大概就是對人的一生最好的解釋了吧。
  • 古人為何說「三十不發,四十不富,五十將來尋死路」?有何含義?
    每個人都有人生有將近百年的時光,不管是哪個國家的人,都會下意識的將人生劃分成幾個相應的階段。我們活著的意義就是為了讓自己在現有的基礎上變得越來越好,而這些是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去改變的,古人說的一些話往往可以讓我們獲益匪淺。
  • 俗語「三十不發,四十不富」,後半句7個字才是關鍵,古人的忠告
    所以孔子才會說三十、四十、五十歲,是一個人最需要注意的年齡段,算起來也只不過三十年而已。俗語「三十不發,四十不富」,還有後半句7個字才是關鍵,那就是「五十將來尋死路」, 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如果一個人在三十四十兩個重要階段都沒有一番成就,那麼五十歲乃至隨後的人生歲月中,就都將活在痛苦之中,這是老祖宗對中年人的告誡。第一、三十不發每個人在30歲的時候,無論是身體還是思想都發育到了一個成熟階段,換一種說法就是到達了人生的巔峰時期,精神狀態也是高昂蓬勃。
  • 三十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這是為生的必備,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對每個人的各方面要求都會越來越高,中國勞動力過剩更加劇了這種過高的要求,這只是這一段特殊歷史時期的特殊現象。立業不但是求生的手段,也是盡到社會責任所必備的。  立家,立家就是應該有了自己的家庭,當今社會激烈競爭,推遲了年輕人組建家庭的時間,但我還認為三十歲立家已經不早了。
  • 「三十不發,四十不富,五十將近尋死路」,此話何意,還真有道理
    「人來四十五,更是下山虎」「三十如狼,四十如虎」這些。孔子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五十知天命!」許多 俗語正是提示在不一樣的人生環節,就該有不一樣的作為,這能夠使我們人生更容易取得成功。如「三十不發,四十不富,五十將要尋死路」,這句話俗語究竟是什麼意思?你認為有這些道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