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漢魏六朝才女輩出?從女性詩歌常創作中,感受自由思維的覺醒

2021-01-08 文史阡陌

引言:

漢魏六朝是中國古代女性詩歌的繁榮期之一,在這一段歷史時期,女性詩人在歷史舞臺上大放異彩,在詩歌的世界中激情澎湃,鼎鼎有名的《白頭吟》便是漢代著名才女卓文君所作,從漢魏六朝的女性詩歌作者的詩歌中,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她們一覽無餘的強烈情感,以及在情感上不輸於男性詩人的灑脫與豪邁,她們中的大多數人從不拘泥,也從不委婉,六朝時,便有這樣的詩:

「君既為儂死,獨生為誰施?歡若見憐時,棺木為儂開。」

她們向來是肆意的,是張揚的,敢愛敢恨,雖有儒家思想的束縛,但她們已經有了覺醒的意識,想要打破枷鎖,就算時勢所迫,她們的心靈雖然忠於愛情,但也只屬於她們自己,而不是任何人的附庸,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特色,雖然因為時代的禁錮,漢魏六朝女性詩人寫作範圍略微狹窄,但是我們仍然可以從這題材有限,數量不多的漢魏六朝女性詩歌中,感受到時代與思想的矛盾,感受到獨屬於那個時代,女性的無窮魅力。

圖|魏晉時期的女子

時代枷鎖與自由思維碰撞下的漢魏六朝女性意識的覺醒

儒家思想對女性的束縛限制了漢魏六朝,女性詩人的發展空間漢魏六朝的女性詩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與儒家思想息息相關,漢魏六朝這一歷史時期長達數百年。它經歷了儒學的繁盛與衰退,這些都表現在漢魏六朝女性詩歌的內容之中,她們的詩歌是時事造就的。但並不隨波逐流,在儒學的壓迫下,女性地位低下,男尊女卑幾乎貫穿整個中國古代歷史時期。

在整個社會環境中,男性地位至上,女性只可以作為男性的附屬。當受到壓制時,她們的詩歌大多數都是描寫愛情,看似順從但又充滿個人特色,顯現出一種抵抗的情緒。漢魏六朝時期的女人還是相對幸運的,因為他們也經歷了中國古代歷史上為數不多的一段儒家思想相對衰落的時期,當儒學的壓制淡化時,她們便展現出自己真實的一面,顯示出女性的鬥爭精神,這增加了漢魏六朝女性詩歌的內涵。

圖|魏晉時期的女子

魏晉時期女性思維的覺醒與對社會大環境的反抗。魏晉時期,女性地位更加低下,但有壓迫的地方就會有反抗,在社會動蕩,朝代更替頻繁的大背景之下,給了女性一個覺醒的機會,女性覺醒自己作為一個人的意識,嘗試改變自己長期處於男性附庸的社會地位,她們不用再被迫遵守漢代既定的女性規則,這種對於時代的反抗精神體現在這一時期的女性詩歌中,比如左芬《離思賦》

「骨肉至親,化為他人,永長辭兮。慘愴愁悲,夢想魂歸,見所思兮。驚寤號啕,心不自聊,泣漣洏兮。援筆舒情,涕淚增零,訴斯詩兮。

直接寫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毫不掩飾,她們經歷過壓制,但仍然保持著勇於反叛的精神,沒有被世俗同化,這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歷史時期是難能可貴的,雖然這些反叛並沒有改變男性至上的社會環境,但已經是封建思維的一大突破。

圖|魏晉才女左芬

漢魏六朝女性詩歌創作者的社會層級多樣化。漢魏六朝時期,詩歌的創作者跨越幾個層級。既有官家女,又有平民女,既有宮妃。又有侍婢,層級跨度大,不同層級的人,給詩歌創作提供了不同的維度。女性詩歌創作內容更加多樣化,在時代背景與反叛精神的加持。

女性雖仍承受著男性群體給予的壓力,但是她們敢於抒發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敢於向不公平的社會環境表達自己的不滿以及對於美好的嚮往之情。不再唯唯諾諾,隨遇而安,而是敢於尋找自己的尊嚴,並且將之維繫下去。這種層級的多樣性,以及內心反叛與時代禁錮的矛盾性,更讓我們從詩歌中感受到漢魏六朝女性的人格魅力。

圖|魏晉時期女子像

漢魏六朝女性詩人魅力在詩歌中的體現

卓文君《白頭吟》體現出女性詩人對於愛情的灑脫卓文君與司馬相如的愛情故事可謂是經久不衰,在歷史長河中被傳為一段佳話,卓文君無疑是一個有決心的女子,她所接受的教養也並不允許她卑微,她可以義無反顧嫁給當時還是一個窮小子的司馬相如,只因為一曲《鳳求凰》進入了她的心裡,就算當壚賣酒也無怨無悔,當感受到丈夫變心時,可以一首《白頭吟》

「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

離開的決絕又灑脫,她是理智的,

「悽悽復悽悽,嫁娶不須啼。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雖然她對愛情充滿無限的嚮往,但是她保留住了自己的尊嚴,雖然在愛情中處於被動,但她最大程度的給自己保留住了體面,而司馬相如也因這一首《白頭吟》回心轉意,這是漢魏六朝女性詩人獨有的特色,她們雖然處於被動,但仍有自己的執著。

圖|魏晉女子圖

●女性詩人詩歌中自我意識的覺醒

漢魏六朝中的某一段時期,女性詩人的詩歌多半以愛情為寫作對象,很少有描寫自己的詩歌出現,但隨著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描寫自我的詩歌出現的越來越多,比如說以「未若柳絮因風起」而聞名的才女謝道韞,她便曾寫《擬嵇中散詠松》一詩來表達自己所思所想,表達自己對於魏晉名士的欽慕與崇拜,也借外物來表現自己,而不是拘泥於愛情,以丈夫為天,以愛情為中心。

王昭君也是一個性情中人,她的《怨詞》寫出了自己不得不離開故土,前去和親的憂傷,也寫出了自己將要離開家人的不舍之情,她的這首詩以自己為中心,寫出了自己內心的離愁別緒,以及滿懷的哀痛與悲傷,這是漢魏六朝女性詩人在女性詩歌內容上的一個重大突破,也是中國古代女性詩人的一個重要突破。

昭君出塞圖。

漢魏六朝女性詩人在歷史上的突出貢獻

●左芬《離思賦》開宮怨詩的先河

左芬的《離思賦》描寫了作者在宮中的幽怨之情,她隻身一人,在這深宮之中,無依無靠,無限愁苦,只能自己消化,詩人在詩中用直接直白的語言,描寫出了身處深宮的幽怨和思念家鄉的雙重傷感,這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篇以個人經歷描寫深宮生活的詩歌,這首詩歌的出現,催生了一個新的詩歌體裁的誕生,開後代「宮怨詩」的先河。

●漢魏六朝女性詩人為後代女性詩人打破詩歌體裁局限

女性詩歌在魏晉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多元化發展的傾向,各種不同階級,不同身份的女子都為女性詩歌在魏晉時期的繁榮添磚加瓦,出現了女性詩歌「百家齊放」的現象,女性詩歌創作不再局限於愛情,她們效仿男性文人,寫作詠物詩等多種體裁的詩歌,還有贈答詩也成為當時女性詩歌創作的一個重要體裁,為後世女性詩人的創作增加了很大的創作空間,基本奠定了女性詩歌體裁的主要內容,在思想上,也為後世女性詩人的敢想敢做奠定良好基礎。

圖|踏鶴歸圖

●漢魏六朝女性詩人在思想上的榜樣作用

儒家思想基本貫穿整個封建社會,而男尊女卑的思想也一直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思想主流,在這樣的環境下,無論哪個朝代的女性都面臨著思想的束縛和思維的禁錮,而漢魏六朝的女性詩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開啟了女性詩人衝破封建壓迫的第一步,為後世女性詩人的文學創作提供良好環境,也在思想上給予後世女性詩人歷史支撐,漢魏六朝的女性詩人,在壓迫中奮起,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自己濃墨重彩的一筆,她們雖沒有留下太多的作品,但作品中的精神,卻被永世銘記。

結語

漢魏六朝的女性詩人,可以說是一個矛盾體,因為她們既經歷過極度的壓迫,也經歷過思想的掙脫,她們在順從與反抗中尋求一個平衡,將自己獨有的魅力在詩歌中展現的淋漓盡致。

她們是獨一無二的她們,對愛情的執著,對萬物的灑脫,對自己的憐憫,對世界的掙脫,這一切,都是構成獨一無二的漢魏六朝女性詩人獨特女性魅力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她們既跟隨時代,又試圖從時代中掙脫,漢魏六朝的女性詩人,是後代女性詩人的重要標杆,她們以自己獨特又多樣的個人魅力,永存於歷史,銘記於後世,她們的精神,歷經千古,仍在時光裡,生生不息。

參考文獻:

《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

《玉臺新詠》

《藝文類聚》

相關焦點

  • 漢魏六朝詩派,以漢魏六朝詩為取法對象,代表是王闓運
    本文乃作者獨家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漢魏六朝詩派是近代詩壇上以漢魏六朝詩為取法對象的流派。這一詩派在理論與創作上的代表是王闓運。從理論上看,王闓運的詩論主要可以歸納為兩點其一是貴情論。他認為,詩貴性情,「情動於中而形於言,無所感則無詩;有所感而不能微妙則不成詩」(《論詩法答唐鳳廷問》)。而他所謂的「情」,實際就是人們對於生活的欲求,「情自是血氣中生發」(《湘綺樓日記》)。他把詩歌分成古今兩個時代,認為古之詩(漢以前)「以正得失」,「以教諫為本」,是為教化服務的,而今之詩(漢以後)「以養性情」,「以託興為本,乃為已作」。
  • 漢魏六朝時期,詩文為何「以悲為美」?
    錢鍾書在《管錐編》中說:「奏樂以生悲為善音,聽樂以能悲為知音,漢魏六朝,風尚如斯。」這裡,錢鍾書先生指出了漢魏六朝時期,音樂有「以悲為美」的審美特徵。其實不只是音樂,在這個時期,尤其是東漢末年以來,文學作品也同樣呈現出「以悲為美」的特點,乃至成為了一種流行的審美風尚。
  • 高中總複習語文-學霸必學-詩經、楚辭、漢魏六朝詩歌知識講解
    詩經、楚辭、漢魏六朝詩歌學習目標1、積累識記本單元重要實詞、虛詞、句式;2、了解《詩經》《楚辭》、漢魏六朝詩歌的一些特點;3、掌握常見的名句填空。《楚辭》對後世文學影響深遠,不僅開啟了後來的賦體,而且影響歷代散文創作,是我國積極浪漫主義詩歌創作的源頭。後人將《詩經》與《楚辭》並稱為「風騷」,「風騷」是中國詩歌史上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大優良傳統的源頭。
  • 曹道衡經典作品推薦,《漢魏六朝詩鑑賞辭典》最受讀者歡迎
    《漢魏六朝詩鑑賞辭典》豆瓣評分:9.2作品簡介:《漢魏六朝詩鑑賞辭典》選收了漢、魏、晉、南北朝及隋代詩歌九百餘篇,力圖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從文學發展的角度,鑑賞、評價這一時期絢麗多姿的作品及其光輝藝術成就,幫助讀者比較全面地了解這一時期的文學發展狀況。書友點評:回憶高中歲月,詩詞與你,還在。2.
  • 王運熙經典作品推薦,《漢魏六朝詩鑑賞辭典》最受讀者歡迎
    專於中國古典文學和文學理論批評,尤長於六朝、唐代文學和《文心雕龍》的研究。著有《六朝樂府與民歌》、《漢魏六朝唐代文學論叢》、《文心雕龍探索》,主編有《中國文學批評史》(三卷本)等。2012年12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五卷本的《王運熙文集》。
  • 《漢魏六朝集部珍本叢刊》在京發布
    會議現場 本網記者 蔡毅強/攝中國社會科學網(記者蔡毅強)12月11日上午,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漢魏六朝集部文獻集成」階段性成果暨《漢魏六朝集部珍本叢刊》(下簡稱《叢刊》)新書發布會在京召開。本網記者 蔡毅強/攝《漢魏六朝集部珍本叢刊》是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漢魏六朝集部文獻集成」(批准號13&ZD109)的二期項目,項目首席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文學所所長劉躍進主持。
  • 漢魏六朝臨終詩的作者大都死於非命,面對生命,他們這樣思考
    據漢魏晉南北朝臨終詩創作情況分析可知,在這段時期,共有37人創作58首臨終詩。與先秦相比臨終詩的數量上有一個質的飛躍,創作情況也比較複雜。從創作群體上看,漢代集中在王室成員,士人創作臨終詩較少,東漢末至南北朝,臨終詩創作群體擴大,有王室成員、士人、僧人、道士以及普通百姓,但以王室成員和士人為主具體來說,漢魏六朝臨終詩創作群體可分為王室成員、士人、僧人、道士、普通百姓。從詩體形式上看,漢代臨終詩(主要是西漢初)以騷體為主,漢末以後至南北朝臨終詩則多採用五言體形式。
  • 明清封建主義頂峰的朝代卻是才女輩出:獨特的江南文化
    在我們的普遍常識之中古代的封建女性往往受到不平等的待遇,例如需要進行女德教育,遵循三從四德。以貞潔和德行為主要評判標準,這是一種對於性別上的禁錮文化。但是並不是所有的朝代都是這樣的,在文風開放的朝代女性裡待遇也是逐漸與男性平等。宋代是一個文化開放的時代,在這個宋詞頻發的時代裡女性詞人的貢獻功不可沒,文學創作上仍然是擁有了很多的自由選擇。
  • 唐朝女詩人:從深閨怨婦到名動天下,是女性獨立意識的一次覺醒
    在唐代之前,歷史上也出現了大量的女詩人,她們也像男詩人一樣寫相思哀怨、詠物抒懷、離愁悲憤,仿照男性寄託自己的情愁,卻不是表達其真實的感受。直到唐朝的開放,帶來了一批勇於大膽吟唱的女詩人群體,她們的愛情詩中蘊含著先進的愛情觀和女性意識萌芽,薛濤和魚玄機正是其中的代表。
  • 民國才女的愛情故事石評梅的背後,是女性的自我覺醒
    在北京的陶然亭公園可以在高君宇和石評梅墓地看到,一位民國才子和一位民國才女共同表達了一場感動世界的愛情悲劇。很多人也描述他們之間的愛,就像現代版的梁山伯和祝英臺,這場生死相依的愛情悲劇不僅觸動了大地,而且從民國時期中國後世女性的自我覺醒可見一斑。石評梅是現代文學史上著名的女作家。
  • 2020山東醫療衛生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古代詩歌的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下面為大家分享公共基礎知識備考考點:古代詩歌的流派及其代表人物。在事業單位考試中,對於古代詩歌流派之代表人物的考查呈現出新的趨勢,且考查方式直截了當。對於古代詩歌流派這部分知識點,複習過程常為縱向線索複習,即按照朝代順序記憶,缺乏一定的類比性。因此,在考試中常一頭霧水,無從憶起。下面就針對這部分的熱點進行歸納梳理,希望能夠給正在備考的考生們提供一些幫助。
  • 2020甘肅醫療衛生招聘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古代詩歌的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在事業單位考試中,對於古代詩歌流派之代表人物的考查呈現出新的趨勢,且考查方式直截了當。對於古代詩歌流派這部分知識點,複習過程常為縱向線索複習,即按照朝代順序記憶,缺乏一定的類比性。因此,在考試中常一頭霧水,無從憶起。下面就針對這部分的熱點進行歸納梳理,希望能夠給正在備考的考生們提供一些幫助。古代詩歌的流派及其代表人物整理如下,各位考生好好複習哦!
  • 《長歌行》的行是古代詩歌的一種什麼 《長歌行》的行是古代詩歌的...
    《長歌行》的行是一種古代詩歌的體裁,是歌行體的簡稱。長歌行指的是以「長聲歌詠」為曲調的自由式歌行體。詩的字數和和句子的長度都不受限制。  歌行體是什麼  歌行由南朝宋的鮑照所創,是古代詩歌體裁之一,歌行的音節、格律比較自由,
  • 張九齡是盛唐山水田園詩的創始人,為何在詩歌創作上偏愛山水田園
    秋意的浩蕩,與詩人遭遇的不幸、心境的滄桑,情景完全水乳交融,詩人將自己的生命憂患感受全部化為長江三峽江流的奔騰浩蕩,化為鋪天蓋地而來的蒼茫秋色。無論是秋色的表現、詩藝的創造還是情感的抒發,這首詩都屬於中國詩歌史上詠秋的永恆傑作。即使是春花爛漫的風景,在杜甫的眼裡也是那麼悲涼,如《江南逢李龜年》:「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天最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 2020年甘肅省特崗教師招聘考試備考:古代詩歌流派代表人物
    (三)邊塞詩派唐代詩歌流派。漢魏六朝時已有一些邊塞詩,至隋代數量不斷增多,初唐四傑和陳子昂又進一步予以發展,到盛唐則全面成熟。該派詩人以高適、岑參、李頎、王昌齡最為知名,而高、岑成就最高,所以也叫高岑詩派。他們的詩歌主要是描寫邊塞戰爭和邊塞風土人情,以及戰爭帶來的各種矛盾如離別、思鄉、閨怨等,形式上多為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絕句,詩風悲壯,格調雄渾,最足以表現盛唐氣象。
  • 中國近代最具影響力的十大才女_女性作家_簡介
    張愛玲的小說具有更為鮮明的女性主義特徵;小說摒棄了「五四」作品中女性對男權社會單一的控訴,而是「讓女性在自己的位置上自演自繹,呈現其矛盾、壓抑、自我衝突以致醜怪畸形的深層面貌」;對女性內心陰暗面進行了極其深刻的批判,但其批判又留有情面。2、三毛,浙江定海人,出生於重慶黃角椏,中國近代作家。
  • 宋朝為何才女輩出?
    宋朝是才女輩出的朝代。  李清照是才女,自不待言,此外如朱淑真、吳淑姬、賀羅姑,都是才女。陸遊的母親唐氏自幼傾慕秦觀詩詞,可見她也是才女。王安石的妻子吳瓊能填詞,能寫一手好文章,更是才女。  詩風清麗可喜,可見也是一個才女。  才女不是天生的,一個女孩無論智商多高,如果沒有人教她讀書識字,絕對不可能成為才女。
  • 創作造句和解釋_創作的例句有哪些-小孩子點讀
    創作在教材中的例句: 1、對於一個視舞臺為生活、視藝術為生命的人來說,不能演出,不能創作,無異於虛度生命。(出自:統編版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23、梅蘭芳蓄鬚) 2、」一個作家,應該說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需要來自母親的力量,這種愛的力量是靈感和創作的源泉。
  • 自由談了很多,自由是什麼?彌爾頓詩歌創作中的「自由」
    自由的主題也自始至終貫穿在彌爾頓的詩歌創作之中。詩人在15歲時翻譯的兩首讚美詩其實就是歌頌那些上帝從暴君法老手中解救出以色列人的行為。《基督誕生之晨》中的聖嬰基督也就是推翻篡位者撒旦及其追隨者的大英雄。在假面詩劇《科瑪斯》中,魔鬼科瑪斯一夥在小男孩的追逐下倉惶逃竄。
  • 魏晉南北朝的女權:動蕩社會環境下,女性權利意識自我覺醒
    在當時社會文化風尚的薰陶下,她們開始用自己獨特的女性眼光去審視自身和所處的客觀世界,甚至藉助文學來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魏晉南北朝的女性自覺可以說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女性權利意識的第一次崛起。  社會動蕩帶來思想的活躍和自由,女性的權利意識首次在封建壓迫中抬頭   魏晉南北朝女性權利的崛起,是動亂的社會環境和相對開自由的思想環境的社會土壤中孕育而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