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魏六朝集部珍本叢刊》在京發布

2020-12-14 中國社會科學網

會議現場 本網記者 蔡毅強/攝

中國社會科學網(記者蔡毅強)12月11日上午,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漢魏六朝集部文獻集成」階段性成果暨《漢魏六朝集部珍本叢刊》(下簡稱《叢刊》)新書發布會在京召開。《叢刊》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文學研究所所長劉躍進主編,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出版。

劉躍進介紹了項目進展與《叢刊》的編纂情況,國家圖書館出版社社長魏崇重點介紹了《叢刊》再生性保護的意義,責任編輯南江濤介紹了《叢刊》的編輯細節。隨後,劉躍進和魏崇一起為新書揭幕。會議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編審孫少華主持。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文學研究所所長劉躍進 本網記者 蔡毅強/攝

國家圖書館出版社社長魏崇 本網記者 蔡毅強/攝

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古籍編輯室副主任、《漢魏六朝集部珍本叢刊》責任編輯南江濤 本網記者 蔡毅強/攝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編審孫少華主持會議 本網記者 蔡毅強/攝

《漢魏六朝集部珍本叢刊》是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漢魏六朝集部文獻集成」(批准號13&ZD109)的二期項目,項目首席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文學所所長劉躍進主持。叢書選錄了漢魏六朝集部文獻集261種,其中《文選》4種,包括宋天聖明道刻本、宋贛州州學本、宋杭州鍾家刻本殘卷、陳八郎本等;《玉臺新詠》相關版本8種:明嘉靖十九年鄭玄撫刻本、明汲古閣本、袁宏道批明天啟刻本、明崇禎二年馮班抄本(馮班、何士龍校跋)、明崇禎六年趙均刻本、明五雲溪館銅活字印本、紀昀校正稿本、徐乃昌札記稿本等;其他如《古文苑》用宋端平三年刻淳祐重修本,《六朝詩集》用明嘉靖刻本,《古詩十九首》詮釋著述5種等等。別集涵蓋126家226種版本,在兼顧系統性的基礎上,特別突出珍稀版本、名家抄本、批校本或後世重要研究著述的收錄,如陶淵明一人所收達10種,其中既有陶集的重要宋元刻本5種,包羅了陶詩研究的重要作品如清詹夔錫《陶詩集注》(清管庭芬錄何焯、查慎行批)、清吳瞻泰輯《陶詩匯注》、清馬璞輯注《陶詩本義》、清陶澍集注《靖節先生集》(莫友芝校並跋)、清抄本陳澧撰《陶詩編年》等等。其他作家根據實際輯存情況,盡力搜羅存世的精善之本,即便僅有張溥輯本,也儘可能選取名家批校的本子作為底本。詩文評15種,包括《文心雕龍》7種、《詩品》5種、《文章緣起》3種。所收261種文獻均撰有提要,單獨匯集成冊。要之,此書編纂的目的是為漢魏六朝集部匯集一套可靠的善本,便於學界使用和研究。

會議現場的《漢魏六朝集部珍本叢刊》 本網記者 蔡毅強/攝

據悉,《叢刊》立項後,國家圖書館出版社組織優秀編輯團隊對接,卓有成效地開展工作,並得到各方面的大力支持。這些積久塵封的珍貴典籍,經過高清彩色掃描,以灰度製版印行,化身千百,嘉惠學林。書中的批校題籤,一仍其舊;題籤影響原文的,採用技術手段酌情處理,兼顧到原文與批校的內容,可以相互參酌。凡原書封面或封底、襯葉有書名、印章等有效信息的,一概保留。原書缺頁,盡力找同版本補齊。需要說明的是,何紹基批校本《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的主要價值在何氏圈點批校,原文較為常見,故其原缺者不作補配。目前,《叢刊提要》部分也已經完稿,預計明年春天將正式出版發行。

書影 本網記者 蔡毅強/攝

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首都師範大學等30餘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會議下半場為學者研討,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叢刊》匯集了目前力所能及的200多種漢魏六朝文學經典善本,其中多數是深藏大庫、普通讀者難得一見的孤本、善本,對推動漢魏六朝集部研究勢必產生深遠影響。專家認為,在現有基礎上,應該對《叢刊》擇要進行進一步整理注釋,從細讀文本著手,產生一批重要的研究性成果。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蔡毅強

獲取更多學術資訊 請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官方微信公眾號cssn_cn

相關焦點

  • 漢魏六朝詩派,以漢魏六朝詩為取法對象,代表是王闓運
    本文乃作者獨家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漢魏六朝詩派是近代詩壇上以漢魏六朝詩為取法對象的流派。這一詩派在理論與創作上的代表是王闓運。從理論上看,王闓運的詩論主要可以歸納為兩點其一是貴情論。而他所謂的擬古又主要是摹擬漢魏六朝詩。他以為詩以五言為上,而五言詩又以漢魏六朝詩為頂峰。「作詩必先學五言,五言必讀漢詩,而漢詩甚少,題目種類亦少,無可揣摩處,故必學魏晉也。詩法備於魏晉,宋齊但擴充之,陳隋則開新派矣。」(《論詩示黃鏐》)「唐無五言,學五言者漢魏晉宋盡之。」(《論漢唐詩家流派答唐鳳廷問》)他高度評價漢魏六朝成就傑出的詩人,如曹植、劉楨、阮籍、潘嶽、左思、陶潛顏延之、謝靈運、鮑照等人。
  • 《上海中醫藥大學圖書館藏珍本古籍叢刊》出版
    12月14日,《上海中醫藥大學圖書館藏珍本古籍叢刊》第一輯新書發布會暨座談會在上海中醫藥大學圖書館舉行。《上海中醫藥大學圖書館藏珍本古籍叢刊》由上海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段逸山主編、圖書館青年館員陳騰撰寫提要,已由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
  • 揭開上博碑帖神秘面紗《上海博物館藏碑帖珍本叢刊》亮相上海書展
    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先生、上海世紀出版集團副總裁彭衛國先生為《上海博物館藏碑帖珍本叢刊》新書揭幕《上海博物館藏碑帖珍本叢刊》第一、二輯首發式現場嘉賓合影2020年8月13日,由上海博物館編、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的《上海博物館藏碑帖珍本叢刊》(以下簡稱《叢刊》)
  • 王運熙經典作品推薦,《漢魏六朝詩鑑賞辭典》最受讀者歡迎
    專於中國古典文學和文學理論批評,尤長於六朝、唐代文學和《文心雕龍》的研究。著有《六朝樂府與民歌》、《漢魏六朝唐代文學論叢》、《文心雕龍探索》,主編有《中國文學批評史》(三卷本)等。2012年12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五卷本的《王運熙文集》。
  • 《上海博物館藏碑帖珍本叢刊》亮相 「原汁原味」呈現碑帖全貌
    由上海博物館編、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的《上海博物館藏碑帖珍本叢刊》(以下簡稱《叢刊》)第一、二輯日前在滬首發亮相,這意味著上海博物館撩開館藏文物的面紗,首次全面公開其歷代碑帖珍藏。上海博物館珍藏的歷代碑帖在海內外享有盛譽。
  • 曹道衡經典作品推薦,《漢魏六朝詩鑑賞辭典》最受讀者歡迎
    《漢魏六朝詩鑑賞辭典》豆瓣評分:9.2作品簡介:《漢魏六朝詩鑑賞辭典》選收了漢、魏、晉、南北朝及隋代詩歌九百餘篇,力圖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從文學發展的角度,鑑賞、評價這一時期絢麗多姿的作品及其光輝藝術成就,幫助讀者比較全面地了解這一時期的文學發展狀況。書友點評:回憶高中歲月,詩詞與你,還在。2.
  • 《七十二家集》的編纂及其與《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之關係
    在此基礎上,學者們不滿足於已有的總集和別集,又開始致力於從《文選》、《藝文類聚》等總集、類書中對漢魏六朝集部文獻進行輯佚重編,在總集、別集的編纂上各自取得了不菲的成績。總集如舊題薛應旂《六朝詩集》、馮惟訥《古詩紀》,別集如黃省曾《嵇中散集》、陸元大《晉二俊文集》等,無不蜚聲士林。至於明末,此風仍熾,張燮後來居上,將漢魏六朝文集彙為一巨編,集其大成,也應視為這一風氣影響下的産物。
  • 《上海博物館藏碑帖珍本叢刊...
    由上海博物館編、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的《上海博物館藏碑帖珍本叢刊》(以下簡稱《叢刊》)第一、二輯日前在滬首發亮相。這意味著上海博物館撩開館藏文物的神秘面紗,首次全面公開其歷代碑帖珍藏。經過十多年的論證和準備,上海書畫出版社與上海博物館達成了《叢刊》的編輯出版共同意向,選題被列為國家「十三五」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叢刊》第一輯、第二輯十種終於面世。《叢刊》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第一二輯十種碑帖中多為聲名顯赫的名碑名帖,在書法史上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其中不乏裡程碑式的經典作品,因而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 為何漢魏六朝才女輩出?從女性詩歌常創作中,感受自由思維的覺醒
    引言:漢魏六朝是中國古代女性詩歌的繁榮期之一,在這一段歷史時期,女性詩人在歷史舞臺上大放異彩,在詩歌的世界中激情澎湃,鼎鼎有名的《白頭吟》便是漢代著名才女卓文君所作,從漢魏六朝的女性詩歌作者的詩歌中,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她們一覽無餘的強烈情感,以及在情感上不輸於男性詩人的灑脫與豪邁,她們中的大多數人從不拘泥,也從不委婉,六朝時,便有這樣的詩:「君既為儂死
  • 漢魏六朝時期,詩文為何「以悲為美」?
    錢鍾書在《管錐編》中說:「奏樂以生悲為善音,聽樂以能悲為知音,漢魏六朝,風尚如斯。」這裡,錢鍾書先生指出了漢魏六朝時期,音樂有「以悲為美」的審美特徵。其實不只是音樂,在這個時期,尤其是東漢末年以來,文學作品也同樣呈現出「以悲為美」的特點,乃至成為了一種流行的審美風尚。
  • 新書丨《復旦大學圖書館藏古籍稿抄珍本》目錄
    1986年,已故中文系教授趙景深家屬,將其生前藏書全部捐贈本館,其中有古籍約2000種,以戲曲、唱本及明清小說為大宗,不乏稀見珍本。1982年,圖書館以館藏《清實錄》複本,與上海古籍書店進行圖書交換,換得該店所藏清丁顯稿本數種、劉承幹身後遺稿數種,及不同版本之《淮南子》十餘部。
  • 《日本古代書法珍本》:書寫內容多為漢詩
    原標題:《日本古代書法珍本》:書寫內容多為漢詩   日本古代書法珍本5本   《日本古代書法珍本》包括《空海》、《藤原行成》、《小野道風》、《橘逸勢最澄》、《藤原佐理》等5部。平安「三筆」也好,「三跡」也好,從他們留下的作品來看,書寫內容大部分是漢詩。在這些漢詩中,真正日本人自己寫的詩倒也不多見,最普遍的是抄錄唐詩。由於遣唐使的頻繁派遣,促進了中日之間的交流,中國文化被作為--種楷模原封不動地帶到日本,它理所當然地引起了還是在草創階段的日本文化的傾心。
  • 「四庫全書珍本」贈蘇聯
    商務印書館翻印本 細讀消息的原文,我們就會發現,報導中所謂「珍本」,實際上是指商務印書館翻印本。該翻印本是將四庫全書原本影印,且只挑選其中「最少見的書籍二千冊」,故曰「珍本」。此外,這則報導還向都市民眾「科普」了四庫全書現狀,曾經的七部原在何處,如今又保存得如何等等。在「科普」了之後,民眾們可以得知,四庫全書傳世七部,當時還在中國人自己手裡的,只有兩部半了。
  • 清代駢文漢魏風骨——淺議王闓運的駢體文
    一般認為,駢文在漢魏之際已經形成。隨著時代的發展,駢文對駢儷、隸事、藻飾和聲律等的要求也不同。以時而論,康雍間李紱就以對仗、句式、音韻等方面的不同,將駢文分為六朝體、唐人體、宋人體三類;光緒間胡念修進一步將駢文分為漢魏體、齊梁體、唐體和宋體四種。確實,六朝文只有在與唐宋文對舉的情況下,作為一個整體才有其合理意義。就六朝文本身而論,除了重情、句式較為整齊外,魏晉文與齊梁文的差別較大。
  • 最是江南堪愛處 攬翠青山向清涼:《南京清涼山文化叢刊》問世
    今年11月,在南京市旅遊委指導下,由南京清涼山公園管理處策劃,南京地方史專家陶凱先生主編,南京多名文史學者襄助編輯的《南京清涼山文化史料叢刊》第一輯,由揚州廣陵出版社出版。與會專家圍繞《南京清涼山文化史料叢刊》內容開展了熱烈研討。
  • 第七屆全國職工書法美術作品展入展作品——《漢魏六朝散文選》
    中國夢·勞動美 第七屆全國職工書法美術作品展入展作品——《漢魏六朝散文選》 《漢魏六朝散文選》 薛壯 (責編:李進媛、湯龍)
  • 《近代史研究所藏稿鈔本日記叢刊》發布暨出版座談會在京召開
    11月24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國家圖書館出版社主辦的《近代史研究所藏稿鈔本日記叢刊》發布暨出版座談會在國家圖書館召開。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國家圖書館、首都圖書館、鳳凰出版社等高校和機構的40餘位代表出席會議。
  • 他善識文物、喜研文史,對六朝墓誌的研究影響了一代人的書法!
    光緒三十二年(1906),入京任學部二等諮議官。宣統元年(1909),補參事官兼京師大學堂(今北京大學)農科監督。 1911 年辛亥革命爆發,與王國維等避居日本,從事學術研究。1919 年歸國,住天津。1921 年,參與組織「敦煌經籍輯存會」。1924 年奉溥儀之召,入值南書房。1928 年遷居旅順。「九一八」事變後,參與策劃成立偽滿洲國,並任多種偽職。
  • 日本古代書法珍本:內容大部分為漢詩
    《日本古代書法珍本》共有5部,分別是《空海》、《藤原行成》、《小野道風》、《橘逸勢最澄》、《藤原佐理》。不管是平安「三筆」還是「三跡」,他們所留下的作品內容大多數為漢詩。在這些作品中,很少會有真正日本人自己寫的詩,大部分是抄錄唐詩。因頻繁派遣遣唐使,作為楷模的中國文化被原封不動的帶到日本,自然引起了還是在草創階段的日本文化的傾心。  來源:中國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