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現場 本網記者 蔡毅強/攝
中國社會科學網(記者蔡毅強)12月11日上午,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漢魏六朝集部文獻集成」階段性成果暨《漢魏六朝集部珍本叢刊》(下簡稱《叢刊》)新書發布會在京召開。《叢刊》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文學研究所所長劉躍進主編,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出版。
劉躍進介紹了項目進展與《叢刊》的編纂情況,國家圖書館出版社社長魏崇重點介紹了《叢刊》再生性保護的意義,責任編輯南江濤介紹了《叢刊》的編輯細節。隨後,劉躍進和魏崇一起為新書揭幕。會議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編審孫少華主持。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文學研究所所長劉躍進 本網記者 蔡毅強/攝
國家圖書館出版社社長魏崇 本網記者 蔡毅強/攝
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古籍編輯室副主任、《漢魏六朝集部珍本叢刊》責任編輯南江濤 本網記者 蔡毅強/攝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編審孫少華主持會議 本網記者 蔡毅強/攝
《漢魏六朝集部珍本叢刊》是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漢魏六朝集部文獻集成」(批准號13&ZD109)的二期項目,項目首席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文學所所長劉躍進主持。叢書選錄了漢魏六朝集部文獻集261種,其中《文選》4種,包括宋天聖明道刻本、宋贛州州學本、宋杭州鍾家刻本殘卷、陳八郎本等;《玉臺新詠》相關版本8種:明嘉靖十九年鄭玄撫刻本、明汲古閣本、袁宏道批明天啟刻本、明崇禎二年馮班抄本(馮班、何士龍校跋)、明崇禎六年趙均刻本、明五雲溪館銅活字印本、紀昀校正稿本、徐乃昌札記稿本等;其他如《古文苑》用宋端平三年刻淳祐重修本,《六朝詩集》用明嘉靖刻本,《古詩十九首》詮釋著述5種等等。別集涵蓋126家226種版本,在兼顧系統性的基礎上,特別突出珍稀版本、名家抄本、批校本或後世重要研究著述的收錄,如陶淵明一人所收達10種,其中既有陶集的重要宋元刻本5種,包羅了陶詩研究的重要作品如清詹夔錫《陶詩集注》(清管庭芬錄何焯、查慎行批)、清吳瞻泰輯《陶詩匯注》、清馬璞輯注《陶詩本義》、清陶澍集注《靖節先生集》(莫友芝校並跋)、清抄本陳澧撰《陶詩編年》等等。其他作家根據實際輯存情況,盡力搜羅存世的精善之本,即便僅有張溥輯本,也儘可能選取名家批校的本子作為底本。詩文評15種,包括《文心雕龍》7種、《詩品》5種、《文章緣起》3種。所收261種文獻均撰有提要,單獨匯集成冊。要之,此書編纂的目的是為漢魏六朝集部匯集一套可靠的善本,便於學界使用和研究。
會議現場的《漢魏六朝集部珍本叢刊》 本網記者 蔡毅強/攝
據悉,《叢刊》立項後,國家圖書館出版社組織優秀編輯團隊對接,卓有成效地開展工作,並得到各方面的大力支持。這些積久塵封的珍貴典籍,經過高清彩色掃描,以灰度製版印行,化身千百,嘉惠學林。書中的批校題籤,一仍其舊;題籤影響原文的,採用技術手段酌情處理,兼顧到原文與批校的內容,可以相互參酌。凡原書封面或封底、襯葉有書名、印章等有效信息的,一概保留。原書缺頁,盡力找同版本補齊。需要說明的是,何紹基批校本《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的主要價值在何氏圈點批校,原文較為常見,故其原缺者不作補配。目前,《叢刊提要》部分也已經完稿,預計明年春天將正式出版發行。
書影 本網記者 蔡毅強/攝
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首都師範大學等30餘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會議下半場為學者研討,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叢刊》匯集了目前力所能及的200多種漢魏六朝文學經典善本,其中多數是深藏大庫、普通讀者難得一見的孤本、善本,對推動漢魏六朝集部研究勢必產生深遠影響。專家認為,在現有基礎上,應該對《叢刊》擇要進行進一步整理注釋,從細讀文本著手,產生一批重要的研究性成果。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蔡毅強
獲取更多學術資訊 請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官方微信公眾號cssn_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