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個節氣 我們陪您一起走過(二十四節氣與洛陽)

2020-12-07 洛陽網

昨日,《洛陽晚報》官微以《@洛陽人,這二十四個節氣有沒有你的專屬回憶?》為題,將本報過去一年來報導過的20多個不同節氣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晚報二十四節氣相關報導(資料圖片)

  昨日,《洛陽晚報》官微以《@洛陽人,這二十四個節氣有沒有你的專屬回憶?》為題,將本報過去一年來報導過的20多個不同節氣的故事,講給大家聽。(>>>二十四節氣相關報導

  日月星辰,敬授人時。您還記得嗎,在過去的一年裡,我們和您在驚蟄時看桃花開,在春分時等燕歸來,在穀雨時賞牡丹,在小滿後嘗新麥,在夏至時聽蟬鳴,在寒露時賞菊花,在冬至時吃餃子,在大寒後迎新歲……

  時光飛逝,光陰變遷,流傳千年的二十四節氣,已經深深融入每個中國人的生命中,成為中華民族的印記。從古至今,中國人一直順應節氣時令,形成了獨特的風俗民情。歲時節俗,非遺文化,無不飽含著濃厚的民族文化氣息。

  本報《二十四節氣與洛陽》欄目,從大雪節氣開始,到小雪節氣結束,在整整一年的時間裡,我們為您講述了每個節氣和洛陽的故事。

  河洛地區是二十四節氣的重要發源地和實踐地。千百年來,這一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至今仍在這片大地上指導著人們的生產生活。

  「秋分早,霜降遲,寒露種麥正當時」「穀雨前後,種瓜點豆」……市氣象局原總工程師任炳潭曾和同事對洛陽近50年的氣溫變化特徵進行過統計分析,在氣候正常的年份,氣象特徵和二十四節氣非常吻合;在氣候反常的年份,例如偏暖時,二十四節氣提前大約一周的時間。

  任炳潭舉了霜降這個節氣作為例子。他說,在洛陽一帶,霜降節氣前後會下霜。如果某日的最低氣溫降到4℃或者5℃,這時地表溫度可達到0℃,即會有霜凍。

  大自然如同一部古老而精準的時鐘,二十四節氣就是這時鐘上清晰的刻度,指針每移動一格,山水風雨、江河湖海、鳥獸魚蟲等,就跟隨指針完成春夏秋冬的轉變。

  因此,我們在今天講述二十四節氣和洛陽的故事,就是講中國時間和生態文明的故事,也就是講好中國故事。(記者 李礪瑾 通訊員 徐貴勤)

相關焦點

  • 二十四節氣從哪來,今天我們該如何保護二十四節氣?
    今天,我們該如何保護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之始是冬至,而不是立春。這是因為第一節氣的核心,是太陽和月亮的『朔旦冬至』。就是說,在這個時刻,太陽和月亮的黃經正好相等。其他二十三個節氣,都不具備『朔旦』的條件,第一的位子毫無爭議地應當讓冬至來承擔。」
  • 二十四節氣與我們生活的密切關係
    今天來和大家聊一聊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對我們今天來說作用並不太大了,不像是在古代農耕社會時期,農耕一定要根據二十四節氣的時間來進行,才不會錯過最佳的種植時期,讓農作物正常的生長。除了二十四節氣之外,我們現代常見的曆法有陽曆、陰曆、農曆、幹支歷,在我國古時就有商曆,夏曆,周曆,等等很多種曆法。
  • 「二十四節氣」與周公「土圭測景」
    今日小寒,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第23個節氣,標誌著季冬時節的正式開始。此一時期,對於神州大地而言,標誌著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到來了。為了準確掌握一年四季的氣候變化,促進農業生產,華夏先民創造了著名的「二十四節氣」。2016年11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二十四節氣」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意義重大,令人振奮。
  • 二十四節氣的來歷
    近日,正在衣索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1屆常會11月30日通過審議,批准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從古至今,很多文人墨客都將二十四節氣融入自己所創作的詩句中。
  • 大家都知道二十四節氣,不知道二十四節氣是怎麼由來的
    01二十四節氣的由來世界各國把一年分為春,夏,秋,冬四個季節。而我國又將一年分為二十四節氣。將全年平均分成二十四等份,並給每個等份起名,這就是二十四節氣的由來。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經過長期的勞動實踐總結出來的。是廣大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 讓二十四節氣「活」起來 傳承發展中的二十四節氣
    時值一年中的最後一個節氣——大寒,本報推出特別報導,講述二十四節氣在新時代的傳承與活化故事,以饗讀者。同時,以淤溪村為核心,我們還推出了四條「二十四節氣」康養旅遊線路,即「四立」文化旅遊線路,並以「班春勸農」為主題,研製出黑陶、竹編畫、茶葉、糖畫等多種文創產品,有效促進當地旅遊業發展,帶動旅遊收入。
  • 二十四節氣與中秋節有莫大聯繫(上)(中秋文化與洛陽)
    中國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一說。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地區,是二十四節氣這一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的重要發源地和實踐地,二十四節氣又與中秋節有著莫大的聯繫。  河洛地區是二十四節氣的重要發源地和實踐地  出土於陝西寶雞的何尊,用122個字的銘文記述了周成王繼承周武王遺志,營建成周(今河南洛陽)之事,其中「宅茲中國」成為「中國」一詞最早的文字記載。  為何要營建成周呢?這是因為武王伐紂成功後,希望把王都定到一個「天下之中」的位置。
  • 二十四節氣表 24節氣表圖大全
    導讀:以前我們沒有日曆表來看每天時間,那是怎樣確定季節的呢?那時候有二十四個節氣,每6個節氣是一個季節,因此大家的農事活動都是根據節氣而來的。那麼,二十四節氣表去哪找呢?以下是萬年曆小編帶來的24節氣表圖大全,一起去看看吧。
  • 二十四節氣是如何劃分的?|朔望月|曆法|月球|二十四節氣
    為了彌補這一點,古人又根據回歸年的長度設計了二十四節氣,加入到曆法中。圖2 地球公轉軌道與二十四節氣。繪製:張一潔。在西漢初年淮南王劉安偕其門人編撰的《淮南子·天文訓》(公元前140年左右)中,就有對二十四節氣的完整記載,其名稱和順序都同現今通行的基本一致。二十四節氣的名稱是根據地球在公轉軌道上位置所反映的寒暑變化並結合相應的氣象條件和自然現象(即物候)來命名的。
  • 二十四節氣的命名的講究 二十四節氣的含義介紹解釋
    在我國民間,流傳著不少與二十四節氣有關的歌謠,有一首說:「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正好將二十四節氣的名稱一一概括。那麼,二十四節氣的命名有什麼講究呢?讓我們來了解吧。
  • 二十四節氣與北京城
    流傳廣泛的這首《二十四節氣歌》,用簡約的方式,按照時間順序,對24個節氣名稱一一進行了列舉。順天應時: 二十四節氣的文化精神二十四節氣和現在通行的公曆一樣,都是太陽曆。但與公曆不同的是,它是太陽曆和物候歷的精妙結合。
  • 小清新二十四節氣手繪插畫,原來二十四節氣這麼美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這是我們大家都知曉的二十四節氣歌,大家都知道一年有365天,四個季節,24個節氣,每一個節氣的變化都是中國勞動人民的所總結出來的經驗。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小清新二十四節氣手繪插畫,每一個節氣都是超級美好呀!
  • 二十四節氣與養生·大暑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鈕晶 杜虹曉 鄧雲峰 孫博洋 濟南報導編者按: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二十四節氣,周而復始。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大家應該懂得如何來適應氣候的變化,有效地保養身體,防禦疾病的侵害。順應大眾所需,大眾網·海報新聞推出了訪談節目《二十四節氣與養生》。以二十四個節氣為主線,針對不同季節、不同節氣的氣候特點、養生重點進行了講解,解釋二十四節氣與人體健康的關係,人體與自然如何協調統一。其中也包括了很多行之有效的養生方法和食療佳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結合現代科學,將實用易操作的一些方法推薦給大家,以傳播健康的生活方式為節目主旨。
  • 二十四節氣的兒童歌謠:與黃磊和多多一起慢慢品味生活
    你小時候,有背誦過二十四節氣歌嗎?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短短28字,囊括了四季更替。昨天,就是二十四節氣裡的第七個節氣,立夏。每個節氣都各自的民間習俗,比如「立春鞭春牛」、「春分吃春菜」、「立夏鬥蛋消災」……這些節氣習俗,從幾千年前開始盛行,一直到現在我們還在堅持。這就是文化記憶,它能讓孩子記住自己的「根」和「血脈」。
  • 二十四節氣的傳承與保護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2016年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引發了國人對二十四節氣的高度關注。關於二十四節氣的保護也由此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我們首先來看一下什麼是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的時間制度。
  • 今天,我們該如何保護二十四節氣
    光明日報記者 丁一鳴 常河「二十四節氣之始是冬至,而不是立春。這是因為第一節氣的核心,是太陽和月亮的『朔旦冬至』。就是說,在這個時刻,太陽和月亮的黃經正好相等。其他二十三個節氣,都不具備『朔旦』的條件,第一的位子毫無爭議地應當讓冬至來承擔。」
  • 「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手抄報模板,一步一步教你畫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大家好,我是淘氣的小音符,一年有二十四個節氣,每個節氣都凝結著古人的智慧,原創二十四節氣手抄報模板,有需要的同學歡迎收藏!二、內容框設計我們使用黑色的畫筆,用弧形畫出長方形內容框;我們在內容框上再加上弧線,把邊框畫成月牙型;我們畫上二十四個圓形,左右兩邊分別十二個,注意要對稱分布;我們在內容框熱的月牙型的交接處畫上三個小球的裝飾;
  • 二十四節氣:講述光陰的故事
    化學工業出版社社科分社策劃編輯溫建斌在接受採訪時,解釋了自己編輯這本書的初心:「《中國人的二十四節氣》對二十四節氣習俗的介紹內容包羅萬象,令人大開眼界,這都是我們的祖先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能夠與當代的我們產生共鳴。」  此外,《中國人的二十四節氣》還加入了不少民間諺語。
  • 時間裡的中國智慧——二十四節氣
    今天我帶大家領略一下時間裡的中國智慧——二十四節氣的魅力。2016年11月30日,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正式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而在氣象學界,它也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除了立秋吃西瓜、立冬吃餃子,您對二十四節氣還有哪些了解呢?
  • 曆法二十四節氣
    是的,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秋分,秋分這一天白天和晚上是一樣長的。那在秋分之後,我們的白天變短,晚上變長;但是,如果你生活在南半球,你那裡的變化則是相反的。今天露露就要和你聊一聊二十四節氣。說到二十四節氣,就要先說說中國的農曆。相傳農曆創始於夏代,在春秋戰國時期已發展完善,從漢武帝時期開始推行,一直沿用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