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在家裡長學問:知識付費行業進入比拼內功「下半場」

2020-12-11 新浪財經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原標題:知識付費行業進入比拼內功的「下半場」 宅在家裡長學問(網上中國)

河北教師王淑慧通過網絡向學生展示皮影雕刻作品。

新華社記者 牟 宇攝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30歲的媒體人蘇果成了知識付費平臺的「重度用戶」。「從疫情知識到職業發展,從經濟課到法律課,林林總總的內容看了不少,宅在家裡也長了不少見識。」

疫情改變了很多中國人的生活,也讓知識付費再度站上風口。據統計,像蘇果一樣在防疫期間購買過知識付費產品的用戶超過六成。抓住網際網路產業的發展機遇,知識付費行業提前進入了比拼內功的「下半場」。

遇契機快速發展

疫情給諸多行業帶來下行挑戰,而在線上,以知識付費為代表的平臺逆勢而上,迎來一波快速發展。防疫期間,針對宅生活、雲生活的新需求,不少知識付費平臺推出一系列舉措,以吸引和積累用戶,並在傳遞最新疫情消息、普及疫情防控知識等方面貢獻了正能量。

喜馬拉雅音頻平臺在防疫期間上線了幾十檔疫情專題節目,包含疫情資訊、防護科普、播客心聲、兒童防護等。還有不少來自湖北的主播堅持日更節目,陪伴「聽友」度過抗疫日子。「得到」平臺與多家出版社合作,將最新出版的疫情防護電子書免費提供給用戶下載閱讀。蜻蜓FM音頻平臺設立「戰疫情」專區,涵蓋疫情動態、科普知識等,並聯合好大夫等平臺開啟在線義診活動……

艾媒諮詢調查顯示,防疫期間,有63.1%的用戶購買過知識付費產品,其中主要以職場技能類內容為主;超九成用戶表示,對其購買的知識付費產品比較滿意或者非常滿意。而從各大平臺的數據來看,在贈送會員、免費課程等舉措的激勵下,防疫期間有更多用戶投入了知識付費的懷抱:「得到」平臺免費專區課程領取人數近50萬,喜馬拉雅平臺活動參與用戶過億次。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知識付費行業能夠在特殊時期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滿足了用戶在防疫期間對職業規劃、知識補充、信息獲取等內容的增長需求,因而藉此契機快速發展已成必然趨勢。

行業迎多重利好

近年來,在移動網際網路技術發展的助推下,作為內容變現有效渠道的知識付費行業風頭正勁,引發各路資本的追逐和熱捧。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知識付費市場規模達278億元,預計2020年將突破392億元。受疫情的影響,今年中國知識付費用戶規模有望突破4億人。

事實上,知識付費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經歷了初期的野蠻生長階段,不少平臺和項目已淘汰離場,一些明星項目也遭遇「販賣焦慮」的質疑。經過大浪淘沙的篩選之後,知識付費近年來孕育出各種成熟的類型,如問答、專欄、平臺、報告等,用戶選擇的範圍越來越廣。目前仍在堅守的知識付費平臺,大多已擁有穩定的流量或營收,未來行業會朝著比較良性的方向發展。

除了疫情的助推,知識付費的發展也迎來多重利好。在日趨激烈的社會、職場競爭環境下,人們需要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在線學習知識、技能的需求越來越明顯;中國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為知識付費提供了重要的基礎;隨著行動支付的普及、網絡視聽行業的增長,知識付費極大程度上享受紅利,行業規模將持續擴增。

在專家看來,目前知識付費行業總體呈現成長向上趨勢,知識付費產品類型日益多樣化,知識內容生產者也變得更加專業。進入理性發展期的知識付費行業,有望孕育出更多的新模式和新產品。

面臨「成長煩惱」

雖然在防疫期間表現亮眼,但知識付費行業也面臨著成長的煩惱。目前,平臺內容質量良莠不齊以及付費間隔周期長、到課率和續訂率低等是知識付費平臺普遍面臨的問題。疫情過去後,如何留住用戶、保持付費意願,維持長期可持續發展,是知識付費行業必須接受的挑戰。

優質內容是知識付費平臺的核心競爭力。近年來,知識付費平臺均通過深耕內容資源、完善內容生態,來構築各自的市場優勢。艾媒諮詢研究報告指出,目前中國知識付費用戶的消費逐漸趨於理性化,更願意為實用且高質量的內容付費——48%的受訪用戶期望知識付費平臺提高產品的性價比,41%的受訪用戶期望提高內容質量。

分析人士指出,隨著知識付費的深入發展,要做大做好知識付費這塊「蛋糕」,必須緊跟用戶需求變化,做到內容質量硬、服務體驗好、使用效率高,行業持續發展才更有保障。與此同時,在愈發激烈的市場競爭下,用戶對於知識價值轉化的需求越來越高,垂直化、細分化將成為知識付費領域的發展趨勢。

近年來,知識付費在金融、農業、醫療健康、藝術鑑賞等細分領域的表現較為突出。專家指出,知識付費平臺未來將會爭奪更多優質細分領域,知識付費平臺應細化深耕內容優勢、服務優勢,以解決用戶的核心知識需求。只有不斷滿足用戶深度學習的需求,才能提高用戶黏性、增加復購率。

相關焦點

  • 在家碼字月入4萬 「宅經濟」催生內容付費春天?
    「學校延遲開學,我幾乎足不出戶,創作也成了困在家裡的一項打發時間的事。」陳舞雩說。  漫長的宅居生活裡,他會利用深夜裡的「矯情」時刻,寫一寫李叔同「一壺濁酒盡餘歡」的悵然故事;也會抓住一時的玩笑心思調侃杜甫是一個「一副苦瓜臉、整日憂國憂民的矬男」;還會跟大多數人一樣有些憤怒地質問:「蝙蝠明明已經盡力長得面目可憎,你還要吃它是想要飛麼?」
  • 疫情期間大學生在家碼字月入四萬元「宅經濟」催生內容付費春天?
    宅在家中的人們不得不將注意力轉向線上,不少線上經濟迎來爆發式增長,這其中也包括內容付費。作為一名駐站作者,陳舞雩在這股風潮中感受了一把內容付費的春天。 網上碼字打發宅居時光 還在上大學的陳舞雩創作始於一次讀書筆記。
  • 知識付費,下半場怎麼走(附大會PPT下載)
    部分內容有修改: 首先,做個自我介紹,我是陳輝,這些年負責的主要都是內容型產品的運營和產品工作,去年的8月剛到了豆瓣,開始負責豆瓣的付費內容,包括豆瓣時間和豆瓣視頻。之所以選這個主題,主要是因為我自己目前做的也屬於知識付費產品;其次,我一直做的都是付費的內容型產品,也是知識付費的前身。我希望能夠通過我對知識付費產品一些思考,來談談知識付費的下半場。
  • 從知乎、得到和喜馬拉雅看知識付費的今天和明天
    自2016年6月推出付費音頻「好好說話」開始,喜馬拉雅正式進入知識付費領域,通過吸引醫生、律師、學者及各個行業、領域自帶流量的「網紅」和IP參與,打造「知識網紅」。「知識網紅」在進行知識創造及分享時,利用自身的「網紅」形象打造「網紅經濟」,進而實現知識變現。
  • 知識付費大路朝天喜與不喜各走一邊
    不過,從我國知識付費業態發展的歷史來看,似乎已經進入了下半場。網際網路知識付費平臺型企業作為行業主力軍,除了羅輯思維,知乎、分答、喜馬拉雅及小密圈等平臺均早已探索出付費諮詢、付費問答、付費訂閱、付費音頻等形式。收費的形式早就齊備,問題只剩下內容能否讓客戶覺得值,會有復購或者口碑傳播,還是換一撥「韭菜」繼續割。
  • 移動網際網路知識付費平臺的營銷策略研究
    摘要:隨著人口紅利的消退,網際網路進入下半場,網際網路公司需要探索新的商業模式以保證可持續性發展。與此同時,移動網際網路中信息的海量化與碎片化使人們產生了知識篩選的需求。知識付費模式由此產生,在2016年開始爆發式生長,並快速發展至今。
  • 播客戰爭進入下半場
    前不久,QQ音樂也攜手播客APP小宇宙展開合作,上線了播客版塊;網易雲音樂將「播客」增設為其底欄五大入口之一;快手推出播客應用「皮艇」;蜻蜓FM也宣布將發布獨立的播客新產品……在海內外紛紛入局播客的形勢下,這場播客戰爭也正式打響,曾經小眾的播客從野生野長的邊緣狀態,正迎來巨頭爭霸的下半場。
  • 知乎,內容付費行業有借鑑意義
    比方2016 年是「知識付費元年」,那麼 2019 年則有據是學識付費的「落潮之年」。「恰到飯」的知乎,對於內容付費行業有什麼借鑑意義?要是2016 年是「文化付費元年」,那麼 2019 年則有案可稽是學問付費的「退潮之年」。
  • 出版業如何搶佔知識付費的風口?
    ■在知識付費這個大風口之下,眾多出版商也主動進入知識付費這一戰場。如果放在過去,出版商可能會選擇與知識付費平臺以版權合作的形式推廣圖書產品,但現在有更多大膽的出版商試圖從紙質書生產商,轉型為知識付費內容生產商。
  • 簡知聯合創始人Kelly確認出席「探索·破局—2019年度知識服務行業...
    2016年是中國知識付費元年,這一年付費語音問答平臺-「分答」上線、邏輯思維創始人羅振宇打造「得到APP」、喜馬拉雅FM創辦知識付費節「123知識狂歡節」、知乎上線知乎live。據imedia Research數據顯示,2018年知識付費用戶規模約為2.94億人,而在2016、2017年分別為0.93億、1.88億。而在短短的三年後,行業就迎來了變革。
  • 知識付費,春秋一夢
    在2019這個大概率不太樂觀的年景到來前,羅振宇因為演講中的幾個瑕疵,再度成為一個行業混亂的靶子。孫旭陽在騰訊大家的一篇文章,把坊間流傳的段子公開化,這個段子,把羅振宇和知識付費與權健模式結合了起來。而隨著這篇文章被刪除,公眾循著蛛絲馬跡發現這種刪除行為並非官方指令,而是有人幹涉之後,對知識付費的質疑再度達到頂峰。
  • 線上買菜、在線娛樂、在家上課、在家辦公……「宅經濟」在疫情中...
    不過,在中國人的辭典裡,「危機」包含著「危」和「機」兩個部分。確實,疫情衝擊了很多傳統的經濟領域,但也催長了「宅經濟」。比如「宅購物」,像美團外賣、餓了麼等平臺銷量大增;「宅娛樂」,以手遊為例,一款遊戲單日峰值竟然流水高達數十億;「雲醫療」,線上看病的熱度飆升;尤其隨著春節假期結束,很多學校開始將課堂搬到網上,一些具備條件的公司提倡「在家辦公」……從今天起,本報特別推出一組報導,關注抗疫背景下「宅經濟」的各種表現、新的趨勢和長期影響。2020年疫情突至,全民共同戰疫。
  • 「宅」戰疫情 宅出新風尚 平陽縣曬「宅」視頻大比拼
    「宅」戰疫情 宅出新風尚 平陽縣曬「宅」視頻大比拼 2020-02-12 17: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知識付費App進入理性增長期
    我覺得驚奇,是因為我本來以為知識付費App必須還得「高大上」一陣子。畢竟,知識服務要靠精英們把自己放下來,把知識變得易懂、有趣、實用,它還得再過幾年才會跟更多的大眾有關係。  當知識產品跟大眾接上軌,一個很自然的變化是,靠知識明星、知識「網紅」造勢的情況開始減少,知識付費產品開始變得越來越多樣化,產品的「光譜」會變得非常廣。
  • 知識焦慮依舊 知識付費涼涼?
    知乎不僅得益於恰當地做了「大眾協力生產下的知識的搬運工」,還積極追趕「知識付費經濟的風口」。只可惜,在通往商業化和迅速變現的道路上,知乎有些心急火燎、步履匆匆。  近三年知乎有關「知識付費」的針對性舉措,一直在調整。
  • 上半場「知識付費」是開技校,下半場知乎想辦一座「我的大學」
    情況發生了變化:早期的知識付費,各家平臺的形式不盡相同——得到是付費專欄,知乎 live 是直播互動,分答是付費諮詢,樊登讀書會是付費精讀,而在行是線下約見。在短短兩年之後,知識付費產品的形式多元化,逐漸向趨同的綜合化演進。
  • 深度剖析2020年知識付費行業現狀與趨勢
    無疑,知識付費是有非常好的故事可講的,但要做大做好這塊「蛋糕」並非易事,還需要結合市場深入探討。為此,艾媒諮詢發布了《2020年中國知識付費行業運行發展及用戶行為調研分析報告》,圍繞知識付費行業發展現狀、產業鏈、細分領域、用戶調研、典型案例、發展趨勢等方面進行深度分析。
  • 算法改造知識付費:在抖音快手賣課,他們一年賺了近200萬
    而無論你承認與否,知識付費的主陣地正在從專業下半場正在從以得到、知乎為代表的專業知識付費平臺轉移到抖音、快手、頭條、西瓜等大眾流量平臺,從「反碎片化」轉變為「擁抱碎片化」。 不同於以往知識付費平臺課程整齊劃一的展示,在快手不同的用戶進入「付費內容」頁面後,看到的課程也截然不同,這一點似乎有向淘寶看齊的意味,力圖通過算法千人千面,只是就目前來看這種算法的推薦似乎還不夠精準。
  • 宅在家裡可以做哪些有意義的事情?
    導語:由於冠狀病毒感染疫情的原因,今年全國人民的春節生活都選擇宅在家裡。每天宅在家裡讓我們有了充足的時間,那麼我們如何在這段時間裡打發無聊,甚至能夠獲得財富,讓時間更有意義呢?當然是知識創造財富,在家的這段日子裡,可以學哪些用到的知識呢?1、學習公務員和事業編考試,通過在家的時間學習這兩門考試內容,等疫情過去之後參加考試就可以成為一名公務人員了。2、教師資格證,消防師證、司法證、各種建築資格證,這些證書考出來也是可以大大增加收入呢,利用居家的一個月時間學習也是比較好的。三、人生得意須盡歡式。人生苦短,莫度時光。